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收集我科1999~2001年45岁以下中青年经颅彩色多普勒脑血流(TCD)检查,共计522例,其中女性268例,男性254例,旨在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1)呈年轻化趋势的原因,病因及表现。1 检查方法 仪器采用法国MEDILKD3000型经颅彩色多普勒脑血流诊断仪,用2MHz脉冲探头置于枕窗探测基底动脉(BA)、左、右椎动脉(LVA、RVA)。将探测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有关血流动力学信息,输入频谱分析系统,计算出每条动脉的收缩期流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临床的相关性,提供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的用药依据。方法:应用经颅彩色多谱勒[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椎基度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结果: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经TCD检查大多数有异常改变,可表现脑血流速度的变化[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及频谱性质的改变,以及转颈试验时峰值流速的变化。结论:TCD是一种无损伤性检查,简单、快速,可为医生诊断椎基底动脉脉供血不足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对医生选择用药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血流图(CDF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椎动脉内径、走形、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动脉走行异常者占34.8%,左侧椎动脉内径较对照组缩细,PSV与对照组同侧比较显著降低(P<0.05),RI与PI同侧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CDFI椎动脉的血流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有客观、量化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为一常见血管疾病 ,尤其老年人多见。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 ,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 (3D -TCD)对 86 6例患者椎 -基底动脉血流进行了检测 ,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男 6 46例 ,女 2 2 0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72 .5岁。无症状查体 2 6 0人 ,颈椎病 2 46人 ,高血压冠心病184人 ,糖尿病 98人 ,眩晕 46人 ,耳聋 32人。1.2 方法 :使用德国EME公司的三维经颅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3D -TCD) ,探头频率 2HMz ,患者取坐位经枕骨下窗检测双侧椎动脉 (VA) ,基底动脉…  相似文献   

7.
TCD和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TCD和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34例在发病3d内进行TCD和BAEP检查,并与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健康人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CD诊断VBI的敏感度79.4%,特异度为95%;BAEP诊断VBI的敏感度73%,特异度为90%;将两者结合则敏感度为91.2%.结论:TCD和BAEP相结合提高了对VBI诊断的敏感性,可以作为诊断VBI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椎动脉血流总量(S-BFV)为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VBI组51例,VBI伴颈动脉硬化组33例及健康对照组84例的S-BFV,均做配对t检验。结果 VBI组、VBI伴颈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的S-BFV有显著差异(P<0.001),但VBI组与VBI伴颈动脉硬化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S-BFV可作为VBI的量化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及颅外段联合超声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110例VBI和30例对照组的患者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TCCD诊断VBI的敏感性89.1%,CDFI诊断VBI敏感性为81.8%,TCCD联合CDFI检查的敏感性92.7%。结论:TCCD联合CDFI检查可系统地了解椎动脉颅内外的供血情况及血管的形态结构,明显的提高对VBI的诊断率,可作为VBI病因诊断、治疗效果观察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发生缺血性的血液循环障碍。病因有椎基底动脉硬化、颈椎病、颈肩部肌肉劳损及无菌性炎症等。临床表现为头疼、头晕、突发性晕厥等。是老年人常发病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圣脑康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选取经符合VBI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病人560例,其中将治疗组352例服用圣脑康胶囊和对照组208例服用复方丹参片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应用圣脑康胶囊治疗后,VBI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8%。治疗前后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也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圣脑康胶囊是治疗VBI的理想药物,TCD对评价VBI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颈动脉硬化患者可表现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一过性头晕,我们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对颈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颅外段的椎动脉检查,通过声像图及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观察其变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4~2008年我院住院及门诊10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无耳科及眼科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2例SSS患者的椎动脉颅外段、颈动脉、锁骨下动脉(SubA)、无名动脉的彩色血流形态,内-中膜厚度及狭窄程度;TCD检测椎动脉颅内段与基底动脉血流方向及频谱的改变。结果:32例中SubA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12例,闭塞9例。TCD检查Ⅰ期盗血11例(34%);Ⅱ期盗血11例(34%);Ⅲ期盗血10例(3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TCD联合应用,通过对SubA及无名动脉的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椎-基底动脉频谱形态的测量,有利于对SSS病因及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CD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82例单纯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均行TCD和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TCD诊断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Kappa值。结果:82例共检查后循环血管410条,CTA诊断血管狭窄51条,TCD诊断血管狭窄40条,其中34条与CTA诊断结果相符,TCD诊断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狭窄分别为13、7、20条,CTA诊断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狭窄分别为17、9、25条;TCD诊断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64.7%、66.7%、76.0%,特异度分别为96.9%、96.9%、98.3%,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7.5、21.5、44.7,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36、0.34、0.24,Kappa值分别为0.67、0.69、0.42。结论:TCD诊断后循环动脉狭窄与CT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为后循环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提供了依据,是后循环脑梗死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讨老年颈源性眩晕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行TCD检查的4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同期行TCD检查的36例患者(对照组)纳入研究.记录并分析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搏动指数(PI)及RI.结果:2组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血...  相似文献   

16.
涂东  苏小庆 《西南军医》2006,8(4):29-29
患者中年男性,因头昏、头痛、失眠、多梦3月入院,入院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头颅CT检查正常,初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及脑梗死等疾病,行经颅彩色多谱勒(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给予静滴复方丹参、刺五加注射液,第一组液体输入复方丹参20ml,无任何不良反应,第二组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入5%GS250ml内静滴,输入约80ml药液时,患者感浑身瘙痒,全身皮肤出现广泛小片状红色丘疹,以前胸部明显,继之感心慌、胸闷、气促、浑身麻木感,查体:急性病容,颜面潮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脑干功能与经颅多普勒 (TCD)的相关性。方法 对 6 8例临床诊断VBI的患者及 30例非VBI患者进行BR ,BAEP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脑干功能损害 84 6 % ,TCD异常率为 83 1% ,χ2 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非VBI组脑干功能损害 8 3% ,TCD异常率为 46 6 % ,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VBI组脑干功能损害及TCD异常者为 98/136 ,皆正常者为 2 4/136 ,两者占 89 7% ;非VBI皆异常者为 4/6 0 ,皆正常者为 32 /6 0 ,两者占 6 0 %。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 ,结合BR ,BAEP及TCD检查结果可提高对VBI的诊断价值 ,而单独的TCD结果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成  卡索  章义成 《人民军医》2003,46(6):326-328
椎动脉型颈椎病 (CSA)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脊椎内外平衡失调而引起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其确诊率 ,现就其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进行综述。1 发病机制1 1 椎动脉的解剖结构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 ,分为 4段 ,第 1段为自锁骨下动脉发出进入颈椎横突孔的部分 ,其后方为C7横突 ,C7,8脊神经的前支 ,交感神经干和颈下交感神经节 ;第 2段为C6 横突孔上升至C2 横突孔下口 ,此段动脉的内侧紧邻钩椎关节 ,后外侧为关节突关节 ,动脉周围有交感神经伴行 ;第 3段为C2 横突孔下口到枕骨大孔处 ,此段弯…  相似文献   

19.
1843年,Doppler发现频移效应,1982年挪威科学家Aaslid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研发了第一台经颅多普勒仪,国内1988年引进临床,2000年M-模技术问世,最后发展到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CD)进行颅内血管成像。现结合临床,对TCD的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2年~2005年经我院门诊收治的诊断为颈椎病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138例,年龄23~78岁,平均54.3岁,病程半年到3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