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不同回声型小血管瘤的灌注及其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超声造影对重度脂肪肝患者伴发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常规超声不能明确定性或CT检查漏诊的典型脂肪肝伴疑诊肝小血管瘤患者的27个病灶,采用超声造影进一步检查,并与增强CT或MRI结果 比较.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平均(17.0±4.4)s病灶开始出现回声增强,12个(12/17)直径≤2 cm的病灶呈现整体均匀或不均匀增强,边界较清晰,回声明显强于周围脂肪肝组织背景或呈现强回声"淹没征";8个(8/10)直径>2.0 cm的病灶表现由周边向中心呈"片状"或"环状"不规则增强;1例CT未显示的直径1.3 cm的弱回声病灶注射造影剂后12 s出现边缘增强,持续至6 min肝实质期开始消退.直径>2 cm与≤2 cm病灶超声造影剂增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脂肪肝背景下伴发肝小血管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血管疚超声造影的显像变化规律。方法:10例10个肝血管瘤患者,用SonoVue造影经肘静脉快速团注法注入体内,观察病灶回声的增强效应。结果:造影后的肝血管瘤增强效应呈现病灶周边区先显影,逐渐向中央伸延征象,造影增强长时间持续存在。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血管瘤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在脂肪肝背景下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在脂肪肝背景下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FNH患者23例,其中合并脂肪肝13例(A组),正常肝10例(B组)。首先行常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行实时双幅模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A组低回声与偏低回声占84.6%(11/13),B组高回声与偏高回声占60%(6/10)。A组与B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离心性血流信号分别为41.2%(6/13)与40.0%(4/10)(P>0.05)。超声造影检查:A组结节内于动脉相早期呈中心轮辐状增强8例、偏心增强5例,延迟期呈低回声3例,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76.9%(10/13);B组结节呈动脉早期中心轮辐状快速增强7例、偏心快速增强3例,延迟期100%呈持续性增强,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FNH合并脂肪肝时二维超声可呈低回声改变,超声造影于延迟期可呈低回声的消退改变,则常需行穿刺活检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4.
肝血管瘤是肝内良性肿瘤中的一常见病种,脂肪肝是目前营养过剩的一种现代常见病;本文根据多年来B超体检情况,来探讨脂肪肝对肝血管瘤超声显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常规超声不能确诊的脂肪肝背景下的67个肝局灶性病变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同增强CT、增强MRI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超声造影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后,2例病灶仍不能确诊.3例炎性假瘤和1例肝细胞肝癌被误诊.超声造影检查的准确性为91.O%(61/6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11/12)和90.9%(50/55).结论 超声造影可大大提高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5 0岁。因突发性上腹疼痛继而转为全腹疼痛 14 h来我院就诊。体检 :全腹压痛 ,以右上腹为重 ,肌紧张 ,贫血面容 ,血压 6 0 / 4 0 mm Hg,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 10 .0× 10 9/ L,中性粒细胞0 .82 9,血色素 10 6 g/ L。超声检查 :肝右叶后段近被膜处见一异常低回声团块 ,范围约 6 5 .3mm× 93.7mm,椭圆形 ,边界清 ,其内回声偏低 ,不均 ,并见其外上方肝被膜连续性中断 ,腹腔见大量液性暗区 (图1)。超声提示 :1.肝右叶实质性占位 ;2 .大量腹腔积液 ;3.考虑肝肿瘤自发破裂。术前腹部穿出不凝血。术中所见 :肝十二指肠韧带下方肝脏…  相似文献   

7.
肝小血管瘤与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苏  肖萤  廖锦堂  黄铁汉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162-2164
[目的]分析肝小血管瘤以及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特点,以帮助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穿刺活检所得病理结果,或经药物治疗长期随诊证实的肝血管瘤25例,非均匀性脂肪肝16例,观察记录病灶声像特点.并将超声结果与增强CT对照,分析其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超声明确提示肝小血管瘤19例,提示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14例.与CT增强扫描结果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诊断对肝小血管瘤与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准确率较高,加深对两者声像特点的认识和鉴别意识可减少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脂肪肝对肝血管瘤显像在超声学上的影响。方法 对每年均来我院常规肝脏B超的40例体检者分3组进行分析.结果(1)一直证实有肝血管瘤,之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30例;(2)原检查时无肝血管瘤,有脂肪肝后发现血管瘤8例;(3)有脂肪肝,B超检查无血管瘤,后经CT,MRI检查可发现肝血管瘤4例。结论 脂肪肝对肝血管瘤的超声显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55岁,因“发现肝脏占位4+个月”入院。既往无乙肝病史,4个月前曾于外院行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良性。入院后肿瘤标志物及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右后叶上段见一大小约2.0 cm×1.7 cm稍强回声结节;超声造影检查示其动脉相呈高增强,门脉相早期开始廓清,实质相呈低增强,考虑转移瘤可能(图1A)。  相似文献   

10.
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同超声造影表现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s of the liver,CHL)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 ultrasound,CEUS)不同强化形式产生的机制。方法经左肘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2.4ml,观察5min,重点观察强化形式、时相、有无消退。结果37例44个病灶,根据强化形式分为4型,分别为型:结节状环形渐进性强化。型:细环状非渐进性强化。型:快速整体强化无消退。型:稀疏树枝状强化略消退。CHL造影表现与血流动力学密切相关,而血流动力学改变源自病理特征。当CHL窦腔大小不一时,CEUS呈环形渐进性强化,即所谓“早出晚归“的典型强化表现。因多数病例窦腔大小不等,故造影多呈此种表现。若CHL为均一细小血窦(直径<50μm),常为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呈整体快速强化。当CHL窦腔明显增大,或窦腔内血栓形成、纤维化、透明样变、钙化时,CHL内血流量明显减少,甚至窦腔内无血流进入。窦腔间有小动脉穿行,强化时呈“树枝“状改变。结论CHL窦腔的大小是否均一,有无纤维化钙化等病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CEUS不同强化形式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29 d.因“腹胀15 d,加重1d”人院.出生体质量3 1 50 g,否认产伤、窒息史,生后第10天出现腹胀,吃奶可,无呕吐.查体:下颌角可见1.5 cm×1.5 cm肿块,可见青紫血管纹,右脚内侧可见1圆形0.3 cm×0.3 cm青紫肿块,患儿外阴水肿,下肢水肿,B超示:肝脏明显增大,右肝斜径127 mm,肋下30 mm,表面平,肝缘变钝,未见明显正常肝组织回声,内可见大量无回声区,未见明显实质占位性病变.肝内血管显示欠清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图1).超声提示:巨肝伴回声改变,占位性病变可能,建议活检.临床根据患儿下颌角及脚内侧青紫肿块,首先考虑该疾病引起,腹部MRI提示:肝弥漫性占位.患儿出现恶病质,家属放弃治疗,致死亡,死亡诊断:新生儿肝肿大(重度):肝占位性病变;多发性血管瘤;低钠血症;新生儿重度贫血.  相似文献   

12.
肝血管瘤在脂肪肝中的声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伟 《临床医学》2007,27(3):82-82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在脂肪肝中的声学变化。方法追踪观察58例肝血管瘤在脂肪肝中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脂肪肝中肝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78%,未发现肝血管瘤结节为22%。结论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本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肝血管瘤结节在脂肪肝中的显像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0~1995年经B超诊断的310例原发性肝癌,我们作了前瞻性分析,有11例经CT手术后细胞病理证实为肝血管瘤.复习文献及分析,从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现报道如下.资料方法11例肝血管瘤门诊B超检查均误诊为肝癌.男7例,女4例.年龄37~68岁.1例巨大肿瘤患者以左上腹包块待诊.4例感右上腹不适而就诊,余为体检发现.使用仪器:RT-2000型线阵超声扫描仪.频率为3.5MHz.按常规对肝脏进行左肋间,右肋缘下,剑下做纵向、横向、斜向的多个不同切面检查.发现病灶,观察病灶回声及周围变化情况,并记录位置及大小.  相似文献   

14.
肝血管瘤的超声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总结了94例肝血管瘤的切面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肝动脉超声血管造影等技术的诊断结果。其中重点是肝血管瘤切面超声特征性表现及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血管形态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了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肝血管瘤的超声显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和方法自1984年1月至1988年8月经B超检查发现肝内占位并经手术的连续病人共549例,最后经病理及/或手术证实为肝血管瘤的共72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6岁(范围30~63岁)。仪器:采用日立EUB-25、EUB-40及GE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的病灶检出和定性诊断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瑞金医院和瑞金无锡分院进行肝超声造影检查的108例轻中度脂肪肝患者(共153个病灶)的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病灶检查使用高帧频造影模式。所有的入组病灶最终由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CT增强或MRI增强等其他影像学诊断经随访证实。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病灶检出和定性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计算相应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超声模式对于病灶良恶性诊断准确性的差异。 结果入组153个病灶中60个为良性,93个恶性,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灶,尤其是微小转移瘤的检出率,其病灶检出率可由常规超声的78.43%(120/153)提高到98.69%(151/153),而对于病灶的良恶性诊断准确性可由69.93%提高到9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9,P=0.0016),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1%,阳性预测值>94%。 结论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特别是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大大提高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组织微循环灌注等重要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下注射鱼肝油酸钠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已有报道。但是,采用超声导向经皮穿刺注射鱼肝油酸钠(以下简称硬化剂)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文献尚未见报道,现将初步的治疗结果小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病例本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30~61岁。共18个病灶,右前叶9个,右后叶7个,左内侧叶2个,其中16个病灶经注射鱼肝油酸钠治疗。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空勤人员在超声检查中不均质脂肪肝与低回声血管瘤的鉴别诊断归纳阐述,为提高新时期特勤医疗保障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时二维超声检查,对35例肝实质内的低回声病灶初步诊断后,采取措施使这组病例肝内脂肪浸润消除后随诊。结果复查35例疗养员腹部B超显示肝实质回声正常,原肝内低回声区域消失,确诊原低回声区域为不均质脂肪肝。结论不均质脂肪肝与血管瘤在飞行人员中较常见,在超声检查中一定要全面、细致的检查,在不易确诊时,通过控制饮食及体练等对疗养员肝内脂肪浸润消除情况采取随访观察而获得确诊,使超声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5岁.孕1产0,孕38周来我院检查.超声所见:宫内单胎,双顶径9.8 cm,股骨长7.2cm,颅骨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胎心搏动正常,羊水量适中,胎盘位于前壁,功能3级,胎盘上缘可见一大小约10.5 cm×9.2cm×8.0cm的低回声团块(图1)向羊膜腔内突出,边界清晰,团块内可见强回声带分隔.CDFI:团块内血流信号丰富.超声提示:(1)宫内孕单活胎;(2)胎盘内低回声团块,可考虑血管瘤.孕妇当日剖腹产,病理证实为胎盘毛细血管瘤(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