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泵推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针筒更换方法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临床中,特别是在危重病人抢救性用药和大手术后用药中,微泵由于操作方便,用药速度和剂量便于掌握,已被广泛采用以替代静脉滴注。但在更换针筒液时,常常因操作原因,使药液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输入或注入过多造成病情不稳定发展。经过一种改良的更换微泵上针筒的方法与常规的更换方法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人分成2组,分别采用改良法和常规法进行,对比分析2种更换药物的方法引起病人头晕、心悸等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引起病人头晕、心悸不适的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心率、血压的改变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用改良方法降低病人由于换药不妥引起的不适,心率、血压改变极小,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泵能将药物精确、定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因而在临床广泛使用,尤其在CCU、ICU病房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中,因其直观、简便、易推广及易教学等优点而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我科应用微泵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为维护心功能 ,改善血压 ,常用微量泵匀速泵入血管活性药物 ,成人和儿童均据体重进行药物剂量计算 ,药物剂量 =体重(kg)× 3(常数 )加至 5 0ml液体中。即微量泵每小时进 1ml液体即给药 1μg/ (kg·min) ,或每小时进2ml液体即给药 2 μg/ (kg·min )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180例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全程严密监测病情、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做好静脉通道的护理、规范微泵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等措施,认为应用微量泵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能确保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新的双注射泵更换血管活性药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U内有很多危重病人需要自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来维持有效的循环。但是对于循环稳定性极差并对血管活性药物依赖性强的病人,更换泵入药的操作过程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导致出现致命性心率失常;增加手术伤口出血及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可引起一过性的灌注不足,增加脑缺氧及心梗的发生,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了威胁。为了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特介绍一种新的双注射泵更换血管活性药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微量注射泵更换药物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维持病人血液动力学稳定非常重要。微量注射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泵人体内,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药液,由于危重病人应用的药物种类多,输液量大,以及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浓度较高,因此在更换药液时,经常会由于短时间内进入病人血液中的药物速度发生变化而造成低血压的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反复实践,对换药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减少了此类问题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自动化智能微量泵对药物续泵更换用于心脏术后应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心脏外科行心脏手术的7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双泵泵入药物,而观察组38例采用自动化智能微量泵泵入药物。观察两组心率和收缩压、不良事件(血压下降、心率波动、心律失常、意识变化以及心脏骤停)。[结果]在心率和收缩压方面,观察组在换药3 min、换药5 min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而对照组高达2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P0.05)。[结论]采用自动化微量泵对心脏术后病人进行血管活性药物输送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能够显著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血管活性药物在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对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临床上常应用微量泵控制血管活性药物输注,以期达到精确、有效地用药[2].通过介绍微量泵泵用耗材的选择,不同的泵入途径,微量泵的移动方式,微量泵注射器更换方法的选择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提出选用聚丙烯(PP)材质的专用泵用耗材,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平行移动泵体,血管活性药物单独通路输注,对于儿科重症患儿使用快速更换法,对成人重症患者选择双泵法或快速更换法,以保障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使用,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种续泵方式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将68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胺维持血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续泵时采取双泵续泵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续泵方式。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变化、心律失常、意识变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的收缩压和心率。结果采用双泵续泵的观察组血压下降、心率变化、心律失常、意识变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续泵时采取双泵续泵的方式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微量泵双通道中继在泵入血管活性药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当使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避免因更换注射器而造成血压明显波动的微量泵使用方法。方法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组1为观察组,使用Orchestra组合微量泵中继;组2也为观察组,使用双微量泵联合中继;组3为常规方法对照组,使用一个微量泵。每组均在更换下一组血管活性药物前及更换后测量血压。观察更换药物有无引起明显血压波动。结果2个观察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对照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量泵双通道中继在血管活性药物的泵入中的应用,解决了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引起血压波动的难题,尤其适用于在较常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的监护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晓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4):1283-1284
目的 探讨当使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避免因更换注射器而造成血压明显波动的微量泵使用方法.方法 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组1为观察组,使用Orchestra组合微量泵中继;组2也为观察组,使用双微量泵联合中继;组3为常规方法对照组,使用一个微量泵.每组均在更换下一组血管活性药物前及更换后测量血压.观察更换药物有无引起明显血压波动.结果 2个观察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对照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量泵双通道中继在血管活性药物的泵入中的应用,解决了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引起血压波动的难题,尤其适用于在较常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的监护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12):41-41
在ICU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用到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常规换泵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双泵换取血管活性药物的概率很高。2005年6月我们应用三通器将换泵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微量推注泵更换注射器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桂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34-35
微量推注泵是进行精确连续性输送各种液体药物的装置,尤其适用于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它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将ml/h的推注速度换算为μg·kg^-1·min。或pedmin后将药液匀速连续地注入患者的血管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药液用完需要间断地更换配有药液的注射器。目前在临床上存在2种更换注射器方法:习惯方法与规范方法。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别,笔者采用脱离患者操作的实验方法对上述2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规范的操作方法能有效地预防血液的回抽或非意图性单位时间内快速注人大量药液,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泵续泵并行法在体外循环术后持续输注血管活性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体外循环(CPB)术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双泵续泵并行法更换泵前管路,对照组采用常规停泵换泵法。结果观察组CVP(80.63±6.99)mmHg(1mmHg=1.33kPa)、MAP(11.24±2.83)mmH_2O、R(92.37±17.01)次/min,对照组CVP(74.33±7.96)mmHg、MAP(9.97±3.12)mmH_2O、R(104.03±17.46)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止持续输液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4例(6.24%),观察组无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外循环术后持续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双泵续泵并行法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维持液在微量泵注血管活性药物中的应用与体会。应用维持液有减少静脉炎、预防和减少针头堵塞、操作简便等优点,应用维持液时应加强宣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技术原则、注意体位等。认为应用维持液时加强巡视、给予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手术中应用微量注射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管理。方法对2009年1-12月52例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整个手术期间,通过使用微量注射泵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及时、快速、准确地进行血管活性药物的配置,除在无肝期及新肝早期血流动力学有波动外,基本保证了患者血液动力学的稳定。结论准确合理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准确配制血管活性药的浓度,规范化使用微量注射泵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风险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给药问题是常见的临床护理风险。血管活性药物包括收缩血管药物和扩张血管药物,是内科常用药物,目前常以微量泵持续给药。为了保证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使用,现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应用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引起的风险事件种类、发生原因和管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