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菌层流病房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轻心理障碍。方法对26例入住层流病房患者进行入层流室前、住层流室后、出层流室后的护理干预。结果 26例病人在层流病房期间由于采取及时周密的护理干预,均未发生精神障碍,安全出层流室。结论护理干预增强了患者对环境的适应性、疾病的认识程度及治疗的信心等,使患者充满信心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2.
康复病房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壮华 《华夏医学》2001,14(5):715-71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是我国护理发展的方向 [1 ] 。我科于 1999年 4月开始试行整体护理 ,现将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1 统一认识 ,转变观念长期以来 ,我科一直采用传统的“功能护理”,护理工作停留在被动的执行各种医嘱和完成各项护理治疗的观念上 ,如注射、发药、测量体温、血压和良肢位的摆放等 ,而患者的功能锻炼问题往往被忽略 ,以功能训练为核心的康复护理难以实施。整体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 ,其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康复护理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在开展整…  相似文献   

3.
陈响红  罗斯莉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35-273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26例与对照组20例,康复护理组进行肢体、语言、心理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只接受一次性康复指导.采用改良巴氏指数在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MBI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 ,药物治疗疗效不肯定 ,部分成为社会遗弃对象 ,增加了民政福利部门工作的压力和难度。如何做好这部分特殊患者群体的工作 ,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本文作者从事多年福利工作 ,现将护理这个特殊群体的工作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院供养的符合CCMD— 2—R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1] 的患者 31例 ,男 2 6例 ,女 5例 ,年龄 2 7~ 6 3岁 ,平均年龄 46 45± 14 38岁。文化程度小学 18例 ,文盲 13例 ,均属国家供养人员 ,有家属定期探访 5例。1 2 方法 由护理人员按照我院制定的生活功…  相似文献   

5.
包浩月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77-17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室住院的股骨骨折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5),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使股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缩短住院时间,自理能力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能够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态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45)和精神康复护理组(n=45),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患者病情。结果治疗前,两组BPRS评分和NOSI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PRS评分低于治疗前,NOSIE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康复护理组BPR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NOSIE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康复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精神康复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老年精神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80例老年精神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老年精神患者的护理干预组比对照组老年精神病患者治愈率提高57.5%.平均住院天数缩短15天,住院费用减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结论 对老年精神患者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老年精神患者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广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809-8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人组条件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者只做常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实施干预前NOSIE、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SANS、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确实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把184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2组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情绪稳定,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积极配合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睡眠干预、安全用药及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利于疾病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药物干预,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干预后的负面...  相似文献   

11.
汪厉思 《吉林医学》2014,(2):353-354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给予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0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其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两组测定数据进行Spass13.0统计学分析、对照。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帮助不孕症患者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在老年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利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定工具(MNA)及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对本院老年病科345例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住院时间进行评估。结果:NRS2002的灵敏度为84.7%,ROC曲线下的面积(AUC.ROC)为0.899;NRS2002评估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住院时间大于10d的可能性高于无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OR=6.43,95%CI=2.45—12.67)。结论:NRS2002对于老年病科住院患者住院时间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其在老年病科住院患者中的适用性还有待于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攻击风险进行评估与干预,以减少和预防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方法:应用攻击风险评估量表,对精神科120例有攻击性患者的行为进行等级评估,通过分类干预、药物控制及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干预。结果:通过风险评估并针对性实施干预措施后,患者攻击性行为分级从Ⅲ~Ⅵ级逐渐降低到Ⅰ~Ⅱ级,干预前后各级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攻击风险评估,针对性实施干预措施,降低了患者的攻击性行为,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识别的护理干预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老年手术患者5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应用风险识别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分析识别患者围术期发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骨科老年围术期患者,其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低氧血症,是导致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风险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研究组经识别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后,采取风险识别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患者精神障碍发生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识别发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并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骨科老年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并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精神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56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性干预,观察组行精神卫生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卫生以及工作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神卫生综合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量化评估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量化评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心理状态,即时、准确地甄别伴随严重心理危机的SARS患者,为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第二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研制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等,对46例SARS患者实施心理评估,并将该评估结果与其他肺炎患者、MSSNS的一般住院患者常模作对照比较。结果:SARS患者的心理反应与一般住院患者常模、其他肺炎患者未呈现显著差异;SARS患者组内的心理反应差异与其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等个体背景及发热持续时间呈显著相关。结论:SARS患者的心理反应符合患者心理过程的一般规律,即疾病本身所导致的患者心理差异不大,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才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因素;SARS患者的负性情绪反应强度受其年轻、未婚、非医务人员、发热持续时间长等因素影响。因此,对SARS患者心理异常的有效干预,必须以科学评估为前提;以影响因素分析为导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洛阳市新安县人民医院内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心理健康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的睡眠、饮食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运动和感觉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不适感及精神紧张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敌对、偏执、抑郁、强迫、躯体化、焦虑及其他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胡建德  姚琳  奚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60-2761
目的:重大活动期间对精神患者的社区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安保工作,通过风险评估对社区重性精神患者加强分类管理,提高重性精神患者的治疗率,做到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和管理,降低精神患者肇事肇祸滋事率。方法:对我区南片5 800例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患者进行危险行为的风险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分为6级评估,在世博会期间进行动态随访管理和患者的分类管理。结果: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从66.7%提高到70.32%,精神患者肇事肇祸滋事率从0.47%下降到0.13%。结论:风险评估管理能提高社区肇事肇祸患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的管理能力,提高精神患者的治疗率,降低精神患者的肇事肇祸滋事率。风险评估等级3级以上可以作为住院治疗和免费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