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螺旋CT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价值。方法:152例HCC患者行螺旋CT双期全肝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强化方式,结果:152例共发现206个病灶,HCC的典型表现是动脉期病灶呈均匀或病灶内结节状,片状,环状强化,并可见肿瘤血管影,强化部分在静脉期迅速呈低密度影,本组共有74%(153/206)病灶有此典型表现,结论:双期增强螺旋CT能获取HCC的特征性表现,可作为HCC常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3.
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人60例及胰腺癌44例分两组行螺旋CT双期扫描:A组40例,分动脉期和门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0s和60s)扫描;B组64例,分胰腺期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70s)扫描。分别测定各期胰腺、病灶及胰周大血管的CT值,计算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并行统计学处理,对扫描时相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处理,对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正常组,胰腺在胰腺期的增强值高于其他3期(F=13.45,P<0.0001)胰周大血管在胰腺期显示良好。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x^2=4.44,12.38,4.81,P<0.05);异常组,胰腺与病灶的增强差值,胰腺期明显大于其他3期(F=14.90,P<0.0001),发现小胰腺癌4例。胰周大血管受侵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54%(19/35),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者占42%(10/42)。肝转移灶占37%(13/35)。结论:胰腺螺旋CT双期扫描宜分为胰腺期和肝脏期,该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病理或肿瘤生化指标证实的胰腺癌的CT表现。双期扫描方法为动脉期(AP)延迟20—25s,门静脉期(PVP)延迟60—70s,以3ml/s团注造影剂100--150ml(2ml/kg)。结果:CT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肿块37例(88.1%),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32例(75.2%)。胰胆管扩张22例(52.4%),胰周血管侵犯20例(47.6%),胰周淋巴转移22例(52.4%)。胰周脏器侵犯12例(12/42,28.6%),肝转移9例(21.4%),腹膜种植5例(11.9%)。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也能准确显示胰腺癌周围血管的侵犯和脏器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21例SHCC中,检出26个病灶,其中20个病灶在三期扫描中为典型表现,即动脉期为高密度,门脉期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平衡期为低密度,动脉期检出率为92.3%。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明确肿瘤的血供特点和门脉受累情况,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诊断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0例肝转移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各期检出率,观察各期病灶的CT表现。结果:3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18个,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48/218(67.9%)、142/218(65.1%)、212/218(97.3%)。结论:双期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和显示其特征,反映病灶的血供,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时相扫描对肝细胞癌和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对37例患者(肝癌16例,血管瘤21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结果:37例平扫均发现低密度灶。肝细胞癌在动脉期75%有显著增强,呈高密度,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则呈低密度;血管瘤54%动脉期有典型增强表现,门静脉期100%有增强,24%全部填充,延迟期91%为高密度或等密度。结论:肝细胞癌和血管瘤在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中,各有其典型的CT表现,两者鉴别的关键是门静脉期。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在外生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外生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例外生性肝癌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CT表现。结果:7例外生性肝癌与肝脏相连,3例有明显蒂部,2例肝右叶外生性肝癌向下至右侧盆腔内,6例其内可见CT“密度更低区”,3例压迫胃体及胃窦。螺旋CT肝动脉期6例肿瘤内可见不规则纡曲强化血管影。5例门静脉期肿瘤呈低密度;2例门静脉期部分肿瘤组织强化,密度增高。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外生性肝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双期增强对胰腺癌病人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对胰腺癌可切除性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1999年5月~2003年3月期问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的45例诊断为胰腺癌病人的CT图像与22例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显示胰腺癌的部位、大小以及肿块对周围血管侵犯程度、远处器官转移以及后腹膜淋巴结转移,作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价。结果 45例胰腺癌病人中18例位于胰头,16例位于胰体尾,11例位于胰尾;27例患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2例术前SCT认为肿瘤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17例,成功切除的阳性预测值达77%,其他5例SCT认为肿瘤不能切除,实际手术均不能切除。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作为一种评价胰腺癌术前能否手术切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并与常规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所有21例门静脉显示满意,均显示了癌栓所在部位门脉阻塞征象,13例显示了肝门部侧支血管。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尤其在显示侧支循环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和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G-NET)的CT征象,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的38例PGL患者和23例G-NET患者,对比两者的临床资料及CT特征,包括病变大小、部位、数目、形态、CT强化特征、黏膜及浆膜完整性,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侵犯情况。结果 G-NET患者多表现为胃多发性隆起样病变,数目多发、散发,集中于胃体部,与临近胃壁界限清,未见明显浆膜受累,肿瘤形态以圆形或半圆形隆起最多见,CT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PGL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弥漫胃壁增厚,溃疡形态多见,病变部位主要包括胃窦胃体,与邻近胃壁界限不清或相延续。CT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延迟强化。通过对两组患者的CT表现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 P=0.024)、肿瘤大小(P<0.001)、数目(P<0.001)、强化方式(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随后对以上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OR= 4.757,P= 0.005)、数目(OR = 0.087,P=0.045)可作为G-NET和PGL的独立鉴别因子。结论 多层螺旋CT对于G-NET和PGL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姚婷  吕朝晖 《武警医学》2007,18(12):911-913
 目的 总结Addison病肾上腺CT形态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1992~2006年临床诊断Addison病23例的肾上腺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行CT平扫10例,B超13例和腹部X线检查8例,CT平扫中5例同时做B超检查.结果 (1)82.6 %(19/23)的患者临床诊断为结核性Addison病,男:女=6:13,平均42.8岁(17~72岁),其中68.4 %(13/19)有陈旧性肺结核病史;(2)10例患者行肾上腺CT平扫,结核性Addison病7例中表现干酪化期病变者5例,钙化期2例;其余3例为自身免疫性Addison病,肾上腺大小、形态和密度均正常,或萎缩,但均没有钙化灶;(3)典型干酪化期病变主要为肾上腺增大及钙化、或仅有增大或钙化;钙化期则表现为肾上腺增大伴片状或斑点状钙化;(4)超声显示干酪化期病变为肾上腺内部回声欠均匀,伴体积增大和(或)钙化;X线只能显示肾上腺区域钙化影征象.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明确Addison病肾上腺病变的类型和分期,效果优于腹部超声和X线片检查.  相似文献   

16.
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现有:①平扫,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钙化影;②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③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强化,且由边缘向中央进行,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中央无强化,延迟扫描的表现有重要诊断意义;④病灶的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动脉多期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的大肠癌影像表现进而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经纤维结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的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28例均表现肠壁增厚,3例表现为结节样软组织影突向肠腔。其中7例可见肠梗阻表现,1例可见肠套迭影像,1例可见伴发有阑尾炎表现,5例有肝转移病灶,4例可见腹膜后大血管旁肿大的淋巴结。结论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对大肠癌的诊断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血管多平面重建 (MPR )的表现。结果 :门静脉内癌栓 14例 ,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增宽 ,内见“铸型”样低密度充盈缺损 ,门静脉期门静脉相对应肝组织强化程度较轻或无强化呈低密度 ,6例门静脉癌栓见肝动脉供血。下腔静脉癌栓 4例 ,肝静脉并下腔静脉癌栓 2例 ,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 2例 ,下腔静脉癌栓并右心房癌栓 2例 ,均表现为肝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铸型”样低密度充盈缺损。 12例MPR成像均清楚显示门静脉主干及一级分支、下腔静脉内癌栓的整体形态及范围。根据静脉系统癌栓的范围 ,将其分为 3型 :Ⅰ型 ( 14例 )、Ⅱ型 ( 8例 )、Ⅲ型 ( 2例 )。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是诊断和评价原发性肝癌静脉系统内癌栓有效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琪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2):112-113,124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考虑小肾癌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40~65岁)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比较肿瘤在肾皮质期、髓质期的增强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皮质期11例肿瘤显著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实质期12例均显示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与病理对照,SCT术前正确诊断11例小。肾癌,另1例误诊为良性腺瘤。结论小肾癌的双时相螺旋CT增强扫描的增强特点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可在小肾癌的检查中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