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90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加用氯吡格雷,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97.78%,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且试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4%、5.5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对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0例。对照组(n=210)单纯给予阿司匹林用药,观察组(n=210)在对照组用药下配合氯吡格雷治疗,对2组的用药成效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PSQ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相对显著,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提高相对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生胃肠反应、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的总概率较对照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两药共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独立性生活能力,改善其睡眠质量,并且用药过程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前列地尔在急性脑梗死(ACI)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0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均治疗2周。统计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能显著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017年12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并比较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采取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51-3852
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单用和氯吡格雷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等。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氯吡格雷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在保护受损神经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49-3350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2例,依照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良好,是具有借鉴与推广意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对高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龄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100 mg)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50 mg)+小剂量氯吡格雷(25 mg)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定量表(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 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 33%(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4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Hcy、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清Hcy、FIB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和联合组各40例。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和临床疗效,并随访半年,记录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率、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3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ADL评分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的70.00%、75.00%(P0.05);在随访过程中显示,3组出血、死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氯吡格雷组、联合组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率为5.00%、2.50%,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的25.00%(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预后,临床用药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择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程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促进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连续治疗7d后,对比两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降低患者NIHSS评分,改善患者神经损伤和血小板聚集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脑心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4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和利脑心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P-选择素(Ps)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水平、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脑心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浆Ps水平、CRP水平,减轻脑缺血损伤,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P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PIS效果显著,科快速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患156例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8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78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NIHSS评分为(5.18±0.85)分,观察组为(2.15±0.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9%,观察组为8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缺血后脑局部损伤,有利于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可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36-353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依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入院时、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比较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比两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BI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PT、APTT水平较对照组高,FIB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稠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事件,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依达拉奉注射液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于治疗2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脑卒中评分(NIHSS)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