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维  钟勇 《国际眼科纵览》2006,30(3):203-206
本文介绍了遗传性视神经变性疾病的遗传学特性、临床特征及与之有关的mtDNA突变的研究进展,对几种遗传性视神经变性疾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1988年Wallance等首次报道了母系遗传疾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疾病(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的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itochondrialDNA,mtDNA)位点突变,即以胞浆传递的线粒体异常来解释该病[1]。2000年发现显性视神经萎缩(dominantopticatrophy,DOA)即Kier's视神经病变与一种由核基因OPA1编码的定向于线粒体的蛋白质有关。同时,研究表明视神经高度依赖于线粒体功能[2]。因此,从mtDNA到核基因组,线粒体在决定视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RGC)凋亡中起主要作用。一、视神经视神经纤维来源于R…  相似文献   

3.
4.
角膜是眼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疾病则是引起眼部刺激、不适及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角膜疾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正常角膜自身具有一套氧化与抗氧化应激系统。先天或后天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紫外线和高氧环境等原因,角膜内的氧化与抗氧化应激水平失衡,线粒体DNA突变并逐渐积累,最终角膜细胞能量产生障碍引起临床疾病。本文就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某些遗传角膜疾病以及后天性角膜疾病的关系进行总结,旨在阐明氧化应激和粒体功能障碍在角膜疾病中作用,指导相关疾病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具有内外双层膜,其通过氧化呼吸作用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与人体内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有关,具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线粒体在耗能较高的组织器官中广泛分布,视网膜和视神经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为视觉信号传导和细胞内物质运输提供必需的能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不全参与视神经病变,从而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本文就线粒体在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分布、功能以及功能障碍介导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人Leber病线粒体DNA3个原发位点突变的发生频率及其相关研究。方法视力、视野、视觉电生理、FFA等检查而确诊为视神经病变者,常规采用外周血液行mtDNA3个位点检测,行单链构像多态分析、突变特异引物多聚酶反应、改良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序列分析等;同时对发病性别、年龄、视力等进行观察。结果65个家系中有104例mtDNA突变。11778位点阳性,发病97例,男73例,女24例;携带者41例,男8例,女33例。mtDNA14484位点突变9例,5例发病;3460位点突变3例,2例发病(同时并发11778位点突变)。其发生频率11778占93.3%,14484占4.8%,3460和11778占1.9%.发病年龄15岁以下占48%,25岁以下93.3%.视力低于0.05者占60.6%.长期随访中有10例视力不同程度恢复,自发恢复率占9.6%.结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以男性mtDNA11778位点突变占绝对多数,可作为国人常规初筛,属母系遗传,严重威胁视力,发病年龄有偏低趋势,视力恢复与不同位点有关。  相似文献   

7.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以母系遗传、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严重损害双眼视功能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眼病。临床上一部分患者无家族史或家族史不清,仅有视神经损害,往往很难确诊,线粒体DNA的位点突变目前认为是LHON的特异性病征,其检测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胞质中的一种动态细胞器.其通过氧化磷酸化提供了细胞代谢活动必须的ATP,而且调控细胞凋亡并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DNA突变可导致ATP产量减少而影响细胞的生物能量.然而.绝大部分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因此,核基因的突变也可导致细胞能量代谢缺陷。线粒体功能缺陷可引起多种临床疾病,以视觉器官、神经系统及肌肉系统受累为主。视神经对能量缺乏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在线粒体功能异常时最先受累。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视神经病线粒体DNA原发性位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tDNA)11778、3460、14484位点突变与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eber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临床一对可疑Leber病同卵双生子患者及其亲属,有突变者,对突变序列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 PCR-SSCP检测同卵双生子及母亲11778、3460位点所在的DNA区段存在突变,14484位点所在的DNA区段均未检出突变,将11778位点所在DNA区段克隆后测序显示11778位点仍为CGC,但发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11915T→A)。 结论 Leber病发病机制为mtDNA点突变。多位点突变也被看作为Leber病的病因。11915位点可能也是多位点突变之一。可用PCR SSCP对临床有视神经萎缩和视神经炎可疑为Leber病患者(包括家系成员)做出遗传性视神经病的基因诊断。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223-226)  相似文献   

10.
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线粒体DN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与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 ,LHON)相关的线粒体DNA原发位点突变在视神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79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双侧视神经疾病中 ,16例为临床诊断的LHON患者 ,44例为可疑LHON患者 ,2例为酒精性弱视患者 ,4例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 ,5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视神经萎缩患者 ,4例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3例为脊髓小脑退行性变和 1例乙胺丁醇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检测外周血DNA中提取的线粒体DNA的 3 46 0位点、11778位点及 144 84位点 ,分析 3个原发位点的突变。结果  31例 (39 2 % )呈 11778位点突变阳性 ,其中包括 16例临床诊断为LHON的患者、13例 (2 9 5 % )可疑LHON患者及 2例酒精性弱视患者。余 48例均未检出上述 3个原发位点突变。结论 线粒体DNA的检测分析为确立或排除LHON提供了诊断依据 ,尤其是对无家族史或原因不明的双侧性视神经炎的患者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x hereditary optic nemopmhy,LHON)家系线粒体DNA(mtDNA)3个突变位点(第3460、11778、14484核苷酸)进行检测并分析。方法采集该家系16名成员和1名非LHON家系正常对照的外周血5ml,提取总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谱分析技术,对mtDNA核苷酸位点(3460、11778、14484)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该LHON家系成员mtDNA的ND4亚单位第11778核苷酸发生突变,而mtDNA的NDI亚单位第3460核苷酸和ND6亚单位第14484核苷酸未发生突变。结论该LHON家系成员存在线粒体DNA点突变,mtDNA的ND4亚单位第11778核苷酸突变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PCR-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谱分析技术为IMON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线粒体基因及表达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MD)是当前严重的老年性致盲眼病之一。新近研究表明 ,老年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涉及细胞质中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DNA ,mtDNA)突变及其参与编码的电子传递链酶复合物活性[1] ,我们通过检测AMD患者mtDNA突变和电子传递链酶复合物活性 ,探讨AMD发病与线粒体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择湿性AMD患者 2 6例 ,年龄 (6 4 6± 5 6 )岁 ;干性AMD患者 10例 ,年龄 (6 3 9± 9 3)岁 ;另选正常对…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自噬,是指细胞通过自噬的机制选择性地清除线粒体的过程。线粒体自噬在清除功能失调的线粒体、降低线粒体数量及维持细胞稳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分子机制涉及PINK1/Parkin、BNIP3、NIX和FUNDC1等多种蛋白。线粒体发生功能障碍或损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紊乱与多种眼科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ration, 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等。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和它在眼科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线粒体DNA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eng X  Pu W  Gao D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3):174-177
目的:探讨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相关的线粒体DNA原位点突变在视神经疾病中的诊意义。方法:79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双侧视神经疾病中,16例为临床诊断的LHPON患者,44例为可疑HLON患者,2例为酒精性弱视患者,4例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5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视神经萎缩患者,4例为原发性开角型 青光眼患者,3例为脊髓小脑退行性变和1例乙胺丁醇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tction,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外周血DNA中提取的线粒体DNA的3460位点、11778位点及14484位点,分析3个原发位点的突变。结果:31例(39.2%)呈11778位点突变阳性,其中包括16例临床诊断为LHON的患者、13例(29.5%)可疑LHON患者及2例酒精性弱视患者,余48例均未检出上述3个原发位点突变。结论:线粒体DNA的检测分析为确立或排除LHON提供了诊断依据,尤其是对无家族史或原因不明的双侧性视神经炎的患者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致玉  董晶  张璐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2):2083-208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近几年研究发现,线粒体铁蛋白(FTMT)被认为通过铁调节起到抗氧化作用。因此,本文通过论述FTMT影响HIF-1α、FTMT基因突变、FTMT保护ARMD免受氧化应激等方面对ARMD进展过程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预防或者评价疾病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外侧膝状体及枕叶视皮层受损能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生跨突触变性,导致患者视功能受损,这种视神经病变称为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其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P型β细胞发生凋亡,且与动物切除视皮层时的年龄、术后存活时间、视皮层切除区域的大小、双眼的相互作用及种属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是否存在线粒体DNA (mtDNA)点突变,探讨AMD的发病机制。 方法 26例渗出型 AMD患者,10例萎缩型 AMD患者及 20例阴性对照者,采集外周血抽提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ong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 mtDNA 3243位点 A→ G点突变。 结果 26例渗出型 AMD、10例萎缩型 AMD患者外周血细胞mtDNA检测未发现mtDNA 3243位点 A→G点突变。 结论 AMD可能与由母系遗传所致的 mtDNA 3243点突变无关。(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31-232)  相似文献   

18.
老年黄斑变性线粒体DNA缺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健  吴乐正 《眼科学报》1997,13(2):52-55
目的:研究与衰老和氧化磷酸化功能缺陷有关的细胞线粒体DNA(mtDNA)突变,从基因水平探讨老年黄斑变性(ARMD)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0例老年黄斑变性(ARMD)病人之血细胞线粒体DNA(mtDNA)缺失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有6例湿性ARMD扩增出2条异常DNA片段,提示在mtDNA位点7901~13650之间存在有2种mtDNA缺失,其缺失片段大小分别为5.0kb和5.2kb。另有5例湿性ARMD扩增出1条1.2kb的异常片段,提示在mtDNA位点8531~13400之间还存在1种长度为3.67kb的缺失片段,10例对照均未扩增出异常mtDNA片段。结论:提示在湿性ARMD病人血细胞mtDNA存在有包括与年龄相关的长度为5.0kb在内的多重缺失,mtDNA突变与ARMD发病机制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眼科学报 1997;13:5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国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线粒体DNA(mtDNA)突变的主要类型和临床特征。 方法 对来自117个家系的119例双眼视神经疾病患者分2组进行基因检测,A组37例为临床确诊LHON患者,B组82例属可疑LHON患者。2组均采用单链构像多态分析,采用突变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确定11778位点, 采用序列分析法确定3 460及14484位点。对检测结果为11778位点突变的LHON患者,收集其病史和临床资料。 结果 A组中11778位点突变和14484位点突变者分别为33例(89.2%)和3例(8.1%),B组中仅有26例(31.7%)11778位点突变者。2组均未检测到3460位点突变者;所有11778位点突变者均有特征性临床表现:中心视力急性或缓慢下降,不伴眼球疼痛,多在10~25岁发病,视野检查 结果显示中心或旁中心暗点等,视力恢复率为8.6%~11.6%。 结论 我国LHON患者中11778位点突变率高,临床特征与白种人11778位点突变LHON患者相似。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78-80)  相似文献   

20.
不可逆性的视网膜和视神经退行性变会导致视功能严重损伤甚至致盲.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为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带来了希望.干细胞既可以用于细胞替代治疗,也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神经营养保护作用.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Müller细胞等各种来源的干细胞都极具发展前景,为眼科此类难治性疾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