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个案追踪检查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成立督导检查组及制定评价标准,进行个案追踪检查,包括查阅病历资料、提问护士、实地查看、现场谈话、满意度调查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持续追踪,不断改进护理措施,使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结果实施个案追踪检查后,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病区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检查得分分别由实施初期(90.31±2.21),(91.80±1.66)分提高到实施6个月后的(97.14±1.99)、(98.23±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65,-7.341;P<0.05)。两个病区护理质量综合得分由实施初期的(91.63±3.78)分提高到6个月后的(97.64±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8,P<0.05);患者满意度由(87.88±3.08)%提高至(95.53±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7.411,P<0.05)。结论个案追踪检查法对护理质量控制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是一种较为全面、系统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师制小组护理工作模式在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导师制小组护理工作模式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6个月护理服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导师制小组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前后6个月病区出院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导师制小组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后6个月基础护理质量评分(97.52±1.33)、专科护理质量评分(97.81±1.19)、整体护理质量评分(97.74±1.25)、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8.05±0.94)、健康教育质量评分(99.02±0.57)、患者满意度得分(98.27±0.87)、护理人员满意度得分(96.08±2.06),均优于导师制小组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前6个月相应评分(90.66±3.42)、(92.61±3.36)、(93.14±3.20)、(93.51±3.58)、(94.28±1.92)、(92.95±3.01)、(86.92±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51,-27.74,-25.48,-7.40,-45.03,-32.25,-20.98,均P〈0.01)。结论导师制小组护理工作模式的实施,从人本管理的角度综合考虑了患者的需求和护理人员的发展,营造了护患之间及护理小组内部和谐的氛围,实现了护患之间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奠定了优质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肝胆外科病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包括改进照护模式、落实分级护理、优化工作流程、科学人力配置及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患者满意度、对责任护士知晓率、院内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士直接护理时间及护理文件书写时间。结果实施后患者对各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及对责任护士知晓率分别为98.22%,93.96%,均高于实施前的96.22%,8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16,11.84;P〈0.05);实施后危重患者护理、急救技术、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8.00±1.22),(96.56±1.22),(99.10±0.22),(99.30±0.22)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1.58±1.22),(90.70±1.22),(91.84±1.22),(83.72±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74,5.01,4.34,6.24;P〈0.05);实施后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为(368±12)min,高于实施前的(329±21)min,而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为(20±4)min,低于实施前的(49±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35,3.02;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无缝隙的护理,促进了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的专令与舒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护理管理指标变化情况,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长管理效能的影响。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中特一级护理、静脉治疗管理、基础护理、病室管理、安全管理得分分别由(93.08±1.03),(94.48±0.82),(95.46±0.50),(95.30±0.68),(95.70±0.63)分上升至(95.88±0.88),(96.48±0.76),(97.29±0.59),(97.09±0.59),(97.42±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928,-8.697,-19.018,-14.898,-15.910;P〈0.0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年不良事件由4件下降为1件,为实习生锐器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110,P〈0.01)。结论建立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工作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打造活力团队,促进护士长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合作模式对护士床边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使医生、护士、患者更加满意。方法制定出从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一整套的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调查表,对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态度得分、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等数据,与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前,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4.06±0.39),(4.18±0.41),(4.03±0.36)分,实施后分别为(4.42±0.41),(4.38±0.26),(4.36±0.38)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895,7.0062,3.5418;P<0.01)。床边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临床效果评分在病情掌握、并发症预防、理论知识、专业护理能力方面实施后分别为(4.81±0.31),(3.59±0.24),(3.92±0.44),(3.91±0.40)分,较实施前的(3.04±0.55),(2.91±0.31),(3.29±0.26),(3.67±0.47)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11,19.000,13.503,4.260;P<0.01)。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专业护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充分发挥护士的优势,有效地促进医护合作,达到患者满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护理人员梯队合作,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构建肝胆外科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结果护士对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反馈量表认同率为85.5%;实施前后在特护、一级、基础护理检查得分[(91.86±1.64)比(98.00±0.97)分],患者满意度与调查信回复率(20.0%比50.0%),护士观察病情、沟通及急救能力考核合格率(60.0%比90.O%)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6;X2分别为22.82,8.10;P〈0.01)。结论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使护士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加强,护士层次使用得到很好的体现,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脏内科护理对护理质量、护理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技术职称、资历、能力水平将病区护士分为3组,各组采取分层级管理的模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合格率、健康教育效果、直接护理时间及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后,护理质量合格率为100.00%高于实施前的9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2,P〈0.05);实施后患者对所患疾病、用药、可能突发情况了解人数比分别为97.50%,97.50%,92.50%,均高于实施前的85.00%,85.00%,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914,3.914,4.501;P〈0.05);实施后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为(367.96±12.54)min高于实施前的(329.12±20.9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4,P〈0.05);实施后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分别为100.00%,100.00%,96.67%,分别高于实施前的91.11%,80.95%,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186,4.421,4.043;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模式结合了分层级管理、责任制小组护理以及原有功能制护理的优点,为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提供系统的、连续的、整体的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增进护患问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本院外科100例护理工作人员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52例,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采取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问卷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及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总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4.62±3.22)分、(95.36±5.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7±4.13)分、(91.87±7.89)分(P<0.05)。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意外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绩效分配制度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中应用量化考核绩效管理制度,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及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得分分别为(96.38±0.91),(98.26±0.90),(97.39±0.93),(98.69±0.96),(97.28±0.74),(98.57±0.98),(99.26±0.93)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2.36±0.72),(90.38±0.75),(89.26±0.76),(91.57±0.78),(89.93±0.76),(91.23±0.78),(91.38±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6.647,90.990,82.833,10.910,636.529,60.461,13.177;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各项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750,22.733,49.430,41.483,12.926,8.980,8.517,7.806,12.920;P〈0.05);实施后医生对护理各项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336,12.975,14.344,18.237,25.745,13.100;P〈0.05)。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845,P〈0.05)。结论将量化考核绩效管理融人护理管理中,体现优劳优酬、按劳取酬的原则,是护理管理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确保质量改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岗位管理模式下合理设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种及护理工作量方面有代表性的4个病区,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内科4病区、外科8病区)和对照组(内科3病区、外科7病区)。两组分别根据工作量测算结果及卫生部规定的床护比1∶0.4配置护理人员,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压疮、管路滑脱、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压疮发生率试验组患者为0.19%,对照组为0.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P<0.05);实施后试验组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4±0.5),(98.8±0.6),(97.3±0.3),(98.7±0.8)分,均高于对照组(93.5±1.6),(93.9±1.3),(94.9±0.8),(95.8±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7,-24.20,-17.78,-15.23;P<0.05)。结论合理的人员配置、明确分工可以使各级护理人员人尽其才,发挥护理人员的最大化价值,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效益,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内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分别对内科护士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护士87名,评价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及护理质量;调查患者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各98例,比较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及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分别为(22.4±2.6),(23.5±2.2),(24.5±2.7),(98.47±1.9)分,高于实施前的(15.6±4.8),(13.4±2.7),(13.5±2.8),(88.3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25,6.477,7.013,5.467;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02%,0.00%,低于实施前的7.14%,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27,4.879;P〈0.05),患者满意率由实施前的79.59%升高到9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2,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及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意外事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岗位分级设置后实施绩效管理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骨科护理工作规划对岗位进行分级设置,制定相应的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方案并实施.收集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或家属、医师及护士自评对护士满意度评价.结果 实施后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重点环节管理和急救药品器械管理得分分别为(98.2±0.32),(98.9±0.25),(98.6±0.27),(98.9±0.14),(99.0±0.28)分,分别优于实施前的(97.7±0.41),(97.8±0.24),(96.8±0.25),(97.8±0.16),(97.5±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19,8.978,13.836,14.634,10.156;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业务能力、健康教育情况、服务态度、护理及时性和护患关系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97,9.520,9.803,7.757,10.915;P<0.05).与实施前比较,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医师对护士及护士互评的满意度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67,2.445,6.017;P<0.05).结论 岗位分级设置和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护理管理效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冲突管理的方法,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对我院护士从上下级和同级冲突2个层面进行倾向型管理干预。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进行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工作满意度得分;并对干预前后护士离职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同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后护士总体满意度分别为(68.67±10.58)分和(79.18±10.01)分,其中内部满意度分别为(39.35±8.19)分和(45.78±7.73)分,外部满意度分别为(28.53±7.93)分和(33.82±8.61)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离职人员明显减少,其中因环境不满的离职人数较干预前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对护士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我院实施的冲突管理方法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稳定了护理队伍,患者对护士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依据江苏省三级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强化全体护理人员的质控意识,完善护理质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种软件资料,质控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督查。比较质控改进前后护理质量情况。结果2011年护理质量检查中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与器材、护理文件书写及功能科得分分别为(98.5±0.5),(94.5±0.6),(96.6±0.3),(98.4±0.4),(99.4±0.2),(98.8±0.3),(94.8±0.3)分,均明显高于2009年的(92.5±0.5),(90.5±0.5),(91.5±0。3),(90。4±0.2),(96.4±0.3),(95.5±0.3),(91.3±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456,17.741,36.062,53.666,24.962,23.335,18.007;P〈0.01)。结论进行护理质控改进,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将外科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n=468)和观察组( n=4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后,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由9.40%降低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9,P<0.01);患者满意度由(85.2±5.9)分提高至(98.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45,P<0.01)。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到外科护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病房责任护士分层组合并纳入医疗组与医生同步共同对患者实施医疗护理的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管理后),与传统责任管理模式(管理前)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平均(90.18±3.05)分,管理后平均(97.24±2.78)分,管理后高于管理前(t=5.274,P〈0.01);管理前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平均(88.36±4.11)分,管理后平均(96.91±3.53)分,管理后高于管理前(t=12.420,P〈0.01)。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消毒隔离管理、规范化服务、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分级护理、病区规范化管理、健康教育知晓率管理后均比管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28,4.773,4.569,5.031,4.983,6.249,7.667;P值均〈0.01)。结论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护理服务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建立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护士长-护士长-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构成的五级纵向护理质控模式,比较模式实施前、后护士晨晚间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五级纵向护理质控模式实施后,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6.72±1.96)分、(95.33±2.57)分,与实施前的(92.29±2.17)分、(88.65±2.3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晨、晚间护理质量评分从实施前的(60.67±2.88)分提高到实施后的(80.11±1.97)分。结论:实施五级纵向护理质量管理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其实践价值。方法选择50例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与50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手术穿刺、放射曝光、总手术时间,总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并通过医院绩效考核分数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穿刺点出血和术中躁动患者分别为1,1,1例,少于对照组的7,9,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891,7.111,9.470;P<0.05);观察组手术穿刺时间为(1.0±0.3)min,放射曝光时间为(45.6±3.4)min,总手术时间为(55.9±6.3)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6±0.7),(87.3±8.5),(108.6±15.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633,25.621,55.718;P<0.01);观察组医院绩效考核分数为(93.8±5.4)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为(95.8±1.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6.9),(81.6±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624,18.981;P<0.01)。结论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院对科室绩效考核分数,是一种有效规避介入手术潜在性伤害及提高医疗满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病区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1月-12月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前1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1年1—12月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后的10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实施病区质量管理前后护理差错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平均满意度得分为(51.5±8.5)分,对照组为(42.5±1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312);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6%,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P=0.01);实施病区质量管理前发生护理差错率为1.61/10000,出现1起严重差错,实施病区质量管理后发生护理差错率为0.47/10000,无严重差错发生,实施病区质量管理后比实施前护理差错率明显下降。结论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病区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通过资源优化、责任细化、过程强化3方面的管理,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得以深化,从而达到病区护理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