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局部运动皮层刺激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及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对12例未行药物治疗的PD患者对应于右手的左侧运动皮质区进行反复经颅磁刺激(rTMS),比较阈下rTMS(0.5Hz,600脉冲或10Hz,2000脉冲;由“真”或“假”线圈产生)与单剂量左旋多巴治疗的效果。评估指标包括使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及限时运动任务进行临床评估,使用单一或配对脉冲TMS技术对皮质兴奋性进行神经生理学测定。结果:10或0.5Hz的真rTMS可改善运动功能,假rTMS对运动功能的改善无作用。高频rTMS可改善刺激区对侧上肢的僵硬和运动迟缓,而低频rTM…  相似文献   

2.
运用经颅磁刺激(TMS)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肌强直增强现象相关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幅度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研究对象为偏侧(右侧)肢体运动障碍为主的早期PD患者(PD组)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0例.与对侧肢体静止状态下比较,对侧肢体用力握拳时两组拇短展肌MEP波幅均增大,且其增幅随着握拳力量增大而增大.TMS阈强度刺激,在20%、40%、60%左手最大握力(MVC)握拳时PD组对侧肢体用力握拳时MEP幅度/静止状态下MEP幅度(AMPa/AM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PD患者肌强直增强现象可能与相应运动皮层兴奋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卒中康复,而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可改善PSSD,透过颅骨直接刺激大脑皮层,调节皮层的兴奋性,改变睡眠结构。本文将对r TMS在PSSD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r TMS治疗PSS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世界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多侧重于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失语及吞咽障碍的康复,情绪障碍常被人们所忽视,而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1],近年来,美国每年PSD的发病率约为20%~60%[2],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61.54%.PSD可显著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和认知功能障碍,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损害的恢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3].近年研究显示,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中的功能锻炼、心理治疗、电惊厥治疗、高压氧治疗、经颅磁刺激疗法(TM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rTMS)等[4].  相似文献   

5.
基于精神疾病脑功能非对称性假说,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或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提高左半球活跃性和/或抑制右半球活跃性可治疗抑郁症;同样,通过r TMS抑制右半球活跃性可治疗焦虑障碍;反之,通过r TMS抑制抑郁症左半球活跃性则加重抑郁症状,通过r TMS兴奋焦虑障碍患者右半球活跃性则加重焦虑症状。r TMS和t DCS在改变半球活跃性的同时,也可改变与之相关的视-听注意偏向。针刺治疗抑郁症可发挥类似r TMS和t DCS的生物学效应,并且左、右单侧肢体经穴针刺增高或降低同侧半球运动皮层兴奋性的效应与人体气机左升右降方向一致,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和实践上,脑功能非对称性假说与中医气机升降理论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痉挛(post-stroke spasticity,PSS)是卒中后常见的运动障碍表现形式之一,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群及下肢伸肌群肌张力增强。痉挛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故PSS的治疗尤为重要。PSS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法牵伸、神经阻滞疗法等,治疗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目前没有统一最优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磁刺激技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改变大脑皮层兴奋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当中。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按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应用于中枢及应用于外周。应用于中枢时,根据治疗模式的不同又分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高频rTMS以及模式化TMS。研究大多采用1 Hz-rTM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少量研究应用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iTB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10 Hz-rTM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高频rTMS或iTB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提高皮层兴奋性,加强上位中枢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降低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和肌梭敏感性,改善痉挛症状。而低频rTMS作用于非受累侧大脑半球,降低非受累侧半球的兴奋性,减少非受累侧皮层对受累侧皮层的抑制作用,恢复双侧半球间的平衡,间接加强受累侧半球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应用于外周目前的研究基本采用高频rTMS治疗。本综述旨在阐述经颅磁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经颅磁刺激(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于1985年由Barker等在英国研发成功,经过20余年的迅速发展,TMS现已取得长足进步。根据刺激脉冲不同可分为3种刺激模式:单脉冲TMS ( single-pluse TMS, sTMS )、成对脉冲 TMS (paired-pulse TMS,ppTMS)和重复性TMS(repetitive TMS, rTMS )[1]。其中用于临床治疗的主要是rTMS,rTMS是指连续给予一定频率的TMS,大脑可产生依赖于刺激次数的长时程效应。根据刺激频率的不同,又可将rTMS分为高频和低频两种,一般认为,低频rTMS具有抑制皮质兴奋性的作用,而高频rTMS则具有兴奋皮质作用[2]。 rTMS可以根据刺激参数和被刺激区域功能状态的不同,引起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且这种生物学效应在刺激停止后仍可持续。 rTMS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已逐步得到重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rTMS可以应用于帕金森病、脑卒中、癫痫、疼痛、特发性震颤、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现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rTMS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Sheffield大学Barker教授于1985年首次提出的一种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皮质诱导皮层下产生电流的一种神经电生理技术.美国于1992年率先推出了第一台重复经颅磁刺激仪,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指重复进行成串的规律性TMS脉冲刺激,基于rTMS具有无痛、无创伤、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不仅应用于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也扩展到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近几年rTMS治疗脑梗死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最高的疾病,脑梗死后大部分存活患者存在残疾,主要为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现将rTMS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光绿  吴全理 《微创医学》2002,21(2):240-242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以静止性肌肉震颤、肌肉僵直、运动活动起动困难、姿势反射丧失为特征的中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消失,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浓度下降,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对此部位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丘脑腹外侧核(Vim)和苍白球内侧部(Gpi)过度兴奋,从而产生PD症状[1].  相似文献   

10.
对患者对侧周围神经和大脑皮质进行介入性配对联合刺激(IPA S),随着输入刺激同时到达刺激区,患者初级运动皮质(M1)的兴奋性有所增强。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巴胺是否参与帕金森病(PD)患者M1区的联合长期增强样效应。对18例右利手PD患者和11例年龄相匹配的右利手健康受试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反复肌肉收缩后给予经颅磁刺激(TMS)对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典型的运动后诱发电位是否与MS患者的肌无力有关。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MS的患者41例(依据疲劳严重程度评分,其中32例有肌无力,9例未发生)及13例健康对照者。在静息状态下,反复肌肉收缩直至肌无力和肌无力后记录运动诱发电位,评估运动后运动诱发电位易化(PEF)和抑制(PED)现象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组及对照组运动后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均明显增大(运动后运动诱发电位易化现象)。当疲劳出现时,对照组运动后运动诱发电位振幅明显降低(运动后…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缓慢、肌强直、姿势不稳和震颤[1].目前左旋多巴替代治疗仍是控制该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1998年1月至2001年10月我院对32例PD患者应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息宁)和培高利特联合治疗,以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卒中是成人运动性残疾的首要原因。尽管有一些关于近期进展的报道,但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通常是不完全的。利用双盲设计、假对照、交叉研究,验证“无创性运动皮层刺激可改善慢性卒中患者轻瘫手的运动功能”这一假说。采用Jebsen-Taylor手功能测试(JTT),这种测试被广泛使用,可有效反映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性运动。JTT检测发现,无创性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可明显改善轻瘫手功能,但对假对照组无效果。每例受检患者均出现了比刺激时间持续更久的治疗效应,且与受累脑半球的运动皮质兴奋性相关联,表现为募集曲线(RC)的升高和短间隔皮层内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予以假刺激治疗;治疗组予以真刺激治疗。r TMS治疗方法:频率10 Hz、强度为运动阈值100%、部位为左侧额叶背外侧,刺激时间5 s,间隔25 s,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30个序列,共两周。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r TMS治疗后两周)均行MMSE、NPI、DST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MMSE评分、NPI、DS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NPI、DS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 Hz r TMS刺激左侧额叶背外侧皮层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及注意执行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480-482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重复r TMS治疗的CI恢复期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高频组(高频r TMS)、低频组(低频r TMS)和假刺激组,每组32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BI、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评分、BI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MEP潜伏期及CMCT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I显著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的MEP潜伏期和CMCT均显著短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FMA评分、BI、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频r TMS均可以显著促进CI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且二者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运动阈值(MT)与正常人的差异,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皮层兴奋性变化.方法 采用单脉冲经颅磁刺激(sTMS)检测均为右利手的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的MT值.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T值为左侧(47.01±9.14)高于右侧(44.59±10.54),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正常对照的MT值为左侧(41.79±7.65)低于右侧(44.63±7.9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的MT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右侧的MT值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皮层兴奋性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患者左、右两侧皮层兴奋性的不对称性与正常对照呈相反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皮层兴奋性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和静息期(silent period,SP)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皮层兴奋性变化及其对卒中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37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发病7d时及90d时行MEP、SP检查,同时进行临床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侠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以及肢体痉挛状态评分(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法,MAS);观察患侧皮质阈值和SP,分析患者皮层兴奋性的变化情况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侧相比,7d时患侧的阈值增高,SP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患侧90d时二者较发病初阈值降低,SP缩短(P〈0.01),部分患者MEP、SP未引出;SP与患者的NIHSS、MAS呈正相关,SP与患者的BI呈负相关。【结论】卒中后患者皮层兴奋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患侧半球的兴奋性降低,而健侧半球的皮层兴奋性相对增高,而且SP能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状况的早期预测因子,对患者肢体痉挛发生有预测价值,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作为一种无创的脑刺激技术,通过兴奋或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较多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近10年来,r TMS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及其并发症,包括失语症。本文在此简述重复经颅磁刺激这一技术的原理,并对其在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是治疗PD的有效方法,又称运动控制疗法。因此有必要进行神经行为学研究,评价DBS治疗PD的疗效。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明确诊断为原发性PD患者,排除各种原  相似文献   

20.
终末期肾衰(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巨额的治疗费用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均难以承受[1].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作为一项独特的治疗手段已被临床普遍接受,并列为尿毒症肾脏替代一体化治疗众多措施之首选[2-3].但是,由于PD患者普遍居家治疗,如何确保透析患者能够长期地规范性操作以及如何能够早期发现及控制PD相关并发症等是一制约PD患者长期生存的瓶颈[4].因此,居家PD患者的管理已经成为PD众多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提高PD治疗质量的关键就是提升透析中心的管理质量.南京军区总医院不仅是国内率先开展PD的单位之一,同时也是国内一流的PD中心.我院PD中心从筹建、发展阶段走向成熟、辉煌期经历了短短8年时间,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打造一个卓越的PD中心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