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含有丰富的药酶系统 ,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导致的疾病。据统计 ,药物性肝损害约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总数的2 %~5 %,占成人肝炎的10 %,约有20 %~30 %的爆发性肝功能衰竭与药物有关 ,其死亡率可高达50 %以上。随着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 ,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也不断增高。1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1.1不良反应 :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直接肝毒导致中毒性肝损伤。大部分药物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CYP)氧化或还… 相似文献
2.
3.
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康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86,(2)
<正> 概论 药物与肝脏的关系颇为密切,主要因药物进入人体后,必须通过肝脏内3个步骤:(1)肝细胞摄取药物;(2)药物在肝内代谢;(3)药物在胆道系统中排泄.其中以肝脏内药物代谢时,肝脏微粒体内混合功能氧化酶(细胞色素P_(450))所起的影响最大,它可使药物的药理作用降低或缩短,但亦可在脂溶性化合物转变为水溶性化合物时,产生对肝脏有高度反应性的有毒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4.
5.
6.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药物性肝损害较前两者不易发现,确切发生率也很难弄情楚,当肝损害达到相当严重程度,出现临床表现如ALT升高或黄疸时,才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促进医生合理用药。方法分析本院2000年7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26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DILI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及结论合理用药是预防DILI的关键,及时诊断并停用关联药物,慎用选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且价康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前几位药物分别为抗肿瘤药物、中草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感冒药等,临床表现多为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非特异性症状。结论:药物性肝损害部分发生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及时处理大部分可治愈或好转。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临床各科用药,传统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肝损害发生率逐渐增多,临床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有异烟肼、利福平、毗嗪酰胺的6个月短程化疗是结核病控制的主要策略.但异烟肼、利福平、毗嗪酰胺均有潜在的肝毒性,均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常常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导致结核病治疗失败.本文就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近年来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为探讨其病因、类型及临床特征,回顾性总结了4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损肝药物、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致病药物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3-2013年期间的279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9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男性140人,女性139人,严重肝功能损害50例;联合用药93例,单一用药186例。患者疾病种类包括肿瘤、呼吸系统感染、代谢综合征等。其中,药物性肝损害中肝细胞损害型占62%(173例)。怀疑药物196种,其中中药占17.81%,抗肿瘤药占16.44%,心血管药占10.68%,抗结核药占10.41%。最常见怀疑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甲巯咪唑、雷公藤片。抗肿瘤、抗结核与非甾体抗炎药物参与联合用药时药物性肝损发生例数多于单用。结论:易引发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有中药类、抗菌药物类、抗肿瘤药物、抗心血管药物与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对药物性肝损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值得人们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2002-10/2007-10药物性肝损害(DILI)住院患者58例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3~82(平均57)岁。均符合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发热14例,占24.14%;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42例,占72.41%;皮肤搔痒7例,占12.07%;黄疸16例,占27.59%;肝脏肿大8例,占13.79%;皮疹5例,占8.62%。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肝损害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65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 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结果 肝损害发生于用药后1周内2例(3.1%),1~4周内的22例(33.8%),>4周37例(56.9%),未记录者4例. 抗结核药39.5%,中草药12.5%,抗感染药9.9%,胃药5.3%,皮肤科药物8.9%,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抗痛风药物8.5%,治疗骨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药物3.3%等. HBsAg阳性者及HBV DNA含量高者更易发生重症药物性肝炎(P<0.05). 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药物性肝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6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检查与病毒性肝炎相似,34例曾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经过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病情痊愈者31例,好转者29例,未愈者2例,病死3例. 结论 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并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含量等. 肝损害多发生于用药4周后,可能与发病隐匿、发现较晚有关,但也提示既往经典诊断标准可能有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8.
19.
国内外药物性肝损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肝脏是药物代谢、转化的主要脏器,又是机体代谢、免疫的重要器官,与药物关系密切,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新药的不断涌现和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d isease,D ILD)已成为国内外常见且较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也被视为对人类滥用资源一味追求进步文明的惩罚。据报道日本1964~1973年间,病例报道数量增加了10倍[1];在美国,药源性肝损害约占住院肝病患者的2%~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25%的暴发性肝衰竭由药物引起[2],老年患病人群中20%黄疸患者为药物所诱导;法国10%的肝损害者中,50岁以上超过40%的患者由药物引起[1];我国药… 相似文献
20.
孙敬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和代谢的主要器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新药的不断问世、联合用药的增多,药物性肝损害(DILD)也逐渐增多.回顾性分析我院116例DILD患者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