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难耐,愈痒愈抓,愈抓愈痒。病变多对称,主要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和阴唇后联合。早期皮肤暗红或粉红色,角化过度部位呈白色。长期搔抓和摩擦,皮肤增厚似皮革,色素增加,皮肤纹理明显突出,皮嵴隆起,呈小多角性扁平丘疹, 相似文献
2.
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但病因不明的外阴疾病,以往称之为增生性营养不良.迄今为止,尚无确切证据表明慢性损伤、过敏、局部营养失调或代谢紊乱是导致此病的直接原因,但外阴局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和阴道排出物的刺激等解剖生理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4.
5.
6.
应用7种凝集素探针,观察了33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凝集素受体分布,并与正常涎腺组织进行比较。癌变组织中的PNA受体比正常组织明显增加,但UEA_1受体却较正常组织减少。 相似文献
7.
8.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上皮细胞癌3例,2例行一叶甲状腺和峡部全切除,另一叶次全切除加气管前淋巴结清扫术,1例作姑息性甲状腺峡部加对侧大部切除,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病理学诊断均为甲状腺鳞状上皮细胞癌(中分化型),其中1例合并乳头状腺癌。2例分别于术后9月至2年死于复发,1例随访2年健在。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恶性程度高,进展快,转移早,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原发性甲状腺鳞状上皮细胞癌3例。3例全部手术治疗。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确诊。对该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宫颈癌复发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病理确诊的6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非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SCC-Ag值,分别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肌层深度,肿瘤直径大小,复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患者SCC-Ag的阳性率为75.4%,临床期别高者显示较高的阳性率;SCC-Ag值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肌层深度及肿瘤直径大小有关(P<0.05);复发和/或转移者SCC-A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SCC-Ag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肿瘤生长方式无相关性(P>0.05).结论:SCC-Ag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记物,在宫颈癌辅助诊断和疗效判断及预后监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自1977年Kato等发现宫颈癌患者血清中存在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 antigen,SCC-Ag)以来[1],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很大兴趣,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对SCC-Ag的基础研究已达到了分子水平,现国外已广泛采用监测SCC-Ag水平作为食管癌、肺癌、宫颈癌等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是宫颈癌较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近年来对SCC-Ag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也见较多报道,国内报道不多。本文仅就血清SCC-Ag与宫颈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是一种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但 病因不明的外阴疾病。此病多见于50岁以前的中年妇女, 但亦可发生在老年期。目前对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治疗方 法很多,但复发率高。为此,我院采用中药坐浴加局部封闭 治疗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42例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患者均为2000 年1月-2001年5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年龄19-53 岁,平均年龄31.4岁。主要症状为病损区皮肤发痒,患者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钙激活性中电导钾离子通道(IKCal)蛋白产物的分布差异,探讨IKCal与人类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关联。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30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IKCal蛋白产物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结果①IKCal在30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细胞核及细胞膜上均呈阳性表达;18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仅1例在鳞状上皮部位细胞膜部位有较弱表达,IKCal蛋白产物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中存在明显差异(Z=-6.109,P=0.00,P〈0.05);②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组织中,IKCal蛋白产物表达程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2χ=16.468,P=0.00,P〈0.017)。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IKCal蛋白产物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且IKCal蛋白产物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过高表达的IKCal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4.
外阴营养不良与雌激素受体、凝集素受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2例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皮肤的雌激素受体、四种凝集素受体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女阴营养不良时局部病变皮肤雌激素受体和凝集素受体含量减少或消失,程度随病变类型不同有所变化,治疗好转时雌激素受体和凝集素受体含量均有增多,伴有非典型增生时易发展为恶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鳞状上皮细胞癌诊断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结石并发肾盂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采用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B超、CT、术中探查、术中输尿管镜观察等方法。结果3例确诊,9例漏诊。结论肾结石并发肾盂鳞癌的诊断率低。术前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术中细致的探查是提高本病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CC-Ag在CK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27例慢性肾脏病、9例肾良性疾病、2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CC-Ag的水平。结果慢性肾脏病组的均数与各组数据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良性疾病组的均数与正常对照组的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CKD分期越晚,其血清SCC-Ag有升高的趋势,各期总体上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CC-Ag的检测可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对慢性肾脏病病情判断及预后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Thangavelu A. Andrew A. Buxton E. J.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58-58
背景:一般认为间质浸润深度〈1mm的1A期外阴鳞状细胞癌淋巴结的受累率〈1%。因此采用根治性局部广泛性切除术治疗这种1A期肿瘤,不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病例:现报道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3年发生腹股沟复发的1A期外阴微小浸润癌。结论:鉴于这些罕见但侵袭性强的肿瘤,有必要对目前1A期肿瘤的治疗方法进行重新评价,从而对淋巴结进行某种方式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筛选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基因.方法:从4例喉鳞状上皮细胞癌中相同患者体内取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含有人类全基因组的基因芯片进行分析.结果:在4例喉鳞状上皮细胞癌中共同基因表达显著差异的有349条,其中112条表达上调,237条表达下调.结论:基因芯片能提供大量喉癌相关基因表达谱的信息,分析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能够阐明喉鳞状上皮细胞癌复杂的生物学特性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识别肿瘤的标记物,为进一步研究喉鳞状上皮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病例女性,38岁,已婚,农民。因头部新生物6+月于2007年3月30日入住我科。入院前6+月,患者感左侧颞枕顶头皮瘙痒,故而抓挠,致头皮破损、感染。患者在打工劳作时,长期接触化工原料后,头皮破损处出现新生物,且渐长大,并有脓性分泌物。入院前患者感左侧颞枕顶头皮疼痛。查体:体温正常,枕顶及双侧颞后份可见头皮瘢痕(幼时烧伤所致),无毛发生长。左枕顶及颞部可见一约18.0cm×14.0cm大小新生物,菜花状,中心已溃烂,边缘显著高起,溃疡底部呈肉红色,高低不平,有乳白色颗粒样坏死组织,触之易出血,可见痂壳,其下有脓性分泌物,并有异常臭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CT扫描,颅骨及颅内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左颞枕顶头皮肿块。入院后取病理组织检查提示为“高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