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gA肾病(IgAN)是常见的肾小球肾炎,其治疗较棘手。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IgAN患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IgA肾病 (IgAN)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发病率约占肾活检病例的 4%~44% ,东南亚地区发病率尤高 ,我院资料占肾活检病例的 33.4%。开始人们认为它是一个良性经过的疾病 ,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证实约 2 0 %~ 40 %患者的病情呈慢性进行性经过 ,最终可导致终末期肾病 (ESRD) ,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因此有学者把IgAN形容成是“使亿万人饱受病痛折磨的令人憎恶的疾病”。尽管IgAN十分常见 ,但迄今尚无理想治法 ,笔者体会 :针对IgAN在临床及病理表现上的多样性 ,采用中西医药相结合 ,临床与病理相结合 ,辨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间收治的150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中药及中西医结合两组,对相关临床指标、疗效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从基线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在尿蛋白及病理类型上较中药组为重,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24h尿蛋白、尿红细胞及中药组治疗前后的尿素氮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治疗起始时肌酐正常与升高患者总缓解率的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理划分,两组中局灶节段增生、系膜增生及系膜增生伴硬化三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明显下降,中西医结合组局灶增生伴硬化与FSGS组的24h尿蛋白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表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案对IgA肾病均有一定疗效,均能改善疾病相关临床指标,单纯中药治疗亦可改善部分病理类型患者的24h尿蛋白。但由于中西医结合组尿蛋白基线水平更高,病理类型更重,提示中西医结合方案适用于较重的IgA肾病,而单纯中医方案则适用于相对较轻的IgA肾病。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 1/ 3,多以反复发作的血尿为主要表现。约7%~ 16 %的IgA肾病以肾综表现为主〔1〕,此类病人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为探讨其疗效 ,将肾活检证实为肾综表现的IgA肾病病人 76例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36例 )和单纯西药对照组 (4 0例 ) ,对比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标准 本组 76例均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 ,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尿蛋白 >3 5g/d ;血浆白蛋白 <30g/L等肾综表现 ,并…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型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福辛普利和中药辨证施治四联疗法对肾病综合征型IgA肾病(IgAN) 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N (肾病综合征型 )的患者 32例 ,血肌酐 (Scr)≤177μmol/L。根据肾病理结果配对分为治疗组 19例、对照组 13例 ,治疗组接受泼尼松、雷公藤多苷、福辛普利及中药辨证施治四联疗法 ,对照组接受泼尼松及福辛普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并比较治疗前的 2 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 (Alb)、Scr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 1年后缓解 16例 (94 % ) ,无效 1例 (6 % ) ,没有复发 ;对照组 1年后缓解 7例(5 9% ) ,无效 4例 (33% ) ,复发 1例 (8%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治疗 1年后治疗组 2 4h尿蛋白定量 ,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血Al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福辛普利及中药辨证施治能有效减少肾病综合征型IgAN的蛋白尿 ,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中医对IgA肾病有了新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并获得了一定疗效。我科自3年前开始应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IgA肾病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 2例IgA肾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2例 ,用西医对症治疗加服中药 ;对照组 30例 ,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4 .3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2 3.33%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疗效相关的肾组织病理因素。方法:对5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中药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肾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组中细胞性新月体组、肾小管萎缩组、肾小血管病变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西医组:肾小球无硬化组、肾小球硬化组、细胞性新月体组、间质纤维化组、肾间质炎症组、肾小管萎缩组、肾小血管病变组、无肾小血管病变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表现对中药组、中西医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肾脏病理表现为活动性病变及慢性病变的IgA肾病患者均具有疗效;而单纯中药辨证治疗对于肾脏病理表现以慢性病变为主者(肾小管萎缩、肾小血管病变)具有疗效。对于西药无法干预治疗的重症型IgAN患者,单纯中药辨证治疗仍能改善部分患者24h尿蛋白排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仍有60.7%,结合中药辨证治疗IgAN可与西药治疗优势互补,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重复肾活检对IgA肾病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重复肾活检观察IgA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方法:将12例IgA肾病患者行重复肾活检,观察2次肾活检时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肾组织病理积分以及系膜区IgA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尿24 h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01),血IgA水平降低(P<0.05),但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次肾活检比较,系膜增生程度明显减轻(P<0.001),节段硬化和球囊黏连明显减少(P<0.001),肾间质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0.01),新月体全部消失,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P<0.001);球性硬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系膜区IgA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结论:IgA肾病进行早期治疗,不仅临床治愈,组织学也可逆转.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现代医学对IgA肾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进行治疗,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的中医证候类型,拟定并验证IgAN五型辨证新方案的实用性与中医理论依据.方法:将134例IgAN患者分为两组,新辨证方案组69例,其中肾病理(Lee氏分级)Ⅰ~Ⅱ级28例,≥Ⅲ级41例;原辨证方案组65例,肾病理均为Ⅰ~Ⅱ级.结果:新辨证方案治疗Ⅰ~Ⅱ级IgAN患者,临床缓解率较原方案组明显提高,且缓解持续时间延长.其中41例病理≥Ⅲ级的新方案治疗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为29.3%、尿蛋白从原基础减少大于50%者达65.82%.结论:新辨证方案更符合IgAN的病机改变、证候谱分布及中医治疗学特色,其辨治疗效优于原方案组,具有执简御繁、实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的疗效。方法 :将 6 8例CRF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A组 )和西医对照组 (B组 ) ,各为 34例。两组均给优质低蛋白饮食 (LPD)、控制血压、潘生丁、静滴河山胸腺肽 2 0~ 30mg/d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尿毒症给强骨生血口服液、α -骨化醇及丙酸睾丸酮。A组静滴参麦注射液 2 0~ 30ml/d ,并服肾衰I号汤剂。B组静滴能量合剂。均以 30d为 1个疗程。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BUN、Cr及观察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A组BUN、Cr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B组BUN均无下降 (P >0 .0 5 ) ,且有上升趋势。以BUN为参照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各为 70 %和 2 0 .6 % ;以Cr为参照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各为 73.4%和2 0 .6 %。BUN、Cr同步下降 30 %以上 ,A组与B组各为 10例 (2 9.4% )和 1例 (2 .9% )。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RF的疗效显著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治瘊颗粒联合鸟体林斯注射液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46例,肌注乌体林斯的同时口服中药治瘊颗粒;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0例,分别口服中药治瘊颗粒和肌注乌体林斯;三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78%,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62.5%,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和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中药和西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评估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急性期疼痛止痛的效果。方法:将122例LDH急性期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络活血汤治疗,依据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止痛效果的差异;患者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缓解程度的满意率。结果:两组LDH患者在治疗后第1、3、5、7天的疼痛均得到逐渐缓解或明显减轻。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LDH患者治疗7 d后对疼痛缓解满意度,观察组为86.8%,高于对照组的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DH急性期疼痛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结肠传输试验等检测方法筛选出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应用中药内服和结直肠水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愈25例,好转4 例,未愈1例,有效率96.67%,一年后随访,治愈21例,好转4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3.33%.结论:表明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结合中药熏洗方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玉田县中医医院诊治的66例KOA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单纯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34例)行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回顾观察并分析患者疼痛程度、关节症状、炎性因子水平、生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输尿管结石中西医结合防治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泌尿外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中西医结合输尿管结石防治临床路径的患者,其中治疗组35例,根据输尿管结石防治临床路径治疗,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后清石率、手术前后炎性指标改变、患者的满意度、疾病知晓度、改善愈后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94.3%)显著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改变、术后1天清石率、术后1年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费用、抗生素和药物费用上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及对疾病掌握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中西医结合防治临床路径指导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抗生素和西药使用,促进恢复,降低总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对疾病的知晓度。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5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资料,其中32例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和胃肠动力药、中药液灌肠、穴位贴药、耳穴疗法等治疗(治疗组);21例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及胃肠动力药治疗(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和胃肠动力药、中药液灌肠、穴位贴药、耳穴疗法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王珊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0):24-26
目的 探讨中药面膜联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12月我附属医 院收治的6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 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面膜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黄褐斑严重指 数、血清指标、棕色斑与红色区分值。结果 两组治疗后M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E3水平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棕色斑分值、红色区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中药面膜联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黄褐斑指 数,调节血清指标,同时可缩小患者面部棕色斑与红色区,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皮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