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跃明  颜永进  王志明 《江苏医药》2005,31(12):957-958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大量存在于心肌组织中,当心肌受到损害时可释放入血,经肾脏代谢,从尿中排出。目前H-FABP在心力衰竭(心衰)患及抗心衰治疗后的改变尚缺乏进一步研究。脑纳肽(BNP)是慢性心衰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慢性心衰的患检测H-FABP,并检测BNP作为对照,以观察H-FABP在冠心病慢性心衰中的表达,同时予卡维地洛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H-FABP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瓣膜型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35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测定血清H—FAB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2个月心脏事件与非心脏事件发生情况H.FABP水平。结果H—FABP浓度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分别是(4.30±1.28)、(6.06±1.03)、(7.64±1.56)ng/m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Ⅱ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浓度在心力衰竭各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CK-MB浓度在心功能Ⅳ级组与其他心力衰竭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2个月发生心脏事件的H-FABP浓度(7.95±1.30)ng/ml与非心脏事件的H-FABP浓度(5.02±1.31)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判断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羊洋  高大胜 《安徽医药》2017,21(11):1968-1970
该文综述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详细介绍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并从它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危险分层、预后评价、指导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作了着重的论述.分析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相对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且在判定严重程度、疗效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急性心肌梗死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急性胸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MA、H-FABP,根据AMI诊断标准分为AMI患者、非AMI患者,计算IMA、H-FABP及IMA+H-FABP对AMI诊断的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结果 AMI患者血清IMA、H-FABP明显高于非AM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IMA、H-FABP、IMA+H-FABP诊断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9.5、93.7、100。特异度分别为:73.8、80.9、71.4。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6.1、91.8、1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79.6、84.9、80。结论 IMA、H-FABP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AMI诊断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5.
王翠华  刘衍恭  郑明奇 《天津医药》2018,46(10):1135-1139
摘要: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小分子蛋白质,主要在心脏中表达,在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 化时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临床上H-FABP用于持续的心肌损伤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标志物,越来越多 的研究表明,H-FAB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组,5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B组,并选取同期到我院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C组,对三组对象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组患者H-FABP、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B、C两组,B组患者H-FABP、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H-FABP敏感性98.2%明显高于cTnI敏感性57.4%,CK-MB敏感性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早期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中毒早期心肌损伤予以血清心肌酶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临床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入院诊治的急性中毒病人10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血清心肌酶与心脏性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同时将研究组根据急性中毒至入院诊治时间的不同分组,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A组(0-8 h)(n=54)、研究B组(9-12 h)(n=46),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A组与研究B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指标变化;分析研究A组与研究B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指标阳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指标增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B组相比,研究A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22-25
目的分析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I)、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的表达水平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89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CHF组,并以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受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全部入选者的H-FABP、hs-cTnI、NT-proBNP的表达水平,根据研究分组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CHF组H-FABP、hs-cTnI、NT-proBN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组H-FABP、hs-cTnI、NT-proBN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CHF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1.46%,预后理想组H-FABP、hs-cTnI、NT-proBNP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H-FABP、hs-cTnI、NT-proBNP与NYHA分级、预后情况间均呈显著高度正相关,P<0.05;hscTnI、NT-proBNP、H-FABP对于预后评估具有诊断价值,P<0.05。结论 H-FABP、hs-cTnI和NT-proBNP检测可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数据化参考,从而提高了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庄恺  吴光勇  廖达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24-2725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脑挫裂伤患者按GCS评分进行分组,3~4分8例,5~6分8例,7~8分8例,9~12分8例,13~15分8例,分别于伤后3 h、6 h、12 h、24 h、3 d、5 d、7d、14 d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血清H-FABP定量检查,同时取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所有脑挫裂伤患者血清H-FABP高于正常人(P<0.01),GCS评分越低,血清H-FABP浓度越高(P<0.05),出现增高的时期越早,持续增高时间越长.结论:H-FABP对早期脑挫裂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60例根据胸痛到就诊时间不同分为4h组及4~8h组。对全部患者于就诊时即刻抽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计算3种检测指标对两组患者诊断的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在4h组的cTnI、CK-MB与H-FABP特异度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在AMI早期诊断中特异度优于cTnI、CK-MB。  相似文献   

11.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手术过程中,机体处于非生理状态,心肌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受损时,多种大量的心肌特异性蛋白由细胞内释放入血液,其变化可用于判定有无心肌损伤及其程度.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r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作为急性心肌损伤早期监测的生化标志物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笔者就H-FABP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脏外科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前后心肌细胞损伤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关系,并观察左卡尼汀对运动心肌细胞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新兵在运动前后及服用左卡尼汀后H-FABP含量。结果未服药组和服药组间H-FABP含量差异显著(P〈0.05),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4小时各时间点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可以作为心肌损伤的一种检测指标,左卡尼汀对运动心肌细胞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栓塞(APE)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早期识别APE并对症治疗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改善预后尤为重要。欧洲心脏病协会(ESC)通过对现阶段APE患者的患病因素、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流程进行总结后认为,寻找一种新的、对APE高度敏感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APE患者大多合并心肌损伤,出现心肌标志物的异常升高,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作为一种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可用于早期诊断APE。  相似文献   

14.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I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AMI)≤6h H-FABP一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5例)及正常组(4例)≤6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h血肌钙蛋白I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持续升高,病死率高居不下,发病年龄渐趋年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于AMI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如肌钙蛋白T(cTn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梗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优势,比较不同心脏标志物诊断AMI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某院心血管内科就诊,胸骨后疼痛发作12d内但未确诊为急性心梗的患者165例,采肘静脉血5ml。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H-FABP,同时测定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采用SPSS17.0软件比较3种心脏标志物以及各种标志物间联合运用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度、特异度。在AMI组内,按照胸痛发作的时间不同,分为2h组,2~4h组,4~6h组,6h组,分别对不同组H-FABP、cTnT及CK-MB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FABP对AMI的诊断灵敏度(85.0%)高于cTnT(61.25%)和CK-MB(53.75%)以及cTnT和CK-MB的联合应用(65.0%)。单一运用H-FABP与联合运用H-FABP和其他标志物诊断AMI的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指标的特异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起病2h内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66.67%)显著优于CK-MB(16.67%,P0.05)和cTnT(25%,P0.05);对于起病2~4h内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81.82%)显著优于CK-MB(45.45%,P0.05)和cTnT(50%,P0.05));对于起病4~6h内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100%)优于CK-MB(77.78%,P0.05)和cTnT(88.89%,P0.05);对于起病6h以上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与CK-MB和cTn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将同一检测指标不同起病时间段的阳性率比较显示:H-FABP在2h(66.67%)与2~4h(81.82%)2个时段无显著差异,但低于4~6h段及6h段(100%,P0.05)。结论:H-FABP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4h内)较CK-MB和cTnT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外周血中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以奇偶数随机分为晶体停搏液组和含血停搏液组2组,每组20例。测定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结束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结果2组间H—FABP的术前水平无差异,2组患者术后血清H—FAB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于体外循环结束后1h达峰值[晶体停搏液组(50.13±3.98)μg/L,含血停搏液组(39.27±4.22)μg/L],冷晶停搏液灌注组升高更明显(P〈0.05)。在体外循环结束后24h逐渐下降趋于术前水平,但术中及术后各时点的水平冷晶体组均高于冷血灌注组。体外循环结束后1hH.FABP水平与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晶体停搏液组r=0.901,含血停搏液组r=0.673,均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H-FABP显著升高,峰值浓度出现早,可作为一项早期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实验指标。升高的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有关,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关。灌注含血停搏液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减少H—FABP的释放,与灌注晶体停搏液相比,含血停搏液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2例急诊胸痛(0~6h内)患者即刻行H-FABP及血CTnI和CK-MB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阳性率86.96%,非急性心肌梗死组阳性率4.72%。结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筛选快速而简便,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CHF组,依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为Ⅱ~Ⅳ级)及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对照组)各60例,均抽血检测常规生化项目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和H-FAB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详细记录入选者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HF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NT-pro BNP水平及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r=0.72,r=0.56,P<0.05);血清H-FAB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2,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与CHF具有一定相关性,参与了CHF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可以为CHF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大鼠心肌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3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结扎组;结扎组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于手术前、手术后1,2,3,6,9,12h和1,2,3,4,5,6,7,14d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清中H—FAB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结扎组血清H—FABP含量均在术后1h即开始升高,3h达到高峰,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且一直持续到术后9h。结论血清H—FABP可作为评价试验动物心肌损伤的灵敏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