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性化服务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2043-204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患者的疾病。而是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整体关注患者。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我们的护理品牌。2005年以来,我院将人性化服务融人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论医学的人文性与医学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陈俊国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755-1756
随着医学人文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医学科学和人文的统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仍存在着医疗卫生服务和医学教育研究的视野局限、医学课程体系不合理、医学人才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医学人文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现象.直接影响着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乃至医学事业的发展。因此,重新探讨关于医学的人文性与医学人文教育等问题,对于理清人们的模糊认识,发展医学人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济南军区医学科技信息研究中心,自创建以来,紧紧围绕为军区机关决策咨询服务,为医院及基层部队科研人员服务这一主题,积极探索新时期信息服务的方式、方法。几年来,在外文原版期刊的协调订阅、军区查新网络的建设、拓展科技咨询领域和建立网络专题资源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这些工作的回顾,旨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全区的医学信息服务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1我区医学信息服务的尝试与创新军区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创建于1986年,是军区一级信息中心成立最早的医学信息服务研…  相似文献   

4.
药学服务中的循证医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出药学服务和循证医学的关联性及在药学服务中应用循证医学思想的意义。方法:阐述循证医学在药学服务中应用的各个方面。结果:循证医学有助于临床药师解决药物治疗中的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必须掌握循证医学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使患者真正从药物治疗中受益。  相似文献   

5.
因特网中蕴含了丰富的医学信息资源,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和更新。如何把所需的医学信息寻找出来,应用到医疗实践中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服务,是每位21世纪的医务人员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课题。为减少或避免初上网者在信息检索过程中走弯路,加快获取信息的步伐,本文将探讨网络信息检索过程中的常用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6.
《天津医药》2007,35(10):765-765
为了做好医学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更好地帮助医务工作者、科研和教学人员了解和掌握医学科技文献的检索知识与技巧,解决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及时获得医学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特于2007年8-10月底推出中外文医学数据库免费试用服务,其间将组织美国、荷兰、英国、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从医行为也由过去的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为指导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模式转变。循证医学以其强劲的科学理念影响着医学信息人员,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1循证医学的概念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著名临床流行病学专家DavidSakett教授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犤1犦。所谓循证医学模式是指医生的个别临床经验与最佳科学依据相结合的临床模式,而最佳科学依…  相似文献   

8.
<正> 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社会发展趋势,未来20年或30年,医学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未来医学任务: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仅仅是患者,也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寻医问诊的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缺欠或某个系统的疾患,而有相当多的是期望得  相似文献   

9.
1远程医学的概念及建立远程医学的目的远程医学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供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远程医学数据共享的平台。目的是为了扩大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覆盖面,拓宽医疗服务的范围,减少因为地区差异、医疗卫生资源差异等造成医疗水平的不平衡,使患者以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相对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医院图书馆情报工作根据医院为患者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为医院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服务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创新服务,强化功能,资源重组,确立新形象是新环境下医学图书情报工作发展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医学检验是一门研究和诊疗疾病的学科,是提高各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核心工作。准确的医学检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疗科室对疾病的预防、治疗、疗效判断和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医学检验工作直接为患者服务,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检验技术人员如何以高尚的医德作用于患者群体,如何以自己的形象处理好与患者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验医学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名医护人员和950名社区患者和居民进行调查。结果:96.2%的医护人员认为在社区开展常规检验项目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提高医生的治疗水平;96.7%的社区患者和居民认为在社区开展常规检验能方便群众就医。结论:检验医学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是受到社区医护人员、患者和居民的普遍认可的,检验医学技术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王晓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73-257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明确指出:“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对患者的告知成为护士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体现医学伦理的精神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新护理服务理念,履行临床告知义务也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搞好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有力保证,突出患者至上的服务本质,从而加强对医护人员自身诊疗及护理活动的监督.最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如何在工作中准确无误的告知.护士应正确认识、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医学图书馆不仅是医院各类医学情报资料的汇聚中心.同时也是医学情报信息的交流中心。其价值在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及科研人员及时、准确地传递医学知识和最新情报信息,对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医院临床、科研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为临床、科研、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我院图书馆在发挥情报职能,为医院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临终护理的兴起与发展是医学模式转变的产物,是由医学、护理学、伦理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所组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临终护理可对现代医学治疗无望的患者实施缓解其极端痛苦,维护其尊严,增强其对临终生理、心理状态适应能力,并帮助临终者安宁走完生命最后历程和对临终患者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关怀的立体化社会卫生服务。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护理的工作中笔者体会到,  相似文献   

16.
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促进医学科研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情报工作越来越重要。情报信息工作是科技工作的基础,是医务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医学情报机构作为专业的信息服务部门,应成为传播最新医学信息的中心。根据目前医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及用户需求,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及时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信息化服务。只有把收集、整理、贮存的文献作为情报迅速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才能使这些宝贵的知识及时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高孟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553-1554
社区护理是由公共卫生家庭护理发展而来,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康复医学和护理学相结合,应用于社区人群健康促进和健康维护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开展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趋势,我院自2000年6月开展社区护理,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深受人们欢迎。现将我院的社区护理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军队远程医学的发展和应用成绩显著,尤其是利用卫星通信建设的全军远程医学网络平台,可提供远程会诊、医学新业务、新技术系列讲座等服务,为部队官兵提供了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我院积极学习和借鉴全军远程医学服务的模式,借助军队综合信息网平台,建立了部队网络医疗服务系统,面向边防部队开展网络会诊、网络教学和健康咨询等服务[1]。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发展,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观念的确立.促使医学服务由单一的医学形象医疗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型转化,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防治结合的综合服务,健康教育作为临床与预防保健的结合点,在这一转变中起到重要作用。我院口腔科门诊自2004年系统的对口腔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同时也体会到进行健康教育对预防口腔疾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军队远程医学的发展和应用成绩显著,尤其是利用卫星通信建设的全军远程医学网络平台,可提供远程会诊、医学新业务、新技术系列讲座等服务,为部队官兵提供了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我院积极学习和借鉴全军远程医学服务的模式,借助军队综合信息网平台,建立了部队网络医疗服务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