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全部病例均经头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血管病,且既往无心电图异常及电解质紊乱。并在发病的24h内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各组数据统计ECG异常例数计算百分比,组间差异χ^2检验。结果:55例急性脑血管病出现继发心电图改变39例占81.2%,以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最高(61.6%)。ECG异常率脑出血比脑梗死高(P<0.05);病灶位于内囊、基底节、丘脑等邻近中线结构者比其它部位高(P<0.05);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P<0.05);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对急性脑血管病人心肌受损程度及其预后作出判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发生后对心电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6例脑出血患者均在24小时内做心电图(ECG)检查,对心电图异常的病例进行分析及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126例中ECG异常者97例,异常率76.98%。ECG异常者死亡15例(15.46%),ECG正常者无一例死亡。两组比较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可引起ECG异常改变,且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患者年龄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ECG改变对于判断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临床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急性期做心电图(ECG)检查的126例脑血管病患者,分析比较患者入院当日或入院次日描记的心电图。结果 126例患者中19例心电图正常,107例心电图异常,异常率为84.92%。其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为T波改变61例、ST段改变52例、左室面高电压46例、早搏36例、窦性心动过缓12例。126例患者中,心电图正常者死亡2例,心电图异常者死亡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改变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也可作为急性脑血管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抬高组41例和无抬高组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①左主干病变9例,ST段抬高组8例(19.51%)、ST段无抬高组1例(2.7%),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44例,ST段抬高组28例(68.29%)、ST段无抬高组16例(43.24%),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例,ST段抬高组8例(19.51%)、ST段无抬高组4例(10.8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心电图(ECG)变化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10例ACVD患者急性期、入院1周、入院2周时进行ECG描记,观察ECG变化与ACVD的性质、部位、意识状态、出血量、年龄之间关系。结果610例ACVD患者急性期出现心电图异常390例(63.9%),出血性卒中ECG异常率(82.8%)高于缺血性卒中(46.9%)(P〈0.05),基底节区病变ECG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均P〈0.05),昏迷患者ECG异常率高于清醒患者(P〈0.05),老年患者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结论ACVD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高,其发生与病变性质、部位、意识状态、年龄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登青  肖颖秀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59-1560
目的 探讨血糖在不同性质、不同程度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变化及其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意义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脑血管病时的血糖资料,并与临床进行对比。结果 196例急性脑血管病中脑梗死病例107例,脑出血89例。血糖升高在脑梗死病例中占42%,在脑出血病例中占45%;按部位丘脑内囊组与基底节外囊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患者意识状态和24h内死亡率在不同血糖浓度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血糖一过性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病情性质无关,与病变部位、范围、病情程度有关,并且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钟碧峰 《淮海医药》2009,27(2):139-140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胸痛患者进行分析,认识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有无轻度异常,分为管壁光滑组(A组)和冠脉造影轻度异常,管壁不光滑、狭窄〈50%组(B组)2组,比较其高危因素及心电图ST—T改变。结果B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高于A组(P值均〈0.05),B组心电图有ST-T改变者为14例,与A组4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冠脉造影轻度异常,造影狭窄〈50%患者,有必要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患者均经颅脑MRI或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在发病24 h内进行常规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和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心电图异常者63例,异常率为63.00%;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ST-T改变、心律失常、T波改变、心肌缺血、明显U波以及异常Q波等;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病变部位位于基底节区与丘脑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部位(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且异常类型较多,心电图的改变可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和判断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患者中行冠脉动脉造影并符合非继发性ST—T改变的患者589例,对心电图和冠脉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冠状动脉狭窄〉70%组比狭窄50%~70%组、狭窄〉70%组比无狭窄组更易发现ST—T异常(P〈0.01),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胸痛组敏感性稍优于非胸痛组(54.9%VS48.9%),特异性基本一致(67.9%VS67.3%)。结论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偏低,但除外其它继发性ST—T改变的存在,心电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准确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无ST—T改变情况下,有胸痛患者应进一步行心电连续监测和心电图负荷试验等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0.
赵亮  陈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42-94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变化,探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进行分组,对95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在体表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60例为ST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18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0例;35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3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2例死亡。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拾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3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N53N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CRP异常率高于腔梗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组(均P〈0.01)。结论: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黄露  池莲花  刘志兰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29-1530
目的 探讨ST—T改变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脑卒中患者2160例心电图资料;比较ST-T明显改变者80例(观察组)和ST-T无明显改变者9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合并其他常见病、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情况。结果 2160例中出现心电图异常1327例,其中ST—T改变756例,占异常心电图的56.9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心脏扩大及多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P〈0.05或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心电图ST-T的改变,部分是受神经.体液及代谢.营养障碍的影响而出现的变化,即“神经原性改变”,可随病情好转而变化;部分则与原有的基础病相关,受其心脏在功能上或器质上已出现的病理性改变而影响,不随病情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6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后60min内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以回降≥50%为标准)分为两组,A组(ST段快速回降组)36例,B组(ST段缓慢回降组)25例,比较两组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的发生率、住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所有患者均于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B两组患者比较,B组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发生率(48%)、住院恶性窒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住院病死率(16%)较高,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56%)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80%)较高(P〈0.01)。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缓慢回降患者,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病死率较高,血管再通率较低,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塞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中青年糖尿病酮症患者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改变,探讨糖尿病酮症对心脏的损害。方法入选78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急性期及酮症纠正后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同时观察并比较患者心电图的变化。结果78例酮症期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MB及AST水平与缓解期比较均明显升高;78例急性期患者心电图异常者46例(58.9%),主要异常是ST-T改变32例(41.0%),其中ST段压低8例,ST段抬高1例,T波平坦或倒置23例,窦性心动过速18例(23.1%),缓解期有32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好转,其中20例恢复正常;急性期心电图异常患者组血清肌酸激酶、CK—MB及AST水平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78例患者中有3例酮症患者急性期肌酸激酶、CK—MB及AST超过正常值2倍,2例患者ST段压低0.1mV,1例患者ST段轻度抬高,缓解期肌酸激酶、CK-MB及AST恢复正常,3例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2例ST段压低患者升高0.05mV以上,ST段抬高者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糖尿病酮症患者存在心脏-过性非特异性损害,心肌酶谱可以出现异常升高,酮症期间应重视心脏的监测,酮体纠正后应重视心脏的随访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检测到有心肌缺血改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症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有症状组(71例),B组为无症状组(132例),观察两组心肌缺血ST段下移时的平均心率、持续时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记录两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分析不同时间段缺血型ST—T改变发生率。结果:无症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多于有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发作时的心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而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无症状组(P〈0.05);无症状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P〈0.05)。两组患者缺血型ST—T改变在6:00~12:00时段发生率最高,0:00~6:00发生率最低,两时间段缺血型ST—T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G对SMI检出率高,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6.
300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急性脑血管病300例,其中脑梗死(包括腔隙性脑梗死)125例,脑出血89例(其中14例脑出血合并脑梗死),珠网膜下腔出血81例,动脉瘤5例,所有患者诊断均有CT证实.结果 心电图异常266例占87.7%,有些患者心电图异常同时存在二种以上占54%,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有:ST段降低,T波低平、双向、倒置,Q-T问期延长,窦性心动过缓.有些重症患者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发生.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脑实质特定部位损害,当杏仁核损害时,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脑干首端受损可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当额叶眶面13区,24区受损时,可引起心肌功能紊乱,当血液进入脑室及病灶位于脑深部或病变影响脑干时,心电图常有明显改变,同时颅内压增高,血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引起脑组织移位,造成支配心脏的中枢神经功能异常,导致植物神经的功能失调,出现心电图的紊乱现象,总之心电图异常改变原因较多,对重症的脑血管患者要进行心电图监护注意与原发心脏疾患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7.
李科民  吕九华  李新 《淮海医药》2009,27(4):289-29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型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114例AMI患者入院后根据ST段抬高的类型分为2组:A组:ST段抬高呈墓碑型;共20例,B组:ST段抬高呈非墓碑型,包括弓背向上型、斜直型、新月型或平顶型,共94例,对比分析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ST段抬高AMI住院期间Ⅲ~Ⅳ级心功能患者、死亡率均超过B组(P〈0.005)。心源性休克及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P〈0.005)。结论墓碑型ST段抬高AMI患者左心功能受损严重,泵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临床预后差。ST段抬高呈斜直型、新月型或平顶型AMI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总结经验,提高治疗能力.方法 本文观察216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心电图改变,发现脑血管病急性期可发生多种心电图异常,心电图总异常率为65.7%,且以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为最常见,其次是心律失常.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最高(91.7%)脑出血次之(71.4%),脑梗死组最低(61.0%).结果 ACVD的心电图改变对估计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严重心率失常或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常提示病情危重、预后欠佳.结论 其发生机理与脑血管病病变部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脑钠素释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冯云红 《河北医药》2013,(21):3234-3236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心电图的对应导联不同类型ST段改变与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STEMl 478例,根据对应导联ST段改变( R-ST-D)振幅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其中A组80例为R-ST-D振幅无下移组;B组325例为R-ST-D振幅≤梗死区ST段抬高组;C组44例为R-ST-D振幅>梗死区ST段抬高组;D组34例为R-ST-D及梗死区ST段均抬高组。研究心电图R-ST-D不同类型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四种类型 R-ST-D 的发生率分别为15乙.7%( A组)、68.0%(B组)、9.2%(C组)、和7.1%(D组),其中罪犯血管A组和B组以LAD为主单支病变多见;C组和D组以LAD和LCX病变为主多支病变多见,其梗死主要累及复合前壁,且低血压、室壁运动失调、泵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50%、AMI 扩展、严重心律失常以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4.1%、100%、73.5%、38.2%、32.4%、58.8%、17.6%( P <0.05)。结论 STEMI患者心电图的对应导联不同类型可预测患者罪犯冠状动脉病变以及临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82例C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CS发病率为30.26%,在脑卒中发病后数小时到1周内发生的患者占95.1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最高(58.54%),其次为脑出血(29.27%)、脑梗死(12.20%);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65.85%)、心律失常(51.22%)、类心肌梗死改变(17.07%);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3.90%;死亡率为25.61%,明显高于未合并CCS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结论CCS的发生与脑血管病的类型、部位有关,预后较未合并CCS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一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