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1(1):112-115
伴巨菊形团的玻璃样变梭形细胞肿瘤(hyalinizing spindle cell tumor with giant rosettes,HSCTGR)由Lane等,于1997年首先报道,是一种主要由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的肿瘤,并认为是低度恶性疑难纤维黏液样肉瘤(low-grade fihromyxoid sarcoma,LGFMS)的一种省见变异,截至2003年英文文献有近60例报道,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5岁。因“发现左颈前肿块1年余”于2017年12月18日入院。1年多前患者无意间发现左颈前一无痛性肿块,无吞咽困难、进食疼痛、颈部闷胀感,无多饮易饥、情绪激动、渐进性消瘦及乏力等自觉症状。1年来肿块稍有增大,遂到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诊治,拟“甲状腺结节”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spindle cell tumor with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SETTLE)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罕见的甲状腺SETTLE,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 镜下肿瘤组织主要为梭形细胞成分与腺样成分互相融合的双相分化表现.免疫表型:CK、EMA和vimentin均阳性.结论 甲状腺SETTLE的诊断依靠形态学及免疫表型,需与甲状腺未分化癌、滑膜肉瘤、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癌、异位错构瘤型胸腺瘤等进行鉴别.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纵隔大B细胞性淋巴瘤伴梭形细胞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纵隔大B细胞性淋巴瘤伴梭形细胞分化1何秀云2赵静波3李贤熙2张晶4严庆汉作者单位:1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病理科1370002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93吉林省武警总队医院病理科1370004北京铁路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1临床资料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菊形团形成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ur,RG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4年11月~2018年7月诊治的5例RGNT,行HE、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均可见大小一致的神经细胞菊形团和(或)假菊形团结构,神经细胞核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少,胞突纤细。例1、2、3可见胶质区呈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样形态,其中例2、3见透明玻璃变的血管壁;例4部分胶质区可见少突胶质细胞瘤样形态;例4可见复杂的肾小球样血管,但细胞无明显异型性,胞核级别低,核分裂未见,无坏死。免疫表型:5例Syn在菊形团神经毡处均阳性,菊形团神经细胞Olig-2、S-100和ATRX均阳性,2例部分神经细胞NeuN阳性;5例胶质区GFAP、Olig-2和ATRX均阳性,4例S-100蛋白阳性;5例IDH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其中例4球样血管增生区Ki-67增殖指数约10%。4例行PIK3CA分子检测,其中1例9号外显子(p.E545K)突变。结论RGNT是一种生长缓慢、罕见的肿瘤,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偶有恶变,目前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同时警惕潜在恶变危险,术后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MC)是一组少见的异质性肿瘤,很难准确地预测其生物学行为和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案。作者总结了29例原发于乳腺的梭形细胞(肉瘤样)癌(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均≥80%)的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均为女性,40~96岁(中位年龄68岁)。其中3例是通过乳腺X片和 相似文献
7.
8.
含巨菊形团的玻璃样变梭形细胞肿瘤 (HSCTGR)是近年来才被命名的间叶性肿瘤 ,光镜下类似低度恶性纤维粘液肉瘤。作者观察了 3例HSCTGR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表现。3例中男性 2例 ,分别为 41和 5 4岁 ,女性 1例 ,6 2岁。肿瘤位于深部软组织 ,2例在下肢 ,1例在上臂。大体上 ,最大径 3~ 13 3cm不等 ,境界清楚 ,呈棕红色或黄白色 ,质实 ,可伴囊性变 ,其中发生于小腿的 1例合并有股骨骨肉瘤 ,小腿部肿块仅做了活检。光镜下 3例图像相似 ,均有纤维粘液样区 ,2例伴有玻璃样变 ,1例有灶性骨化。肿瘤细胞为温和的卵圆形至梭形细胞 ,…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1岁。发现右乳肿块3d于2004年8月7日入院。体检:右乳内下3cm×3cm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欠佳,与胸壁无粘连,临床诊断为右乳腺癌,行肿块切除术,术中冷冻快速诊断为“梭形细胞肿瘤,梭形细胞癌与纤维瘤难以鉴别,请等石蜡及酶标确诊”。石蜡切片诊断为右乳低度恶性(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于术后8d行右乳改良根治,乳腺标本内未见肿瘤残留,乳头未见肿瘤累及,右腋下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病理检查;右乳肿块直径2·5cm,质地硬,无包膜,切面灰白色,编织状,肿瘤周围呈锯齿状,侵犯周围脂肪组织(图1)。镜检: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无包膜,浸…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9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个月余入院。查 体:左乳外上象限扪及2cm×2cm肿块,质硬,界欠清,活动 差。患侧皮肤和乳头正常,左侧腋下淋巴结未触及。B超 左乳外上象限探及28mm×23mm×25mm不规则低回声 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提示:左乳外上象限实质性占位性 病变(癌可能)。临床诊断:左乳腺癌。术中切除肿块送冷 冻切片检查。 2 病理检查 2.1 眼观 乳腺组织4.5cm×4.5cm×3.0cm,切面见一 肿物3.0cm×2.5cm×2.5cm,灰白色,质硬,无包膜。大部 分区域肿瘤边界较清,小区与周围脂肪组织界限不清(图 1)。 2.2 镜检 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1.
阴囊巨大梭形细胞脂肪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40岁。右侧阴囊肿大1年。患者于1998年11月无意中发现右下腹有鸽蛋大小包块,站立及劳累后肿块较明显,平卧后不易消失。1年来肿块逐渐增大,逐渐移至阴囊,右侧阴囊逐渐增大,坠胀感明显。查体:右侧阴囊增大如孩头大,其中可触及一10cm×5cm×5cm肿块,质韧。左阴囊及左睾丸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脂肪性肿块。病理检查 眼观:右侧阴囊肿瘤,16cm×15cm×85cm,包膜完整。切面灰黄色,质软。并可见一灰白胶样区域,大小6cm×5cm×4cm,质韧。睾丸1枚,大小6cm×4cm×35cm,与肿块不相连,切面未见异常。镜检:肿瘤由大片成熟… 相似文献
12.
杨红军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23(5):242-247
分子遗传学在儿科肿瘤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儿科肿瘤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新的基因及其它遗传学改变。本分析了先天性中胚叶肾瘤、先天性纤维肉瘤、滑膜肉瘤和横纹肌肉瘤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有助于加深理解肿瘤的发生,提供有利于病人综合治疗的诊断和/或预后标记。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双侧原发性乳腺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原发淋巴瘤很少见 ,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 1‰〔1〕,而伴梭形细胞分化的恶性淋巴瘤更为罕见 ,且易误诊。笔者最近诊断 1例原发于双侧乳腺的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 ,DLBCL) ,并结合文献复习 ,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患者女 ,4 9岁。因左乳肿块 2年余、双乳肿块增大 6个月余入院。患者 2年多前发现左乳肿块 ,缓慢增至拳头大小 ,于当地医院就诊 ,经口服中药 7个月后肿块缩小至核桃大小。 6个月前 ,双乳均出现肿块 ,近来明显增大 ,疼痛不明显。查体 :左、右乳各侧外上象限均扪及肿…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5岁,发现有小腿肿块5年,伴间断疼痛,肿瘤缓慢增大。体检:右小腿上段后侧略隆起,皮肤表面尤红、肿、热及触痛,轻脏可扪及一约5cm×5cm×3cm肿块,质中,活动度尚可,有压痛。辅助检查:B超示右小腿外侧腓肠肌内肿块,MRI疑为脉管性肿瘤。临床诊断:右小腿软组织肿瘤,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肌组织间,无包膜,但境界尚清,肿瘤直径约2cm,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10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MTSCC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MTSCC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肿瘤由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的小管构成,小管间为淡染的黏液样间质。肿瘤细胞呈立方形和梭形,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性小,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在黏液性间质中可见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2例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7,CK18, CK8/18和波形蛋白,Ki-67增殖指数<5%。结论:MTSCC是一种较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明确该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二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例 1女 ,36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于 1998年 5月 2 6日入院。体检 :子宫增大如孕 5 0d ,浆膜下见肌瘤 2个。患者称近年无妊娠史。行手术治疗。病理检察 :全切子宫标本大小 7.0cm× 4 .5cm× 5 .0cm ,切面见宫腔内膜面有一大小 2cm× 4cm的菜花状肿块 ,色淡黄白 ,质硬。子宫肌层厚 1cm ,浆膜下有 2个直径 1cm的肌瘤。镜下观察 :内膜面肿瘤的瘤组织中有多灶性凝固性坏死 ,似地图状 (图 1) ,瘤细胞中等大小 ,多边形或卵圆形 ,胞界清楚 ,核卵圆或圆形 ,染色较深 ,有的可见小而清楚的核仁 ,核分裂象易见 ,多数瘤细胞胞质透明 ,少…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2岁,土家族。因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浮肿7d,行B超检查发现盆腔肿块,于2006年8月12日入院。体检:双下肢膝关节以下轻度水肿,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畅,子宫颈轻度糜烂,无举痛,子宫前位,盆腔可触及一9cm×7cm大小肿块,活动差,无压痛,双附件无异常。B超:子宫大小正常,两侧卵巢显示不清,子宫前上方可见93mm×71mm×105mm囊性肿块,界清,透声差,见较多分隔。[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该肿瘤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学: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形态呈双相(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或三相(小管状、梭形和脊索瘤样或黏液样)。其他组织学表现: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典型的透明细胞和乳头状或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组织学谱系在不断扩大,免疫组化表型及组织学形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a)有重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