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昭孝 《贵州医药》1989,13(3):179-180
应用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和动物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区分布、流行强度和疫区类型调查;依据地理境观,主要宿主动物和病原类型不同,划分疫源地类型的研究称为地理流行病学。贵州省流行性出血热(EHF)地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主要于1982~1988年间完成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这一结果在EHF的防制和深入研究中开始发挥作用。调查结果 1982~1988年间,在全省范围内的调查结果表明: 一、贵州省1962~1988年,在50县(市)有EHF病例发生和流行;51县(市)人群血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病毒性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其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免疫病理过程,机体出现的免疫病理损伤和临床表现是在病毒因子作用下诱发的变态反应所致。潜伏期7~46天,一般两周左右,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非典型和轻症病人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无出血或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以亚裔发病率最高.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常显散发或小流行,以7~9月份最多,发病年龄5岁以下占80%,  相似文献   

4.
黄雪融  王希佳  郑荣远  金嵘  张秀华 《医药导报》2008,27(10):1264-1266
目的 采用队列研究调查不同种类葛根素注射剂(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导致发热的发生率, 探讨天保康和普润与发热的相关性, 并比较分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前后上市的不同葛根素注射剂致热发生率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 选择2001年以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温岭医院符合纳入条件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为研究对象, 设立暴露组(使用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非暴露组(使用其他药物), 分别调查两组的发热发生率, 统计分析暴露的相对危险度(RR)和归因危险度(AR); 分析比较制药生产与质量改进前上市(普乐林)与后上市(天保康和普润)葛根素注射剂发热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后上市的天保康(6.31%)和普润注射液(5.66%)致热发生率分别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 提示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其临床使用中的发热无因果联系. 而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普乐林致热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结论 未能证明随后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临床上发热有相关性. 不同年代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的相关联系不同, 提示药品质量改善可以消除某些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