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麻醉前后实施导尿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珍梅 《护理研究》2005,19(13):1174-1175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人术前在病房和麻醉平面固定后在手术室导尿的效果。[方法]将140例需术前留置尿管的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病房术晨或进入手术室前半小时导尿,实验组在进入手术室后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且麻醉平面固定后导尿。导尿时分别记录两组病人导尿时心率、血压,并监测导尿后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组病人导尿时心率、血压变化明显(P<0.01);对照组病人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为减少术前导尿引起的不适和尿道黏膜损伤,导尿宜选择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且麻醉平面固定后进行。  相似文献   

2.
张晖萍 《山西护理杂志》2011,(11):2869-287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的正常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留置导尿管,对照组在病房内于术前30min留置导尿管。分别记录两组孕妇导尿前、导尿时的血压、心率,评定两组孕妇留置导尿管时的疼痛及不适发生率,并检测导尿后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组孕妇在插尿管时血压、心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孕妇舒适度较好;对照组病人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剖宫产孕妇在硬膜外麻醉起效后行导尿术,可减轻孕妇导尿时的疼痛不适及尿道黏膜损伤,是孕妇剖宫产术前导尿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3.
张晖萍 《护理研究》2011,25(31):2869-287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的正常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留置导尿管,对照组在病房内于术前30min留置导尿管。分别记录两组孕妇导尿前、导尿时的血压、心率,评定两组孕妇留置导尿管时的疼痛及不适发生率,并检测导尿后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组孕妇在插尿管时血压、心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孕妇舒适度较好;对照组病人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剖宫产孕妇在硬膜外麻醉起效后行导尿术,可减轻孕妇导尿时的疼痛不适及尿道黏膜损伤,是孕妇剖宫产术前导尿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郑柳花 《山西护理杂志》2012,(12):3224-3226
[目的]观察放松训练在食管癌病人术前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食管中、上段癌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对照组(52例)。实验组采用放松训练干预后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比较两组病人插管过程中出现不适反应,对留置胃管的感受,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率和人均插管时间。[结果]实验组病人插管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呛咳、流泪、咽痛等不适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留置胃管的不适感受弱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一次留置胃管成功率分别为92.31%、75.00%,插管时间分别为34.96s±5.26s、38.65s±6.39S,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训练练可明显减轻食管癌手术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痛苦,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手术前病人导尿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 ]观察手术前不同时间导尿的效果。 [方法 ]将 12 0例需术前留置尿管的择期性胸腹部及腺体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麻醉前用药均为苯巴比妥、阿托品 ,对照组在用药前导尿 ,实验组用药 15min后导尿 ,观察导尿前后心率、血压变化及导尿后尿液非肾性红细胞阳性率。 [结果 ]对照组病人导尿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实验组则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对照组尿液中非肾性红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 <0 .0 5 )。 [结论 ]术前导尿宜选择注射麻醉前用药15min后进行。  相似文献   

6.
髎穴注射减轻痔瘘手术患者留置尿管不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髎穴穴位注射减轻痔瘘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不适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择期痔瘘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进入手术室后于麻醉前接受常规无菌导尿术,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八髎穴位注射干预,再行无菌导尿术并留置,观察两组患者导尿管置入前后的反应,对置管成功率、舒适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穴位注射干预后,一次置管成功率、人均所需时间、胃管其间舒适度、血压、心率等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位注射能明显提高痔瘘手术患者尿管置管成功率,减轻导尿管刺激引起的不适,有效提高舒适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全麻手术病人导尿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目的 :探讨全麻状态下与清醒状态下对病人行导尿术有无差异。方法 :将 12 0例神经外科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在麻醉前病人清醒时行导尿术 ,实验组在麻醉后导尿。导尿时记录两组心率、血压 ;用相差镜观察导尿后尿液内红细胞形态的变异 ,鉴别红细胞性质 ,根据非肾小球性红细胞阳性率确定尿道黏膜损伤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2项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为减少术前导尿导致的病人不适和尿道黏膜损伤 ,宜选择在麻醉后行导尿术。  相似文献   

8.
蓝秋丽 《护理研究》2009,(9):2395-2396
[目的]探讨手术室环境对病人生理、心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选择实施非全身麻醉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手术中采取各种措施缓解因手术室环境而产生的焦虑,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心率、血压、焦虑水平和病人手术配合程度。[结果]实验组心率和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0.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配合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的手术室环境可以减少对病人生理、心理的影响,消除恐惧。  相似文献   

9.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 手术患者按麻醉前导尿和麻醉后导尿分为两组。结果 麻醉前导尿组的患者术后不适反应明显轻于麻醉后导尿组的患者(P〈0.05)。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前进行导尿,有利于减少术后诸多不适反应,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术前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需术前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实验组采用盐酸丁卡因胶浆润滑导尿管前端和尿道。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插尿管时患者的疼痛等级及插管后10min尿道刺激反应程度。结果实验组插管一次成功率为85.7%,对照组为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31,P〈0.01);两组患者插管时疼痛程度及插管后10min尿道刺激反应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437,9.69;P〈0.05)。结论男性患者导尿时,用盐酸丁卡因胶浆润滑尿管和尿道能明显减轻插管时的疼痛,降低患者插管后10min尿道刺激反应程度,提高了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留置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治疗的需要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法,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改良胃管留置法,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平均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留置胃管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留置法能有效地减少置管过程中不适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胃管留置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麻醉导尿及静脉注射曲马多对全身麻醉患者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男性胸、腹部手术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结束后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麻醉下导尿,术毕予小剂量曲马多静脉注射。对照组在全身麻醉后行常规导尿术,术毕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刺激症的发生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膀胱刺激症发生程度明显减轻(P〈0.05)。试验组患者中有1例使用了曲马多自诉恶心,未呕吐。对照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利多卡因凝胶局部麻醉联合静脉注射曲马多能降低全身麻醉患者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3.
术前留置导尿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前留置导尿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手术麻醉前导尿,观察组在手术室麻醉成功后导尿,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导尿前、导尿中的血压、心率及一次导尿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时,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导尿前、导尿时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导尿前、导尿时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导尿成功率(96.7%)高于对照组(86.7%)(P<0.01)。结论在麻醉成功后是手术患者导尿最佳时机。手术患者麻醉后留置导尿较麻醉前生理反应小,提高一次导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应用于透析用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的2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3例。对照组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试验组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心律、自觉症状以及出血量的变化。结果2组均无明显自觉症状,2组局部麻醉前及术后1 h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中止血效果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在PICC置管异位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2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14例,对照组104例。实验组在导管送入目标长度后立即用超声探头进行颈内静脉等常见异位静脉检测,发现有导管异位后立即进行位置调整再予固定和x线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如x线检查发现导管未处于标准位置,则安排患者返回置管室进行调整后再行x线检查确定位置。比较两组患者导管位置的正确率、患者满意度、置管时间、导管定位的检测费用及调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管位置正确率对照组(76.92%)低于实验组(9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603,P〈0.01);满意度评分实验组(4.717±0.524)分高于对照组(4.096±1.296)分,置管时间实验组(21.455±3.923)min低于对照组(24.123±7.18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728,-4.603;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30.769%)高于实验组(18.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07,P〈0.05)。结论采用超声进行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异位快速检测可有效提高导管位置的正确率,节约置管时间,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因调管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HCC置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评估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2组患者血糖及内皮功能、血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及建立气腹前、解除气腹后30minNO、ET-1、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建立气腹后30min两组NO较麻醉前有显著升高(P0.05),建立气腹后30min两组CAT较麻醉前有显著升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建立气腹后30min两组SOD较麻醉前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建立气腹后30min对照组GSH较麻醉前有显著下降(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NO与CAT呈显著负相关(P〈0.05),NO与SOD、GSH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ET-1与CAT呈显著正相关(P〈0.05),ET-1与SOD、GSH呈显著负正相关(P〈0.05)。结论舒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较芬太尼更好地维持气腹所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降低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5 g/L或10 g/L利多卡因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病人血压、心率、血液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年龄60-78岁拟行肺叶切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5 g/L利多卡因组(A组)和10 g/L利多卡因组(B组),每组20例。麻醉过程中每5 min测量血压、心率1次至手术结束。于麻醉前、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术后1 d分别抽静脉血5 mL测定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两组病人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及术毕收缩压明显低于麻醉前(t=2.482-11.261,P〈0.05),B组在切皮后30 min和术毕收缩压明显低于A组(t=2.269、6.066,P〈0.05),B组切皮后5 min、30 min心率均明显低于麻醉前(t=2.290、2.635,P〈0.05);两组切皮后30 min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t=3.561、4.030,P〈0.05);两组切皮后30 min和术后1 d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t=2.171-4.849,P〈0.05、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中有5例病人须用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结论硬膜外与全麻联合应用不能完全抑制胸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硬膜外应用利多卡因浓度高则应激反应抑制程度高;对老年病人,尤其是并缺血性心脏病病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时,硬膜外用药以选用低浓度利多卡因为宜。  相似文献   

18.
加温输血对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温输血对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且需术中输血的骨科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人。干预组患者输血前采用便携式输液加温器将库存血加温直至37℃;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将库存血放置在常温下15-20 min。采用肛温探头检测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60、90、120 min的肛温,并观测患者麻醉清醒后到离开苏醒室这段时间内的寒颤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有2名患者、对照组有1名患者由于麻醉方式改变而退出研究。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肛温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肛温下降的程度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寒颤发生率分别为32.14%和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9,P〈0.05)。结论加温输血可以有效避免体温的大幅度下降,可降低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寒颤的发生率,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指按天突穴引咳法预防老年开胸术后肺不张的效果。方法对照组33例老年开胸患者采用鼻导管刺激咳嗽排痰,实验组35例老年开胸患者采用指按天突穴引咳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差值、生理不适和心理反应、排痰效果、肺不张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排痰前后血气指标改善差值高于对照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理不适、心理反应和肺不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指按天突穴引咳法可促进老年开胸术后患者痰液的排出,提高血氧分压,有效预防老年开胸术后肺不张的发生,且不会引起生理不适,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静脉注射乌拉地尔预防老年精神病患者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71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对照组35例,研究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静脉注射乌拉地尔。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前、麻醉后、刺激时、刺激后2min、6min、10min、15min末分别记录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计算各时点的心率与收缩压乘积,评价心血管反应。结果研究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后、刺激时、刺激后2min、6min、10min末心率、心率与收缩压乘积及刺激时、刺激后2min末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对照组麻醉后心率、心率与收缩压乘积及刺激时、刺激后2min、6min、10min末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但研究组刺激时、刺激后2min、6min、10min末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麻醉前后及刺激后15min末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前静脉注射乌拉地尔能减轻或缓解应激性生理变化导致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