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6年9月的116例产科足月分娩(孕周≥37周)的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8%和87.93%,治疗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3、5 d时治疗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治疗提高了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总有效率,促进了黄疸症状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拟茵陈茅根汤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4例,并与应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的14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新生儿 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和新生儿败血症所致血总胆红素增高的患儿共28例。两种疾病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者117例作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茵栀黄口服液组)、B组(蓝光照射治疗组)及C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均为39例,观察1周后各组患儿的胆红素降低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自第2天至1周后其患儿胆红素水平及总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茵栀黄口服液组及蓝光照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单纯蓝光照射治疗组的胆红素水平稍低于茵栀黄口服液组,两组间整体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较好,相关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6 d后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5 d后的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d后胆红素水平两组患儿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ABO溶血病蓝光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31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蓝光治疗中实施舒适护理。结果:31例ABO溶血病新生儿在蓝光治疗的过程中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和伤害发生,家长信任度和满意度高。结论:实行舒适护理有利安全有效进行新生儿蓝光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增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茵栀黄注射液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和疗效分析。方法:分析蓝光照射、蓝光照射加以茵栀黄注射液治疗两组新生儿黄疸病例,比较分析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具有临床疗效,但蓝光照射加以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更加优于蓝光照射,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临床疗效均显示出差异性(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ABO母婴血型不合采取茵栀黄与茵陈蒿汤加减进行防治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193例ABO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分成两组,100例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其余93例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参照国际通用标准技术,监测治疗前后两组孕妇血清Ig G抗体效价及新生儿溶血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水平与总有效率方面,茵陈蒿加减治疗组明显低于茵栀黄治疗组患者(P0.05)。新生儿溶血发病率方面,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组明显高于茵栀黄治疗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于ABO母儿血型不合的防治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灌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行灌肠治疗,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对照组则以蓝光照射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灌肠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治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明福  张萍  赵守库 《光明中医》2014,(10):2138-2139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有本院收治的136例新生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35%、94.12%,观察组相对对照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有少量轻度腹泻患儿,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两组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8.39%,对照组7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加快退黄速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与间歇蓝光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用组,每组各80例,分别给予茵栀黄注射液与间歇蓝光联合治疗和单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惠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治疗后3 d、5 d,联合组患者TBiL浓度显著低于单用组(P0.01):联合组患儿TBiL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用组(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间歇蓝光进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惠儿,起效较快,效果佳,不良反应轻微,并促进了患儿的康复,值得l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茵栀黄注射液与思联康配合抚触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思联康和茵栀黄注射液,并配合抚触法治疗;5d后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蓝光照射总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蓝光照射总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口服茵栀黄注射液与思联康配合抚触可改善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蓝光照射。应用单面的光疗间歇照射,予以足够的液体以及热卡对症等治疗;观察组的患儿在进行常规退黄治疗的基础之上,予以茵栀黄口服,并联合双歧三联活茵微生态调节剂。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第3、5天应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对胆红素值进行测定。结果:采用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茵组的胆红素值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O5)。结论: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茵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胆红素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联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蓝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单一蓝光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比单一蓝光治疗方法更优,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最近接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加蓝光照射治疗,对两组最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抽取儿科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连续5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疗效、不良反应等。方法:取本院2014年门诊、住院新生儿黄疸69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65例单用蓝光治疗,观察组430例用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比较两组疗效、操作方法、经济学意义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费用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蓝光治疗与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有效缩短退黄时间,操作简便,费用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光疗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组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7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指数治疗后2组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体质量增长、摄入奶量与大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胆红素。  相似文献   

20.
常晓雯  赵燕凤 《新中医》2024,56(1):130-134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并分析该联合疗法对患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 方案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茵栀黄治疗组各50 例。常规治疗组予以蓝光照射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 茵栀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2 组均治疗7 d。比较2 组临床疗效、住院时 间、胎便排空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 组治疗前后胆红素和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茵栀黄治疗组总 有效率96.00%, 高于常规治疗组84.00% (P<0.05)。治疗后, 2 组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 素(IBil)、总胆红素(TBil) 水平均下降(P<0.05),且茵栀黄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 2 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及碱性磷酸酶(ALP) 水平均降低(P<0.05), 且茵栀黄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茵栀黄治疗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胎便排空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 组(P<0.05)。2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 光照射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保护患儿肝功能,降低胆红素水平 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