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收集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早产病例231例,其中自然早产136例(58.87%),有指征早产95例(41.12%)。分析早产的原因,早产儿的窒息,围产儿发病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胎膜早破、原因不明、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居前四位。新生儿窒息率为25.51%,有指征早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P<0.01)。围产儿死亡率243.0‰,有指征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孕周<32周,体重<1500g,围产儿死亡率大于500‰。  相似文献   

2.
澳门地区部分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出生的7742例新生儿中先天性畸形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本组畸形发生率为12.27‰,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占44.2%。男女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2);≥35岁产妇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35岁者(P<0.001);早产、过期产儿畸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足月产儿(P<0.001);本组孕妇HBsAg阳性率为9.3%,与畸形发生无明显关系(P>0.2)。本组畸形儿死亡20例,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的31.3%(20/64)。应加强优生宣教,减少高龄生产及多产;加强孕中期畸形筛查,以减少畸形儿的出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死亡的产科危险因素:249例回顾性分析方芳王世阆陈莉刘淑芸(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早产儿死亡率占新生儿死亡率的45.9%~75%〔1,2〕。降低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可以显著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为探讨早产儿死亡的产科危险因素,预防早产儿死...  相似文献   

4.
应用改良胎儿生物物理象评分进行产前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B超及胎儿监护仪,对649例>35孕周高危孕妇进行了1066次改良胎儿生物物理象监测,综合B超监测与胎儿监护仪监测的结果指导临床。结果:围产儿死亡6例,死亡率为9.24‰。其中4例因致命畸形死亡,1例因孕35周早产死亡,1例为孕42周过期妊娠胎儿死亡,因此,矫正围产儿死亡率为3.00‰。研究结果提示:B超监测与无激惹试验(NST)的阴性预测率近似,而B超监测的阳性预测率较准确。  相似文献   

5.
44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7年1月至1993年9月我院分娩孕妇12716例,其中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ICP)443例,发生率3.48%。ICP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症及SGPT升高,443例中发生早产85例,发生率为19.2%。死胎13例,死产8例,新生儿早期死亡3例,围产儿病死率为54.2%。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48例,占10.8%。新生儿平均体重3082g。本文认为,早期诊断,孕期加强监护,产时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6.
期待疗法防治胎膜早破早产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期待疗法防治胎膜早破早产4例分析北京民航总医院妇产科(100025)吕玉人胎膜早破的主要并发症是早产,在我国,早产是围产儿死亡主要的原因。现将我院对孕周<35周胎膜早破的4例给予期待疗法的情况,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1年1月...  相似文献   

7.
脐血流A/B值对重症妊高征围产儿监测的意义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4例重度PIH患者,按围产儿预后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后者包括死胎、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5分者,两组孕妇年龄、PIH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而围产儿预后与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关系密切(P<0.01),与PIH发病孕周也有关(P<0.05)。脐血流测定结果表明:①A/B≥3者25例,占总数的56.8%,其中异常组18例,并全部呈异常高值。②25例SGA中22例A/B值≥3;如按A/B≥3估计IUGR,其阳性预测值为88.0%(22/25);阴性预测值为84.2%(16/19)。③脐血流A/B值与孕妇发生PIH的孕周及围产儿死亡率有关,<24周发病组,10例A/B值均>4,围产儿死亡8/10例(80%);而>32周发病组,10例A/B均<3,新生儿全部存活。④AEDV者10例,该10例妊高征均发生于<32周组,围产儿死亡9/10例(90.0%)。  相似文献   

8.
妊高征并发腹水23例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自1981年1月至1992年4月共处理妊高征并发腹水23例,发生率占妊高征总例数的1.9‰(23/12077),占重度妊高征的21.6‰(23/1064)。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早,无产前系统检查者20例,在妊娠29.4±4.8周发生妊高征,在妊娠32.4±7.4周发生腹水。系统检查并经治疗并发腹水者3例。IUGR发生率为869%(20/23)。本组围产儿因引产、早产IUGR,死亡率达42.1%。化验检查,腹水性质除1例为乳糜样腹水外,其余均为漏出液。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0IU者(酶法),占170%;尿素氮>6.4mmol/L者,占21.0%;血浆白蛋白<3.5g/L者,占95.7%;血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均<1.5。一旦并发腹水应及时终止妊娠,分娩后腹水可消退。  相似文献   

9.
126例双胎妊娠产科处理及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赵文卿刘继华张治秀(日照市人民医院)双胎妊娠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并发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早产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亦较高。因此,做好双胎妊娠的分娩期处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产科的重要课题。现将我院近4年来12...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94,自引:0,他引:94  
对北京妇产医院1980年1月1至1992年12月31日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18557例及同期围产儿死亡1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平均剖宫产率为25.0%,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15.2‰。向1985年起剖宫产率明显升高,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未相的下降。剖宫产分娩的早期新生儿死亡高于阴道分娩。提示:提高剖宫产率并不一定能使围产儿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的预测和预防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1]。本研究通过检测宫颈阴道分泌物中催乳素(PRL)的含量,作为预测早产的标志物,以期采取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实验组选择1996年3月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07例围产儿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6年期间的107例围产儿的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干预措施。结果:6年间围产儿数为14340例,死亡10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7.46‰,其中2011年死亡率最高于9.92‰,2013年死亡率较低,为3.88‰。2013年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母亲疾病。流动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市孕产妇。结论: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和孕期保健,减少出生缺陷,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尤其是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对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早发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治疗早产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治疗早产200011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潘明明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产约占所有分娩数的5%~15%,75%以上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因此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关键。抑制子宫收缩、延长孕龄是目前临床医...  相似文献   

14.
胎盘早剥1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胎盘早剥是危及母儿生命的产科急危重症之一,围产儿死亡率高,剖宫产率高。其并发症如:子宫胎盘卒中、失血性休克、DIC、肾功能衰竭等威胁母亲的生命安全。我院自1989年8月至1997年8月,8年中共发生155例胎盘早剥,我们对本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防治措施,降低母儿病死率,提高母儿的生存质量。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1)8年中在我院共分娩12246例,发生胎盘早剥155例,发病率为1-27%。围产儿死亡45例,死亡率为290.32‰。45例围产儿死亡中,其中30例入院时已有胎死宫内…  相似文献   

15.
围产儿直肠肛门闭锁/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0月~1987年9月全国29省(市、自治区)945所医院监测的1243284例围产儿中,直肠肛门闭锁/狭窄380例,畸形率为3.1/万,山西省畸形率最高.为6.1/万;畸形率较低的省份有辽宁、上海、云南、甘肃等,西藏、青海未检出该畸形.男性畸形率为3.6/万;女性畸形率为1.7/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城市畸形率为2.8/万,农村畸形率为3.6/万,城乡畸形率差异显著.380例直肠肛门闭锁/狭窄中,单发畸形占42.1%,多发畸形占57.9%,最常伴发泌尿系统畸形,伴发畸形是造成直肠肛门闭锁/狭窄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的临床分型研究(附501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ICP)的临床分型及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1993年5月至1998年4月共501例ICP。结果:501例ICP中,有黄疸组230例孕妇无论血清胆酸水平是否增高,其发生羊水粪染、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及围产儿死亡数均显著高于无黄疸组271例。有黄疸组ICP孕妇剖宫产率(90.87%)亦显著高于无黄疸组ICP(53.51%)。501例ICP中围产儿死亡6例,占11.98‰。结论:根据ICP孕妇有、无黄疸诊断为重度和轻度,更能真实反映和预测其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可能性。重度ICP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可大大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诱发早产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早产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本文对55例早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早产发生率为4.56%;并选足月妊娠60例作对照。结果 发现胎膜早破、未做产检或只产检一次、产检并发症是早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早产儿的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分娩,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做好孕前保健降低诱发早产的危险因素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6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产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目的探讨6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产儿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10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妊娠28~33+6周分娩的6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围产儿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1例(双胎4例)围产儿中胎死宫内13例,治疗性引产过程中死产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8例,1例出生后4d因ARDS死亡,围产儿总死亡率380‰(27/71);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70%(5/71)。45例存活的新生儿中失访11例,34例新生儿随访1个月~6年,1例产后10d死亡,1例产后1+个月发现脑瘫,31例新生儿后期发育未见明显异常。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新生儿出生体重(P=0.000)、分娩孕周(P=0.001)、规律产检(P=0.03)、期待治疗的天数(P=0.04);与胎死宫内明显相关的因素为胎盘早剥(P=0.037)、严重FGR(P=0.001)。与围产儿死亡不相关的因素:孕妇年龄、产次、体重指数、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围产儿死亡率较高,母体严重并发症和孕周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对子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970年6月-1993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44例,妊娠共73例次。其中自然流产15次、人工流产8次、围产儿死亡9例、活产41例(56.16%)。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围产儿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1988~1997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北京市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干预措施成效。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988 至1997 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连续监测,进行动态数列分析。 结果 1988 年围产儿死亡率15 .73 ‰,1997 年10 .93 ‰,下降显著。下降速度大约每隔3 年下降10% 。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新生儿疾病、胎儿因素、脐带因素等。死胎死产主要死因为脐带缠绕、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早期新生儿主要死因为早产、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前后五年主要死因死亡专率有明显下降,如神经管畸形、早产、窒息、吸入性肺炎、胎儿窘迫。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城市占25 % ,农村占41% 。 结论 十年来北京市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各项干预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2000 年实现NPA 目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