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SMT)联合病灶或(和)致痫脑叶切除对顽固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取大骨瓣开颅,术中行皮层脑电监测。比较手术前后残余的痫样放电区域的影响,术后继续服用抗痫药治疗2年,逐渐减量或停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和明显的并发症。随访1-7年,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率为90.2%,显效(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率为80.4%,效差或无效9.8%。术后复查脑电图多有明显改善。结论 在顽固性癫痫的治疗中,将MST联合病灶或(和)致痫脑叶切除,既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保留更多的脑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的颞叶前部显微切除术对顽固性颞叶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诊断明确的顽固性颞叶癫痫病人18例,术前行脑电图、SPECT及MRI检查,明确病侧颞叶。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及术中皮层脑电图,在显微镜下行颞叶前部及海马全切除术。结果:14例术后无发作,脑电图检查未见痫样放电;4例发作次数减少,其中2例脑电图见对侧颞叶痫样放电。术后患者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未出现明显后遗症。结论: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的颞叶前部及海马显微切除术是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对于诊断明确的颞叶癫痫应尽早手术,以免癫痫频繁发作造成对侧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 (SMT)联合病灶或 (和 )致脑叶切除对顽固性癫的疗效。方法 取大骨瓣开颅 ,术中行皮层脑电监测。比较手术前后残余的样放电区域的影响 ,术后继续服用抗药治疗 2年 ,逐渐减量或停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和明显的并发症。随访 1~ 7年 ,有效 (发作频率减少 5 0 %以上 )率为 90 .2 % ,显效 (发作频率减少 75 %以上 )率为 80 .4 % ,效差或无效 9.8%。术后复查脑电图多有明显改善。结论 在顽固性癫的治疗中 ,将MST联合病灶或 (和 )致脑叶切除 ,既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又能保留更多的脑组织。  相似文献   

4.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及术式选择。方法:38例患者根据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术中皮质及深部电极的监测,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式:(1)单纯致痫灶切除2例;(2)多软膜下横切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ection,MST)8例;(3)致痫灶切除4-MST18例;(4)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5例,神经导航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1例;(5)胼胝体切开4-MST4-皮质热灼4例。结果:38例患者经3~30个月的随访,满意12例(31.6%),显著改善10例(26.3%),良好6例(15.8%),效差4例(10.5%)。无改善6例(15.8%)。总有效率73.7%,治愈率达31.6%。无一例致残或死亡。结论:术中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监测下,对致痫灶准确的定位和采用不同的术式切除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35例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手术前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波的变化及术后3个月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渡和术后3个月内发作与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35例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手术前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波的数量及术后发作情况和术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坡数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26例术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放电较术前明显减少或消失(74.3%),9例患者术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波未见明显减少(25.7%).术后3个月内无发作30例(85.7%),其中24例(80%)术后脑电图癫痫样波明显减少或消失,6例(20%)术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渡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内有发作5例(14.3%),其中2例(40%)术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波较术前减少,3例(60%)术后脑电图癫痫样波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手术可使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放电明显减少,术后无发作的患者中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放电减少或消失的比例高于术后有发作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外科术前与术中癫痫病灶定位的异同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2002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复杂、部分发作的顽固性癫痫78例。术前癫痫病灶定位主要采用头MRI及24h视频脑电图检查,癫痫病灶局限于颞叶31例,颞叶、额叶47例。术中行24导皮层脑电图监测进一步定位癫痫病灶,并在其指导下联合多种癫痫术式完成手术。结果术前视频脑电图检查定位癫痫病灶与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定位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后者定位范围较前者有扩大。结论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证实并进一步精确定位癫痫病灶范围,以及在指导手术切除癫痫病灶范围,癫痫术式选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对癫痫诊断及定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脑电图、AEEG及双局部密集AEEG对512例有临床发作癫痫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及分析脑电变化。结果 ①常规脑电图,其中136例正常;87例弥散性慢波,未见明显痫样波发放;146例呈弥散性双额颞叶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不能准确定位;143例显示一侧额颞部癫痫样波发放。②AEEG检查:根据常规脑电图行AEEG,其中45例正常;48例双侧半球弥散性慢波,未见显著痫样波发放;91例弥散性双额颞叶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328例显示一侧额颞部癫痫样波发放。③局部密集AEEG:对139例不能明确定位者检测,其中107例一侧额颞部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发放显著;15例呈双颢大脑半球棘波或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发放,一侧略显著,但不能准确定位;17例双侧半球弥散性慢波,未见明显痫样波发放。结论 采用多形式脑电图尤其是AEEG及局部密集AEEG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及定位诊断有较大帮助,同时对临床诊治尤其是手术切除癫痫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背景:24h动态脑电图是在常规脑电图基础上延长描记时间,以便对各个状态下的脑电活动进行监测,从而大大提高了癫痫患儿的检出率。目的:通过对癫痫和可疑癫痫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探讨其对儿童发作性脑疾病的评估价值。设计:病例分析。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07/2004—10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发作性脑疾病患儿151例,其中男99例,女52例,年龄3个月~14岁。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两组:癫痫组85例,可疑癫痫组66例。151例患儿中有39例曾行脑电图检查,21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方法:对参加者详细询间病史、神经科查体,进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凡在监测期间出现棘波、尖波、棘(尖)慢综合波、爆发性高幅慢波、高度失律波、新生儿单一节律爆发波者,以及过度换气早期突破或局限性爆发性慢波者均为痫样放电;背景波异常,儿童期枕部阵发性慢波,睡眠期极度纺缍波及新生儿散发性一过性尖波,偶见不典型尖-慢波综合均属非特异性异常),并收集常规脑电图、CT或MRI检查结果。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异常率、痫样放电率。②痫样放电时间、部位、临床发作与异常发作的关系。⑧将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异常率、痫样放电率与常规脑电图、CT或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1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51例患儿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异常122例,其中痫样放电97例。癫痫组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可疑癫痫组[79%(67/85),45%(30/66),(X^2=18.008,P〈0.005)]。②癫痫组中动态脑电图痫性放电以一侧半球或局限性一侧偏胜以及双侧大脑半球为主,可疑癫痫组中以双侧大脑半球痫样放电出现率最高。⑧痫样放电时间以睡眠时期为主,占74%(72/97),其中68%(44/97)见于浅睡期。④癫痫组临床发作14例,痈样放电出现率93%(13/14),明显高于可疑癫痫组[临床发作25例,痫样放电出现率12%(12/25),(X^2=6.741,P〈0.01)]。⑤151例患儿中有39例曾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非特异性异常19例,痫样放电7例;动态脑电图中非特异性异常5例,痫样放电29例,两组患儿的常规脑电图以非特异性异常为主,动态脑电图以痫样放电为主。结论:24h动态脑电图用于诊断儿童发作性脑疾病的痫样放电率明显增高,并能确定放电部位及时间,充分体现了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脑疾病评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高鹏  蔡铁良  姚一  沈七襄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07-3709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方法:3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功能区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适时地减浅或加深麻醉,便于术中进行皮质脑电图(EcoG)、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质电刺激(CS)监测和(或)术中唤醒,精确定位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勾画出运动区范围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适时的麻醉深度调控,顺利完成EcoG、SEP和CS等脑电生理监测.其中2例唤醒成功.指令应答准确,颅内压正常,3例患者非功能区的致痫灶给予彻底切除,功能区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有效地避免了对功能区的损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结论: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功能区癫痫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用于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定位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14例难治性癫痫患,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 记录到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愉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 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科对2例颅脑伤术后全身发作性顽固性癫痫患者,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测定致痛灶部位及范围,切除致痛灶获得成功,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例1:男,41岁。20年前头外伤致颅内血肿,行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全身性癫痫发作,每次1~2min。服用苯妥英钠可基本控制发作。10年前,行双额颞部钛板成形术。术后仍服用苯妥英钠,但无效,加用丙戊酸钠后每月尚有2次发作,每次3~5min。近2年,每周发作2次,每次5~7min。颅脑CT见双额颞大面积低密度灶。检查头皮脑电图(EEG)4次,脑电地形图3次,均显示右额偏重,均诊断为中度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电极监测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蛛网膜囊肿病人19例,术前均有癫痫发作史,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3例,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6例,重度异常2例。常规开颅行蛛网膜囊壁全部或部分切除,同时行皮质电极监测,根据癫痫波位置行致痫灶切除或软膜下横切术。结果 19例病人术中皮质电极均监测到癫痫波,其中12例行致痫灶切除术,4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术,3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并颞极、海马切除术。术后常规脑电图检查均未见癫痫波。随访6个月~4年,18例癫痫消失;1例发作明显减少,口服药物可控制。结论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病人手术中,使用皮质电极监测致痫灶,定位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3.
动态脑电图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对癫痫诊断及定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脑电图、AEEG及双局部密集AEEG对512例有临床发作癫痫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及分析脑电变化。结果①常规脑电图,其中136例正常;87例弥散性慢波,未见明显痫样波发放;146例呈弥散性双额颞叶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不能准确定位;143例显示一侧额颞部癫痫样波发放。②AEEG检查:根据常规脑电图行AEEG,其中45例正常;48例双侧半球弥散性慢波,未见显著痫样波发放;91例弥散性双额颞叶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328例显示一侧额颞部癫痫样波发放。③局部密集AEEG:对139例不能明确定位者检测,其中107例一侧额颞部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发放显著;15例呈双颞大脑半球棘波或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发放,一侧略显著,但不能准确定位;17例双侧半球弥散性慢波,未见明显痫样波发放。结论采用多形式脑电图尤其是AEEG及局部密集AEEG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及定位诊断有较大帮助,同时对临床诊治尤其是手术切除癫痫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显微手术治疗隐匿性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隐匿性脑动静畸形 (AVM)并发癫痫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 36例隐匿性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痫的临床征象和手术方法。其中 2 5例病人采用显微手术 ,在皮质脑电图监测下 ,施行AVM病变加痫灶皮质切除术 19例 ,行AVM病变加部分痫灶皮质切除术 6例 ;余 11例仅行AVM病变切除术。综合分析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癫痫发作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 5例行AVM病变加痫灶皮质切除术者 ,18例发作停止 ,占 72 0 % ,5例发作减轻 ,占 2 0 0 % ,2例无改善 ,占 8 0 % ;对照组仅行AVM病变切除术者 11例 ,其中 3例发作停止 ,占 2 7 3% ,3例发作减轻 ,占 2 7 3% ,5例无改善 ,占 4 5 4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AVM病变加痫灶皮质切除是控制隐匿性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痫的有效方法。当受累皮质侵及重要功能脑域时 ,则宜行AVM病变加癫灶部分皮质切除术 ,以避免过多地损伤功能域皮质 ,加重神经废损。术中皮质脑电图对癫痫病灶彻底切除有指导作用。单纯病变切除因残留AVM病变附近的致痫灶 ,故不能有效地控制隐匿性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的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5.
1990年9月~1996年9月,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11例,其中颞叶前部切除4例,胼肥体前部切开3例,脑立体走向术治疗4例.手术显效率为72.7%。本文还对顽固性癫痫手术病例的选择、硬膜下电极在术前致病灶定位中的价值及手术方式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吴宏涛  周东  王慧  徐鸿儒 《华西医学》2002,17(4):460-461
目的:(1)探讨各类癫痫发作时症状和脑电图特点及录像脑电图监测(VEEG)在癫痫诊断、分类、定位上的价值。方法:将404例癫痫患者分为2组:1、临床诊断癫痫组,2、临床疑诊癫痫组。采用同步录像脑电图监测仪纪录患者发作时临床和脑电图表现,分析其监测结果。采用医用统计软件包SPSS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确诊癫痫组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阳性率:VEEG达82.3%,与常规脑电图(REEG)阳性率33.2%有显著性差异。88.7%临床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者,可检出部分性痫样波。结论:VEEG对癫痫患者脑电异常的检出率高于REEG。VEEG可以为部分性癫痫发作提供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电监测在颠叶癫痛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视频脑电图(VEEG)结合术前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定致痫灶,术中脑电监测下手术治疗颞叶癫痫60例,按术后评价分类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疗效满意者38例(63%);显著改善者17例(28%);良好者3例(5%);较差者2例(3%);总有效率91%。【结论】脑电图是颞叶癫痫术前定位的主要检查手段,手术前致痫灶的精确定位和术中脑电图监测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将几种手术方式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对53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联合手术治疗。局部致痫灶切除术+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11例,局部致痫灶切涂术+皮层热灼术19例,局部致痫灶切除术+胼胝体前部切开术+颞前叶及海马切除术+MST23例,手术中进行皮层及深部电极监测。结果术后随访2~3年,Ⅰ级优20例(37.7%),Ⅱ级良24例(45.3%),Ⅲ级可6例(11.3%),Ⅳ级差2例(3.8%),Ⅴ级无效1例(1.9%),术后神经功能均保存完好。结论联合手术方法治疗顽固性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明英  倪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11,(10):1517-1520
目的探讨用视频脑电图和MRI诊断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2月一2010年5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38例。其中,海马硬化25例,颞叶萎缩伴脑发育不良2例,脑灰质移位及巨脑回4例,血管畸形3例,胶质瘤2例,脑内囊肿1例,外伤性癫痫1例。用视频脑电图监测癫痫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来源部位及脑电活动特点,用MRI扫描显示痫灶区的表现特征,并与手术、病理改变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频脑电图对癫痫发作期的致痫灶来源定位准确率为100%(38/38),发作间期定位准确率为53%(20/38)。MRI对发作间期的致痫灶及相关病变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9%(34/38),病变定性准确率为79%(30/38)。结论视频脑电图和MRI检查有机结合,对药物难治性癫痫,能更有效检出致痫灶的部位及性质,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120例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临床与动态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癫痫患者和53例可疑癫痫患者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组痫样放电阳性率65.7%,可疑癫痫组痫样放电阳性率34.0%。85.5%的痫样放电出现在睡眠期,睡眠中又以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期明显。痫样放电以尖波为主,部位以多灶为主。结论动态脑电图监测可对癫痫及可疑癫痫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但对癫痫发作的分型、癫痫源的定位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