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4 年 1 月—2017 年 1 月采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 65 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 28 例,女 37 例;年龄 46~75 岁,平均 53.2 岁。左膝 30 例,右膝 35 例。病程 3~7 年,平均 4.0 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困难。膝关节内侧挤压试验阳性。术后采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随访期间摄 X 线片,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测量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以及膝关节内翻角(knee varus angle,KVA)。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 1 例出现ル趾麻木,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3~18 个月,平均 15.4 个月。X 线片复查示,术后 12 周时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各时间点 MPTA、FTA、PTS 及 KVA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6 个月及 12 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现象发生。术后 12 个月 HSS 评分以及 KSS 临床及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 1 周、6 个月及 12 个月 VAS 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 结论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 年 1 月—2015 年 3 月,采用一期 TKA 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骨关节炎患者 19 例(19 膝)。其中,男 8 例,女 11 例;年龄 60~85 岁,平均 69.6 岁。体质量指数 22.0~27.5 kg/m2,平均 22.6 kg/m2。左膝 13 例,右膝 6 例。股骨髁上骨折原因:摔伤 10 例,交通事故伤 8 例,其他伤 1 例;骨折按 AO/ASIF 分型均为 A 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4~13 d,平均 8.6 d。骨关节炎病程 30~90 个月,平均 52.6 个月。术后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膝关节功能;摄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了解假体在位情况。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压疮及泌尿系统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19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2~4 年,平均 2.6 年。术后 15 d 及 2 年时患膝关节 ROM 及 KSS 功能评分、临床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 X 线片复查示,下肢力线良好,2 年时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假体对位良好,无松动现象。 结论一期 TKA 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骨关节炎,在重建关节功能同时治疗骨关节炎及骨折,缩短了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对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3 月—2019 年 3 月行关节镜结合 HTO 治疗的 57 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 27 例,女 30 例;年龄 44~57 岁,平均 52.4 岁。病程 3~6 年,平均 3.6 年。Kellgren-Lawrence 分级:Ⅰ级 21 例,Ⅱ级 36 例。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0°~8°,平均 1.36°;内翻畸形 5°~10°,平均 7.60°。术前关节镜评估软骨损伤国际软骨修复分级系统(ICRS)分级为Ⅰ级 11 例,Ⅱ级 42 例,Ⅲ级 4 例。术前及术后 3 个月、1 年和末次随访时,采用 Lysholm 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胫骨近端内侧机械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MPTA)及胫股角(femoral tibial angle,FTA)。内固定物取出时再次行膝关节镜探查软骨修复情况,选取再生等级和成熟等级进行软骨分级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疼痛症状缓解,力线矫正达术前设定目标。术后 3 个月、1 年及末次随访时患者 VAS 评分、Lysholm 评分、HSS 评分及 IKDC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随时间延长均逐渐改善,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 mMPTA 和 FTA 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内固定物取出时关节镜下再次评估,软骨再生分级为Ⅰ级 10 例、Ⅱ级 47 例;在Ⅱ级软骨再生膝关节中非成熟软骨再生 18 例、成熟软骨再生 29 例。各 ICRS 分级的软骨再生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176,P=0.916),软骨成熟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500,P=0.005)。 结论关节镜结合 HTO 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症状及功能,并能一定程度促进关节软骨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osteochondral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OAT)治疗青年及中年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08 年 1 月—2016 年 8 月接受 OAT 治疗的 43 例(43 膝)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20~40 岁 23 例(青年组)、40~60 岁 20 例(中年组)。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20,P=0.001);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以及软骨损伤侧别、部位、面积、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采用 Lysholm 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MRI 检查观察术后供区及受区的修复情况。 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2~8 年,平均 3.6 年。 两组术后 2 年膝关节 Lysholm 评分、IKDC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前及术后 2 年时,青年组 Lysholm 评分及 IKDC 评分明显优于中年组(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 年,MRI 复查示两组受区、供区修复良好。 结论根据患者软骨质地、厚度、弹性及损伤面积,关节镜下 OAT 可用于治疗中年膝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 Ilizarov 牵伸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 年 1 月—2015 年 1 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 Ilizarov 牵伸术治疗 KOA 患者 15 例(15 膝)。其中男 7 例,女 8 例;年龄 45~64 岁,平均 55 岁。左膝 6 例,右膝 9 例。病程 2.0~9.5 年,中位病程 6 年。患者均经 6 个月保守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6.2±8.8)分,美国西部 Ontario 与 McMaster 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为(59.3±5.7)分,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定量表评分(KOOS)为(44.3±7.2)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75±21)°。X 线片测量关节间隙为(2.5±0.4)mm。根据 Kellgren-Lawrence 分级标准,Ⅲ 级 11 例、Ⅳ 级 4 例。结果术后切口均 Ⅰ 期愈合,外固定支架钉道无感染,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18 个月,平均 15.5 个月。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及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术后 12 个月 VAS 评分、WOMAC 评分、KOOS 评分分别为(20.9±7.8)、(38.2±5.5)、(92.1±6.9)分,膝关节 ROM 为(118±14)°,均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13,P=0.000;t=10.317,P=0.000;t=18.564,P=0.000;t=6.599,P=0.000)。X 线片复查示,术后 12 个月关节间隙为(3.8±0.3)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0,P=0.000)。 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 Ilizarov 牵伸术治疗 KOA,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利于软骨组织修复,延缓骨关节炎进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带延长杆的胫骨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炎合并胫骨应力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14 年 1 月—2016 年 11 月, 采用一期带延长杆的胫骨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12 例(12 膝)膝关节炎合并胫骨应力骨折患者。男 5 例,女 7 例;年龄 60~77 岁,平均 71.5 岁。骨关节炎 8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4 例。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内骨折 6 例;关节外骨折 6 例,均为胫骨近端 1/3 骨折(4 例为横形骨折,2 例为短斜形骨折);合并腓骨中上段骨折 2 例;12 例均为膝关节内翻畸形。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31.5±8.4)分、功能评分(33.3±9.0)分,膝关节活动度(65.6±9.6)°。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52 个月,平均 36.5 个月。X 线片复查示,胫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 3~7 个月,平均 4 个月;假体位置均良好,无松动及感染征象。末次随访时,膝关节 KSS 临床评分为(90.5±8.9)分、功能评分(92.1±7.8)分,膝关节活动度(115.0±9.8)°;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40,P=0.000;t=32.120,P=0.000;t=8.728,P=0.000)。 结论一期带延长杆的胫骨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炎合并胫骨应力骨折,能够恢复下肢力线,促进骨折愈合,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包含胫骨结节下移的联合手术治疗合并高位髌骨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 年 4 月—2016 年 5 月,采用包含胫骨结节下移的联合手术治疗 14 例合并高位髌骨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男 5 例,女 9 例;年龄 13~26 岁,平均 18.5 岁。左膝 9 例,右膝 5 例。髌骨脱位 2~5 次,平均 3.3 次;首次脱位至该次就诊时间为 4~60 个月,平均 19.7 个月。患者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术前膝关节 X 线片、CT、MRI 检查示骺板均已闭合;3 例存在髌骨内缘撕脱性骨折,2 例关节腔内有游离体。比较手术前后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间距、髌骨滑车沟间距、Caton-Deschamps 指数以及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 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Kujala 评分、Tegner 评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24~72 个月,平均 34.6 个月。术后复查 X 线片及 CT 提示髌骨脱位均纠正;胫骨结节截骨移位处均愈合,愈合时间 3~5 个月,平均 3.8 个月。术后 1 d 及 1 年时 TT-TG 间距、髌骨滑车沟间距、Caton-Deschamps 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d 及 1 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年及 2 年时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 评分、IKDC 评分、Kujala 评分、Tegner 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 1 年及 2 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包含胫骨结节下移的联合手术治疗合并高位髌骨的复发性髌骨脱位,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术中,钛板固定时悬空膝关节对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OWHTO治疗的47例KO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钛板固定时垫高脚跟使膝关节悬空(研究组),23例钛板固定时不垫高脚跟使膝关节自然伸直(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身体质量指数、病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Lysholm评分、PT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测量PTS并与术前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情况,HSS评分、WOMAC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9.9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螺钉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WOMA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PT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PTS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PT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OWHTO治疗KOA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功能,且通过悬空膝关节可以有效避免术后PTS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近期疗效,并二次关节镜探查评估软骨及半月板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7例合并膝内翻畸形的内侧间室KOA患者临床资料。男23例,女34例;年龄41~63岁,平均51.2岁。病程2~8年,平均4.7年。术前股胫角为(179.86±4.69)°,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为24.21%±6.98%,胫骨平台后倾角为(5.23±1.45)°。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Ⅱ级22例、Ⅲ级35例。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为(59.1±7.3)分,Lysholm评分为(48.8±7.6)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2±1.1)分。术中关节镜探查记录内侧胫骨平台负重区软骨退变(Outerbridge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30例、Ⅲ级9例)及内侧半月板损伤情况并行相应治疗;HTO术中根据术前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调整冠状面力线。术后测量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股胫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记录术后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结合术后1年膝关节MRI以及内固定物取出时二次关节镜探查,评估关节软骨退变Outerbridge分级及半月板转归;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V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58个月,平均42.1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关节内及合页骨折,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截骨部位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二次关节镜探查示内侧间室负重区软骨退变Outerbridge分级为Ⅰ级15例、Ⅱ级31例、Ⅲ级11例,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1.992,P=0.997);其他间室未见软骨退变。损伤半月板可见半月板愈合表现,正常半月板未见损伤进展。末次随访时,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Ⅱ级19例、Ⅲ级38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9.049,P=0.764)。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为59.16%±2.87%,股胫角为(171.54±3.39)°,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胫骨平台后倾角为(5.65±1.2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3,P=0.096)。HSS评分、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3±7.7)、(83.4±6.4)、(1.6±1.1)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 结论HTO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合并膝内翻畸形的内侧间室KOA,可有效改善下肢力线、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术后关节软骨退变及半月板损伤未见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3D 打印技术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合并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 年 3 月—2015 年 12 月,收治 15 例(18 膝)合并关节外畸形的 KOA 患者。男 6 例(6 膝),女 9 例(12 膝);年龄 55~70 岁,平均 60.2 岁;病程 7~15 年,平均 10.8 年。单膝12例,双膝3例。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为(57.44±1.06)分,功能评分为(60.88±1.26)分。膝关节活动度为(72.22±0.18)°。下肢力线偏移(18.89±0.92)°。合并股骨侧畸形 8 例(10 膝),胫骨侧畸形 5 例(5 膝),股骨侧及胫骨侧畸形 2 例(3 膝)。术前 3D 打印骨骼模型、截骨导航模板并设计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膝关节假体后实施 TKA。结果手术时间 65~100 min,平均 75.6 min;术中出血量 50~150 mL,平均 90.2 mL。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0 个月,平均 22 个月。末次随访时,X 线片示假体位置均良好,未发现松动、下沉;下肢力线偏移(2.00±0.2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0,P=0.007);KSS 临床评分为(87.50±0.88)分、功能评分为(81.94±1.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53,P=0.000;t=35.551,P=0.000);膝关节活动度为(101.94±1.4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3,P=0.000)。 结论对于合并关节外畸形的 KOA,采用 3D 打印技术辅助 TKA ,可达到个体化治疗、降低手术难度,有效矫正畸形,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 85 岁以上超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以 2013 年 11 月—2017 年 5 月接受 UKA 的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85 岁患者 40 例(50 膝)(超高龄组),年龄为 52~81 岁患者 44 例(50 膝)(对照组)。两组除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3,P=0.00)外,体质量指数、内外侧间室退变分级、膝内翻畸形、病程、合并疾病以及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胫股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 1 天血红蛋白及 HCT,计算其变化值,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随访测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 HSS 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VAS 评分评价关节疼痛程度;X 线片复查假体位置,测量胫股角。 结果超高龄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P=0.29)。超高龄组及对照组术后第 1 天血红蛋白、HCT 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组间血红蛋白、HCT 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超高龄组 4 例(5 膝)外,其余患者均获完整随访。超高龄组随访时间 14~44 个月,平均 29 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 21~33 个月,平均 24 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 HSS 评分、VAS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 H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VAS 评分、胫股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 线片复查显示无假体位置不良、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及病理性透亮线。 结论UKA 治疗 85 岁以上超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经合理围术期管理可获得满意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复位固定盂唇骨性 Bankart 损伤治疗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 年 2 月—2016 年 8 月,收治 11 例髋关节盂唇骨性 Bankart 损伤导致的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盂唇骨性 Bankart 损伤治疗。男 7 例,女 4 例;年龄 15~36 岁,平均 23.7 岁。交通事故伤 8 例,高处坠落伤 3 例。关节脱位至手法复位时间为 2~8 h,平均 5.3 h;首次手法复位至关节镜手术时间为 6~31 d,平均 12.8 d。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2±0.9)分,改良 Harris 评分为(32±8)分,美国西部 Ontario 与 McMaster 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为(30±5)分。结果手术时间 90~150 min,平均 120.9 min;无髋关节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26~68 个月,平均 42.7 个月。术后 X 线片复查示髋关节均完全复位,CT 提示髋臼后壁骨块复位良好;末次随访时骨块均愈合,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为(0.5±0.5)分,改良 Harris 评分为(94±5)分,WOMAC 评分为(95±4)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 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固定盂唇骨性 Bankart 损伤治疗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t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单纯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后患者血浆和关节滑液中 IL-1β、IL-6、IL-17 水平变化。方法以 2011 年 1 月—2014 年 6 月因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 OA 行 HTO 治疗的 2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以 30 例膝关节正常的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复查 X 线片,记录截骨愈合时间,测量股胫角,评估下肢力线;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价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 6、12、18 个月抽取肘部静脉血以及患侧膝关节滑液,采用 ELISA 检测试剂盒测量血浆及关节滑液 IL-1β、IL-6、IL-17 含量,对照组抽取肘部静脉血进行相应检测并比较。 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8~24 个月,平均 21 个月。X 线片复查示,截骨端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 9~14 周,平均 11.5 周。截骨端愈合后测量股胫角为 165~170°,平均 167.5°;下肢力线矫正满意。术后各时间点 VAS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KSS 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血浆及关节滑液 IL-1β、IL-6、IL-17 含量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浆及关节滑液 IL-1β、IL-6、IL-17 含量均逐渐下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TO 可显著改善单纯内侧间室膝 OA 患者疼痛症状和关节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 IL-1β、IL-6、IL-17 含量,但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时保留腓骨或截断腓骨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 2009 年 4 月—2014 年 4 月,采用踝上截骨术治疗并随访达 1 年以上的 41 例(41 足)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19 例术中保留腓骨(A 组),22 例术中行腓骨截骨(B 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分期、病因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及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胫骨踝穴角(tibiocrural angle,TC)、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结果。 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6~55 个月,平均 36.6 个月。A、B 组各 1 例因疼痛及活动受限,行踝关节融合术,排除末次随访评价。X 线片复查示,患者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A 组愈合时间(3.6±0.4)个月,B 组为(3.9±0.7)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2)。末次随访时,两组 TAS、TLS、TT、T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B 组 TT、TC 改善程度优于 A 组(P<0.05)。两组 AOFAS 评分、AOS 疼痛及功能评分、踝关节 ROM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 Takakura 分期,A 组改善率为 55.6%,B 组改善率为 5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 结论对于腓骨相对较长或影响术中胫距关节复位者,踝上截骨术中同时行腓骨截骨后 TT 及 TC 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踝上截骨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软骨损伤评估、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方法2010 年 1 月—2016 年 1 月,收治 17 例膝关节骨软骨损伤患者。男 2 例,女 15 例;年龄 15~33 岁,平均 19.3 岁。致伤原因:扭伤 14 例,膝关节过伸、内翻暴力致伤 3 例。骨软骨骨折部位:髌骨 8 例,股骨外髁 4 例,股骨内髁 1 例,胫骨平台 4 例。新鲜骨折 15 例,陈旧性骨折 2 例。术前膝关节 Lysholm 评分为(31.6±2.3)分。14 例骨软骨骨折切开复位后,根据骨质情况分别选择可吸收棒(9 例)、可吸收软骨钉(3 例)或可吸收缝线(2 例)固定;3 例骨块位于胫骨内侧平台边缘非负重区直接取出。结果术后 1 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再次清创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 个月~2 年,平均 13 个月。14 例行内固定患者中,13 例骨折愈合良好,1 例髌骨骨软骨骨折未愈合;3 例非负重区骨软骨取出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变窄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术后 1 年,膝关节 Lysholm 评分为(91.3±1.1)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7.136,P=0.001)。 结论对于膝关节骨软骨损伤,骨软骨骨块带有全层松质骨时可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带点状松质骨时可直接取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三入路技术定位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骨道的疗效。方法2015 年 7 月—2016 年 12 月,收治 45 例 ACL 断裂患者。男 29 例,女 16 例;年龄 18~42 岁,平均 27.5 岁。左膝 18 例,右膝 27 例。运动伤 28 例,交通事故伤 13 例,其他伤 4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5~36 d,平均 21.6 d。单纯 ACL 损伤 25 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或内、外侧半月板损伤 20 例。Lachman 试验均为阳性;轴移试验均为阳性,其中Ⅰ度 27 例、Ⅱ度 13 例、Ⅲ度 5 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70.28±6.12)分,Lysholm 评分为(63.27±7.62)分。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 ACL 单束重建,术中通过前外侧、高位前内侧及附加低位前内侧入路建立胫骨骨道。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45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4~32 个月,平均 18.7 个月。术后 3 d 三维 CT 测量胫骨骨道中心点位于矢状面胫骨平台前后径 36.81%~43.35% 处,冠状面上胫骨骨道内缘位于胫骨内侧髁间隆起外侧。术后 3 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2 例关节肿胀及疼痛,3 例膝关节僵硬,均对症处理。末次随访时,患者 Lachman 试验均为阴性;42 例轴移试验阴性,3 例阳性(均为Ⅰ度)。IKDC 评分为(92.59±4.36)分,Lysholm 评分为(93.15±5.53)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11.35,P=0.00;t=12.27,P=0.00)。 结论关节镜下 ACL 重建时采用改良三入路技术定位胫骨骨道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改良胫骨结节下单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modified distal tibial tubercle-high tibial osteotomy,DTT-HTO)和内侧开放楔形 HTO(open-wedge HTO,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 2016 年 1 月—2019 年 1 月 采用 HTO 治疗的 80 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40 例采用 DTT-HTO(DTT-HTO 组)、40 例采用 OWHTO(OWHTO 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病程、骨关节炎 Kellgren-Lawrence 分级,以及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下肢负重力线比率(weight-bearing line ratio,WBL)、Blackburne-Peel 指数(Blackburne-Peel index,BPI)、Caton-Deschamps 指数(Caton-Deschamps index,CDI)、Insall-Salvati 指数(Insall-Salvati index,I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 KSS 评分、HSS 评分、VAS 评分综合评价疗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膝关节低冲击运动能力恢复情况。X 线片复查截骨愈合情况,测量 HKA、PTS、WBL 以及髌骨高度相关指数(BPI、CDI、ISI)。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OWHTO 组手术时间长于 DTT-HTO 组(P<0.05),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OWHTO 组发生外侧合页骨折 2 例,DTT-HTO 组发生外侧合页骨折 1 例、平台骨折 2 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2~4 年,平均 2.8 年。两组术后 HSS 评分、KSS 评分、VAS 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随时间延长均进一步改善,组内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HTO 组术后 3 个月 HSS 评分、KSS 评分、VAS 评分优于 OWHTO 组(P<0.05),术后 6 个月及 1、2 年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年,OWHTO 组膝关节低冲击运动能力恢复达优 8 例、一般 25 例、差 7 例,DTT-HTO 组达优 7 例、一般 26 例、差 7 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5,P=0.475)。X 线片复查示两组截骨均愈合,OWHTO 组愈合时间为(4.52±1.23)个月,DTT-HTO 组为(4.23±1.5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3,P=0.359)。术后即刻两组 HKA 和 WBL 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间手术前后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WHTO 组 PTS 较术前增加(P<0.05),而 DTT-HTO 组 PTS 较术前减小(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WHTO 组 BPI 和 CDI 较术前下降(P<0.05),而 ISI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T-HTO 组上述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 BPI 和 CDI 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SI 手术前后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 HTO 术式均能改变下肢力线并取得良好疗效,其中 DTT-HTO 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更快,能避免 OWHTO 存在的 PTS 增大和低位髌骨问题;但两种术式均不能使患者恢复理想的膝关节低冲击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体式 3D 打印个性化导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应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的准确性及其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9 年 8 月—2020 年 8 月采用分体式 3D 打印 PSI 辅助 MOWHTO 治疗的 14 例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 5 例,女 9 例;年龄 43~68 岁,平均 61 岁。病程 1~16 年,平均 4.7 年。术前膝骨关节炎 Kellgren-Lawrence 分级:Ⅰ级 2 例、Ⅱ级 6 例、Ⅲ级 6 例。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59.1±4.9)分。根据术后影像学资料测量下肢负重线比率(weight bearing line ratio,WBL)、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angle,PTSA)及实际矫正角度,并与术前测量值及设计目标值进行比较,评价该导板辅助手术的精确度;分别于术后 3、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 HSS 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1 例患者术后 2 周出现切口渗液,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4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7~19 个月,平均 14.8 个月,未出现神经损伤、合页骨折、钢板螺钉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随访期间 X 线片示 WBL 基本维持在术后水平。患者术后测量 WBL、HKA、MPTA、PTSA 均在满意范围内,术后 WBL、HKA、MPTA 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TSA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WBL、HKA、MPTA、矫正角度与术前设计目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 HSS 评分分别为(69.2±4.7)、(77.7±4.3)、(88.1±5.4)分,均较术前提高,手术前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在 MOWHTO 中应用分体式 3D 打印 PSI 可辅助术者精准截骨矫形,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2013 年 3 月—2016年 3 月,对 30 例行初次 TKA 患者术中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男 8 例,女 22 例;年龄 55~71 岁,平均 64.7 岁。左膝 17 例,右膝 13 例。骨关节炎 22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8 例。病程 9~27 个月,平均 14 个月。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为(41.63±6.76)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38.10±7.00)分。膝内翻畸形 19 例,膝外翻畸形 11 例。胫骨平台骨缺损根据 Rand 分型标准,均为Ⅱb 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0~42 个月,平均 27.5 个月。末次随访时,HSS 评分为(90.70±4.18)分、KSS 评分为(93.20±3.7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14,P=0.000;t=–60.629,P=0.000)。X 线片复查示,均未出现假体下沉、骨溶解、骨吸收、螺钉松动、骨水泥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TKA 术中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严重膝内、外翻并发的胫骨平台骨缺损,简便、安全,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放松解术治疗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晚期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2014 年 1 月—2017 年 10 月,收治 7 例(7 膝)初次 TKA 术后晚期膝关节僵硬的女性患者。年龄 57~71 岁,平均 63 岁。左膝 2 例,右膝 5 例。患者均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 TKA;TKA 与开放松解术间隔 8~30 个月,平均 13.6 个月。术前 4 例膝关节伸直受限 10~20°;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54.3±12.1)°。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功能评分及总分分别为(76.3±7.6)、(67.9±11.1)、(144.1±16.1)分。采用开放松解术治疗,术中彻底清除增生瘢痕组织,恢复关节活动度,维持屈曲、伸直间隙平衡及良好的髌骨轨迹;术后严格功能康复。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 Ⅰ 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2 个月,平均 20.1 个月。X 线片复查示假体均未见异常。患者膝关节活动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仅 1 例膝关节活动度<90°,1 例膝关节存在 10° 伸直受限。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92.9±4.9)°,KSS 临床、功能评分以及总分分别为(81.9±5.1)、(74.3±9.8)、(156.1±13.7)分;以上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初次 TKA 术后晚期膝关节僵硬患者,开放松解术联合术后功能康复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