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接血流重建术对出血型烟雾病主要出血机制(烟雾血管)消长关系的影响因素和对再出血的干预价值。方法介绍9例出血型烟雾病经间接血流重建术后,其烟雾血管的演化与再出血干预的影响关系和影响因素,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例一侧出血型烟雾病术后一年另一侧新发出血,其余8例术后均无再出血发生。随访时间1.3~9.5年,平均3.1年。结论对出血型烟雾病采取积极的间接血流重建术干预,初步评估可以明显降低其再出血的发生率和相关性神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技术检验接受脑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手术疗效。方法 28例烟雾病患者接受脑血管重建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颞肌贴敷术)等方法,手术前后分别行CTP检查。在手术前后分别测量并比较患者术侧灌注参数的绝对值、术侧与对侧镜像区灌注参数的相对值,对比分析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 28例烟雾病患者桥血管均显示通畅,CTP术侧灌注参数中比较后CBF(颞叶和顶叶)、CBV(额叶、颞叶、顶叶)、MTT(顶叶)、TTP(额叶、颞叶、顶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侧比镜像对照区的rCBF(颞叶)、rMTT(顶叶)、rTTP(顶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干预后,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重建有所改善,特别是在严重的灌注受损患者中。因此,CTP不仅能反映脑微循环信息的功能成像,有助于判断烟雾病脑缺血的部位、严重程度、选择手术侧别和手术方式,更能快速了解术后缺血情况是否得到改善,可作为检验手术疗效的重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8例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检查证实6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脑室内出血,1例为缺血症状。对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支架辅助栓塞1例(基底动脉顶宽颈动脉瘤),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液态胶栓塞1例,1例失败。结果 7个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1个动脉瘤位于胼周动脉远段分支动脉。8例中,7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5 min复查造影,完全栓塞4例,几乎完全栓塞2例,不完全栓塞1例,术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血管腔内栓塞治疗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外周动脉型动脉瘤也可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4.
儿童与成人烟雾病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烟雾病(MMD)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预后等方面的区别。方法对19例儿童和55例成人M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l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病年龄高峰儿童为6~10岁,成人为36~40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者,儿童组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以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者,成人组显著高于儿童组(P〈0.01)。儿童患者头颅CT和磁共振(MRI)主要表现为脑梗死(73.7%),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58.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可发现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儿童组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狭窄,而成人组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结论儿童与成人MMD在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鉴别,将有助于MMD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36例烟雾病血管造影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烟雾病DSA表现特征。方法: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32岁。均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36例脑血管DSA均为烟雾病表现。结论:1.先天性因素在烟雾病发病病因中不可忽视。2.烟雾病脑血管造影有以下主要特征:(1)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基底动脉末端狭窄、闭塞;(2)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3)颅内与颅内、颅内与颅外广泛侧支循环建立;(4)脑循环时间的改变。3.脑血管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密切。4.本病需与脑动脉硬化、动脉炎及动-静脉畸形鉴别  相似文献   

6.
成人烟雾病血管影像演变特征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I)血管影像演变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1例成人型MMD病人6年内临床表现、影像改变、内外科治疗对比、各项化检验查指标进行分析。结论 MMD的影像特征是首先为供血动脉主干狭窄,继而闭塞,随后出现烟雾血管生成。内科药物治疗无效,颅内外血管间接或直接吻合手术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在烟雾病(MMD)血管重建术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烟雾病患者于术前及直接重建术后1周、间接重建术后3个月分别行CTP、CTA检查,对手术前、后术侧额、颞叶的CBV、CBF、MTT、TTP进行定量、定性及对比分析,评估颈内、颅内、外动脉的血管情况,为血管重建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侧别,术后评价吻合血管的通常及手术疗效。结果 18例患者中1例行直接重建,术后吻合血管通畅,手术后术侧额、颞叶与术前比较,CBV、CBF增加,MTT不变、TTP延长,17例行间接重建,术后侧枝吻合血管形成,手术前、后术侧额、颞叶比较,CBF、CBV增加,MTT、TT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能获得血管成像及全脑灌注成像,有助于MMD术前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烟雾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3例烟雾病患者行DSA检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烟雾病DSA表现为不同程度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形成呈烟雾状。结论DSA可清晰地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程度或闭塞的部位及侧支循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直接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讨论烟雾病的MRI和MRA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材料和方法:对15例烟雾病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其中14例同时进行了MRA检查。结果:烟雾病MRI表现为闭塞血管流空效应消失,侧支循环血管形成,其典型表现为从鞍上向基底节区走行的条状迂曲低信号(7/15),以及由于缺血和出血引起的改变,包括多发脑梗塞(11/15),脑萎缩(7/15),脑室扩大(4/15)及脑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各1例)。MRA可直接显示狭窄和闭塞的血管,多表现为多支、双侧血管受累;血管改变有广泛性和局限性两种类型。侧支循环血管表现为基底节区团状模糊血管,呈烟雾状(8/14)。结论:MRI和MRA可以显示烟雾病的脑内病理和血管改变,为该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烟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A和MRI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MRA和DSA表现,18例中5例同时行DSA,采用2.0T超导高磁场MR扫描仪,MRA采用3D-TOF或3D-PC法。DSA采用GE Advantx心血管造影系统。结果:MRA显示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表现为多支、双侧受累。MRI平扫表现脑基底部狭窄、闭塞血管的流空效应减弱甚至消失,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所致的点状、条状迂曲低信号影。8例颅内可见血肿。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moyamoya病可以与DSA媲美,结合MRI平扫可同时显示脑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1.
烟雾病并发颅内出血的DSA影像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烟雾病并发颅内出血的DSA表现特征。方法  19例患者均经CT诊断为颅内出血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  19例脑血管造影均为烟雾病表现 ,具有下列特征 :1受累动脉狭窄或闭塞 ;2颅底部烟雾状毛细血管网 ;3大量的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CT检查一般只能提示颅内出血的部位 ,而DSA检查是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手段 ,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烟雾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8例烟雾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例烟雾病中男女各4例。年龄4~49岁,平均20.4岁。磁共振成像应用Siemens1.0TMR系统和头表面线圈。均有SE序列T1WI和T2WI,7例有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1例有DSA。结果:SE序列MRI均见丘脑-基底节区(单侧2例,双侧6例)有扩张的烟雾血管,其中以T1WI显示更为清楚直观。7例3D-TOFMRA和1例DSA均见ICA上端、MCA和ACA近端闭塞以及丘脑-基底节区的烟雾血管。这些病理血管分布侧别与SE序列磁共振成像所见一致。结论:SE序列磁共振成像和3D-TOFMRA是诊断烟雾病的有效方法。T1WI显示丘脑-基底节区烟雾血管优于T2WI。3D-TOFMRA尚适用于烟雾病血管旁路术后随诊及其高危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成人烟雾病的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CTA)特征,旨在提高对烟雾病的认识。方法 27例烟雾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CTA检查,在ADW4.3工作站上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本组病例均为成人,年龄为21~67岁,平均44.3岁。缺血型9例,其中3例表现为多发病灶,1例显示软化灶,脑萎缩3例,脑实质无明显异常2例;出血性脑卒中18例,脑实质区出血7例,脑室出血6例,脑实质并脑室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12例,单侧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9例,单侧3例,双侧大脑前、中动脉A1、M1段不同程度狭窄、闭塞1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 CTA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血管的病理特点,CT平扫可显示合并脑梗塞及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探讨成人烟雾病(MMD)颅内出血的部位及原因。方法:搜集30例年龄>30岁的出血性MMD患者的临床及MSCTA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脑叶出血6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MSCTA表现为①本组患者颈内动脉分叉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20例,单侧10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25例,单侧3例;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7例,单侧3例;双侧颞浅动脉狭窄2例,单侧3例。②脑底动脉环、基底节区及病变血管周围异常增生血管网形成28例。③侧支代偿供血:大脑后动脉扩张形成软脑膜吻合支代偿22例;前交通动脉增粗,由健侧代偿供血10例;眼动脉扩张5例;颈外动脉分支动脉扩张形成穿膜支与颅内软脑膜动脉吻合8例。④合并脑动脉瘤形成11例。⑤脑出血与侧支循环的关系:15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及5例脑室出血患者均见异常增生血管网;6例脑叶出血患者见软脑膜侧支代偿丰富,其中1例枕叶出血与大脑后动脉瘤破裂有关。结论:MMD出血以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室出血多见。异常增生血管、扩张的侧支代偿动脉及动脉瘤破裂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4.2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MS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7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2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MSCTA可以清晰显示Moyamoya病血管改变特点,检查方法简单、快捷,重建图像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可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DSA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临床特点及DSA表现.资料与方法 15例患者经DSA诊断为MMD,分析其临床特点及DSA表现,并与CT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CT示脑出血11例(其中原发脑室出血6例),脑梗死3例,1例正常;DSA示双侧病变14例,单侧病变1例.所有病例均见颅底及基底节区异常增生血管网及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结论 对于反复出现脑缺血症状或CT提示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叶或颅底多发出血或梗死灶的中青年患者应考虑MMD可能,DSA可确诊MMD,并对侧支循环的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在烟雾病颞浅-大脑中动脉塔桥术(STA-MCA)术后桥血管再通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变化的价值.方法 22例烟雾病患者在实施STA-MCA手术前、术后行CTP及CTA检查,对患者手术前后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计算术侧/对侧相对比值(rCBF、rCBV、rTTP及rMTT值).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序符号检验比较手术前后CT灌注参数值及相对值的差异.结果 22例患者术后CTA检查显示桥血管均通畅.22例患者术前手术侧与对比侧CTP参数值比较,患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CBF降低,CBV增加,MTT延长;烟雾病患者血管搭桥术后手术侧与手术前比较发现,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rCBF增加,rCBV不变,rMT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技术,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部血管形态和血容量改变.对烟雾病STA-MCA搭桥术后桥血管再通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进行评价,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钟心  王宏  董玉茹  董悦  马毅 《武警医学》2005,16(9):653-656
 目的探讨MRI、MRA对烟雾病(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Moyamoya病患者行MRI和MRA检查,MRI包括横轴位和矢状位T1WI、T2WI、FLAIR;MRA采用3D TOF法,3例行增强MRA.结果MRI表现为:(1)Moyamoya血管:双侧3例,单侧8例;(2)脑梗死和脑软化灶11例;(3)局部脑萎缩3例.MRA表现为3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双侧大脑中、前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形成异常血管网;6例右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左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结论MRI能良好的显示脑内病变,MRA能较完整的显示异常血管,MRI与MRA相结合可作为烟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 DSA 及 CT 灌注成像(CTPI)在单侧烟雾病(MMD)脑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 MMD 行脑血管重建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9例行术前 DSA 检查,13例行术后 DSA 检查,51例行术前 CTPI 检查,分别有33例和13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的患者行术后近期和远期 CTPI 检查。根据 DSA 图像分析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分型和颈内动脉(ICA)分期;在 CTPI 参数图(包括 CBF、CBV、MTT 和TTP)上对5个兴趣区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脑梗死前期的术前分期及评估手术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采用配对 t 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前 DSA 显示所有患者均有大脑中动脉(MCA)病变,单一 MCA 受累占71.4%(35/49)。40.8%(20/49)的患者 ICA 分期处于Ⅳ期。49例均可见颅底烟雾状血管,31例可见来自大脑后动脉(PCA)的侧支循环。术后评估中,21例行 STA-MCA 搭桥术的患者中吻合血管再通率为95.2%(20/21),其中13例术后 DSA 复查示69.2%(9/13)的患者颅底烟雾状血管减少或消失;②51例的术前 CTPI 显示患侧的 MCA 供血区、基底节和 PCA 供血区的 CBV 升高,MTT 及 TTP 延长,MCA 供血区的 CBF 降低,ACA 供血区的 MTT 延长,且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定性评估中,66.7%(34/51)患侧 MCA 供血区梗死前期分期为Ⅰb 期。搭桥术后近期复查 CTPI 显示患侧 MCA 和 PCA 供血区、基底节及丘脑的灌注参数绝对值及相对值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搭桥术后远期 CTPI 示MCA、PCA 和 ACA 供血区及基底节的灌注状态较术后近期明显改善(P <0.05)。结论:DSA 及 CTPI 能有效地评估单侧MMD 的血管情况及脑灌注状态,能对了解病情、筛查手术适应证及评估血管重建术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