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影响全球约0.5%~1%的人口[1]。RA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强直、功能障碍及关节软骨和骨的不可逆性破坏,甚至引发畸形病变[2]。其病理表现为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浸润于滑膜组织中,通过分泌炎性介质诱导滑膜组织异常炎性增生及血管翳生成。目前RA的治疗尚无根治方案,尽管传统抗风湿药物或生物制剂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炎症,抑制RA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表现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常见症状是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等.其发病缓慢,常反复发作,对骨关节侵袭破坏,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是世界五大医学难题之一.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又称“历节病”、“鹤膝风”等,现代医学对治疗RA方法有限,中医艾灸疗法对治疗RA效果较好,现讨论如下.1灸法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且近年来的研究对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检索近1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艾灸治疗RA相关文献,从抗炎、修复滑膜、骨保护、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进行总结,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艾灸组(30例)和针灸组(30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结果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压痛(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肿胀度、双手握力(P<0.05或P<0.01)和疼痛评分;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度(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主次症、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评分(P<0.05);针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单用组和艾灸单用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受损关节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回顾近年国内外艾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梳理艾灸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晨僵、疼痛等症状的改善作用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提出艾灸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优势,呼吁广大临床工作者及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同时,整理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实验研究,从关节组织形态、病理改变、外周炎性细胞因子、中枢神经递质、蛋白组学及艾灸血清的作用等方面呈现艾灸治疗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及探索其作用机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西中医药》2015,(4):33-35
目的:探讨艾灸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该疗法对患者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片、美洛昔康片治疗,连续服药12周。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穴取神阙、气海、关元等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天,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61.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改善患者晨僵、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双手平均握力等症状体征(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RA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调节RA患者免疫指标CD3、CD4、Ig A、Ig G、Ig M水平(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艾灸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调节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择时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于17:00~19:00时段内行艾灸治疗,对照组22例于17:00~19:00时段外行艾灸治疗。2组均于治疗20d后进行关节肿痛数、症状体征积分、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关节肿痛数、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81.82%。结论:择时艾灸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广元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SJC 28)、关节压痛数(TJC 28)、患者对疼痛VAS评分、HAQ量表评分及ESR、RF、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SJC 28、TJC 28、VAS、HAQ及ESR、RF、CRP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艾灸治疗RA,较单纯针刺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局部症状,并可改善患者精神、食欲等整体状态,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袭滑膜关节,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甚至骨折,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程长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病因复杂且不清楚,迄今为止,尚无治疗RA特效药物及疗法。近年来,现代医学治疗RA的药物虽可较快控制临床症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程,但其不良反应大、费用昂贵等问题日益凸显。RA归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中医药治疗RA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RA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等优势。中医外治法治疗R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温针灸治疗RA历史悠久、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目前温针灸治疗RA在单独使用、联合西药、联合中药、联合其他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热敷、刺络拔罐疗法、刺络放血、中频药透、穴位注射)及联合臭氧自血疗法等在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改善预后上作用明显,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本篇文章主要将近5年来温针灸治疗RA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温针灸治疗RA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麦粒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NF-α、IFN-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陈晓莉  黄迪君  郝亮  唐勇 《针刺研究》2002,27(3):201-204
目的 :探讨麦粒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NF α、IFN γ的影响。方法 :以佐剂性关节炎(AA)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麦粒灸治疗组、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麦粒灸加假手术组 ,麦粒灸“肾俞”、“足三里” ,检测TNF α、IFN γ含量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麦粒灸治疗组、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麦粒灸加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 α水平分别是1 2 .1 3± 9.0 1 pg/mL、46.75± 1 6.77pg/mL、1 3 .2 5± 8.64 pg/mL、3 1 .88± 2 4.3 4pg/mL、6.88±4.1 7pg/mL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麦粒灸治疗组、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麦粒灸加假手术组大鼠血清IFN γ含量分别为 470 .2 3± 1 0 2 .0 1ng/L、1 45.58± 46.65ng/L、451 .1 4± 98.64ng/L、2 53 .88±75.44ng/L、42 5.97± 1 1 4.1 7ng/L。结论 :麦粒灸下调AA大鼠血清TNF α水平和上调AA大鼠血清IFN γ水平 ,二者均有赖于肾上腺的完整。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持续的滑膜炎性反应是该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近年来艾灸治疗RA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大量实验研究也表明艾灸对RA炎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笔者检索了近10年相关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从糖皮质激素受体、褪黑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轴、胆碱能神经等中枢层面和局部炎性介质、相关细胞因子及多种炎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外周层面总结探讨艾灸对RA炎性损伤的修复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文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RA是多靶点、多层次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改善关节及滑膜炎性反应,直接或间接调节免疫细胞平衡,调控外周和中枢神经递质,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细胞能量代谢、基因表达和软骨细胞凋亡,维持骨细胞、关节软骨内平衡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艾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探讨艾灸温通效应与不同灸法、灸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180例活动期RA患者(168例完成整个研究过程),随机分为隔姜灸、温和灸及雷公藤多甙三组,每组均治疗60天,每30天治疗完成后,采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表观察关节疼痛、肿胀...  相似文献   

14.
麻信信  朱延涛 《新中医》2020,52(19):21-23
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西医以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治疗为主,但仅能控制症状且停药易复发。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概述发现,中医治疗RA 可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灵活选用治疗方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中药汤剂治疗有独活寄生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大秦艽汤、桂枝附子汤、加味升阳汤等;针灸疗法有火针、刺血、艾灸、浮针疗法、电针疗法、自血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等;中药外治法有离子导入、外敷等,以期为RA 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7关节超声评分法(US7)评价艾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艾灸足三里、肾俞和阿是穴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及超声参数评分。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0.5%,对照组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US7评分包括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评分、滑膜血流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皮质及软骨损伤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类风湿DAS28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AS28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P、RF...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防己茯苓汤加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A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简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加味防己茯苓汤口服及艾灸,疼痛明显者可加服西乐葆200mg,每日两次,但使用时间不超过1周。对照组30例常规每周1次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疼痛明显者可加服西乐葆200mg,每日两次,但使用时间不超过1周。每组全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0%,对照组总有效率43.3%.两组在疼痛评分、ESR、CRP值行t检验,P〈0.05。结论:加味防己茯苓汤加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对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复习,从中枢作用机制和外周作用机制两方面综述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出今后的研究应以"艾灸温热刺激-HSP70表达与调控-抗炎效应"为主线,深入研究不同灸法治疗RA的抗炎效应及其HSP70分子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雀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艾灸的不同灸法、灸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为双艾条加手法组、单艾条不加手法组、温针灸组,观察3种治法对膝关节炎近期和中长期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分布经统计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法组治疗总有效率94%,单艾条组治疗总有效率58%,温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96%。结论:不同艾灸方法、刺激量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不同,在一定的情况下,诱导刺激法和较大的刺激量,激发经气运行,驱除病邪,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用艾灸联合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并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每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中药泥灸治疗,每天1次。两组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DAS28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艾灸联合中药泥灸治疗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