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血液中输入正常红细胞后G-6-PD活性的变化,G-6-PD酶活性升高后患者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1)G-6-PD酶活性用酶动力学法检测;(2)红细胞与氧化性药物在体外共同孵育,以出现溶血时间顺序判断抗氧化能力改善。结果(1)红细胞体外实验G-6-PD缺乏组孵育2h后出现溶血,而加入正常红细胞的混合组与G-6-PD缺乏对照、正常红细胞对照组一样孵育3天均未见溶血;(2)2例疟疾患者输血前红细胞G-6-PD酶活性分别为0.51 IU/gHb和0.49IU/gHb输血后G-6-PD活性分别为2.69IU/gHb和2.81 IU/gHb,输血后服用氯喹临床上未出现溶血症状和体征,血清胆红素未见明显变化(P〉0.05);另1例溶血患者输血后溶血未见持续,血清胆红素下降(P〈0.05)。结论加入正常的红细胞,可提高G-6-PD缺乏者血液中G-6-PD酶活性,从而能避免或减轻因血液中氧化性物质引起的溶血。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人类酶缺陷性遗传病,影响了世界大约4亿人,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大,可从无症状到新生儿黄疸,药物、感染或食物诱发急性溶血、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和蚕豆病,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新生儿期重症核黄疸,造成死亡或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的基因突变型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方法 :观察 45例上海地区G6PD缺乏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测定红细胞G6PD活性并用PCR 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法进行G6PD基因突变分析。 结果 :共发现了五种基因突变型 ,分别是cDNA1376G→T(31.2 % )、cDNA1388G→A(2 8.9% )、cD NA95A→G (2 0 .0 % )、cDNA10 2 4C→T(4 .4% )和cDNA493A→G(6 .6 % )。 结论 :上海地区常见的三种G6PD基因型 (cDNA1376G→T ,cDNA1388G→A和cDNA95A→G)占 80 .1% ,酶活性均低于正常人的 10 % ,临床表现以蚕豆病、药物诱发溶血及新生儿期黄疸为主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其本质是基因突变。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检测方法已被应用于G6PD基因突变的检测,例如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法、反向点杂交法、基因芯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飞行时间质谱、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NA直接测序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法等。 相似文献
5.
6.
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昆明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G6PD)缺乏症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探讨发生新生儿黄疸的诱因、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差异的原因,利用经皮测黄疸仪测定14例G6PD缺乏症新生儿及28例正常新生儿第1,3,5d黄疸指数并进行比较,对两组新生儿围产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第1,3d黄疸指数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5d黄疸指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转产因素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昆明地区G6PD缺乏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较低,且黄疸程度较轻,但进展快,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基因携带者到核黄疸,进行G6PD缺乏症新生儿的脐血筛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及时治疗是减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和核黄疸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玉溪市主要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情况,为降低服用磷酸伯氨喹风险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玉溪市傣族、汉族、苗族、蒙古族和彝族五个民族人群,采集滤纸干血膜用纯化学反应荧光法进行红细胞G6PD活性检测。结果共检测1 523人,G6PD缺乏者63例,缺乏率为4.14%。其中,男性为4.92%,女性为3.83%,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傣族、汉族、苗族、蒙古族和彝族G6PD缺乏率分别为15.77%、3.26%、2.75%、0.67%、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年龄组G-6PD重度缺乏较高。结论玉溪市居民G6PD缺乏率高低及轻重情况与民族、年龄和区域性相关。提示在疟疾高度流行区重点居民G6PD的检测,应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检查内容,以提高疟疾流行区居民服用伯氨喹磷的依从性,有效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 ,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型的可能关系。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法对 42例上海地区G6PD缺乏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上海地区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主要是 :cDNA 1376G→T(33.3% ) ,cDNA 1388G→A(31.0 % ) ,cDNA 95A→G(2 1.4% ) ,cDNA 10 2 4C→T(2 .4% ) ,cDNA 493A→G(2 .4% )。结论 上海地区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以我国常见的 3种基因型为主 (85 .7% ) ,临床表现为蚕豆病、新生儿黄疸和药物诱导性溶血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lucose 6 phophatedehydrogenase ,G6PD ;EC1.1.1.4 9,IM 30 5 90 0 )是存在于所有细胞和组织中的一种看家酶 ,是磷酸戊糖旁路代谢的起始酶 ,它提供戊糖用于核酸合成 ,提供还原型辅酶Ⅱ (NADPH) ,用于各种生物合成及维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膜的稳定性。G6PD缺乏不仅影响NADPH的生物合成 ,并且防碍过氧化氢和成熟红细胞的其他化合物的解毒作用。G6PD缺陷是人类最常见的酶缺陷病 ,全世界约有 4亿人受累 ,其实质是G6PD基因突变。Ayene等[1]研究表明 ,G6PD基因突变会导致对DNA的直接抑制 ,使之不能结合Ku二…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陷症(G 6 PD)是指红细胞G 6 PD活性降低和/或酶性质改变导致以溶血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1] 。G 6 PD缺陷者常因进食蚕豆及其制品、服用氧化性药物等诱发急性溶血。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2 ] 。 相似文献
11.
张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5):516-516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为不完全性显性伴性遗传病,患者常在一些诱因下发病,发病的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和由此而产生的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新生儿期发病,病情多凶险,且易引起核黄疸。本文对我院1999—2003年100例确诊为G-6-PD缺乏症新生儿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与防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谷广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6):958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简称G-6-PD缺陷症,是一种性连锁不完全显性红细胞酶缺陷症,是红细胞酶缺陷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和由此产生的高胆红素血症。一般表现为未结合胆红素升高,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先后收治5例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的患儿,均除外了常见的肝脏疾病,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红细胞形态均正常,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84年以来,我们先后收治了3例新生儿因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所引起的严重溶血症,均为男性,在出生后4~7天发病,以母亲有吃蚕豆史及新生儿脐部感染为诱因,其中1例有较明显的遗传性缺陷家族史,血胆红素显著升高,临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与糖尿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6例(男101,女55)糖尿病患者作了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男性糖尿病组G6PD活性(12.08±3.62NBT单位),较对照组(13.44±3.65NBT单位)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女性糖尿病组(12.32±3.61NBT单位)也较对照组(13.98±3.87NBT单位)低,差异显著(P<0.01),糖尿病病人G6PD活性低于正常值下限7.69(X-1.645S)者男性组的发生率(11.8%)较对照组(3.4%)高,差异显著(P<0.01);女性组的发生率也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海南汉族、黎族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海南汉族、黎族人群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分子基础。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筛查了1388G→A、1376G→T、1360C→T、1024C→T、592C→T、517T→C、493A→G、487G→A、392G→T和95A→G突变;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筛查其它突变;用核苷酸顺序分析鉴定具有SSCP异常区带样品的突变。结果:在59例汉族G6PD缺乏症患者中,发现1388G→A14例(23.7%)、1376G→T19例(32.2%)、871G→A3例(5.1%)、835A→T1例(1.7%)、517T→C1例(1.7%)、392G→T3例(5.1%)、95A→G4例(6.8%);在32例黎族G6PD缺乏症患者中,发现1388G→A6例(18.8%)、1376G→T18例(56.2%)、871G→A3例(9.4%)、95A→G2例(6.3%);结论:海南汉族、黎族人群中具有共同的常见G6PD基因突变型,提示一些G6PD基因突变是中国南方人群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确诊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儿进行基因检测,确定海南省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通过荧光斑点法在新生儿群体中筛查出可疑或阳性者,经G6PD/6GPD比值法确诊.将G6PD缺乏症患儿静脉血做DNA直接扩增法(PCR)、PCR-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PCR-ASO)分析、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和PCR-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SCP)分析,检测基因突变.[结果]G6PD缺乏症新生儿51例中属于G1 376T的16例(31.37%)、属于G1 388A的11例(21.57%)、属于A95G的4例(7.84%)、属于G392T的2例(3.92%)、属于G871A的2例(3.92%)、属于A835T的1例(1.96%),属于T517C的1例(1.96%);余14例没有发现上述突变.[结论]海南省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基因突变型与我国该遗传病其他高发地区的基因突变谱相似;未发现A835G-G6PD-海口突变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贵州土家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致病突变型,检测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方法通过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对2 789例土家族男性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DNA测序对78例个体进行基因突变型鉴定。结果在2 789例纯系土家族男性中,发现2例酶活性异常。在印江县采集的78例(2例酶活性异常和76例正常)纯系土家族男性血样中,共检出G6PD c.1388G>A突变2例、c.1376G>T突变1例和c.1311C>T/IVS 11+93T>C突变2例,基因突变型分别占2.6%、1.3%和2.6%。结论在贵州土家族人群中发现c.1388G>A、c.1376G>T和c.1311C>T/IVS11+93T>C 3种突变型,是共同存在于中国人群的G6PD基因突变型,中华民族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贵州省印江县土家族男性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为6.5%,可为上述地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612例新生儿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黄疸的G6PD缺陷情况。方法用四氮唑蓝法对6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G6PD含量测定,其中44例缺乏者作了G6PD基因芯片测定。结果检出G6PD缺乏(纯、半合子)193例(31.5%),可疑缺乏(中间值)79例(12.9%),G6PD基因缺陷主要为G1388A、G1376T、A95G突变。结论G6PD缺乏是本地区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男性婴儿比率高于女性婴儿,基因缺陷的类型与中国人常见的基因缺陷类型相同。 相似文献
19.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我国常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内酶活性及产生活性氧能力的影响。方法:检测正常人及G-6-PD缺乏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G-6-PD活性、mRNA表达水平及其在静止与应激状态下产生活性氧的能力(NBT试验)。结果:G-6-PD缺乏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内G-6-PP酶活性较正常人显著下降,mRNA表达水平上升,产生活性氧的能力(NBT还原试验)在静止状态下较正常白细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脂多糖(LPS)刺激下低于正常白细胞。结论:我国常见的G-6-PD缺乏能使中性粒细胞G-6-PD活性、应激状态下产生活性氧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罗红权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3(1):10-10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rdrogenase,G6PD)缺陷症在我国主要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以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自治区)的发病率较高,北方各省(自治区)较为少见。G6PD的缺乏可以导致急性溶血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及血红蛋白尿。本病易发于幼儿及儿童。新生儿的G6PD缺乏率为3.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