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临床上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患者肺栓塞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300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的同时还患有下肢水肿、下肢骨折、心脏病、糖尿病,还有部分肥胖患者。对照组患者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外并无其他疾病,应用相关分析软件系统和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处理,观察组患者肺栓塞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下肢水肿疾病的患者的肺栓塞发病率最高,危险性也最大,其他依次为下肢骨折、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结论结果说明下肢水肿、下肢骨折、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肥胖与肺栓塞的发病率密切先关,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骨关节围手术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5例发生肺栓塞,其中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例,踝关节Pilon骨折行外固定架1例,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重建1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手术1例.对肺栓塞病例的病史、实验室检查、手术情况及肺栓塞发生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5例肺栓塞患者中3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在术中发生肺栓塞,4例发生时候均以明显的胸闷、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所有患者发生肺栓塞之前均有较长时间的卧床病史(6~40 d),3例发生于卧床制动后的6~9 d.3例术前检查为高脂血症,4例患者术中行止血带时间均超过1h,3例手术时间超过3h.结论 高脂血症、长期卧床及下肢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例可能为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及时的诊治对于肺栓塞救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248-250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肺栓塞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6年收治的肺栓塞患者300例,总结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肺栓塞的发病因素。结果本组300例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主要症状:胸痛患者101例,咳嗽患者182例,呼吸困难患者186例。发生休克4例,晕厥4例,咯血21例。临床体征:颈静脉充盈4例,下肢不对称性水肿55例,发绀63例,发热85例,心率加快89例,呼吸加快156例。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气分析(CO_2分压在35mm Hg以下的患者93例,氧分压在80mm Hg以下患者245例),血生化(D-二聚体在500μg/L以上的患者254例),血常规(血小板在300×10~9/L以上的患者46例,白细胞在10×10~9/L以上的患者85例)。心电图检查结果:电轴偏右患者25例,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30例,I导联S波加深在15mm以上,或Ⅲ导联T波、Q波倒置患者38例,胸导联T波倒置患者63例。影像学检查结果:右室扩大患者4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76例。高脂血症、长期卧床、高血压、静脉血栓和冠心病与肺栓塞发病呈正相关(r=0.762,0.528,0.419,0.906,0.547;P均<0.05)。结论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较多,以静脉血栓和肥胖为主,并且症状严重,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患者整体情况进行合理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肺切除术后发生肺栓塞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治愈出院,4例好转出院,1例救治无效死亡。结论对肺切除术后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肺切除术后发生肺栓塞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治愈出院,4例好转出院,1例救治无效死亡。结论对肺切除术后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欧美国家病死率一度在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列第3位。老年人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年轻者,60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达20%,90%的致死性肺栓塞发生在50岁以上的患者,是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常见死因。老年人肺栓塞多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复杂。本研究通过对其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旨在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做到预防为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针对外籍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确诊的外籍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外籍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长途旅行,尽快确诊并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结论肺栓塞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误诊率高,尤其是外籍患者语言交流有困难,应高度重视危险因素,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访观察急性肺栓塞患者,分析对患者远期预后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电话随访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相关指标,对可能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失访2例,余93例患者预后良好64例(68.8%),预后不良29例(31.2%)。预后良好组患者平均年龄(58.3±5.2)岁,平均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为(215.7±152.4)pg/ml,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71.7±5.8)岁、(524.4±186.2)pg/ml(t=-11.1030,-8.4320,P<0.01);且两组患者是否合并恶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4,P=0.0111<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凝血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血浆脑钠肽水平以及是否合并恶性肿瘤可能为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对可控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治可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肺栓塞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9月在医院治疗骨科手术后肺栓塞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死亡组16例与存活组72例。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特征并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死亡组患者16例(18.18%),明显低于存活组的72例(81.82%);2组患者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其中2组患者在呼吸困难、胸部疼痛、心悸、咳血以及发热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昏厥和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肺栓塞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对缓解患者病情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姚建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81+184-181,184
目的 分析探讨肺栓塞(PE)的患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为对其早期干预和诊断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对2010年3月~2011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12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因各种原因长期卧床、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手术外伤等是本院PE住院患者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有2例(16.7%)患者存在2个危险因素,4例(33.3%)患者存在3个危险因素,6例(50.0%)患者存在3个以上危险因素.结论 正确认识PE的高危因素,提高诊断意识,将有助于PE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方案的制定,可改善PE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7,(7):553-555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0例,根据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17例,预后不良组23例。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监测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影响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既往急性肺栓塞病史、自发性肺血栓栓塞症及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且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并发动脉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用药依从性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急性肺栓塞病史、自发性肺血栓栓塞症及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是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荣华 《家庭医药》2014,(10):53-53
活动后胸闷气短,湖北武汉64岁的许婆婆以为自己感冒了,没想到做了血管造影检查后,发现元凶竟是肺栓塞——血栓随血液游走到肺,堵住了血管。  相似文献   

14.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尤其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分析近期发表的国内外文献,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诊断手段、预防及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无症状性肺栓塞(PE)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2013年入住血管外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203例,所有患者均完成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TPA)。并根据结果分为发生无症状性PE组和未发生无症状性PE组,利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无症状性PE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3例DVT患者中64例发生无症状性PE(31.5%),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DVT患肢、既往DVT病史、是否合并心脏疾病与无症状性PE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中央型(OR=0.158;95%CI,0.063~0.393;P0.01)、DVT位于右下肢(OR=3.632;95%CI,1.004~13.138;P=0.045)、既往无DVT病史(OR=0.179;95%CI,0.046~0.704;P=0.014)、合并存在心脏疾病(OR=4.063;95%CI,1.107~14.918;P=0.035)是DVT患者发生无症状性PE的危险因素。结论无症状性PE在急性DVT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中央型、DVT位于右下肢、既往有DVT病史及合并存在心脏疾病可增加发生无症状性P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2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单纯药物治疗组(抗凝或抗凝+溶栓)、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联合腔静脉滤器植入或/和导管碎栓术)的患者预后进行对比.结果 182例患者中,老年人及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血管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创伤及外科手术、慢性肺部疾病、骨折及骨科手术为主要危险因素.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组的有效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 =0.145,P>0.05).结论 肺栓塞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肿瘤是引起肺栓塞的第三大危险因素;及时予以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肺血栓栓塞预后意义重大,与抗血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戴引  向传明  蒋明伦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74-3576
目的:研究高校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利用2010年某高校职工健康体检及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33.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性别间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病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运动、体质量、腰臀比及血脂异常有关.结论:高校职工为高血压高发人群,应加强高校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宣教力度,合理营养,加强运动,改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杨磊  冷文华  程晓伟 《安徽医药》2021,25(9):1826-1829
目的 探讨肺癌病人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因肺癌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治疗的2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病人有52例,未并发肺栓塞的有159例,分别设为合并肺栓塞组和单纯肺癌组.对影响肺癌病人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
张熙 《贵州医药》2024,(1):67-69
目的 探讨产妇发生肺栓塞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将36例肺栓塞的产妇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并行产后健康检查的44名产妇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围产期可能与肺栓塞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组统计,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产妇肺栓塞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进行总结。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活动能力受限、孕妇孕前BMI指数、分娩孕周、剖宫产、分娩史、分娩输血史与产妇肺栓塞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35岁、妊娠前BMI指数>25.0 kg/cm2、活动能力受限、剖宫产、分娩次数≥2次、产后输血均为产妇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并发肺栓塞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孕产妇围产期综合评估,做好实验室监测,制定综合预防产妇并发肺栓塞方案,提高产妇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