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作为维持生命和呼吸方法的有效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和呼吸治疗等领域。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报警是对患者的一种保护措施,尤其是压力报警比较常见,现将压力报警的原因和处理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与专科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呼吸机报警原因及相关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12月内科ICU及专科ICU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对需由一线医生、呼吸治疗师及上级医师或由内科ICU会诊处理的呼吸机报警、报警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内科ICU 59例患者共发生375次呼吸机报警,前3位报警参数的发生率为气道高压21.87%、高潮气量15.73%、高分钟通气量14.13%;专科ICU 249例患者共发生403次呼吸机报警,前3位报警参数的发生率为气道高压32.51%、气道低压15.38%、高呼吸频率10.42%.内科ICU中气道高压、气道低压报警率明显低于专科ICU(21.87%比32.51%,8.53%比15.38%,均P<0.01),高分钟通气量、高潮气量报警率高于专科ICU(14.13%比7.20%,15.73%比9.68%,P<0.01和P<0.05).内科ICU前3位报警原因为雾化吸入、痰液堵塞、氧电池过期,专科ICU为痰液堵塞、呼吸窘迫、管道漏气和氧电池过期;内科ICU由于痰液堵塞、管道因素(气管插管位置改变、管道积水)、报警参数设置不当为原因的报警率明显低于专科ICU(10.93%比17.12%,1.87%比4.47%,1.33%比3.72%,1.60%比3.97%,均P<0.05),由于雾化吸入导致的呼出端过滤器严重堵塞、高潮气量、高分钟通气量为原因的报警率明显高于专科ICU(18.93%比3.97%,P<0.01).结论 内科ICU及专科ICU均应了解各科呼吸机报警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ICU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气管插管早期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同时加强气道监护和管理,设置合理的呼吸机参数及报警参数,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插管期间并发症。结论: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加强气道监护与管理,是决定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ICU护士机械通气护理培训的效果。方法比较急诊ICU护士机械通气护理培训前后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两组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抢救成功情况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机械通气护理培训后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有提高(P<0.05),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抢救成功情况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均有改善(P<0.01)。结论通过对急诊ICU护士进行机械通气护理培训,提高了ICU护士机械通气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呼吸机带机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综合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感染监测结果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综合ICU有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病原菌分布规律,提出解决及预防气道感染发生的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入住综合ICU的25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进行感染监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4.00%;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存在多重菌感染,二者病原菌一致;呼吸机管路的污染率随通气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加强气道管理与感染监控,缩短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中通气量报警信号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任卫红  周丽 《护理研究》2004,18(3):256-257
应用人工呼吸机建立人工呼吸通道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救麻醉、ICU及呼吸治疗领域。但病人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 ,故要求护理人员快捷、准确排除故障。呼吸机报警是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的。常用的呼吸机报警显示有声控报警与光控报警 ,大部分呼吸机可声光兼控报警。护士根据报警声音区分是恶性报警还是一般性质报警 ,恶性报警有尖叫声 ,一般报警声音柔和。现对 3 6例机械通气病人通气量报警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并对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机…  相似文献   

7.
101例机械通气VAP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101例使用呼吸机ICU患者引起VAP的因素。结果年龄、营养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等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手卫生、消毒隔离、呼吸道及气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护理干预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ICU行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6例患者,使用呼吸机3 d~1个月;其中25例完全脱机且无并发症,5例植物人完全脱机,余26例无一例死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合理正确的人工气道护理对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在外出检查转运过程中呼吸道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安全转运制度。方法由呼吸道专职护士陪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转运,通过转运前周密详细的评估、准备工作,加强转运途中观察,保证呼吸道畅通、呼吸机正常工作等一系列措施,针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结果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时,由呼吸道专职护士陪同转运,可提高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系数,65例次患者无一例发生意外。结论呼吸道专职护士在转运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是保障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可预防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录霞 《家庭护士》2007,5(3):59-60
应用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呼吸通道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措施之一,现已广泛用于急救麻醉、ICU及呼吸治疗领域。但在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中,由于病人或机械的原因,常常听到或看到声光的报警,这些信号是提醒医务人员必须对病人或机器进行检查和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病人的呼吸困难加重,疴隋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正确处理好呼吸机报警,是呼吸机使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现对40例机械通气病人压力报警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张晓丽  )  陈志霞  祝宪庭 《全科护理》2014,(12):1059-1060
[目的]探讨呼吸机报警识别与防范处理中引入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146例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设为对照组,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通过收集病人相关资料,对呼吸机报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59例机械通气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病人实施集束化干预,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并整合应用。对比研究两组病人相同时间段内呼吸机报警次数、处理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集束化管理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呼吸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报警次数明显减少,报警处理时间缩短,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干预,加强多环节控制,可及时识别、处理呼吸机报警,有效指导临床工作,使机械通气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ICU护士主导实施的早期拔管策略在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心脏术后经口气管插管入胸心外科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56例患者的拔管情况,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传统组和干预组(早期拔管组), 2组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撤机方式、撤机后治疗护理等方法均相同,干预组是在传统组基础上以ICU护士主导实施综合早期拔管策略。观察撤机30 min 2组心率、呼吸、血压、PaO2/FiO2、PaCO2及拔管后无创正压通气(NPPV)例数、24 h再插管例数、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及撤机时间等指标。结果撤机后30 min 2组患者心率、呼吸、血压、(53*2PaCO2及拔管后NPPV例数、24 h再插管例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组PaO2/FiO2则较传统组显著改善)(P<0.05), 且干预组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ICU护士实施的早期拔管策略对心脏外科术后撤机患者是安全的,能提高早期拔管成功率,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集束干预策略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的集束干预策略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ICU入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ICU期间住院费用、护理人员依从性差异。结果实验组洗手、抬高床头依从性(96.7%,100%)显著高于对照组(57.2%,44.7%);实验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科学构建的集束干预策略预防VAP效果较好,提高了护士依从性,能有效落实指南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Kacmarek RM 《Respiratory care》2011,56(8):1170-1180
The use of ventilatory assistance can be traced back to biblical times. However, mechanical ventilators, in the form of nega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first appeared in the early 1800s. Positive-pressure devices started to become available around 1900 and today's typ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ventilator did not begin to be developed until the 1940s. From the original 1940s ventilators until today, 4 distinct generations of ICU ventilators have existed, each with feature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All of the advancements in ICU ventilator design over these generations provide the basis for speculation on the future. ICU ventilators of the future will be able to integrate electronically with other bedside technology; they will be able to effectively ventilate all patients in all settings, invasively and noninvasively; ventilator management protocols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basic operation of the ventilator; organized information will be presented instead of rows of unrelated data; alarm systems will be smart; closed-loop control will be present on most aspects of ventilatory support; and decision support will be available. The key term that will be used to identify these future ventilators will be smar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选择性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荟萃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选择性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手术组),10例仅采用单纯机械通气治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PaO2,PaCO2,SPO2、pH值等氧合指标改善情况、入住ICU时间、气管切开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镇痛镇静剂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单纯机械通气组比较,手术组机械通气时间、PaO2,PaCO2,SPO2、pH值等氧合指标改善情况、人住ICU时间、气管切开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镇痛镇静剂使用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非手术组。结论机械通气联合选择性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ARDS的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由护士主导执行每日唤醒,观察组由管床医师依据患者病情决定唤醒时机,护士具体执行。观察两组镇静剂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咪达唑仑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情绪、心率、血压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非计划拔管发生。结论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贵州省ICU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自行编制的“ICU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的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贵州省67所医院的ICU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知识、信念、行为3个维度,共38个条目。结果 共调查392名ICU护理人员,问卷总分为(85.92±13.65)分,其中知识维度为(13.42±2.54)分,态度维度为(40.86±7.41)分,行为维度为(31.65±7.3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培训、是否学习过相关文献、医院等级、年龄、性别是ICU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ICU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的知识与态度较好,但行动力与执行力不足,应重点加强ICU护理人员,尤其是基层ICU护理人员对口渴相关知识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口渴干预行为的内驱动力,进一步提升临床工作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机械通气患者225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机械通气患者2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包括严格手卫生、加强口腔护理、重视气道湿化、定时监测气囊压、持续声门下吸引、每天进行拔管评估、呼吸机管路的护理、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等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的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的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病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