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病例中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04年1月~2005年12月死亡的危重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病例中,婴儿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无论是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在两组中无差异。受累的器官中,肺脏为最易波及的脏器。住院时间与脏器受累的程度有关:1个脏器受累的住院时间为(9.53±11.73)d;2个脏器受累的住院时间为(6.65±6.30)d;3个脏器受累的住院时间为(2.63±2.56)d;4个脏器受累的住院时间为(3.43±2.53)d。受累器官多于3个的患儿,疗效不佳。结论无论是何种病因的危重症患儿,最终均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最易受累的器官为肺脏。受累器官越多,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印度有关儿科急救病房病死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急重症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研究 ,以确定与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对象和方法  1999年 ,连续观察印度马德拉斯医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急救病房两个月内入院的 12岁以下需重症监护的患儿 ,并对其进行前瞻性纵向研究。结果 研究包括人口学参数、临床概况、诊断、治疗和入院后院内病死率。共有 115 5例患儿入选 ,死亡141例 ,病死率 12 .2 %。新生儿组病死率最高 (17.8% ) ,占总病死率的 67%。呼吸停止、喂养困难、新生儿窒息、早产是最常见的疾病。婴儿期呼吸停止、发热和惊厥较常见。对新生儿期 ,婴儿期及 1~ 12岁 3个年龄组分别进行多因素分析 ,以明确危险因素。日龄 <7d、早产、低出生体重、吸气性三凹征 ,肛指温差增大、需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是影响新生儿组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婴儿组的危险因素为低循环血量、呼吸衰竭、肛指温差增大、呼吸衰竭为 >1岁组影响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本病房的病死率较高 ,尚需对可预防死亡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患儿有低灌注和呼吸衰竭临床表现时预后差 ,说明病情复杂、严重的患儿转入急救病房为时较晚。须在仅有较轻临床症状、体征的患儿中发现潜在的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建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PICU)在保证危重儿得到及时合理诊治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 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1 2月我院儿科P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病患儿 1 4 6例进行分析。结果  1 4 6例患儿中 ,重症肺炎 71例 ,危重哮喘 7例 ,脑炎 1 8例 ,肠炎 1 7例 ,中毒 1 1例 ,溺水 3例 ,外科疾病 5例 ,其他疾病 1 4例。其中器官衰竭情况 :心功能衰竭 79例 ,呼吸衰竭 30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2 3例 ,消化道出血 1 8例 ,肾功能衰竭 1 1例 ,肝功能衰竭 7例 ,感染性休克 6例。本组抢救成功 1 2 6例 (86 3% ) ,未愈自动出院 6例 (4 1 % ) ,死亡 1 4例 (9 6 % )。结论 在小儿危重症中 ,呼吸系统疾病仍占PICU抢救的首位 ,各种危重症都不同程度累及呼吸系统 ,呼吸衰竭病死率仍高达 2 3% ;在PICU病房 ,细菌耐药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强液体管理 ,控制输液量 ,以免增加肺循环液体静压 ,对于抢救成功至关重要 ;在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中 ,器官衰竭的个数越多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区 (PICU)危重病患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回顾性总结 1997年 4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PICU中ARF患儿的病因、病死率、合并症及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关系。结果PICU5年间危重病患儿发生ARF 5 8例。死亡 2 4例 ,总病死率4 1.4 % ,其中 1岁内患儿病死率为 5 8.3% ,并MODS者病死率为 4 7.9%。诱发ARF的主要病因依次是各种严重感染(6 7.2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6 .9% )、泌尿系统畸形(5 .2 % )和药物中毒 (5 .2 % )。认为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为我院PICU中ARF最主要的病因 ,婴儿或MODS并ARF者预后差儿科ICU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预后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区!200040@施士德 $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区!200040@张育才 $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区!200040@汤定华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休克是导致小儿危重症死亡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但多数情况患儿并非在急性低血压或低氧血症阶段死亡,而是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或休克的某一严重并发症。衰竭器官数目愈多,病死率愈高,累及4个以上器官者病死率几乎1 0 0 %。国外文献报道,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指数为37%、46%和5 8%时,病死率分别为2 2 2 %、65 %和80 %[1 ] 。未合并MODS的感染性休克患儿无死亡发生[2 ] 。因此,在治疗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尽早识别和防治脏器功能障碍,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 感染性休克与M…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进一步减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的病死率 ,分析和总结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 ,有助于提高儿内科医生特别是PICU专业人员对儿科常见病、危重病的认识。 方法  对近 15年来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各年龄段的主要死亡疾病以及不同时期的主要死亡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比较 80~ 90年代 ,PCIU病死率有明显下降 ;重症肺炎 (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 )是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 ,近年来死亡数有明显下降 ;婴儿期重症肺炎 (先心 肺炎 )、败血症为主要死亡疾病 ,幼儿期以重症肺炎、重症病毒性脑炎为主 ,学龄前期以重症病毒性脑炎、败血症为主 ,而学龄期则以恶性肿瘤、重症病毒性脑炎为主 ;入PICU后 2 4小时内死亡者占 41 0 1%。 结论  儿童主要死亡疾病是重症肺炎 (先心 肺炎 ) ,不同时期比较 ,虽然肺炎的病死率明显下降 ,但死亡数仍占首位。不同的年龄段 ,主要的死亡疾病不同 ,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对危重病有足够的认识、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呼吸系统危重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主要疾病群,气道阻塞、呼吸肌无力、肺实变和咳嗽能力下降等可加重基础病理学损伤、增加死亡风险,而危重症存活者所遗留的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ICS)不仅影响功能障碍,而且导致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困难以及生活质量下降。ICU内实施早期可动化的实践指南和物理疗法的管理建议,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促进疾病恢复、减少ICU和总住院时间、预防和减轻PICS、改善生活质量。成人各种呼吸系统危重症的康复治疗发展迅速,但在儿科此方面的临床研究和经验有限,需要儿科ICU工作者、患儿和家庭成员改变观念,提高对呼吸重症康复的认知度,探讨适合于儿科呼吸系统重症康复的安全、有效性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儿科急救医生的输血行为。对象和方法 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学院儿科急救医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横断面调查。来自加拿大、法国、比利时、瑞典三级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说英、法语医生的提纲式调查表。要求参加者回答在以下 4种疾病 :支气管炎、感染性休克、外伤和法洛式四联症 (现教科书及字典均为此称 )实施输血时的有关问题。结果 反馈率 71% (163 /2 3 0 )。促使急救医生考虑对此类患儿输血时 ,他们的血红蛋白为 7~ 13g/dl (70~ 13 0g/L)。各种疾病输血时平均血红蛋白值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0 0 1)。低氧分压、高乳酸血症、高儿科死亡风险评分、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诊手术和年龄 (<2周 )是决定输注红细胞的重要因素。参加问卷调查者的个人因素并无意义。 4种疾病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数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调查显示促使儿科急救医生在考虑输注红细胞时 ,血红蛋白标准明显不同 ,且实践方式差异有显著意义。输注悬浮红细胞多少也并非以调节血红蛋白的水平为目的。现标准输血成份中无压积红细胞之称 ,代以悬浮红细胞  相似文献   

9.
危重病患儿由于机体代偿性抗炎症反应能力降低及代谢功能紊乱 ,最易发生SIRS ,并可进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现对危重患儿并发SIRS 2 1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1998年元月— 2 0 0 0年 5月收治危重病患儿 396例 ,符合SIRS标准两项及两项以上者 2 16例 ,男 12 3例 ,女 93例 ,年龄 1d~ 13岁。1 2 诊断标准 小儿SIRS及MODS的诊断根据 1996年第二届世界儿科危重医学大会提出标准〔1,2〕。危重病评估参考 1995年中华儿科学会急诊组及中华急诊医学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儿科重症监护病区 (PICU)危重病患儿发生急性颅内高压及脑水肿的原因、流行病学特点和病死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 1999年 1月 - 2 0 0 3年 12月 ,我院PICU危重病患者中 ,急性颅内高压及脑水肿患儿的病因、预后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关系。利用队列研究对患者病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 4 6例危重病患儿中 ,2 16例发生急性颅内高压及脑水肿 ,病死率2 9 2 %。 5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 (χ2 =0 371,P =0 985 )。神经系统与非神经系统原发疾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5 4 6 ,P =0 4 6 0 )。神经系统感染、意外伤害和败血症是常见病因 ,分别占2 7 8%、2 2 4 %和 10 2 %。对 12个死亡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显示合并器官衰竭数目、年龄小、入科当日危重评分值、有基础疾病、呼吸衰竭和瞳孔大小改变与病死率显著相关 (P <0 0 5或P <0 0 0 1)。结论  1999年以来 ,颅内高压及脑水肿患儿的病死率依然很高。神经系统感染、意外伤害和败血症是主要发病危险因素 ;患病年龄小于 1岁、低危重评分及合并MODS是病死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准、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对中国西南地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儿童脓毒症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收入中国西南地区12个PICU诊断为脓毒症的44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PICU时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在患儿入PICU 24 h内记录SIRS、pSOFA和PCIS的相关生理学参数并评分, 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和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比较SIRS标准、pSOFA和PCIS对儿童脓毒症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447例脓毒症患儿男260例、女187例, 年龄2.5(0.8, 7.0)岁。存活组405例, 死亡组42例。418例(93.5%)符合儿童SIRS标准, 440例(98.4%)符合pSOFA≥2分标准。符合SIRS标准的条目数量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 4)比3(3, 4)分, Z=1.30, P=0.192];死亡组的pSOFA分数显著高于存活组[9(6, 12)比4(3, 7)...  相似文献   

12.
急救医学在我国于2 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根据儿科疾病发病急、发展快、来势猛、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一直把小儿急救专业作为医院的重点发展专科,于1988年元月正式成立当时全省惟一的重症监护病房(ICU ) ,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88年1月—2 0 0 2年12月15年间ICU共抢救各种急性危重患儿5 10 5例,经过积极监护和抢救,治愈出院35 0 4例,好转95 5例,放弃32 1例,死亡32 5例,平均抢救成功率达87 35 %。全部患儿中男35 6 0例,女15 4 5例,男女之比2 3∶1。其中1岁以内35 5 0例,占6 9 5 % ;1岁以上15 5 5例,占30 5…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儿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可引起住院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留治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高,导致重症患儿的病死率增加。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儿科重症医学领域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主要阐述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高危因素、预防策略及其实践方法,并介绍儿科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的相关指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 1992年 6月~ 1998年 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进行血糖监测 ,共发现 5 0例新生儿高血糖症 ,而且 1.胎龄越小 ,体重越低 ,血糖越高。 2 .病情越危重 ,血糖越高。单器官衰竭 31例 ,血糖 9.37± 2 .0 5mmol/L ,均治愈。 2个或 2个以上器官衰竭 19例 ,血糖达 16 .15± 4 .37mmol/L ,治愈 10例 ,死亡 9例 ,死亡率 4 7%。两组血糖、治愈率、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严重高血糖其死亡危险增加。死亡 9例 ,血糖均值为 19.86mmol/L。因此 ,对危重新生儿定期监测血糖 ,对掌握病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简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胃肠道急危重症,90%发生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率约为7%.NEC患儿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儿的1%~5%,其病死率高达20%~50%[1-2].  相似文献   

16.
内脏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在SIRS和MODS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是儿科危重患儿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据樊寻梅等调查统计 ,收入到PICU的危重患儿中 ,1、2、3及 3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 31 9%、1 9 6%、1 0 6%、3 5% ,相应的病死率分别为 4 8%、7 4%、2 6 5%及 53 8% ,脏器衰竭数目越多 ,病死率越高。国外报道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病死率根据累及脏器的多少不等可达 30 %~ 80 % ,尽管在脏器衰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MODS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成为危重症抢救当中很棘手的一个问题。现在许多学者认为MODS的发生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急诊绿色通道患儿的病种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内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的病例记录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 810例患儿,其中普通急诊患儿4 026例(83.7%),危重急诊患儿784例(16.3%).普通急诊患儿以1~3岁幼儿为主,危重急诊患儿以<1岁婴儿为主.儿童绿色急救通道最常见的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 280例,26.6%)、呼吸系统疾病(1 071例,22.3%)、消化系统疾病(694例,14.4%)、中毒(607例,12.6%)和心血管系统疾病(220例,4.6%).普通急诊患儿组常见的疾病包括惊厥(24.0%)、中毒(14.4%)、肺炎(11.3%)、呕吐(6.7%)、哮喘(4.4%).危重急诊患儿组常见的疾病包括休克(21.9%)、肺炎(15.1%)、惊厥持续状态(12.6%)、颅内感染(6.4%)和心肺骤停(6.3%).结论 加强儿科急诊医师诊断思维的开拓、有针对性地对儿科急诊医师进行常见儿科危重症病例救治的培训将是减少危重症发病率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脓毒症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探寻其临床特点以及相关的死亡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脓毒症患儿进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其中严重脓毒症死亡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脓毒症患儿中7例为脓毒症,29例为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与严重脓毒症患儿比较,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碱剩余(B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合并脓毒症时,休克发生率高达80.56%;严重脓毒症患儿的病死率达58.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相关变量为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受累脏器数、机械通气时间。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合并脓毒症时,PCIS和BE值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合并脓毒症的休克发生率高、病死率高,MODS受累脏器数、机械通气时间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 ,病毒性脑炎 (病脑 )的发病率较高 ,据我院儿科神经病房 2 0 0 1年统计 ,住院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 4 30例中 ,病脑 85例 (19 7% ) ,其中符合重症病脑 6 2例。且重型病脑的病死率较高。我科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对 4 0例重症病脑患儿的治疗中 ,规律应用纳洛酮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我科住院患儿 ,其中男 32例 ,女 30例 ,6个月~ 14岁 ,平均年龄 7 0岁。全部病例病前有前驱感染史、发热、意识障碍、抽搐 ,并且伴有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急诊绿色通道患儿的病种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内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的病例记录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 810例患儿,其中普通急诊患儿4 026例(83.7%),危重急诊患儿784例(16.3%).普通急诊患儿以1~3岁幼儿为主,危重急诊患儿以<1岁婴儿为主.儿童绿色急救通道最常见的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 280例,26.6%)、呼吸系统疾病(1 071例,22.3%)、消化系统疾病(694例,14.4%)、中毒(607例,12.6%)和心血管系统疾病(220例,4.6%).普通急诊患儿组常见的疾病包括惊厥(24.0%)、中毒(14.4%)、肺炎(11.3%)、呕吐(6.7%)、哮喘(4.4%).危重急诊患儿组常见的疾病包括休克(21.9%)、肺炎(15.1%)、惊厥持续状态(12.6%)、颅内感染(6.4%)和心肺骤停(6.3%).结论 加强儿科急诊医师诊断思维的开拓、有针对性地对儿科急诊医师进行常见儿科危重症病例救治的培训将是减少危重症发病率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