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国内外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双束重建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与青少年 ACL 双束重建相关文献,对与青少年 ACL 双束重建相关的骨道与骺板关系、手术安全性临床验证和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青少年 ACL 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相比,安全性无区别,但对于控制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有一定优势且再断裂率更低。结论青少年 ACL 双束重建术后再断裂率低、稳定性好,但目前临床研究观察的样本量太小、随访时间短,其疗效有待持续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越顶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 广泛查阅有关使用越顶技术重建ACL的文献,分析该技术的发展过程、临床应用、优势以及局限性。 结果越顶技术重建ACL是一种关节内外联合技术,由于避免了钻取股骨隧道,在骨骺未闭合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及翻修重建患者中广泛应用。此外,在初次ACL重建和联合前外侧肌腱固定术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中发现,患者术后关节稳定性、功能评分和重返运动率均得到显著改善。然而该技术也存在局限性,如术后膝关节屈曲状态时稳定性差,对移植物长度要求高,以及移植物易在髁间窝内产生撞击等。 结论 目前研究证实了越顶技术用于初次及翻修ACL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适用范围广、手术操作简单以及患者康复快等优势;但还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优化移植物选择及股骨髁的处理问题,并明确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将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90 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 3 组:PRP 注射组(A 组,创面及创周局部注射 PRP+水凝胶敷料覆盖创面)、PRP 覆盖组(B 组,PRP 凝胶+水凝胶敷料覆盖创面)和对照组(C 组,单纯水凝胶敷料覆盖创面),每组 30 例。3 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及术前糖化血红蛋白、创面面积、Wagner 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 3 组患者治疗次数、住院时间及 A、B 组 PRP 使用总量。治疗期间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首次清创术后 3 个月测算创面愈合率。 结果A、B、C 组治疗次数分别为(10.2±0.8)、(11.4±0.6)、(12.5±0.5)次,A、B 组 PRP 使用总量分别为(306±24)、(342±18)m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组住院时间分别为(40.5±1.8)、(62.1±2.3)、(88.6±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3 组创面坏死渗出均逐渐减少,创面面积逐渐缩小;A 组均明显优于 B、C 组,B 组优于 C 组。首次清创术后 3 个月,A、B、C 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 93.2%±0.8%、52.1%±1.1%、21.3%±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RP 能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而且 PRP 局部注射疗效优于 PRP 凝胶覆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术后运动水平及移植物直径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 2012 年 2 月—2017 年 6 月,于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 ACL 2 年以上、二次关节镜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 179 例患者。男 111 例,女 68 例;年龄 11~63 岁,平均 30.0 岁。患者均为运动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 3 d~26 年,中位时间 120 d。Lachman 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阳性。对性别、年龄、术后运动水平(取内固定物时 Tegner 评分)、移植物直径以及股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 ACL 重建失败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 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24~90 个月,平均 29.1 个月。末次随访时,Lachman 试验阳性 25 例,轴移试验阳性 28 例。KT-2000 检查双侧膝关节胫骨前向位移差值–1~7 mm,平均 1.89 mm。根据 ACL 重建失败评价标准,共 11 例(6.15%)患者重建失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年龄、性别、术后运动水平、移植物直径及股数不是 ACL 重建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ACL 重建术后不同年龄、性别、运动水平患者间重建失败风险无明显差异,而且通过增加股数方法增加移植物直径,对于降低重建失败率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一种 Kümmell 病改良分型系统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基于 CT 及 MRI 图像,根据矢状面终板完整性及椎体后壁完整性、椎体压缩程度,提出一种 Kümmell 病改良分型系统。2011 年 1 月—2018 年 3 月,将该改良分型系统用于评估并指导 78 例 Kümmell 病患者的治疗。男 13 例,女 65 例;年龄 54~85 岁,平均 69.1 岁。病程 1~8 个月,平均 4.0 个月。骨密度 T 值−3.86~−3.34,平均−3.66。骨折节段:胸椎 47 例,腰椎 31 例。根据 Kümmell 病改良分型系统,A1 型 11 例、A2 型 13 例、A3 型 2 例、B1 型 10 例、B2 型 18 例、B3 型 4 例、C1 型 4 例、C2 型 5 例、C3 型 11 例。参照分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A、B 型患者均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C 型患者选择 PKP 或后路椎体内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图像上测量椎体前缘、中间及后缘高度以及后凸 Cobb 角,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统计分析,该改良分型系统具有良好一致性。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6 个月,平均 24.3 个月。各型患者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中间、后缘高度以及 Cobb 角、VAS 评分和 ODI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4 例 A2 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椎体高度丢失;2 例 B2 型、3 例 C1 型及 2 例 C2 型患者 PKP 术中出现无症状骨水泥渗漏;2 例 B3 型、3 例 C2 型患者因骨水泥松动行经皮内固定联合伤椎强化处理。 结论Kümmell 病改良分型系统可用于指导 Kümmell 病的治疗,但目前临床应用例数有限,其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对吸烟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以 2016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 25 例接受椎间盘摘除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吸烟组(14 例)和非吸烟组(11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突出节段、Pfirrmann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中获取的髓核组织,行 TUNEL 染色和 Western blot 检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然后,采用酶序贯消化法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并传代,取第 3 代细胞行 ELISA 检测炎性因子 IL-1β 和 TNF-α 含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中 P65 核转移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 GRP78 和 CHOP 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质网超微结构。最后,为验证内质网调控作用,采用特异性抑制剂 4-PBA 处理吸烟组髓核细胞后,Western blot 检测 GRP78、CHOP、IL-1β、TNF-α 及 P65 蛋白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并以吸烟组未作处理的髓核细胞作对照。 结果髓核组织观测显示,吸烟组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 和 PARP 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5)。髓核细胞观测显示,吸烟组髓核细胞分泌 IL-1β、TNF-α 水平以及 GRP78、CHOP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吸烟组细胞 P65 主要表达在细胞核,而非吸烟组在细胞质;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非吸烟组相比,吸烟组内质网处于应激损伤状态。吸烟组髓核细胞经 4-PBA 处理后,GRP78、CHOP、IL-1β、TNF-α 及 P65 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细胞凋亡率均较处理前明显降低(P<0.05)。 结论吸烟可通过内质网应激导致髓核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加剧,抑制内质网应激有望成为延缓吸烟导致椎间盘退变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二肽基肽酶 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抑制剂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 DPP-4 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DPP-4 抑制剂能促进溃疡创面愈合,其可能作用机制包括:抑制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恢复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平衡;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募集以及血管新生;调节由于慢性创面所致的免疫反应及优化细胞外基质构建。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DPP-4 抑制剂可作为一种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辅助治疗手段。结论DPP-4 抑制剂具有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作用,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双束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的翻修术式治疗 ACL 重建失败的效果。方法2018 年 1 月—2019 年 6 月,采用 ACL 双束重建联合 ALL 重建对 15 例初次 ACL 重建失败患者行翻修术。男 12 例,女 3 例;年龄 17~49 岁,平均 30.1 岁。初次 ACL 重建术式:单束重建 13 例,双束重建 2 例;自体肌腱重建 14 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 1 例。ACL 重建失败原因:9 例创伤再断裂;6 例非创伤因素失败,其中 2 例移植物吸收、3 例移植物松弛。初次 ACL 重建至该次翻修时间为 8~60 个月,平均 28.5 个月。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主、客观评价指标以评定疗效。其中,主观评价指标包括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 评分以及 Tegner 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胫骨前向松弛度的静态、动态移位距离及双侧松弛度差值(side-to-side difference,SSD)、轴移试验、Lachman 试验、患侧伸膝肌力丢失比、单足跳跃试验差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0 个月,平均 19.1 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IKDC 评分、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胫骨前向松弛度的静态、动态移位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恢复至正常生理范围;SSD、Lachman 试验、轴移试验、单足跳跃试验差值、患侧伸膝肌力丢失比也明显优于术前(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移植物再断裂,无膝关节僵硬及活动度受限;1 例出现股骨端挤压螺钉突出,局麻下经原切口取出。 结论采用 ACL 双束重建联合 ALL 重建术式对初次 ACL 重建失败患者进行翻修,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胫骨前向松弛度,有效防止膝关节旋转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椎旁肌评价方法及其与腰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椎旁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椎旁肌评价方法及椎旁肌在腰椎疾病中作用的相关文献,对常用的椎旁肌评价方法优点和局限性、椎旁肌与腰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临床常用 CT、MRI 评估椎旁肌退变,检测指标包括椎旁肌横截面积及脂肪浸润程度。影像学测量方法可重复性好,但是 CT 存在辐射暴露缺点,MRI 花费较高。此外,椎旁肌功能也逐渐得到学者关注,主要评价方法有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以及腰背肌力量测试。表面肌电信号分析能够定量反映神经肌肉功能,但是测量结果影响因素较多;腰背肌力量测试简单,但缺乏标准化动作。研究表明椎旁肌退变与多种腰椎疾病相关,但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结论椎旁肌评价方法多样,但缺乏统一标准,椎旁肌退变对腰椎疾病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graphy,sEMG)及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urface electromygraphic biofeedback,sEMGBF)在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广泛查阅 sEMG 及 sEMGBF 在下腰痛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对其在下腰痛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结果sEMG 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发现下腰痛患者存在腰椎旁肌疲劳、躯干肌活动失调、屈曲放松现象缺失和椎旁肌肌电活动不对称等现象;在治疗方面,sEMG 结合 sEMGBF 技术形成 sEMGBF 训练(包括 sEMGBF 训练和 sEMGBF 伸展训练),sEMGBF 训练可改善腰背肌肌电异常活动,从而重塑腰背肌功能和缓解腰痛。结论sEMG 是一种监测肌电信号的手段,同时sEMGBF具有通过反馈信息控制肌肉训练使肌肉放松或力量增强的作用,对于下腰痛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研究进展以及对于 ACL 重建技术的影响进行总结。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 ACL 解剖和重建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近年 ACL 的解剖和形态有了新认识,提出的扁平的、如带状(Ribbon-like)的 ACL 解剖理论逐渐被关注。目前研究认为相对于既往重建方式,“Ribbon-like”ACL 解剖重建在理论上具有优越性,更符合解剖重建、等长重建。结论“Ribbon-like” ACL 解剖理论是对 ACL 解剖结构的不同认识,但存在争议,且缺少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自体脂肪移植在口周及下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合团队临床应用经验,就口周及下面部脂肪室及血供等解剖特点、老化特征以及自体脂肪移植在该区域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相关并发症等进行广泛总结。结果 口周及下面部区域包含唇部、颏部等美学标志,具有下颌脂肪室、颏部脂肪室等自体脂肪填充相关解剖结构,且面动脉途经该区域并发出重要分支。口周及下面部老化包括鼻唇沟加深、唇部老化、口周皱纹、“木偶纹”等。自体脂肪移植可恢复面部脂肪室容量,纠正老化畸形,改善肤质,促进口周及下面部年轻化,但存在神经血管损伤、面部美学问题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自体脂肪移植可用于口周及下面部年轻化治疗,能有效改善相关老化特征。国人面部美学特征相关研究、自体脂肪移植联合手术等综合治疗面部衰老,以及脂肪衍生物在口周及下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均不断发展,但仍存在面部脂肪移植重吸收率高、远期效果不确定的问题,未来需探索提升移植脂肪存活率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 Ilizarov 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重度糖尿病足(Wagner 3~5 级)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 年 8 月—2017 年 12 月,采用 Ilizarov 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合并 SIRS 的重度糖尿病足患者 33 例。其中男 27 例,女 6 例;年龄 34~79 岁,平均 60.6 岁。均患 2 型糖尿病,糖尿病病程 1~28 年,平均 10 年。糖尿病足病程 1~12 个月,平均 2.7 个月。根据 Wagner 分级,3 级 8 例,4 级 23 例,5 级 2 例。术后观察患足创面愈合情况, 并计算保肢率。评估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 C 反应蛋白浓度变化。测量足背皮肤温度;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足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 33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3~30 个月,平均 14.1 个月。足部溃疡全部愈合,愈合时间 3~12 个月,平均 5.3 个月;保肢率 100%。术后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 C 反应蛋白浓度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 1 个月患足皮温为(32.64±2.17)℃,较术前的(31.28±1.99)℃ 显著改善(t=0.05,P=0.00);但与健侧皮温(32.46±2.1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P=0.41)。术后 1 个月 VAS 评分为(2.4±0.7)分,较术前的(4.3±0.8)分显著改善(t=3.10,P=0.00)。 结论Ilizarov 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能有效治疗合并 SIRS 的重度糖尿病足,可促进患足溃疡愈合,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 LARS 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3 年 6 月—2017 年 6 月一期重建 ACL 及 PCL 治疗的 23 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 LARS 人工韧带重建 11 例(人工韧带组),自体腘绳肌腱重建 12 例(自体肌腱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 Lysholm 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患者术后恢复日常活动及术前运动水平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功能 Lysholm 评分及 IKDC 评分,以及膝关节稳定性评定结果。 结果人工韧带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术前运动水平时间,均较自体肌腱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切口均 Ⅰ 期愈合。自体肌腱组 1 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损伤表现、1 例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24~54 个月,平均 36.4 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 Lysholm、IKDC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前、后抽屉试验及 Lachman 试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镜下应用 LARS 人工韧带或自体腘绳肌腱一期重建 ACL 及 PCL 的疗效相似,均恢复了膝关节功能与稳定性,但采用前者重建的患者能够更早恢复日常活动及重返运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内减张技术辅助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使用内减张技术辅助ACL重建的体内外生物力学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分析总结该技术对于移植物生物力学、组织学结果以及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基于不可降解高强度缝线带的内减张技术,可通过增强肌腱移植物的体内外生物力学强度,降低其松弛和断裂风险;组织学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支持肌腱移植物的术后韧带化和直接腱-骨界面愈合;临床研究显示其改善了术后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和功能评分,配合术后加速康复能促进患者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目前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内减张技术辅助肌腱移植物重建A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备一定意义和应用前景,但还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优化内减张装置性能和相关手术技术,并明确该技术对于移植物结构重塑、生物力学功能以及临床远期效果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重建中转角效应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 PCL 重建中转角效应相关研究,并进行总结。结果研究表明转角效应是导致 PCL 重建术后移植物松弛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改变骨隧道固定方式、改变骨隧道方位以及挤压螺钉辅助固定、保留韧带残端、打磨骨隧道口骨质等方式来减小该效应,但缺乏长期临床随访结果。结论针对转角效应的改进方法仍存在较大争议,需要更深入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探索重建后 PCL 磨损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测量在瘢痕评估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国内外与瘢痕以及 TcPO2 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组织中缺氧环境在瘢痕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TcPO2 能准确反映瘢痕组织内的氧分压情况,已用于瘢痕成熟度评估、指导瘢痕治疗以及研究缺氧对瘢痕发生发展的影响方面。 结论TcPO2 测量在瘢痕评估、治疗以及缺氧与瘢痕发生机制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国人 Treacher Collins 综合征(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TCS)患者的面中部形态结构及解剖学参数,以了解面中部各解剖结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变化。方法回顾分析 2013 年 1 月—2020 年 7 月就诊的 TCS 患者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群 CT 影像学资料,共 33 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其中 TCS 组 14 例,对照组 19 例。通过 ProPlan CMF 3.0 软件对其颅面骨进行三维数字化重建,测量面中部解剖学参数并分析其形态结构;同时行上呼吸道三维数字化重建进行形态分析(测量上呼吸道容积)。结果CT 检测示,14 例 TCS 患者均表现为睑裂下斜,且合并不同程度的颧骨复合体发育不良。面中部形态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CS 组患者面中部横向径线长度下降,如上颌骨基底宽度、上颌复合体长度及鼻骨相关横径(P<0.05),但眶下点距离较对照组增高(P<0.05);TCS 组患者面中部多处矢状径线长度下降,其中颅底点-后鼻棘点的距离缩短程度最严重(P<0.05),但两组间比较代表前面中部高度的鼻根点-前鼻棘点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S 组患者颅底角及 SNB 角(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之间的夹角)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 SNA 角(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之间的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形态分析示,TCS 组患者上呼吸道容积为(24 621.07±8 476.63)mm3,与对照组(32 864.21±13 148.74)mm3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37)。 结论TCS 患者面中部横径、矢状前后径及多个颅面骨角度明显小于正常人群,表现为不同程度颧骨缺失、鼻骨及上颌骨显著横向发育不良,但高度发育无明显受限。TCS 患者上呼吸道容积小于正常人群可能与上呼吸道内部径线缩短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移植物组织学表现特点,总结 ACL 移植物组织学转归规律。方法以 2017 年 3 月—12 月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单束重建 ACL 术后 4 年以上、因移除胫骨端内固定物行二次关节镜探查,并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节镜下对移植物滑膜及血管覆盖、移植物张力、移植物容量及纤维再撕裂情况评分,将患者分为塑形良好组(good remodeling group,GRG),总分为 4~6 分;塑形不良组(poor remodeling group,PRG),总分为 1~3 分。镜下取移植物体部中央标本,分别行光镜观察(细胞形态、血管分布)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合成代谢、胶原纤维分布)并评分。以同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且年龄<60 岁患者的正常 ACL 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共 18 例二次关节镜探查患者纳入研究,关节镜下移植物评分为 2~6 分,平均 4.7 分;其中 GRG 组 11 例、PRG 组 7 例。对照组 9 例。光镜下观察示,PRG 组血管分布及细胞形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 GRG 组(P<0.05);GRG 组与对照组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示,PRG 组胶原纤维分布评分较对照组及 GRG 组明显降低,但细胞合成代谢评分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G 组细胞合成代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胶原纤维分布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ACL 重建术后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塑形稳定期,关节镜下评估为塑形良好的移植物在光镜下其组织学结构更接近于正常 ACL,但其超微结构特点与正常 ACL 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面部老化由皮肤、其深方软组织(包括脂肪、肌肉、筋膜韧带等)及骨骼等因素导致。在皮肤方面主要表现为皱纹加深,皮肤干燥、粗糙、颜色加深等;深方软组织表现为容积丢失和重力所致松垂;骨骼方面主要表现为骨质的选择性吸收。目前,对抗不同原因所致的面部老化,应采取针对原因的综合治疗方法,如手术、埋线提升(线雕)、自体脂肪移植、透明质酸、肉毒素注射及光-电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