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配合物理治疗因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因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注射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腰部关节活动度、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无痛行走距离、下肢反射情况等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VAS评分、腰部关节活动度及无痛行走距离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反射的改善和FIM评分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具有能迅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状的作用,尤其是减轻疼痛的作用明显,作为保守治疗方案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丹黄补骨方对维持骨量的影响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纳入2003—08/2006—03于普陀医院住院或门诊骨质疏松患者57例,符合骨质疏松症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骨痿”、“腰痛”、“虚劳”等范畴,病机特点为“多瘀多虚”。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口服丹黄补骨方10mL/次(由本课题组自行制备汤剂,相当于丹参5g,黄芪4g,补骨脂3g,骨碎补4g,川断3g等),1次/d,连服12周;对照组口服骨松宝颗粒(无糖型,淫羊藿、川芎、牡蛎等)每次1包(5g),3次/d,连服12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比较患者骨密度、中医症候评分及骨代谢生化指标。①骨密度改变评价:显效:(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215;100≥2%;有效:(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215;100=0~2%;无效:(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215;100〈0%。②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标准:临床痊愈:主要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值下降95%(含95%)以上;显效:主要症状改善,原积分值下降70%-94%;有效:主要症状有所缓解,原积分值下降30%~69%;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原积分值下降小于30%。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l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股骨颈骨密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177;0.04),(0.73&;#177;0.08);(0.69&;#177;0.02),(0.73&;#177;0.10)g/cm^2;p〉0.0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2&;#177;3.86,6.40&;#177;4.33;9.75&;#177;3.67,7.92&;#177;4.7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观察组和对照组血钙、血磷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2.01&;#177;0.11),(2.28&;#177;0.13);(2.02&;#177;0.12),(2.16&;#177;0.34)mmol/L;(1.42&;#177;0.12),(1.12&;#177;0.09);(1.60&;#177;0.26),(1.50&;#177;0.37)mmol/L;P〈0.051,两组间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黄补骨方具有维持骨量,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其疗效与骨松宝颗粒相比,在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血生化指标方面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钱开林  王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10-521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1,3,6个月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评分的变化。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①偏瘫医疗体操。②神经肌肉促进技术。③肌电反馈治疗。④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⑤康复护理。⑥针灸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指导。治疗前、治疗1,3,6个月后分别进行FCA评定。并将评定数据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FC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67.53&;#177;16.81)分,优于对照组(59.96&;#177;20.9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648,P&;lt;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85.50&;#177;16.52)分,高于对照组(77.84&;#177;16.7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048,P&;lt;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94.73&;#177;13.54)分,对照组(85.34&;#177;12.81)分,差异有显著性义(t=2.3195,P&;lt;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短期及长期功能恢复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活血化瘀法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1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每组5只。采用激素注射造模,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兔臀肌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7.5mg/(kg&;#183;只),2次/周;正常对照组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动物肌注青霉索16万U和链霉素15万U预防感染,2次/周。治疗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出自清&;#183;吴谦等所著的《医宗金鉴》,原方组成为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7mL/kg灌胃,1次/d;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麻醉后各处死5只,13周后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麻醉后各处死5只,分别进行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 结果:纳入大白兔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模型对照组空缺骨陷窝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7.50&;#177;5.40)%,(14.50&;#177;1.72)%,P〈0.001]。治疗组兔股骨头软骨、骨小梁、骨细胞及髓腔组织等均接近正常,空缺骨陷窝数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组空缺骨陷窝数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5.80&;#177;2.83)%,(27.50&;#177;5.40)%,P〈0.001];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病理情形相似,其空缺骨陷窝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8.70&;#177;7.26)%,(14.50&;#177;1.72)%,(15.80&;#177;2.83)%,P〈0.001]。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模型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灰度指数(A)低于正常对照组,即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0.39&;#177;4.31.97.58&;#177;0.56,P〈0.01);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灰度指数(A)高于正常对照组,表达减弱,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33.53&;#177;4.96,97.58&;#177;0.56,P〈0.001);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灰度指数(A)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表达增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7.55&;#177;0.74,133.53&;#177;4.96,P〈0.001);生理盐水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灰度指数(A)高于模型对照组,表达减弱,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33.53&;#177;4.96,90.39&;#177;4.31,P〈0.001]。③血液流变学指标: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35&;#177;0.05),(3.14&;#177;0.02),(3.50&;#177;0.07),(2.76&;#177;0.22)mPa&;#183;s;(7.11&;#177;0.40),(5.77&;#177;0.24),(7.48&;#177;0.17),(5.49&;#177;0.48)mPa&;#183;s;(1.70&;#177;0.05),(1.57&;#177;0.06),(1.72&;#177;0.03),(1.48&;#177;0.03)mPa&;#183;s,P〈0.001,0.01,0.05];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0.01)。各组间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54&;#177;0.04,0.46&;#177;0.04,P〈0.01];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43&;#177;0.04,0.50&;#177;0.05,0.54&;#177;0.04,P〈0.05,0.01)。 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活血化瘀中药可对抗激素的作用,间接地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可以有效地改善股骨头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0例进行早期主动康复治疗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另70例进行传统、较少主动运动的、量力而行的训练为常规对照组。结果:术后评分早期康复治疗组为(1.08&;#177;O.49),常规对照组为(2.21&;#177;0.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早期康复治疗组腰椎活动度达前屈(52.8&;#177;3.38)&;#176;;后伸(16.8&;#177;2.86)&;#176;,常规对照组前屈为(45.8&;#177;5.12)&;#176;;后伸为(14.2&;#177;4.27)&;#176;;直腿抬高试验早期康复治疗组阳性6例,常规对照组16例。早期主动康复治疗组残留腰腿痛比例及程度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结论:早期主动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神经元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感觉神经递质,由轴浆转运或血液到达靶器官,通过影响靶器官的功能以发挥激素样作用。其表达变化与腰腿痛密切相关。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时脊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12在中国医科大学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按照取材时间(2,4,8,12周)的不同分为4组,另有1组对照组。每组6只。 方法:制备腰椎管狭窄模型,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间压迫(2,4,8,12周)后,脊髓后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光镜下以神经元细胞核蓝色着色,细胞浆出现棕褐色颗粒定为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每例切片在脊髓横断面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计数阳性细胞数。 主要观察指标:脊髓后角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 结果:30只动物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人结果分析。随着马尾神经受压时间的延长,脊髓后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手术后2,4,8,12周后脊髓后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细胞数目依次为(1.02&;#177;0.15),(4.28&;#177;0.22),(2.11&;#177;0.21)。(3.03&;#177;0.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66&;#177;0.12),差异有显著性(t=2.01-5.56,P〈0.05)。 结论:腰椎管狭窄症中马尾神经受压后,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4周末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4,4&;#177;1,9分及59.3&;#177;6.0分;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6.9&;#177;2.4分及37,8&;#177;4.2分,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5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上田法、Vojta神经生理学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eto法。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结果及不同病情间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4.88&;#177;18.76和53.16&;#177;13.4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t=2.726,P&;lt;0.01);两组不同病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观察组轻度78.15&;#177;14.36,中度45.35&;#177;9.25,重度41.99&;#177;9.42,对照组轻度62.04&;#177;9.18,中度38.43&;#177;7.43,重度37.23&;#177;8.14,两组比较结果轻、中度差异呈高度显著性意义,(t=5.112,P&;lt;0.01;t=3.105,P&;lt;0.01),重度差异呈显著性意义,(t=2.026,P&;lt;0.05)。结论:加用Peto法可增加不同病情程度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是保持和减缓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此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膝半月板损伤施以关节镜手术后,等速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影响。 设计:病例一对照观察。 单位: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警训系。 对象:于2004-09/2005—01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收治的单侧膝关节半月板急性损伤患者2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 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封闭、理疗、按摩等方法恢复。实验组患者术后第2-4天开始功能恢复,3周后采用Cybex-6000型等速运动测试仪对患侧膝屈伸肌进行等速运动训练。 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测试速度[60,120,180(&;#176;)/s]时的屈伸肌峰力矩、单次最大做功量、力矩加速能、平均功率。 结果:纳入患者2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镜手术配合等速肌力训练后,膝关节运动范围加大,训练前患膝的最大屈曲角度为(132&;#177;25)&;#176;,训练后患膝的最大屈曲角度为(158&;#177;21)&;#176;,经配对t检验,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手术后最大屈曲角度为(133&;#177;31)&;#176;,实验结束后最大屈曲角度为(139&;#177;34)&;#17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实验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实验组膝屈伸肌峰力矩、单次最大做功量、力矩加速能及平均功率在60,120,180(&;#176;)/s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膝关节等速训练,可加速膝半月板损伤后的康复过程,对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慢性肾衰肾移植术后的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06在抚顺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行肾移植手术后出院患者97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46)。治疗组于出院后的6个月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治疗组每15~20d治疗1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男性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和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估两组男、女性患者的性功能,以诺丁汉健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按意向处理,97例患者各量表评分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患者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减退(38.6&;#177;11.7)、勃起功能障碍(36.7&;#177;14.2)、性交过程焦虑(25.6&;#177;9.5)和性合作缺乏(21.4&;#177;12.5)评分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43.2&;#177;18.5,41.7&;#177;15.6,29.7&;#177;10.1,26.3&;#177;13.7),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7&;#177;2.894,P均〈0.05)。②女性患者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183.5&;#177;31.7)、性唤起(179.7&;#177;30.4)、性高潮(192.8&;#177;34.7)和性心理(186.4&;#177;40.4)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72.2&;#177;55.6,171.6&;#177;37.2,164.0&;#177;40.2,170.9&;#177;36.4),差异均有显著性(t=2.224~3.060,P均〈0.05)。③诺丁汉健康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精力(6.2&;#177;2.01、情感(3.2&;#177;0.7)和社交活动(1.2&;#177;0.3)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8&;#177;2.5.3.6&;#177;0.9,1.7&;#177;0.2),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8~3.420,P均〈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患者存在着性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较差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和行为干预可改善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