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患者 ,男 ,2 9岁 ,因右侧耳鸣 6个月伴右侧颞部疼痛及听力下降 5个月 ,于 2 0 0 0年 11月 1日收入我科。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及肝肾未见异常 ,右侧耳屏前及颞骨鳞部压痛明显 ,右侧外耳道骨段前壁有 0 7cm× 1 0cm× 1 0cm大小肿块 ,色暗红、质软、基底宽 ,未见血  相似文献   

2.
廖娟  杨菊生  高峰  鲜锟  李越  陈里 《西部医学》2013,(12):1920-1920
病例男,45岁,因左侧渐进性耳鸣3+年,伴左侧耳聋3+个月入院。查体左侧听力消失,乳突无压痛,左侧外耳道皮肤完好.左侧外耳道底部见新生物,鼓膜末窥见。双侧颞颌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异常,心、肺及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
江曦  陈晓武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553-2554
颞骨巨细胞瘤罕见,90%发生于右侧,原因不明,我院发现1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左侧颞骨巨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约占所有骨肿瘤的5%,发生于颅骨的GCT少见,仅占总数的1%~2%[1],颞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temporal bone,GCTT)更为少见;动脉瘤性骨囊肿(aneurysmalbone cyst,A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瘤样病变,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发生于颅骨的ABC少见,仅占总数的3%~6%[2]。颅骨  相似文献   

5.
骨巨细胞瘤常发生于长骨端,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桡骨下端多见.长骨端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有一定特性.由于手足骨巨细胞少见,对于X线表现认识不足,X线表现不如长骨端巨细胞典型而发生误诊.我们收集了15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合文献讨论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X线检查对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其中5例行CT检查。结果枕骨斜坡1例,下颌骨3例,跟骨2例,耻骨2例,肋骨4例,脊柱8例。X线主要表现为多房型溶骨性膨胀性破坏13例,单房型溶骨性膨胀性破坏5例,病灶内可见皂泡样改变,无钙化,病灶边缘无硬化,病灶周围骨质可见钻孔样改变6例。结论平片仍是本病诊断的首先方法,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需行CT和MRI检查,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骨巨细胞瘤 ( giantcelltumorofbone,GCTB)是一种原发性骨肿瘤 ,病理上以含多核巨细胞 ,散在分布于圆型、椭圆型或纺缍形的单核基质细胞中为特征[1 ] 。GCTB好发于长骨的骨端 ,约 50 %的病变位于膝关节周的上下两骨端 ,好发部位依次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胫骨远端、肱骨近端、股骨近端及腓骨近端 ,极少病例发生于长骨骨干。在扁骨和不规则骨中其好发部位依次是骶骨、椎体及骨盆 ,发生于中耳骨质中的GCTB则极为罕见。我科于 2 0 0 2年 6月 1 8日收治 1例 ,在充分作好术前准备的前提下 ,一周后行“右颞骨次全切除术” ,痊愈出…  相似文献   

8.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高侵袭性良性骨肿瘤,主要发生于年轻人中,骨端发病典型的影像学是骨端完全溶骨的膨胀性改变,多不伴有骨膜反应及软组织包块;CT、磁共振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及范围;X线平片最具诊断意义。圆形及卵圆形基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是GCT的基本结构成分。刮除术是治疗GCT的基本外科手段,但其复发率较高。行刮除术的同时应用高速磨钻处理髓腔或用液氮冷冻、石碳酸烧灼、50%氯化锌液体浸泡以及放疗等辅助方法处理刮除后的病灶,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维吾尔族,新疆人,干部。1995年因左胫骨中下段间歇性疼痛伴肿胀3年余入院,病人一般情况良好。X线检查:左胫骨中段有一约2cm×1cm大小的椭圆形骨密度减低区,偏心性生长,轻度膨胀,边缘清楚,并有轻度硬化。手术后送病检,病理报告为骨巨细胞瘤级。患者1996年5月因左股骨中上段骨折再次入院,自述全身骨痛伴胫骨中下段、左髋、右上肢中段、左手第二掌骨、右足第二趾骨处及左上胸部等部位出现肿物并逐渐增大。各项其它有关检查无特殊。X线检查:左胫骨中段、右胫骨中上段及中段有约1cm×1cm至2cm×2cm大小的圆形骨破坏区,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骨巨细胞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X线、CT及MRI影像学征像.结果20~40岁为最常见发病年龄,膝关节周围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病变影像学特征囊状破坏伴有皂泡状表现22例,溶骨性破坏8例,骨骼变形伴骨外软组织肿块3例,侵犯邻近骨质4例,破坏区周围硬化增生2例,细层状骨膜反应2例.结论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X线平片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最基本方法,CT对于微细病变显示优于平片,MRI对脊柱、颅骨部位病变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总结我院自1995年-2006年7月收治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28例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进行治疗。结果刮除植骨、骨水泥充填术后复发率为22%,而游离自体腓骨移植病例无复发。结论瘤段切除、腓骨近端移植腕关节重建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复发率较传统刮除植骨、骨水泥充填术为低,可以很好地重建腕关节功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逝25年来收治的31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脊柱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治疗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 2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2个月,术后肿瘤复发7例,经再次手术切除及辅助放疗治愈,无远处转移者。有2例死于其他疾病,其余24例均健在,脊柱稳定性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脊柱骨巨细胞瘤囊内切除易复发,治疗应以边缘性切除为主,术后辅助放疗可预防和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5.
腱鞘巨细胞瘤1129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0年间文献报导腱鞘巨细胞瘤的病例共1 129例,就其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外伤史、临床表现、肿瘤的性质、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误诊情况、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36(478:651),年龄3~87岁,平均37.17岁。病程最短5 d,最长43年,有外伤史者占16.61%。肿瘤生长部位在上肢占68.14%,下肢占30.58%,上肢以手指部多见、下肢以膝部多见。肿瘤局部骨质有缺损、破坏者占20.84%。误诊率为79.3%,手术治疗后复发率为23.64%。本组病例中恶性腱鞘巨细胞瘤有15例,占1.33%。有4例死亡,死亡率为0.35%。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多发于手部小关节及腱周组织,多发于青壮年,上肢以手指部多见、下肢以膝部多见,误诊率高,彻底切除局部病灶是最佳治疗方案,但术后复发率高。该病有恶性变的可能,对反复发作的恶性腱鞘巨细胞瘤可以行截肢术,没有病例证明单纯放疗或化疗对本病有效。  相似文献   

16.
颅骨巨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i Y  Zong XY  Hao SY  Zhang YZ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622-1624
目的 探讨颅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从2000年7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预后.结果 头痛(86.96%)是最常见临床表现,还有第Ⅱ~Ⅻ颅神经受累的症状,平均病程29.3个月,术前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平均76±6.10例位于蝶骨,9例位于颞骨,3例位于后颅窝,1例位于额部.全切除6例、近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随访到18例患者(78.26%),平均随访35.5个月,所有患者均正常生活.结论 颅骨巨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对骨骼局部有侵袭性,多见于蝶骨及颞骨,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局部复发率及预后与手术切除程度有关,术后放疗的效果不肯定.  相似文献   

17.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绘萍  赵国库 《吉林医学》2005,26(4):388-390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CT、MRI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总结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特点,提高对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病例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影像表现为:膨胀性改变,溶骨性破坏及软组织肿块,Jaffe病理分级:骨巨细胞瘤I级2例,I~II级2例,II级1例,II~III级2例。结论:合理应用X线、CT、MRI检查,可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准确性,并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8.
陈建新  郑佳  杨华  孙清荣 《西部医学》2010,22(3):546-548
目的与病理结果对照,总结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骨穿刺病理证实的骨盆巨细胞瘤影像学检查资料,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总结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术前拟诊准确率X线平片为50%(5/10)、CT为85.7%(6/7);平片对骨嵴特征、骨壳完整性及软组织肿块的显示较差,CT能准确显示骨质破坏区内皂泡状骨嵴及单层或多层骨壳影以及骨壳的吸收变薄、中断或消失;病理诊断为2级以上的骨巨细胞瘤在CT上均可见骨壳中断、消失及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CT能够清晰显示巨细胞瘤瘤灶内骨嵴及周围骨包壳的细微改变,对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定性及分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X线平片的诊断符合率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D-TSGC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3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最终组织病理诊断为颞下颌关节D-TSGCT的患者15例,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随访情况等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 15例中12例为女性,主要症状包括耳前区疼痛性肿胀或肿块、开口受限及开口偏斜等。CT表现主要为关节区软组织肿块,增强时有强化,常伴有髁突、关节窝及颅底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增宽。MRI检查11例,6例在T1、T2加权序列上均呈现较低信号表现。9例病变向关节外扩展,6例有颅底破坏,病变进入颞下窝、颅中窝者各有4例。入院后行手术切除者14例,手术活组织检查者1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者3例,术后随访有3例复发。结论: 颞下颌关节D-TSGCT应注意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以及腮腺区肿瘤等进行鉴别。CT及MRI检查对D-TSGCT的诊断和治疗设计有重要价值。因该病有侵袭性,可扩展到关节外,特别是对有颅底破坏者,应尽快彻底手术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对于病变范围广、有颅底破坏者是一种较好的补充治疗。D-TSGCT存在复发和恶变的可能性,建议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