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所谓经皮吸收,是指物质接触皮肤进入皮内,渗透到末梢循环系统。本文对工业中毒中有关经皮吸收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一、经皮吸收的机理1.角质层对扩散的阻碍皮肤的构造大致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与经皮吸收有关的部分是表皮和真皮。表皮由外向里又分为角质层、表皮生发层,通过基底膜与真皮相联接。真皮的最上部是乳头层,分布着末梢血管系统。另外,在皮肤的表面有开口部位,有穿过表皮到达真皮深部的汗腺和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官。由于皮肤的这种结构,经皮吸收过程就表现为:物质在角质层表面迅速地被吸附,随后在角质层内缓慢被动扩散,至表皮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中快速扩散,最后扩散入毛细循环  相似文献   

2.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早期症状和体征轻微不典型 ,加之牧区卫生条件受限 ,不易早期发现 ,若囊肿破入腹腔并发肠瘘 ,死亡率高 ,我院于 1985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在收治的肝包虫病中并发肠瘘者 5例。1 临床资料5例均为藏族 ,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6~ 15岁 ,平均 7 5岁 ,发病前均有消化不良、寻麻疹、腹痛等症状。B超 :囊肿直径大于 10cm者 2例 ,4~ 7cm者 3例 ,合并腹腔多发囊肿者 4例 ,右下腹单一囊肿者 1例 ,肝功异常者 3例 ,黄疸 1例。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好转 2例 ,死亡 3例。2 讨论肝包虫病是由棘球蚴原虫寄生人体肝脏引起的疾病 ,棘球蚴为囊状物 ,囊内为澄清无色液体 ,囊壁有界限分明的外层和内层。外层为局部组织反应形成的纤维包膜 ;内层分角皮层和生发层 ,角皮层由多层脆弱无细胞结构的薄膜组成 ,生发层附于角皮层内 ,具有发育繁殖能力 ,一般向囊内繁殖 ,由于囊壁结构致密 ,囊肿一般不易破裂 ,但囊液可由囊壁渗出引起过敏反应使囊壁结构改变。且有些棘球蚴有外生现象即由母囊向外衍生。加之囊肿推动隔肌上移 ,胸腔体积减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慢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慢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慢性肠梗阻的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慢性肠梗阻72例,梗阻部位位于小肠41例,位于结肠31例;各类肠梗阻中,以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多层螺旋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65例,61例由病理明确诊断,符合率为93.8%;诊断麻痹性肠梗阻5例(腹膜炎3例,腹膜后血肿2例),血运性肠梗阻2例(均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均与病理结果完全符合。机械性肠梗阻误诊4例,相比其他类型梗阻,其病因诊断准确率较低。结论多层螺旋CT可对梗阻进行明确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临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在诊断肠道急腹症病因时的实际价值。方法对23例于我院在手术或临床已确诊为肠道腹部疾患的病人施128层螺旋CT重组检测,重组方式为MPR(多平面重组)+MIP(最大密度投影)+VRT(容积再现术)+CTVE(仿真内镜),对所获原始数据均由西门子工作站做重组图像处理,整理分析疾病成像特点。结果本组病例中,肠道肿瘤10例、肠道炎症性疾病5例、小肠扭转3例、闭孔疝3例、肠穿孔1例;1例误将结肠癌诊断为肠梗阻,本组病例疾病检出率为95.7%。结论128层螺旋CT扫描能清晰、快速、正确显示腹部肠道情况,在肠道急腹症病因诊断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包虫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脑包虫囊肿3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囊性低密度影。1例囊内见到子囊,1例囊壁呈较厚的弧形钙化。脑泡状棘球蚴痛1例,表现为脑内蜂房状混杂密度肿块。结论: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存在和形态特点,是诊断脑包虫病安全可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包虫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脑包虫囊肿3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囊性低密度影.1例囊内见到子囊,1例囊壁呈较厚的弧形钙化.脑泡状棘球蚴病1例,表现为脑内蜂房状混杂密度肿块.结论: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存在和形态特点,是诊断脑包虫病安全可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肝囊型包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该病的超声分型,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迈瑞便携式超声仪采集72例肝包虫病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分析并进行分型。结果 72例肝囊型包虫病根据不同声像图及临床转归表现进行分型:单纯囊肿型48例,内囊破裂型6例,多子囊型5例,囊肿实变型5例,囊肿钙化型8例。结论各种不同类型肝囊型包虫病有不同的声像图特点,不同类型囊型肝包虫病预后不同,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同。超声具有方便、快捷,图像直观、清晰,诊断结果准确、迅速,安全及可重复性的优点,早期超声检查能迅速筛查出肝囊型包虫患者,并能根据图像特点进行分型,判断预后,对于指导临床的诊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欣 《家庭育儿》2016,(4):37-38
宝宝的皮肤“很特别” 成年人的皮肤结构,从外到内是这样的:皮脂膜——表皮(包括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底层,其中最外层为角质层)——真皮(由纤维、基质、细胞构成)——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小叶组成). 小婴儿的皮肤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发育至与成年人的皮肤相同,在这之前,无论在功能上还是结构上,都与成年人有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地感染包虫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包虫病的认识。方法对2012-01/2016-02住院的5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青少年,来自绵阳本地,无疫区生活史和食用生肉史,但有犬类接触史。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胀痛、乏力和脑部转移症状。血常规均正常,肝功轻度损害3例,包虫抗体阳性3例。影像学检查发现占位病变,病灶位于肝右叶、肺部和脑部。单个囊肿1例,多个囊肿4例,单一囊肿最大直径10cm者1例。5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服用阿苯达唑。随访1年,死亡1例,复发1例。结论非流行区医务人员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毛发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是皮肤的附属物,由一些充满角蛋白的细胞组成。角蛋白也存在于手指甲和脚指甲这些更为坚硬的组织中。毛发本身分为3层。决定毛发颜色的色素。存在于被称为皮层的中间一层。黑色、褐色和金色头发中含有不同浓度的黑色素,但红头发中却含有另一种类似血液和铁锈的毛发铁色素。随着时间的流逝,皮层细胞就会停止生成血素,一根根头发就会变白。头发最外一层即角质层由一层层重叠的鳞片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可以反射光线,从而赋予头发自然的光泽。与毛囊相连的皮脂腺分泌出油脂,对角质层起到润滑和保护的作用。分泌油脂的多少…  相似文献   

11.
木心 《医药与保健》2004,12(9):33-33
一般人所说的“皮肤”,其定义应由表面算起,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3大部分,而表皮中最外侧有一层角质层。在正常的情况下,角质层的表面会有一层皮脂膜,可以防止肌肤的水分流失。而在角质层内部,则有一种物质为连接角质而与其并列、一起工作,被称为细胞间脂质,它主要的作用是维持肌肤内的水分。  相似文献   

12.
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e cell tumor,JGC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例(均为女性,年龄为8个月~4岁)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其诊治特点。结果 3例患儿均为右侧卵巢来源的粒层细胞瘤,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为首发。其中1例伴阴道流血及第二性征发育。对3例患儿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幼年型粒层细胞瘤。术后,3例患儿均未行放、化疗,随访2~10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并非所有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患儿均出现假性性早熟临床表现,部分患儿也可以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等为首发症状,若对其能早期、完整手术切除肿瘤,则可不必行放、化疗,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组化亚群分类及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例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亚群分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为女性,年龄28~68岁,病变部位包括右侧乳腺4例,左侧乳腺1例,双侧乳腺1例。免疫组化分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根据Hans免疫组化亚群分类,其中4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非GCB)样型,2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样型。结论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预后与免疫组化亚群及临床分期相关,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预后差,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预后要好于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临床分期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皮肤角质层作为化学物渗透屏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角质层是皮肤的最外层组织,虽然它是一层无生命结构,但对外来物起着重要的屏障功能。许多年来,人们认为角质层是由某些类脂连结的一种疏松鳞片结构。最近,Elias提出角质层的"砖墙"模型理论。角质层由两部分组成:(l)含有丰富蛋白质的细胞群,代表"砖";(2)含有大量中性脂肪的细胞间质,代表模型的"灰浆"。这些富有蛋白质的鳞片,主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生在胸膜下肺包虫病的X线特点.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确诊为肺包虫病的病例.结果:发生在胸膜下的肺包虫病诊断同肺内包虫病的诊断存在不同点.结论:胸膜下肺包虫病的诊断,主要是鉴别出该部位常发生的囊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张丽丽  杨莉 《药物与人》2014,(6):140-140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年轻妇士子宫内膜癌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不孕和阴道不规则出血。肿瘤组织呈不同程度地侵犯肌层。12例均为腺癌,3例为腺鳞癌。结论:对于月经不调或者不孕的年轻妇女使用分段诊断性刮宫活检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包虫病主要是由棘球绦虫的蚴虫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畜牧区,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文就我国包虫病的流行现状,以及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我国目前包虫病诊断仍以影像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为主要手段,并逐渐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方法。包虫病治疗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式,以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手段。用放射疗法等新方法治疗包虫病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我国包虫病防治尚处于起始阶段,偏远贫困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是防治重点。随着我国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力度的加大,包虫病防治工作一定会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泡型包虫病是由多房棘球蚴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特点是肿瘤样、浸润性生长,病情严重且致死率高。虽然泡型包虫病患者数量不多,但因其病情严重、并发症较多、治疗困难,故多需终身治疗。目前,临床上有3种泡型包虫病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超声或CT引导下的介入、内窥镜介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提高对肺包虫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5例肺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X线、CT表现.结果 一般患者无自觉症状.偶有咳嗽、胸疼等症状.X线、CT大多表现为类圆形及椭圆型高密度阴影,可见有气液平,若合并感染,病灶周围欠清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现有公认的肝包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包虫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查阅目前国内外有关肝包虫病的诊断方式的文献,对肝包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包虫病早期一般无症状,发现已至晚期,对于包虫病,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综合评估。结论:目前诊断肝包虫病的方法很多,最重要也是普遍应用的是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应结合多种检查方法,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