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旨在初步探讨大鼠严重烧伤早期 (伤后 2 4小时 )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和蛋白S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TBSA 3 0 %III度烧伤模型 ,随机分为烧伤组和正常对照组 ,观察大鼠烧伤后 1,3 ,6,12 ,2 4小时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和蛋白S血浆水平的变化。结果 大鼠烧伤后 1小时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开始升高 ,于伤后 3小时达到峰值 ,以后逐渐下降 ,至伤后 2 4小时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烧伤后血浆蛋白C水平在伤后 3小时有一短暂上升过程 ,此后逐渐下降 ,至 2 4小时降至最低水平。大鼠烧伤后 2 4小时内总蛋白S血浆水平持续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大鼠严重烧伤早期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C 蛋白S抗凝途径发生显著变化 ,它不仅是烧伤早期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 ,而且可能参与了严重烧伤后血栓和DIC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体内研究RNA-蛋白相互作用的表达载体。方法利用MS衣壳蛋白可与MS2结合位点(MS2bs)RNA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通过设计特异引物,构建pcDNA3.0-Flag.2XMS2和pcDNA3.0—12XMS2%s表达载体,以及表达MEG3非编码RNA的表达载体pcDNA3.0-EG3V1—12XMS2bs。共转染细胞,进行RNA免疫沉淀,所得RNA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0-Flag-2XMS2和pcDNA3.0.12XMS2bs表达载体,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能明显富集MEG3V1非编码RNA分子。结论成功构建了体内研究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表达载体,为RNA一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核心蛋白在致癌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特性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核心蛋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内照射对Lewis肺癌移植瘤P53、XIAP与GADD4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内照射治疗药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Lewis肺癌C57BL/6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 16只.接种后第7天,3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2 ml 18F-FDG及等体积生理盐水,使高、低剂量组18F-FDG注射量分别为18.5×107和9.25×107 Bq.第22天处死小鼠,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P53、XIAP与GADD45蛋白表达.结果 每种蛋白3组小鼠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16.02、7.68,P<0.05).3组小鼠Lewis肺癌P53蛋白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分别从对照组的(0.089±0.033)随照射剂量增大为高剂量组的(0.315±0.028);XIAP蛋白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从(0.422±0.034)逐步减小为(0.149±0.055);GADD45蛋白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从(0.126±0.023)逐步上升为(0.383±0.035).3组间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3:F=5.26,P<0.05;XIAP:F=4.29,P<0.05;GADD45:F=5.98,P<0.05).结论 18F-FDG能够上调P53和GADD45蛋白表达,下调XIAP蛋白表达,促使小鼠Lewis肺癌组织细胞以P53依赖的方式凋亡,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得到的抗食管癌细胞的单链抗体的功能,对单链抗体进行包涵体表达纯化。方法将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的2个单链抗体基因分别连接到pET-28a、pET-SUMO原核表达载体中,分别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pET-NFC20b、pET-NFC70a,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表达系统中进行融合表达,对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等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盐酸胍稀释滴定复性方法对抗食管癌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进行复性,并用SDS-PAGE及质谱技术鉴定表达产物。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ET-NFC20b、pET-NFC70a,对重组菌株pET-NFC20b、pET NFC70a蛋白表达进行鉴定,诱导条件为0.5 mmol/L IPTG、时间3 h、温度18 ℃,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滴定复性后均获得了相对分子量为30 kD和40 kD的重组蛋白。细胞ELISA实验鉴定2种蛋白NFC20b、NFC70a能与KYSE-170、KYSE-150、SMMC7721、A549等细胞结合,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得到的抗食管癌细胞的单链抗体NFC20b和NFC70a,可以成功地构建到pET28a和pET-SUMO载体内进行包涵体表达,纯化后具有蛋白活性,可为后续实验及检测试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小鼠无POU域八聚体结合蛋白(non-POU-domain-containing,octamer binding protein,NonO)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小鼠Hepa 1-6肝癌细胞内表达,观察NonO胞内表达、定位及脂多糖(LPS)对其定位的影响。方法提取小鼠肝组织总RNA,RT-PCR扩增小鼠NonO基因的蛋白编码序列。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亚克隆至pcDNA3-HA真核表达载体中,将该载体瞬时转染Hepa1-6细胞,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方法观察NonO的胞内表达及LPS对其定位的影响。结果酶切和DNA测序证明所构建质粒正确;细胞免疫荧光可见NonO在Hepa 1-6细胞内表达、分布于细胞核,LPS刺激后NonO分布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构建NonO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NonO在基因表达调控中作用及其生物功能提供了重要载体。进一步证实NonO为定位于细胞核的核蛋白。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脂多糖结合蛋白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毒素所致的内毒素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内毒素结合蛋白(endotoxin bindingprotein,EBP)及其受体系统在机体识别和调控内毒素作用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其增敏或抑制作用而发挥生物学效应,本文就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ysacchride binding protein,LBP)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tericidal 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的特性、相互关系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现登革病毒衣壳蛋白C与葡萄球菌核酸酶SN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通过BamHⅠ连接在一起的CSN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LEX,转化大肠杆茵G1724并以色氨酸诱导表达,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采用TDA显色法检测融合蛋白中SN的活性。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EX-CSN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27000,可被抗登革病毒C蛋白抗体识别,并具有SN的生物活性。为探讨登革病毒衣壳蛋白靶向性抗病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XTP11的酵母表达载体,探索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克隆与XTP11蛋白结合的肝细胞蛋白的可行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XTP11编码基因,并在其5'端引入Nco I/BamHI酶切位点,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编码XTP11全序列与酵母蛋白GAL4 DNA结合域融合蛋白的酵母表达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l09并应用Westem blot方法检测XTP11蛋白表达。然后铺于含有X-α半乳糖的SD/-Trp和SD/-Trp-His-Ade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自激活验证(蓝/白筛选)。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XTP11的酵母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相应的融合蛋白,转化了pErBKT7-XTP11的AH109酵母细胞在两种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均可正常生长,并且可以产生α-半乳糖苷酶,从而在铺有x_n半乳糖的培养基上呈现蓝色,表明XTP11蛋白代替了酵母GALA蛋白的DNA激活域发挥作用,从而激活下游报告基因(ADE2,HIS:3,MEL1和LacZ)的表达。结论 全序列XTP11蛋白与GALA DNA结合域的融合蛋白在酵母细胞中呈现转录激活功能,限制了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XTP11的肝细胞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10.
氡诱发小鼠肺损伤与P53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氡染毒小鼠肺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组小鼠肺组织损伤情况,分析氡对P53、Bcl-2、Bax在肺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氡染毒小鼠模型,使染毒累积剂量分别达到30工作水平月(WLM)和60WLM;采用TUNEL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程度;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肺组织P53、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氡染毒30和60WLM小鼠肺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增加(t=18.11、-10.30,P<0.05);氡染毒30WLM组P53蛋白明显增加(t=-11.08,P<0.05);60WLM组P53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t=-7.00、-2.52,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t=4.36,P<0.05);氡染毒30和60WLM与对照组相比,Bcl-2、Bax比值均明显下降(t=2.78、4.07,P<0.05)。结论 氡染毒可使小鼠肺损伤,出现肺细胞凋亡,P53、Bcl-2、Bax途径可能参与了肺细胞的凋亡调节。  相似文献   

11.
HCV核心区与NS3区抗原表位分析及融合基因表达逯好英徐东刚朱分禄孟文华孟庆华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区及NS3区抗原是第二代抗-HCV抗体诊断试剂的主要组分。核心蛋白(C22)含有191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移植后供胰冷缺血损伤后细胞凋亡与Bcl-2、Bax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小型猪胰腺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供胰冷缺血时间(CIT)分为:CIT 0h组、CIT 3h组、CIT 6h组、CIT 9h组。切除受体猪胰腺制作成糖尿病模型,胰腺移植完成30min后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及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Bcl-2、Bax测定。结果:CIT 3h、CIT 6h、CIT 9h组供胰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冷缺血时间0h组,随着冷缺血时间的延长Bcl-2表达及Bcl-2/Bax比率逐渐下降,Bax表达则逐渐增强。结论:冷缺血时间越长,胰腺细胞凋亡程度越重,细胞凋亡不仅与Bcl-2、Bax自身表达水平有关,也与Bcl-2/Bax比率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OG1、CD117和CD34等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阳性率为97.5%、92.5%、80%。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7.5%和5%。结论 DOG1和CD117的联合应用在GIST的诊断中可以大大提高敏感性,但是DOG1和CD117表达与GIST的良恶性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DOG1蛋白是一种较为敏感和特异的GIST辅助诊断抗体,对指导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等靶向药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L32-pQE32重组质粒,诱导表达重组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ipL32,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方法:采用PCR法从钩端螺旋体DNA中获取编码LipL32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克隆载体pGEM-T/L32和表达载体L32-pQE32,转化受体茵E.coli DH5α和E.coli M15,IPTG诱导表达重组LipL32蛋白。Ni-NTA亲和层析纯化重组LipL32蛋白。结果:扩增出约750bp的LipL32成熟蛋白基因,LipL32基因插入pQE32表达载体,表达产物6个组氨酸与LipL32蛋白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00,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印迹显示能与钩体抗血清特异结合。结论:LipL32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Ni-NTA亲和层析可有效纯化重组LipL32蛋白,重组LipL32蛋白具有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Fas蛋白表达均为阳性,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为阴性;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6.77%(29/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与T2~T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6.5%(35/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增高(P〈O.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Fas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负相关(P〈O.05)。结论: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胃癌及肠上皮化生组织中P53、C-myc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C-myc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胃癌、10例肠上皮化生组织和1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53和C-myc基因蛋白.结果:胃癌组的突变P53和C-myc基因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而肠上皮化生组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肠上皮化生组的C-myc表达明显低于胃癌组(P>0.01).结论:P53基因发生突变、失活以及C-myc基因激活,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C-myc基因蛋白表达有助于预测胃粘膜癌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大鼠海马区神经发生以及TrkA、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照射组(28只)和健康对照组(28只),照射组给予单次10 Gy全脑照射。分别于照后1、3 d,2周以及1个月取海马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增殖变化,Golgi染色观察海马树突棘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及RT-PCR分别检测TrkA、TrkB蛋白及RNA水平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照射组双皮质素(DCX)数量明显减少(t=6.49,P<0.05)。照射组海马树突棘明显减少,且树突棘的形态变化明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照后不同时间照射组Trk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2.64、3.06、4.80、2.64, P<0.05),而TrkB的表达则显著下降(t=4.59、3.06、2.81、2.57, P<0.05);Trk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4.57、3.06、5.39、5.86, P<0.05),TrkB的表达显著下降(t=14.87、11.69、4.98,P<0.05)。结论 作为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因子重要的下游信号通路分子,全脑照射后TrkA、TrkB的表达变化,可能在电离辐射所致海马神经发生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serum amyloid a protein ,SAA)、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MCP-1)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3-01至2015-01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住院患者50例为卒中组,另选老年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MCP-1、SAA、及RBP4水平。根据患者的NIHSS评分标准,将卒中组分为神经功能障碍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3组之间血清MCP-1、SAA及RBP4水平,并根据NIHSS评分比较3组间预后恢复、进展性脑卒中率和病死率。结果 卒中组患者血清MCP-1、SAA和RBP4的表达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入院第 3、5、7天的RBP4、MCP-1、SAA较入院第1天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按NHISS评分分为轻度组12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20例。中、重度组SAA、RBP4、MCP-4的水平与轻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SAA、RBP4、MCP-4的水平与中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预后与血清RBP4、MCP-1、SA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 RBP4、MCP-1、SAA水平也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判断预后恢复的指标,对其进行检测和干预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Gz暴露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Gz组和+Gz+MT组,每组各8只,两组均经受6次峰值为+10Gz的G暴露,每次30S,间隔1min。+G:+MT组大鼠在+Gz暴露前72h和48h腹腔注射21%乳酸锌0.3μmol/kg以诱导体内MT合成:+Gz组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应用极谱法测定心肌MT含量,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末端标记法观察两组心肌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分析。结果与+Gz组比较,+Gz+MT组心肌MT含量明显增高(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MT可以通过影响心肌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减少高+Gz暴露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人C反应蛋白(CRP)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利用带HA反向互补序列碱基的特异性引物,从p91023/CRP载体上将编码人CRP的基因序列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NIH3T3细胞;并使用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对重组质粒pcDNA3/HA-CRP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蛋白定位进行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pcDNA3/HA-CRP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转染实验发现,该质粒能够在NIH3T3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和核周边内质网的区域。结论成功构建了带HA标签的人CRP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NIH3T3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RP的细胞内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