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调查未婚重复人工流产青少年心身症状及生殖避孕状况,为开展完善的流产后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编生殖健康调查表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分析资料。结果:研究组100例平均年龄21.45岁。SCL-90各因子除强迫和偏执以外,其余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敌对性分值高于对照组(已婚经产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AS和SDS标准分高于常模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次流产后2周内恢复性生活的15人,1个月内尚未转经恢复性生活27人。前次流产后主动寻求避孕措施的占55%;避孕失败者选用避孕方法依次为:体外排精避孕、安全期避孕、事后服用紧急避孕药、避孕套。结论:未婚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落实有效的避孕措施,该人群存在明显的心身障碍,积极开展围手术期生殖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并督促落实可靠的避孕措施,是防范未婚青少年重复流产,保障其身心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避孕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海宁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就诊的289例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采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后编制的自编问卷收集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临床资料,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避孕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均未做到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多采用一种避孕方法,或存在侥幸心理未避孕。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OR=0.23,P=0.000)、同居(OR=0.24,P=0.000)、很了解避孕措施(OR=0.06,P=0.000)、很了解人工流产风险(OR=0.42,P=0.000)、男友很了解避孕知识(OR=0.18,P=0.000)和男友很关心避孕(OR=0.05,P=0.000)是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出现避孕行为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OR=0.36,P=0.016)、很了解人工流产风险(OR=0.06,P=0.000)和男友很关心避孕(OR=0.13,P=0.000)是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出现避孕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为了减少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的发生,必须加强育龄男女青年避孕知识和避孕技巧普及,强调和推动男性参与,减少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避孕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有关避孕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07年12月间我站门诊行人工流产术568例未婚女青年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既往人工流产情况、避孕状况、避孕失败原因等。结果568名调查对象中有45.6%女青年未使用避孕措施,54.4%女青年使用过一种或多种避孕方法。避孕措施使用率高低排序是避孕套,其次为紧急避孕、安全期避孕、体外排精避孕、服用口服避孕药。本次避孕失败原因依次为未全程使用避孕套、安全期计算失误、避孕套滑脱或破裂及体外排精失控。结论加强对人工流产的认识,落实避孕措施,正确使用避孕方法是降低人工流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有关避孕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方法 选取2003年5月~2007年12月问我站门诊行人工流产术568例未婚女青年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既往人工流产情况、避孕状况、避孕失败原因等.结果 568名调查对象中有45.6%女青年未使用避孕措施,54.4%女青年使用过一种或多种避孕方法.避孕措施使用率高低排序是避孕套,其次为紧急避孕、安全期避孕、体外排精避孕、服用口服避孕药.本次避孕失败原因依次为未全程使用避孕套、安全期计算失误、避孕套滑脱或破裂及体外排精失控.结论 加强对人工流产的认识,落实避孕措施,正确使用避孕方法是降低人工流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郑州某铁路职工医院人工流产妇女避孕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流产是一种损伤性手术,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每a的人工流产人数在1000万左右,而且近年来居高不下,非意愿妊娠致人工流产率为71%。为了解育龄妇女避孕失败的原因,更好采取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作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6.
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原因与避孕知识知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万例次的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1],这些妇女将面临采取终止妊娠所带来的身体痛苦以及心理压力。未婚妊娠及其导致的人工流产给未婚女青年的身心造成伤害的程度超过婚后人工流产,故许多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青年生殖健康状况并对避孕知识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80例未婚女性青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殖健康状况和避孕知识了解程度。结果:避孕知识全部答对7例(8.75%),全部答错10例(12.5%)。生殖道感染知识全部答对4例(5.0%),全部答错21例(26.25%)。认为双方相爱在婚前进行性行为有77例(96.25%)。2~3 d清洗外阴1次50例(62.50%),1 d清洗外阴1次20例(25.00%),4~6 d清洗外阴1次6例(7.50%),≥1周清洗外阴1次4例(5.00%)。月经期间未发生性行为61例(76.25%),有时在月经期间发生性行为12例(15.00%),经常在月经期间发生性行为7例(8.75%)。初次经历性行为的年龄为15~23岁,平均(20.2±1.8)岁。<19岁经历初次性行为26例(32.5%),≥19岁经历初次性行为54例(67.5%)。从未使用过避孕药具14例(17.5%);使用过避孕方法 66例(82.5%),其中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妇女避孕行为及进行避孕指导后避孕行为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0年5~10月在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门诊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861例妇女进行流产前问卷调查,然后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9例常规处理,干预组432例进行避孕知识宣传教育,流产后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本地人口占42.86%,外来人口57.14%。避孕失败是导致本次流产的主要原因。除外51例胚胎发育不良在门诊流产患者,861例患者中因未避孕行人工流产术的357例(41.46%),且37.28%为第一次人工流产,其中不知道避孕措施的占3.14%。流产后干预组准备采取避孕的比例(98.61%)高于对照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过宣传教育,使用男用避孕套、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人数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使用口服避孕药的人数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产后避孕宣传教育能加强妇女避孕意识,但基层医院人工流产妇女对口服避孕药的依从性仍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妇女避孕和流产情况,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对要求人工流产的682例妇女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未避孕和避孕方法低效、使用不当是造成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流产人群呈现年轻化、高危人流上升、重复流产率增高的趋势。结论:加强妇女生殖健康教育,落实避孕措施,合理选择正确使用避孕方法是预防非意愿妊娠的关键,从而降低人工流产率,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例青少年人流的分析,提出对策,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和避孕知识宣传,提倡安全、健康和负责任的性行为。 相似文献
11.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危险行为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对连续入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PRS、EPQ、精神检查问卷进行评估,用明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入院2周内的危险行为。结果有危险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组,与没有危险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组比较,研究组BPRS中的思维障碍、敌对猜疑、激活性因子分显著较高;EPQ的N是表分显著高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内观认知疗法对女性强制戒毒者身心症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并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戒毒人员7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到两组,干预组35例,对照组35例。干预组接受连续10天的内观认知疗法(Naikan cognitive therapy,NCT)治疗,对照组接受相同时间的心理健康教育。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人员间各评估指标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NCT干预后SCL-90总分[(176.49±40.85)分,(152.60±31.17)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领悟社会支持总分[(59.09±14.60)分,(64.43±10.42)分]和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分量表得分均显著升高;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积极应对得分[(25.54±6.09)分,(22.37±7.04)分]显著增高,消极应对得分[(8.20±3.59)分,(10.17±4.03)分]和复吸倾向性总分[(15.66±9.57)分,(22.11±10.18)分]显著下降(均P<0.05)。对照组的各量表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可显著改善女性强制戒毒者身心症状,显著提高女性强制戒毒者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增强积极应对方式,降低消极应对和复吸倾向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患者医患互动的特点,了解影响"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患者医患互动的相关因素。方法在综合医院心身科、中医科、神经内科、妇产科调查以躯体主诉就诊但没有发现器质性原因的患者,纳入标准为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量表(SOMS)≥9分且排除躯体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性障碍者,收集到研究样本98名。对患者和主治医生分别进行问卷测评,问卷包括:治疗满意度调查、病因及治疗问卷(IPQ)、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S)。结果 42%的患者人均求医次数超过12次,40%的患者认为医生不理解自己;焦虑在界值分(〉9分)以上的患者比例为72.8%,抑郁在界值分(〉9分)以上的患者比例为55.4%;患者认为自己症状最可能的3个病因是情绪问题(70.1%)、过度劳累(68.4%)和年龄增长(61.2%);患者认为最重要的3个病因是压力及担心(30.6%),情绪问题(26.5%),年龄增长(21.4%);患者对于当前治疗过程的评价,好于医生认为患者对于当前治疗过程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5);不同科室患者当前治疗满意度和治疗评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5)。结论医患之间对患者病因的认知以及治疗过程满意度有差异;"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患者多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A Survey on the Sexual and Contraceptive Behaviors in Chines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ex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 sexually active population, has been drawing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1]. In China,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ases of sexu-ally-infected AIDS has been reported[2].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onduct investigation concerning the sexual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ast, re-searchers investigated the sexuality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but no report has been available that especially focused on the sexual behaviors of female c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重庆市市区与区县人工流产(以下简称人流)妇女避孕状况存在的差异,为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调查研究之妇女基线调查问卷》,对2015年该院门诊接收和该市区县接收的人流妇女进行避孕状况的调查.结果 (1)两组被调查者年龄与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未采取避孕措施及避孕失败是导致此次流产的主要原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人流术后拟将采取的避孕措施以宫内节育器、短效口服避孕药及避孕套为主,其中,选择宫内节育器及皮下埋植剂等长效避孕方式者,区县组高于市区组,而选择避孕套和短效口服避孕药等短效避孕方式者,则市区组高于区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避孕措施使用率低或选择低效的避孕方式、存在侥幸心理或不了解避孕方法等因素是导致人流的主要原因,但总体来看,市区组选择高效避孕措施人群低于区县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生活满意度与个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满意度Z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54例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的状况,与54例老年非心身疾病患者和健康老人对照。结果 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差于非心身疾病老人,各组老人的个性差异不明显,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生活满意度与个性的典型相关分析发现的生活满意度与N成负相关。结论 稳定老年心身疾病患者情绪有助于改善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Charlotta Hellstr?m Kent W Nilsson Jerzy Leppert Cecilia ?slund 《Upsal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5,120(4):263-275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dolescent online gaming time and the additive effect of gaming motives we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musculoskeletal,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The hypothesis was that adolescents who engage in online gaming with escape motives and increased online gaming time have higher probability for depressive, musculoskeletal,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compared to adolescents with other online gaming motives and/or less online gaming time.Method. An anonymous and voluntary questionnaire was completed during class hours by 7,757 Swedish adolescents aged 13–18 years.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demographic background, gaming habits, and depressive, musculoskeletal,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increased online gaming time during weekdays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having depressive, musculoskeletal,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However, these relations with time spent gaming were further explained by online gaming motives. Weekday online gaming for more than five hours a day, in combination with escape motives,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probabilit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dds ratio (OR) 4.614, 95% CI 3.230–6.590),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 (OR 2.494, 95% CI 1.598–3.892),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OR 4.437, 95% CI 2.966–6.637). The probability of ill health decreased when gaming was for fun or had social motives.Conclusion. Excessive gaming time and escape motives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robability of ill health among adolescents. Gaming motives may identify gamers in need of support to reduce unhealthy gaming behaviour as well as identify individuals at risk for ill health.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评定54例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与54例老年非心身疾病患者和健康老人对照。结果: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的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按期支持,总体精神状况和总指数均差于两个对照组。老年心身疾病患者所患疾病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结论:良好的病情控制,进行心理干预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