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头癌(PC)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胰头癌的MRCP形态.结果 胰头癌的MRCP特征:(1)胰管扩张25例(83.3%),病灶处截断26例(86.7%),远端胰管呈光滑均匀扩张21例(70%).(2)胆管扩张25例(83.3%),常于胰头处截断21例(70%).(3)肝内胆管扩张24例(80%),软藤征11例(36.7%).(4)不相交征25例(83.3%).(5)双管征25例(83.3%),四管征11例(36.7%).结论 胰头癌的MRCP形态具备一定特征性, MRCP检查对胰头癌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3年8月临床证实的胰头癌患者30例和胰头部炎性肿块患者36例,对其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患者在是否存在黄疸、病灶内是否有强回声光斑、双管扩张征、后方回声改变及腹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者在边界轮廓、内部回声及病灶内血流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叠而难以鉴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联合应用MRCP、CT鉴别诊断胰头癌与胰头炎性肿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与MRCP技术在鉴别诊断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7例胰头癌(癌组)与38例胰头炎性肿块(炎组)患者的CT双期增强和MRCP表现,依据CT双期增强和MRCP以及联合应用这两种技术分别读片。肉眼观察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肿瘤与正常胰实质的密度对比,并用MRCP显示胰管和胆总管的全貌。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MRCP显示腔内病变良好,腔外病变不能显示,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89.4%,对胰头炎性肿块为81.6%。CT双期增强扫描能显示腔内、外病变,但不能整体显示胰胆管系统,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76.6%,对胰头炎性肿块为82.2%。联合应用CT双期增强扫描与MRCP检查方法,相互补充较单一使用MRCP或CT双期增强诊断敏感率高(P〈00.1)。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95.7%,对胰头炎性肿块为92.1%。结论:CT双期增强扫描和MRCP技术联合运用,是一项对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MRCP对胰头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对胰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为胰头癌的28例病例的MRCP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患者全部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胰头癌在MRCP上的表现主要有胰胆管的阻塞、扩张及其它表现,某些病例可表现为特征性的“双管”征。MRCP对胰头癌的正确诊断阳性率60.7%;MRCP T2WI正确诊断阳性率78.6%。结论MRCP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影像检查技术,对胰头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其图像质量不低于ERCP。MRCP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ERCP,但无法取代常规MR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在CT检查中的影像特点,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1例胰头癌和25例胰头部炎性肿块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主要CT征象为:胰头癌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低、等密度15例(71.42%),胰头部炎性肿块4例(16%);胰头癌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6例(28.58%),胰头部炎性肿块19例(74.50%);胰头癌胰、胆管扩张14例(66.6%),胰头部炎性肿块5例(20%);胰头癌胆总管下段截断扩张13例(61.9%),胰头部炎性肿块0例;胰头癌周围脂肪消失、大血管包埋、侵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和肝转移13例(61.9%),胰头部炎性肿块0例。结论 CT检查对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胰头部炎性肿块与胰头癌的CT表现和鉴别要点,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后44例胰头部炎性肿块与36例胰头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均有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后、间距均为5 mm。结果:胰头部炎性肿块和胰头癌主要CT征象分别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低、等密度分别为6例(13.6%),25例(69.4%);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分别为38例(86.3%),11例(30.6%)。胰、胆管扩张分别为18例(18%),24例(66.6%);胆总管下段截断扩张分别为0例,21例(58%);周围脂肪消失、大血管包埋、侵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分别为0例,18例(50%)。结论:胰头癌少血管供应和围管性浸润是其与胰头部炎性肿块CT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CP与ERCP在胰头癌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70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式、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进行描述.将其分为行MRCP检查组的24例.行ERCP检查组的33例和两种检查均进行组的13例,对各组的根治性切除率进行x2检验.结果 70例患者的总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为44.3%.MRCP组的成功率为100%,诊断符合率为78.4%;ERCP组的成功率为71.7%,诊断符合率为76.1%.3个检查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MRCP组66.67%、EKCP组27.27%和两种检查均进行组46.1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加强宣教及早期、适当的检查,可以提高胰头癌根治性切除率.而MKCP在提高胰头癌诊断准确性并依据此选择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方式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9.
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肿块型胰腺炎常常被误诊为胰头癌,在治疗上,不得不采用许多复杂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而言,既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也在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正是由于两者在病史、体征、影像学上有许多相识之处,术前及术中都难以明确诊断,误诊率高达40%以上。两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CT的普及和检查方法的不断完善,CT已成为胰腺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胰头部周围肿块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与胰头癌酷似,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胰头区较大肿块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是胰头壶腹癌累及周围结构还是周围病变累及胰头,对临床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搜集我院自2004年2月—2008年12月经临床、手术、病理、CT诊断证实的13例胰头部周围肿块和11例胰头癌,对其CT资料做一综合性分析,旨在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累及胰头部周围肿块的病例中,为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9例,胰头变异2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病2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12.
胰腺癌患者血清CEACAM1的测定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CEACAM1对胰腺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0月住院胰腺癌病人50例和慢性胰腺炎对照50例;采用ELISA测定各组患者血清CEACAM1水平;根据ROC曲线中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高点为参考,制定CEACAM1的截断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根据肿瘤标志物诊断效率评估表评价各个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诊断效率。结果在胰腺癌病人中,CEACAM1的血清值和阳性率与慢性胰腺炎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根据制定的ROC曲线,CEACAM1在本次实验中血清中含量测定的截断值为13.835 ng/ml,曲线下面积为0.780(P<0.05)。胰腺癌敏感性CEACAM1>CA242>CA19-9(P>0.05);特异性CA242>CA19-9>CEACAM1(P<0.05)。结论 CEACAM1对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高于CA19-9和CA242,但是其特异性较低,不能单独用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胰头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胰头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00年1月~200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在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外营养的胰头癌患者34例(治疗组)及同期行手术治疗后给予单独肠外静脉营养的胰头癌患者48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实验组及对照组再分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组(治疗组n=13,对照组n=24)及姑息手术组(治疗组n=21,对照组n=24),对各组术前术后体重变化、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手术前后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中Whipple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体重变化及总蛋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Whipple术组患者(P均<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外营养可明显改善胰头癌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胰腺分裂患者的MRCP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MRCP显示4例胰腺腹侧胰管与背侧胰管之间有管道相通,即不完全性胰腺分裂,8例胰腺腹侧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后汇入十二指肠乳头,背侧胰管直接进入十二指肠,1例腹侧胰管显示不清,不能确定为完全分裂还是部分分裂。结论:MRCP作为一种无创、无侵袭的检查方法,在明确诊断胰腺分裂的敏感性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可在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为合并症状的胰腺分裂患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胰腺癌组织中R—ra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类胰腺癌组织中R-ras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ras、P21ra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R-ras、P21ras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均P<0.01);R-ras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组织的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R-ras阳性表达率与P21ras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相一致(均P<0.01)。结论R-ras在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对胰腺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25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A组)41例,无血管切除重建组(B组)113例,姑息性旁路手术组(C组)101例.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联合血管切除对患者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本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10%,明显高于B组(34.51%)和C组(2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痛、体质量增加分别为36.59%、51.22%,与C组患者(91.09%、9.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1.83月,B组MST为15.43月,C组MST为7.50月;A、C组M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A、B组M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67,P>0.05).结论 对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累的胰腺癌患者,通过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性切除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胰腺占位病变患者4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应用超声造影检查,两组诊断结果分别与增强CT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2.17%和86.96%,增强CT诊断正确率为82.61%,观察组诊断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增强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造影检查胰腺占位性病变可以提供更多准确的血流灌注图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改良间苯二酚快速比色测定法,检测25名健康人与108例良性疾病患者、35例胰腺癌术前患者、12例胰胰腺癌术后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结果:胰腺癌术前组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术后组,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05)。但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唾液酸的测定可作为胰腺炎与其临床表现易混淆良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MRI增强各期灰阶比值鉴别G2、G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与胰腺癌(PDAC)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G2、G3级PNET 37例与PDAC 52例的MRI图像,通过阅片系统灰阶值测量软件,测量增强各期病灶的灰阶值。分别计算灰阶比值动脉期/T1平扫、实质期/动脉期、静脉期/实质期、延迟期/静脉期;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临界值,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建立模型,评估联合预测的效能。 结果 37例G2、G3级PNET与57例PDAC的灰阶比值分别为动脉期/平扫2.15(1.88~2.80)和1.32(0.88~1.87)(Z=-4.55,P<0.01),实质期/动脉期1.13(1.01~1.35)和1.53(1.24~1.94)(Z=-3.91,P<0.01),静脉期/实质期0.94(0.89~1.02)和1.07(0.99~1.15)(Z=-4.08,P<0.01),延迟期/静脉期1.05(0.99~1.10)和1.17(1.06~1.31)(Z=-3.67,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NET呈明显迅速强化,PDAC呈渐进性强化,灰阶比值能准确反映两者的强化差异。两组增强期/前一期灰阶比值差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64、0.777、0.736,最佳临界值1.78、1.41、1.03、1.12,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0%和80.0%、67.3%和80.0%、65.3%和85.7%、65.3%和82.9%。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预测的准确率81.9%,曲线下面积0.900,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MRI增强信号比值对G2、G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50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其中76%(38/50)的胰头肿块为实质性,24%(12/50)为囊性肿块。在38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有26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非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4例行胆管空肠Y型吻合,3例行胰管空肠Y型吻合。在12例囊性肿块患者中,有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假性囊肿外引流术3例,空肠囊肿吻合术3例,囊肿局部切除术2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慢性胰腺炎仅5例(26.3%,5/19),胰腺癌9例(47.4%,9/19),黏液状乳头状腺瘤3例(15.8%,3/19),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不典型增生各1例(5.3%,1/19)。未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有7例(58.3%)发生肝转移临床诊断为胰腺癌。接受手术治疗的26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瘘,1例术后出现胰瘘,2例术后出现胃瘫;9例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有2例(22.2%)发生肝转移。对于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vs 41.7%,P〈0.05)。结论对胰头实质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应适当放宽手术指证以提高患者预后,提倡以手术切除胰头肿块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