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瘢痕疙瘩间充质样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 1~4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Notch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调控人瘢痕疙瘩间充质样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分离培养人瘢痕疙瘩间充质样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34、CD44、CD45及CD90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Oct 4的表达;体外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诱导3周后行茜素红染色;于诱导前及诱导后2、3周,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Notch 1~4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型CD29(98.76%)、cD44(98.11%)、CD90(97.86%),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型CD34(0.05%)、CD45(0.03%);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4呈阳性表达;向成骨细胞体外诱导3周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明显的钙盐结节。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Notch 1~4受体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瘢痕疙瘩间充质样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Notch受体信号的表达逐渐减弱,低水平的Notch信号激活可能有利于瘢痕疙瘩间充质样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表型及分化潜能,以进一步研究其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从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中提取并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以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及生长特点.待细胞培养传代至第3代,采用Vi-CELL细胞计数仪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表型标志CD73、CD44、CD105、CD90、CD34、CD45、CD14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该细胞CK19、Oct 4、Vementin的表达情况及免疫荧光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诱导分化检测细胞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细胞方向分化能力.结果 细胞原代培养初期贴壁散在分布,生长曲线显示细胞1 ~2d生长较慢,从3~5d左右细胞生长较快,6~7d细胞进入平台期;第2代第5天细胞多为长梭形,呈放射状、漩涡状排列.细胞流式结果显示细胞表型CD90、CD44、CD105、CD73呈高表达,CD45、CD34、CD14不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间充质细胞标记物Vementin、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 4均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呈阳性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CK19呈阴性表达,多向诱导分化实验该细胞可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细胞分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 人增生性瘢痕来源成纤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样生物学特性,该生物学特性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以及创面修复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瘢痕疙瘩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DL  Zhu JJ  Deng CL  Wang B  Yu LM 《中华烧伤杂志》2011,27(3):210-214
目的 分析人瘢痕疙瘩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该细胞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人瘢痕疙瘩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消化法及传代培养法分离筛选瘢痕疙瘩干细胞.选取原代和(或)第3代贴壁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加入CD29-藻红蛋白(PE)、CD34-PE、CD44-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CD90-FITC、CD45-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蛋白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CD29、CD34、CD44、CD45及CD90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加入小鼠抗人细胞角蛋白19(CK19)即用型单克隆抗体、鼠抗波形蛋白即用型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K19、波形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Oct4的表达.取第1代细胞,应用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实验,观察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 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较为均一,以梭形为主,排列不规则.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该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90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低表达CD34、CD45等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周期分析显示67.66%的细胞处于G0/G1期,26.24%的细胞处于G2/M期,6.11%的细胞处于S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细胞波形蛋白表达呈阳性、CK19表达呈阴性.RT-PCR法检测显示细胞Oct4表达呈阳性.诱导分化实验表明,细胞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 人瘢痕疙瘩内存在间充质样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可能在瘢痕疙瘩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keloid-derived stem cells (KDSC) in order to further research its role in keloid pathogenesis. Methods Human keloid specimens were harvested to isolate and select KDSC by enzyme digestion and subculturing. Primary and (or)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KDSC were collect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 (1) After addition of mouse anti-human monoclonal fluorescent antibodies (CD29-PE,CD34-PE,CD44-FITC,CD90-FITC,CD45-PerCP),the expression of cell surface antigen phenotype (CD29,CD34,CD44,CD45,CD90) as well as cell cycle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2) After addition of mouse anti-human cell keratin (CK19)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mouse anti-human vimentin monoclonal antibody,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K19 and vimentin was respectively determined with immunocytochemical method.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Oct4. The multipotent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KDSC was observed with osteogenic,chondrogenic and adipogenic nutrient media. Results After being subcultured,the sizes of cells were similar,and the majority of them were spindle-shaped with disorderly arrangement. The cells highly expressed typical surface marker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uch as CD29,CD44,and CD90,etc.) with low express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surface markers (such as CD34,CD45,etc.). 67.66% of cells were in G0/G1 phase,26.24% of cells were in G2/M phase,and 6.11% of cells were in S phase. Vimentin was positively expressed in KDSC while CK19 was negatively expressed. The expression of Oct4 was also positive. After being cultured in inducing differentiation media,the cells could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s,chondrocytes,and adipocytes. Conclusions Stem cells existing in human keloid,which are similar to mesenchymal stem cells,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keloid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4.
体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及体外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将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产妇脐带血,用相对密度为1.077g/ml的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获得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标志。联合应用TGF-β1和IGF-Ⅰ及含有1×ITS+1的高糖DMEM进行诱导培养,并于诱导前及诱导后第21天留取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I型胶原的表达,分析是否诱导出成软骨细胞。结果:脐血MSC强表达CD44、CD105,不表达CD34、CD45。诱导21天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特异性表达II型胶原。结论:人足月脐带血中存在MSCs,在TGF-β1等生长因子诱导下可以向具有软骨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扩增,测定生长曲线,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 CD29、CD34、CD44和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 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集落状生长,细胞呈梭形、纺锤形,呈放射状生长,传代后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性状相对稳定,1、3、5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一致.流式细胞仪鉴定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CD29表达呈阳性,CD45、CD38表达呈阴性.结论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能获得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大量增生,形成形态均一的细胞集落,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人孤雌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向类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 ,并鉴定所得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人孤雌胚胎干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10d后在含血清条件下使拟胚体贴壁生长,7d后胰酶消化,所得细胞在含血清的培养液中传代、扩增。观察传代、扩增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表型分析;取第9代细胞进行成脂、成骨和成软骨诱导,9~28d后行特殊染色及RT-PCR分析。结果人孤雌胚胎干细胞在诱导分化后,形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多次扩增传代后仍保持细胞形态和扩增能力。免疫荧光染色发现,细胞表达中胚层标志波形蛋白(Vimentin)。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细胞表达CD29、CD105、CD166、CD44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特殊染色及RT-PCR分析显示: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阳性,碱性磷酸酶和Cbfa-1表达增加;成软骨诱导后,细胞Ⅱ型胶原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表达增强;成脂诱导后,细胞油红染色阴性,脂蛋白酶和Leptin无表达。结论人孤雌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间充质干细胞,并具有成骨、成软骨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5):1402-1407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的方法,观察其成骨分化过程中Runx2基因的动态表达以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取自人股骨近端骨髓标本,利用联合密度梯度离心和差异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unx2的动态表达。[结果]原代和传代细胞呈纺锤状外观,生长增殖能力良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呈成"S"形,细胞表面标记物CD90阳性表达,CD34和CD45阴性表达。经定向诱导分化后,细胞分别呈现成骨细胞的表型特征,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Runx2的表达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能从人骨髓中高效分离和扩增MSCs,生物学性状稳定,具有成骨分化潜能,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同时证实Runx2在成骨分化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间质干细胞(synovium-derived mesenchymalstem cells,S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可行性及其在体外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特性.方法 取膝关节滑膜组织,胶原酶消化获得有核细胞.挑选单细胞克隆,筛选获得SMSCs.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标志.培养至第三代,分别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向脂肪细胞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鉴定向成骨细胞分化;甲苯胺蓝染色鉴定向软骨细胞分化.RT-PCR检测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标志基因.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原代SMSCs体外培养呈葵花样细胞集落,传代后可见圆形巨噬样细胞和纺锤形成纤维样细胞,融合后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CD44、CD90呈阳性,CD34、CD71和CD45呈阴性.向脂肪细胞诱导21d,油红O染色阳性;RT-PCR检测有脂蛋白酶、乙二腈及PPARγ2表达;向成骨细胞诱导7、28 d,ALP,茜素红染色阳性,有ALP、Osteopontin及Osteocalcin表达;向软骨细胞诱导21d,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 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可以分离、培养获得SMSCs. SMSCs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发生定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体外观察其生长特性,并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分化,探讨其成脂成骨分化能力.方法:采用沉降法和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自脐血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及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用茜素红染色和油红0染色分别鉴定其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结果:纯化的hUCB-MSC贴壁生长,呈均一梭形,具有较强的增值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P3代hUCB-MSC稳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标志CD73,CD105和CD90等,不表达造血标志CD34和CD45;成骨诱导后3周后细胞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脂诱导3周后细胞油红0染色阳性.结论:本实验分离的hUCB-MSC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纯化人足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以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及成骨能力。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及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从人足月胎盘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并运用MTT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地塞米松、维生素C与β-甘油磷酸钠联合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检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结节。结果培养14天后可见大量贴壁细胞呈成纤维状生长,传代后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强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CD45;经诱导后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茜素红及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阳性。结论 人足月胎盘中同样含有MSCs,与其他来源的MSCs生物学特性相似,并且具有向中胚层细胞分化的能力,可作为组织工程及细胞替代疗法新的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悬滴培养法对维持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表面标志的作用,并初步研究CD105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 以耳部瘢痕疙瘩标本3例培养成纤维细胞,将第5代细胞分别常规贴壁培养和悬滴培养1周,对同一患者来源常规培养的第4代(P4)、第5代(P5)以及悬滴培养的第5代细胞(P5HD),采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CD105、CD90、CD73和CD44的表达;并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上述表面标志,以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相关功能基因CTGF、Col IA1和Col IA2的m RNA表达。结果 流式检测显示CD105+和CD73+CD90+CD105+细胞比例在P4和P5HD组均高于P5组,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显著性差异,但P4和P5HD组之间无差异;而CD73+、CD90+和CD44+各组细胞比例无差异。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各组细胞CD105的m RNA表达与流式结果一致;且各组CTGF和Col IA1表达差异与CD105一致。结论 悬滴培养法有助于维持体外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D105,及其与纤维化和胶原合成相应功能基因的表达,从而保持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向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 从人脐血中分离扩增MSCs,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及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骨、成脂诱导后以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鉴定MSCs成骨分化潜能,油红O染色鉴定成脂分化潜能.结果 人脐血MSCs为成纤维细胞样,漩涡状贴壁生长排列,传至第110代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电镜下显示为低分化细胞;细胞表面不表达CD34和CD45,强表达CD29、CD44和CD90;成骨诱导后可检测到ALP表达及钙化结节形成;成脂诱导后可检测到脂滴形成.结论 人脐血中可分离出MSCs,与其他来源的MSCs具有类似的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脐血有可能成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大鼠椎间盘干细胞巢来源的干细胞(ISN-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特性鉴定。方法:以10周龄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解剖区域分离椎间盘干细胞巢组织(骺板外周软骨膜部分),用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取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选用第四代细胞进行干细胞相关特性的鉴定: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MTT法测定增殖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细胞相关表型;q PCR检测干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细胞三系诱导分化培养后采用茜素红染色及钙钴染色检测成骨分化能力,阿利新蓝染色检测成软骨分化能力,油红O染色检测成脂肪分化能力,q PCR检测多向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ISN-SCs呈成纤维样细胞,多触角,具有贴壁能力,是一种慢周期细胞,高表达干细胞相关阳性表面抗原分子CD29、CD90、CD44,低表达干细胞相关阴性表面抗原分子CD34、CD45、CD19、CD11b;成骨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和钙钴染色均为阳性,成软骨分化后阿利新蓝染色阳性,成脂肪分化后油红O染色阳性,且各分化相关基因(成骨:Runx2、OPN、OCN;成软骨:SOX-9、COL2a1、ACAN;成脂肪:PPARγ、C/EBP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相似的干细胞相关基因(NANOG、SOX-2、OCT-4)表达水平。结论:ISN-SCs具备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在体外经诱导后可以向软骨细胞及脂肪细胞转化,可为椎间盘的自体生物学修复研究提供良好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发生向雄性生殖细胞方向的分化。方法从雄性小鼠骨髓中分离能够长期贴壁生长的细胞,并鉴定其是否为间充质干细胞。对分离的细胞进行生殖细胞特异性报告基因标记(stra-8-GFP)。采用视黄酸诱导标记的细胞发生向生殖细胞方向的分化。通过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和生殖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确定是否发生了分化。结果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到的贴壁生长的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90、CD44、CD105和Sca-1;细胞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细胞。报告基因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被视黄酸诱导2d后开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生殖细胞相关基因Mvh、Fragilis和Stella的mRNA。未经视黄酸诱导的细胞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生殖细胞相关基因。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被视黄酸诱导发生向雄性生殖细胞方向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兔真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初步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并为生物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的种子细胞及成熟的分离鉴定方法.方法 以新生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机械法直接分离得到真皮组织,采用酶消化法获取细胞,利用干细胞贴壁黏附生长的特性获取高克隆细胞群,并进行传代筛选.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成骨诱导检测其分化潜能,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原代培养的兔真皮细胞经过连续传代培养至第3代,细胞形态均一.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显示,体外培养3 d时DNA合成前期细胞(G1期)为55.8%,DNA合成期细胞(S期)为34.6%.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细胞表面波形蛋白(vimentin)、CD34表达阳性,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Ⅷ因子和巢蛋白(nestin)表达阴性.结论 新生新西兰大白兔真皮组织中存在多能干细胞,该细胞可向成骨细胞分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M0型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为瘢痕疙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例或正常皮肤组织3例石蜡标本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并与佛波酯诱导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后形成的M0细胞共培养, 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记物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外源性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表达情况。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存在以CD163+(M2)为主的巨噬细胞聚集, 相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M0细胞表达更多TNF-α;流式细胞内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9.32%和29.52%。外源性TNF-α刺激下,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胞外基质(Ⅲ型胶原α3, COL3A1;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1, FN1), 波形蛋白表达增加,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表面标志CD86和CD163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促进巨噬细胞TNF...  相似文献   

17.
大黄素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入骨髓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骨髓MSCs表面抗原的表达,用倒置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等研究人骨髓MSCs增殖和分化规律.采用不同方法诱导第3代人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结果:入骨髓MSCs贴壁生长,呈成纤维细胞外观.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29、CD44表达为阳性,CD34、CD45、HLA-DR表达为阴性.大黄素对入骨髓MSCs增殖的影响:对照组和DXM(地塞米松)组与大黄素 DXM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大黄素对人骨髓MSCs分化的影响:对照组和DXM组与大黄素 DXM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黄素能促进入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观察其成骨分化潜能及与陶瓷化骨支架材料的复合能力。方法将小鼠胎肝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用化学成骨诱导体系对纯化的胎肝间充质干细胞行成骨诱导,并进行成骨功能检测。将其与经过Ⅰ型胶原表面改性的陶瓷化骨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其上的黏附生长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集落形成能力,为梭形或多角形。易于传代,传代细胞与原代细胞大小、形态相似。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传代后的细胞CD29、CD44阳性,CD34、CD45阴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标志。成骨诱导7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有较多阳性细胞,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强阳性;14d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检测明显增高;28d后,矿化结节染色呈阳性。将细胞与经胶原表面改性后的煅烧陶瓷化骨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见载体上有大量细胞黏附于材料表面。结论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易于获取及传代;体外成骨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能在陶瓷化骨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体外培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体外培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成脂和成骨的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计数,行成骨和成脂诱导,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增殖周期与表面分子.结果:人脂肪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均一的阳性表达CD44、CD106,而CD49d、CD34、CD45和HLA-DR表达阴性.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S和G 2/M所占比例分别为79.1%、19.7%和1.3%.分离细胞在诱导体系下可以向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点,体外能够向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体外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取第2代细胞通过流式检测及多向诱导分化方法进行干细胞鉴定;应用RT-PCR法对hBMSCs在体外成骨诱导不同时间点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第2代hBM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CD90,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成骨相关基因在诱导早期部分表达,中期均有表达,基因表达大部分在14天达高峰,与矿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在21天达高峰。结论:hBMSCs体外成骨诱导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呈动态表达,其表达时序与成骨细胞生理发育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