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林宗广 《中医杂志》2002,43(12):946-946
答:在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所谓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无容置疑。但单讲西医辨病是不全面的,因为中医不仅强调辨证论治,在某些情况下也讲辨病论治,  相似文献   

2.
3.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4.
辨证与辨病论治临证结合优势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刍议中医临床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辨病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广泛性,明确辨病论治一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客观评价辨证论治的局限性,同时对其延伸的异病同证同治持反对意见,提出异病同证应异治的观点,并且主张应结合抓主症,实际上也就是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观点.并结合中医医疗现状提出了以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浅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琳  李明 《亚太传统医药》2007,(5):22-23,57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直都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辨病,历来都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症、证是三种不同的概念,中医的病也不完全等同于西医的病。  相似文献   

7.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源流的梳理 ,对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 ,以及辨病论治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医辨病论治的误区 ,明确了中医学辨病论治的内涵及其与辨证论治之间的关系 ,强调了中医学辨病与辨证结合决非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9.
浅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陵冬 《国医论坛》2004,19(4):17-18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中医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有别于其他医学且最具特色的重要环节,由此也让许多人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中医只讲“辨证”,不讲“辨病”与“辨症”,这实际上不符合中医学发展的客观情况,是对中医学的片面理解。毋庸置疑,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体系的核心,也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没有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本质;辨病论治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不够,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可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辨症论治不仅不是违反辨证论治原则的方法,而且是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有益补充。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体系,应是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和辨症论治三种方法的结合,以辨病为先导,以辨证为主题,以辨症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是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这两种原则始于《伤寒杂病论》,实际在《内径》中已有所记载。在人类已经进人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去认识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呢?作者试对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认为识病、辨病为中医诊疗之原始,辨病施治、专方专药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医学临床诊疗活动的完整模式和固有特色。目前出现的轻辨病重辨证的倾向,割裂了完整的中医诊疗体系,制约了中医诊疗能力的发展,导致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退化。只有病证并重,相互补充,才能取长补短,使中医学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整体观念作为中医思维的灵魂,贯穿于中医思维的全过程,无论中医如何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以整体视角考量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宗旨。目前,中医既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瓶颈,而只有立足于整体观念,凝练出中医思维的特质才能真正发挥中医优势。"辨"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医诊断最基本的过程,五辨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凝练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与精髓而提升出的中医临床思维,其包括辨症论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人论治、辨机论治,熟练掌握五辨是中医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医传统病名多以主诉症状命名 ,疾病概念混淆不清 ,病、症、证难分 ,存在一词多义、一病多名的混乱现象 ,如头痛、咳嗽 ,时而为病名 ,时而为症状 ;喘证与喘病也时而互称 ;消瘅与消渴虽名分两种实为一种疾病等等 ,给临床带来许多不便。为了弥补辨病的不足 ,中医对临床症状的观察就十分详细。如根据咳嗽是否有痰 ,痰稀痰稠 ,痰白痰黄 ,口干是否欲饮等 ,进行辨证论治。因而对辨证论治比辨病论治更为重视。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的辨证经验 ,成为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一大专长。西医病名多能揭示疾病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如西医之…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79-208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密不可分,辨证论治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探究诊治疾病的核心过程,辨病论治是这个过程的初级阶段。辨病论治也必须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与辨证论治结合,与现代微观医学结合,重视疾病动态变化,更具有医学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特点,与现代医学不同的是,现代医学强调的是在确诊的"病"的基础上制定治疗方案,中医则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辨证论治也就成为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中医学界亦认识到辨病论治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并逐步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以指导并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活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治疗方法超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范畴,而"辨病论治"的提法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且不能从中医理论上对其进行阐释。现代医学对许多疾病的病因已经认识得比较清楚,中医学如果据此建立辨因论治的理论,将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并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可能会将现代医学科学的研究成果纳入中医理论的范畴,辨因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可能会取得更佳的临床疗效,可能会成为中医临床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可能为中医药的发展指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1 病与证的关系 1986年3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证候规范学术会议”给中医学的疾病概念作出如下定义:“疾病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正邪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症状和各阶段相适应的证候。”这一定义,不仅对病因学、发病学及疾病特征、规律做了表述,而且也明确了病与证的关系。病与证的关系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的中医辨病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肪肝是各种病因使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甘油三脂(TG)的合成速度大于将其泌入血液的速度,脂质大量堆积于肝脏而致的一种病理改变,脂肪肝即是各种病因的结果,同时也作为病因使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发展,脂肪肝还是一个独立的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此早期治疗对于防止继发症的出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轻度、中度脂肪肝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也多正常,大多数患者是在体检及相关疾病的检查时被发现,这就造成无症可辨,施治困难的局面,根据导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著名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专家苏涟教授多年治疗脂肪肝的经验,结合近年关于脂肪肝研究的进展,我们认为脂肪肝的中医治疗宜以辨病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