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骨折或脱位,特别是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者,治疗方法必不可少的是颅骨牵引。作者自1996年起采用颅骨牵引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新术式及治疗结果介绍如下。1改良手术设计 本法在切开的基础上(略)首先划好钻孔标记(同切开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后行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2例完全复位,5例复位90%以上;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植物并发症,28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获改善,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级B级、2例ASIA评级C级及2例A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2例E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加重。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无脊髓损伤性颈椎骨折是指在发生颈椎骨折或颈椎骨折脱位的同时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或仅伴有脊髓休克状态。正确的急救处理措施和临床护理是确保病人免受进一步的损伤、预防并发症以及彻底康复的关键。我科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这类病人共56例,其中单纯颈椎骨折21例,颈椎骨折伴脱位35例。治疗方法多采用颅骨牵引复位或颌枕牵引复位后头颈胸石膏或颈外围固定3个月。其中仅有5例骨折脱位并伴关节突交锁者行手术复位。现将其护理体会简述如下。1急救处理1.1搬运搬运此类病人切不可使头颈部过分伸展,禁止背、抱或不正确地抬动病人,以免颈椎弯…  相似文献   

4.
颈椎损伤的颅骨牵引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高空作业事故的不断发生,颈椎损伤的患者也逐年增加。颅骨牵引作为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其治疗与护理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恢复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2001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颅骨牵引配合细致、完善的护理,治疗颈椎损伤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术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颅骨牵引快速复位;术中行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钛网植骨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观察疗效。结果5l例患者屈曲位牵引后,40例均完全复位,11例在术中复位,牵引成功率80.39%。所有患者实施颈前路手术无一例死亡,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脊髓功能Frankel评分:51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提高1~2级;其中B级恢复20例,C级恢复25例,D级恢复6例。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手术是一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实用外科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并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综合治疗策略。方法对急诊入院的78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完全性脊髓损伤进行颅骨牵引、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神经节苷脂、脱水药物、康复以及手术等治疗,分析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住院期间死亡5例(由于颈脊髓损伤并发症致死亡3例,其他合并伤致死亡2例),有5例患者因不同原因住院数天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失访。68例获得平均11个月(8~39个月)随访,6例出院后因颈脊髓损伤晚期并发症死亡;45例截瘫平面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1例虽无明显截瘫平面降低但损伤以下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系统的早期综合治疗对颈椎骨折脱位并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生命支持、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易建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63-163,166
目的:探讨影响颅骨牵引对下颈椎损伤闭合复位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1例生命体征稳定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颅骨牵引闭合复位,评价其结果影响因素。结果:本组51例患者中,36例牵引成功,15例牵引失败,均未出现神经功能进一步损害的表现,复位成功率为70.6%。而复位的成功率仅和脱位类型及受伤至复位时间有关。结论:颅骨牵引闭合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是安全可靠的,但应争取早期复位,提高复位成功率,并且对于颅骨牵引不容易复位双侧小关节突交锁者,应适时放弃颅骨牵引,采用手术复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双向牵引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6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双向牵引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选择单纯的颅骨牵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SIA神经评分都得到良好的改善,且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双向牵引的治疗,能够缩短复位时间,提高复位成功率,促使神经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下颈椎骨折脱位在颈部损伤中较为常见,易引起脊髓神经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持续颅骨牵引闭合复位或石膏外固定,应用棘突钢板及Lugue棒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但均存在不同程度固定不牢靠或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我科采用后路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完善X射线、CT平扫及重建、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资料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估,对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复位,据复位情况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其中3例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加大牵引质量复位成功。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术后X射线随访提示:颈椎序列、椎体高度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级平均约提高1级以上。植骨4-6个月融合,无内置物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根据复位情况及损伤类型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曲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0):142-143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手术是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常用的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术期,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直是骨科护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科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女7例,男19例;年龄18~68岁,平均42岁。车祸伤10例,高处摔伤16例。其中颈椎爆裂型骨折11例,骨折伴脱位15例;全瘫8例,不全瘫12例,6例无截瘫。卧床时间最短9d,最长77d。2护理2.1术前护理2.1.1颅骨牵引的护理颈椎骨折有明显脱位、半脱位患者入院后,应用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牵引重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5~10kg[1]。头部垫枕圈,保持牵引力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抬高床头15cm,颅骨牵引弓针道保持清洁干燥,每天3次生理盐水冲洗。进手术室后应解除牵引,临床时颈托固定,才能搬动。2.1.2心理护理患者病情通常较危重,有的还合并复合伤。认为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容易发生死亡,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为基层医院提供合适的工作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患者56例,按照具体病情分为前路手术组、后路手术组和前后联合手术组,评价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椎体情况,观察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出院,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颈椎骨折脱位后复位都较满意,无显著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脊髓功能评分差异均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入院行颅骨牵引复位术,复位失败,则根据具体情况施行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术,尽量达到复位的稳定性,恢复脊髓神经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伤性颈椎脱位是骨科常见病,它往往伴随有双侧关节突交锁和脊髓损伤,危害性严重。治疗要求尽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序列,彻底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获得骨性融合,以减少脊髓的继发性损害。我院骨科自1999年4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18例外伤性颈椎脱位患者,均采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诊手术治疗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颈椎(C3~C7)骨折脱位急诊手术一直是脊柱脊髓损伤领域研究的课题。有学者认为急诊手术指征具备以下两点:(1)不完全脊髓损伤,关节突关节脱位不能牵引复位。(2)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椎管被侵占或脊髓被压迫。我们对12例新鲜下颈椎骨折并脱位患者采用急诊手术(伤后24h内)治疗,获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头环牵引外固定架在治疗颈椎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头环牵引外固定架治疗颈椎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3例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患者,随机采用两种方法治疗,65例行头环牵引外固定(头环组);58例行颅骨牵引(颅骨组)。结果:头环组与颅骨组对上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头环组要明显好于颅骨组。治疗后离床时间头环组要短于颅骨组。结论:头环牵引外固定架可改善复位功能,对颈椎的牵引固定作用较颅骨牵引更为坚强稳定,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6.
颈椎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如果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且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科收治颈椎骨折患者15例,2例采用枕颌带牵引,5例使用颅骨牵引,8例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功能恢复和X线片骨折愈合、复位程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3~24个月);20例患者拍X线片示颈椎骨折脱位愈合复位良好,16例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未受损伤,可自主行走,4例患者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3级恢复,生活可以自理。结论应用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可以降低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刘慧萍  潘建兰 《贵州医药》2009,33(6):571-572
脊柱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6%,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脊髓损伤,特别是颈椎骨折一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者,据报道最高可达70%,能严重致残甚至丧失生命。颈椎骨折一脱位的患者均由严重的外伤所致,如车祸伤、高出坠落伤等,伤势严重,伴有全身多发伤,病情复杂。我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20例颈椎骨折一脱位患者采取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3年2月—2005年6月,应用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1例。结果 21例患者中,3例脊髓完全损伤者,2例于术后7~9d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于术后出院一月后伴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8例均获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20个月,16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物断裂情况发生。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适应范围广、操作安全、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颅骨牵引为颈椎骨折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除按截瘫护理要求对病人护理外,牵引弓的护理也十分重要,有时常因护理不当而影响治疗效果。我科自1986年以来共收治颈椎骨折颅骨牵引病人46例,本总结牵引弓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