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梗部位局部注射壳聚糖水凝胶的促血管生成及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1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壳聚糖水凝胶注射组、单纯心肌梗死模型组、PBS注射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致心肌梗死30min后,心肌缺血处注射壳聚糖水凝胶.术后1、2、4周,分别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壳聚糖水凝胶注射1、2周后有明显存留,4周后已降解吸收,无明显残留,但注射后明显提高了心梗部位的心室壁厚度,梗死部位的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存活的心肌数量增多,结缔组织增生程度减轻.结论 心梗部位注射壳聚糖水凝胶可明显促进血管增生,有利于梗死部位心肌细胞的存活,适宜作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化心肌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学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由于它的特殊性,至今全球各地的众多学者仍然致力于这方面的科学研究,组织工程学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如神经、肝脏、血管、心脏、骨等方面,同时它也是需要跨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如医学、物理学、生物学、材料学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类新型的渗透性水凝胶,通过物理作用负载放疗剂,用于肿瘤的植入治疗。方法通过酯化反应合成聚合物PECT-RGD(其中,PECT为含环醚侧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RGD为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短肽),通过酰胺化反应和氯胺T法制备131I标记的透明质酸,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沉淀离心纯化法对标记的透明质酸进行分离纯化;小瓶翻转法验证凝胶的形成;MTT法研究聚合物材料的细胞毒性;利用放射性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研究小鼠体内植入的凝胶的体内稳定性及降解情况;通过抑制肿瘤生长体积和肿瘤组织切片研究131I@PECT-RGD凝胶的体内抗肿瘤效率。结果聚合物PECT-RGD没有细胞毒性;在正常生理体温(37℃)下能够形成稳定的凝胶,并且可以在体内发生自降解;与PBS组相比,注射131I@PECT-RGD凝胶组和131I@PECT凝胶组均呈现较高的抗肿瘤效率,与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968,P < 0.05);131I@PECT-RGD凝胶组与131I@PECT凝胶组比较,抗肿瘤效率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7.276,P < 0.05);3组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878,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注射PBS组的肿瘤组织仅出现小部分坏死,注射131I@PECT凝胶组的肿瘤组织大部分坏死,注射131I@PECT-RGD凝胶组的肿瘤组织基本坏死。结论131I@PECT-RGD凝胶能够原位注射到肿瘤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自降解性和抗肿瘤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肿瘤局部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阿霉素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 肺癌14例,乳腺癌4例,淋巴瘤1例。抽出胸水后,注入稀释阿霉素50mg,每7~10天重复1次,3次无效换其他疗法。治疗后配合化疗等方法治疗原发病灶。结果胸水完全消失4例,部分消失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3.3%。其中8例系顺铂、卡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力学实验评价不同设计可注射椎弓根螺钉的机械强度,筛选出符合人体脊柱内固定强度要求的设计螺钉。方法制作6种不同设计的可注射椎弓根螺钉,设计一为120°的6孔螺钉,设计二为120°的9孔螺钉,设计三为120°的3孔螺钉,设计四为180°的4孔螺钉,设计五为180°的6孔螺钉,设计六为180°的间隔4孔螺钉。将设计一至设计六(6种设计)螺钉依次分为A、B、C、D、E、F组,普通螺钉为对照组。对螺钉的颈部及侧孔段近端等不同受力点进行三点弯曲实验,测量螺钉不同部位的最大弯曲载荷(MBL),观察螺钉弯曲和断裂后的残骸。结果力学测试结果表明,A组和B组螺钉侧孔段近端受力点处的MBL均显著低于C组、D组、E组、F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F组及对照组的螺钉侧孔段近端受力点处MBL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螺钉颈部的MBL均显著低于B组、D组、E组、F组和对照组螺钉(P<0.05);而B组、D组、E组、F组及对照组螺钉颈部MBL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弯曲实验后,螺钉均发生明显变形或断裂,对照组及A~F组的所有螺钉颈部受压后弯曲或断裂均发生在受压点处。A~F组的可注射螺钉在侧孔段近端受压时,螺钉的变形或断裂均发生在受压点相邻的侧孔处;而对照组的普通螺钉在同样的部位受压时,弯曲或断裂均发生在受压点处。结论通过力学实验发现,设计四螺钉(180°的4孔螺钉)、设计五螺钉(180°的6孔螺钉)和设计六螺钉(180°的间隔4孔螺钉)的抗折弯性能与普通螺钉接近,在螺钉抗折弯性能方面可以达到脊柱后路内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喷射心肌内给药的可行性以及载VEGF165、bFGF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对缺血心肌的促血管新生和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杂种犬32只,随机均分为单纯心肌梗死(SMI)组,高压喷射生理盐水(NS)组,高压喷射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Chitosan)组,高压喷射载VEGF165、bFGF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Chitosan+VEGF165+bFGF)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SMI组直接关胸,NS组、Chitosan组和Chitosan+VEGF165+bFGF组在结扎线以下左室前壁行高压喷射心肌内给药8~10次,1次/cm2。术后6周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查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处死动物前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术后6周心肌内仅有少量壳聚糖水凝胶样物质残留,其周围无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与SMI组比较,Chitosan组和Chitosan+VEGF165+bF-GF组梗死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P<0.05),梗死面积缩小(P<0.05),左室舒张末压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压喷射心肌内给药安全、可行;载VEGF165、bFGF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心肌内注射能促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MRI序列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后乳腺病变的检出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临床怀疑合并乳腺病变的注射隆乳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弥散加权成像(DWI)、MR水成像(MRH)及肝脏容积超快速(LAVA)三维多期动态增强序列,分析各序列图像中病灶的信号特点、位置、形态、大小和数量,以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别计算不同序列对乳腺病变的总检出率和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各序列病灶的总检出率差异采用R×C交叉表卡方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 结果 160个乳腺中共检出86个病灶,其中乳腺癌病灶30个。T1加权像、T2加权像、STIR、DWI、MRH及LAVA增强序列对乳腺病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2.56%(28/86)、61.11%(53/86)、63.88%(55/86)、41.66%(36/86)、89.53%(77/86)、100%(86/86),其中乳腺癌病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3.33%(10/30)、66.67%(20/30)、66.67%(20/30)、46.67%(14/30)、100%(30/30)、100%(30/30)。对各序列乳腺病变的总检出率行R×C交叉表卡方检验:χ2=129.428,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序列乳腺癌病灶诊断准确率行R×C交叉表卡方检验:χ2=51.843,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序列乳腺病变总检出率和乳腺癌病灶诊断准确率行组内两两比较分析,除T1加权像与MRH、T2加权像与STIR对乳腺病变总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1.593、0.100,P均>0.05),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9~87.509,P均 < 0.05);而MRH与T1加权像、MRH与T2加权像、MRH与STIR、T2加权像与STIR,以及DWI与LAVA增强序列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11、2.443、2.443、0.000、0.000,P均>0.05),其他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30.000,P均 < 0.05)。 结论 DWI和LAVA增强序列对PAHG注射隆乳后乳腺病变的总检出率最高;合理应用MRI序列,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病灶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黏附和成骨双重功能的仿生分子,为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界面的高效黏附和靶向分化提供新途径。方法筛选纤维连接蛋白和钙黏附蛋白前体分子,通过分子模拟、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纯化等技术设计并进行制备。通过离心促黏附实验和成骨诱导分化实验检测其体外活性。结果成功获得长1954bp的FNⅢ7-10/CAD11 EC1-2重组基因和由641个氨基酸组成的融合蛋白。体外功能研究发现聚苯乙烯表面的融合蛋白涂层可显著提高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黏附和成骨分化能力。结论 rFN/CAD具有促黏附和促成骨的双重生物活性,可作为一种理想的仿生修饰分子用于生物界面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瘤体内注射NTX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对31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瘤体内注射MIX,剂量50~60 mg,每月1次,连续注射3个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肌瘤体积的变化。切除的肌瘤标本行光镜和电镜下组织学观察分析并与未注药的同期肌瘤标本相比。结果 注药1个月后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第2、3次注药1个月后肌瘤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明显缩小(P<0.01),注药6个月后肌瘤体积与注药3个月后的体积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注药后的肌瘤标本光镜下可见其单位视野内的血管数明显减少,并有管腔变窄,肌瘤细胞有明显的水肿及变性;电镜下可见瘤细胞内内质网及线粒体有明显的水肿及变性。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MTX瘤体内注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1月接受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的21例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64岁;退变性滑脱6例,峡部裂性滑脱15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3例,Ⅲ度滑脱6例;均为单节段滑脱,L4滑脱9例,L5滑脱12例.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植入、椎间隙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随访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2例发生切口脑脊液漏,采取切口加压包扎、头低脚高位、脱水等治疗后得以控制,切口按期拆线.21例患者术后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后3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16~26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上述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ODI评分判定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6%及92.5%,随访期间矫正程度无丢失,螺钉无松动,融合成功19例,成功率为90.5%.结论 采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建立一种冬虫夏草蛋白质含量快速测定方法,弥补Bradford法不足,为研究过程中快速准确定量蛋白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用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为已知浓度的定量标准,用它来计算其它带的量。根据Quantity One来降低图像噪音和背景强度,并确定泳道,定义带并建立光密度与已知浓度的定量标准蛋白线性关系,通过每个带的光密度定量计算凝胶上每个带的质量。结果本实验所建立的凝胶染色扫描法能够较为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冬虫夏草蛋白含量。结论凝胶染色扫描法用于蛋白质定量,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均符合要求,为测定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取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磷酸化蛋白并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进行分离. 方法 提取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蛋白并利用金属磷酸盐亲和层析树脂富集磷酸化蛋白后,进行一维等电聚焦分离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质谱鉴定感兴趣的蛋白点. 结果 成功提取了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磷酸化蛋白,并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成功建立了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磷酸化蛋白质组图谱. 结论 磷酸化蛋白纯化技术与二维凝胶电泳分离技术的结合是研究亚细胞器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全面鉴定和研究线粒体磷酸化蛋白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及缺点,并探讨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栓塞技巧。方法:20例动脉瘤患者中,小动脉瘤8例(12mm),大动脉瘤7例(12-25mm),巨大动脉瘤5例(>25mm)。15例患者行动脉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6例行载瘤动脉闭塞。结果:14个采用球囊行瘤腔内栓塞的动脉瘤中,3个月后DSA随访,10个动脉瘤被完全栓塞,4个动脉瘤部分栓塞。6例采用球囊行载瘤动脉闭塞的动脉瘤患者,3个月DSA随访皆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颅内大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的可脱性球囊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不能手术或行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难度较大的某些动脉瘤,载瘤动脉的闭塞治疗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12):1442-1444
目的 构建带FLAG标签的大鼠δ型阿片受体的pIRES2-EGFP表达质粒(δ-FLAG-pIRES2δEGFP),并实现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以含大鼠全长δ阿片受体基因的δ-pMD20-T载体为模板,设计引物并行PCR扩增,在δ基因C端引入FLAG标签,AT克隆至pMD20-T载体中,测序鉴定,经酶切连接入pIRES2-EGFP中,将获得的δ-FLAG-pIRES2-EGFP载体转染CHO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表达情况,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检测δ-FLAG的表达.结果 测序及酶切结果表明获得了带FLAG标签的δ基因,成功构建δ-FLAG-pIRES2-EGFP表达质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转染细胞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应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可观察到目的 基因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δ-FLAG-pIRES2-EGFP表达质粒,并在CHO细胞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8.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肥厚性湿疹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我科自2008年1月以来,采用无针高压注射器局部注射法治疗了48例慢性肥厚性湿疹,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E2 (hnRNP E2)诱骗RNA对逆转细胞的四倍体特性的作用.方法 取32Dcl3细胞(小鼠正常髓母细胞),32D-BCR-ABL细胞(含人类bcr-abl cDNA的转化细胞),32DP210-pGD细胞和32DP210-pGM细胞(表达hnRNP E2诱骗RNA野生型序列pGD和突变性序列pGM的32D-BCR-ABL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的DNA倍体测定;对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确定染色体核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cyclin B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所有32Dcl3均为含40条正常染色体的二倍体细胞,32DP210-pGD细胞中,75.83%以上为二倍体细胞群;32DP210-pGM细胞与32D-BCR-ABL细胞内分别含81.25%和85.81%的四倍体细胞,含80条染色体.与32D-BCR-ABL细胞相比,32DP210-pGD细胞的cyclin B1蛋白水平表达下调,p53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32DP210-pGM细胞的cyclin B1和p53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hnRNP E2诱骗RNA能逆转32D-BCR-ABL细胞的四倍体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验证自行制备的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作为软骨细胞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以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和羟乙基纤维素为原料,制备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通过SD大鼠肌内注射植入,进行组织相容性检测.在此基础上,将其与软骨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观察软骨细胞在壳聚糖水凝胶中的存活情况,并于体外培养3周后,作相关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 制备的壳聚糖水凝胶具有温度敏感性,即室温时为液态,37℃时10~15min可发生交联反应成为固态凝胶.SD大鼠肌内注射不同时间点组织相容性检测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植入体内2、4周时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6周时材料降解明显,8周时已经基本降解.采用该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软骨体外培养3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HE染色可观察到软骨陷窝样结构,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软骨细胞具有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功能.结论 本研究自行制备的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将其与软骨细胞复合后,可以在体外再造组织工程化软骨,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