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UA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总住院费用、药物费用、病人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日、总住院费用、药物费用、病人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2-18.95,χ^2=7.81,P〈0.05)。结论对UA病人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缩短其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和药物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符合条件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将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物占总收入比例、6个月再入院率、病人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按照临床路径的病人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物占总收入比例、6个月再入院率、病人满意度、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较对照组高.[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实施临床路径,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和药物占总收入比例,提高病人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水平、重塑医院的外部形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符合条件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将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物占总收入比例、6个月再入院率、病人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按照临床路径的病人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物占总收入比例、6个月再入院率、病人满意度、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较对照组高。[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实施临床路径,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和药物占总收入比例,提高病人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水平、重塑医院的外部形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设为舒适组,将2006年12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设为常规组。常规组在治疗的同时由护士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针对病情的严密监察护理,舒适组在常规组治疗且针对病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运动耐受改善情况。结果舒适护理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运动耐受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改善运动耐受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即在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优质护理,使护理更为人性化。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优质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康复较为有效。结论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优质护理,更有利于其症状缓解和病情的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实施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9 .67±0.36)分高于对照组(9.01±0.39)分,疾病健康认知得分(94.51±2.29)高于对照组(76.50±2.46)。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SAS、SDS、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总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别,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82例(91.11%),对照组总满意70例(77.78%),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1.25±1.28)d,平均住院费用(2 281.32±298.71)元,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诊疗费用,节约医疗成本和资源,改善医患关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进行中医护理临床教学,通过具体设置每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使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标准化和程序化,以保证学生能够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全面掌握中医护理内容,提高中医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住院时间、皮损情况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后两组皮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银屑病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不仅可以保证治疗的规范性执行,而且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焦虑状况得到改善,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心理护理工作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调查了8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者住院期间心理护理工作量各种指标,并与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A型行为问卷,对63例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S标准分>38分46例,焦虑发生率37%;SDS标准分≥43分28例,抑郁发生率43%;A型行为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70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曲美他嗪治疗组在常规口服药物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口服,每日3次,治疗8周后观察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酯类制剂用量、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T段下降导联数(NST)、ST段压低总和(ΣST)变化。结果经8周治疗后两组均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程度及心功能,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日耗量,且曲美他嗪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更有效改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状动脉急性缺血性疾病,临床依据患者冠状动脉损伤的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时应以解除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防止死亡,去除促发因素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为目标,通过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等药物的常规治疗,达到减轻心脏前负荷,缓解症状,短期降低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的危险;抗血小板药物,肝素可进一步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和死亡,减少反复缺血的发作;病情严重的行溶栓,血管重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搭桥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症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随机选择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分型: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观察组:辨证施护,并使用自行设计的专项护理方案,专项表格为:绘制血尿酸检测曲线、症候观察表1份,每日饮食记录表1份,每日用药及外治记录表1份,记录症候好转、有效、治愈的时间,严格指导饮食、起居,疏导情志。对照组:辨证施护,未使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病例血尿酸水平恢复至正常值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0±2.5)d比(22.0±7.5)d;t=5.1629,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例数3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102,P〈0.05)。结论辨证施护应用于痛风症患者,并且每天进行详尽的记录,严格执行起居、饮食、情志指导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17例UA患者择期PCI术前及术后进行抑郁评分,根据评定结果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抑郁组82例,非抑郁组135例)。结果 217例行PCI患者,术后抑郁患病率高于术前(37.4%比29.4%,P0.05);术后随访24个月抑郁患者MACE发生率(8.2%比4.3%,P0.05)和累积再住院率(32.7%比20.7%,P0.05)均高于无抑郁患者。结论接受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相当比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况;术后抑郁程度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能影响UA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评价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情绪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1mo,随访1a。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mo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mo末,干预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6.0%,对照组为76.0%(χ^2=3.99,P〈0.05);心电图ST段变化干预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为68.0%(χ^2=3.99,P〈0.05)。治疗1mo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13.243,P〈0.01);干预组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1.625,P〈0.0.1);治疗后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或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给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0例)和对照组(2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尿激酶,每日(20~30)万单位,溶于100mL生理氯化钠于60分钟内静脉滴注,连用14日.于治疗第14日和治疗后第1个月统计两组心绞痛缓解程度、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第14日两组间缓解心绞痛的显效率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3.8%比79.6%,2.0±0.2比2.5±0.7,均为P<0.05),轻度出血、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个月两组间缓解心绞痛的显效率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分级仍存在差异(90.4%比67.9%,2.2±0.4比2.7±0.6,均为P<0.05),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给药,联合应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13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还可显著降低D-二聚体含量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抑制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纤维蛋白原从而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低分子肝素0.4-0.6ml,每天2次皮下注射,连用14天。结果:36例患者临床疗效为66.67%。低分子肝素尚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等作用。结论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