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0例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病(AK)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AK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1)60~80岁为AK高发年龄,占67.5%,60岁以下发病率较低,占17.5%;(2)发病时皮损多发生于面、颈等暴露部位,病理类型以鲍温样型、萎缩型及肥厚型为主;(3)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仅为50%,临床上极易将其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症等其他皮肤病。结论 AK好发于老年人,面颈部多发,病理类型以鲍温样型、萎缩型及肥厚型常见,临床上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皮肤镜及液氮冷冻对于早期日光性角化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观察复发率.方法:选择2018-01 ~2019-12门诊初步诊断为日光性角化病患者,进行皮肤镜检,进一步确诊后给予冷冻治疗,至症状完全消退后,进行皮肤镜复查,并视检查结果确定下部治疗方案.对照组仅进行皮肤镜检测及冷冻治疗,不予皮肤镜复... 相似文献
3.
4.
9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9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棘细胞型、角化过度型和色素型占80.0%,51岁以上发病者占71.1%,头面颈等暴光部位发病者占45.6%,临床诊断误诊率34.4%,误诊为色素痣、寻常疣或扁平疣占误诊病例的67.7%。结论年龄和日光照射可能是脂溢性角化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临床常易误诊为色素痣、寻常疣或扁平疣,误诊原因与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在日光性角化病(SK)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在40例SK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2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突变型P53蛋白在SK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00%、10.00%,其在SK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其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SK相关,提示SK皮损细胞中有P53蛋白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7.
<正>日光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是临床最常见的损害之一,常发生于头、颈、躯干上部和四肢日光损伤部位[1]。老年人、浅肤色类型和慢性日光暴露者容易受累。原发性损害是粗糙的红色丘疹,伴白色到黄色鳞屑。因AK可发展成鳞癌,且有时与鳞癌不易区别[2],故必须积极进行治疗,其目标为毁坏异常细胞以根治AK和预防复发。巨大戟醇凝胶是近年首个获准用于治疗AK的局部用凝胶制剂,疗程仅需2~ 相似文献
8.
吴金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7(5):26-27
目的探讨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研究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门诊病理证实的20例(22耳)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18耳)清除角化病变后效果良好,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2例(2耳)遗留干性鼓膜穿孔;2例(2耳)发展为外耳道胆脂瘤。结论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病因与外耳道口狭窄及阻塞有关;病变反复发生者有转化为外耳道胆脂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通过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探讨呼吸道黏膜角化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收治的1例呼吸道黏膜角化病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胸痛、发热,CT示气道点状钙化灶。纤支镜示会厌白色颗粒物附着,气管、双侧支气管黏膜见大小不等颗粒状结节,支气管腔内少量灰色脓性分泌物。培养有曲霉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病理示气管黏鳞状上皮化生、角化亢进,黏膜上皮下局灶钙化。诊断呼吸道黏膜角化病。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症状缓解。结论呼吸道黏膜角化病是一种罕见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气管镜在诊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Livin在不同病理分型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脂溢性角化病病例120例(6个类型,每种病理类型各20例),并以10例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所有病例的Livin表达情况进行染色检测。结果:Livin在不同病理分型的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包皮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Livin的表达强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溢性角化病组织普遍表达Livin,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凋亡抑制相关,其发生可能与Livin表达上调有关;Livin在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型无关,提示不同病理分型SK组织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脂溢性角化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男性多见,影响美容。高频电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精确、术中不出血、术后创面修复快和并发症少的皮肤美容外科技术。我院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以来对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70例采用高频电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成年人的良性表皮肿瘤,几乎不恶变,但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诊断不明时须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人们多出于美容目的而治疗,除手术切除外,药物、超声、激光、光动力、纳秒电场、高压氧、火针等亦能有效清除皮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削法对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本院进行诊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4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平削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有不同程度的水疱、血疱、色素加深、减退、激发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行平削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对组织损伤较小,且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19.
20.
莱泽-特雷拉(Leser-Trélat)征是伴有恶性肿瘤的脂溢性角化病,主要表现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损害数目迅速增多,受累范围大,出现瘙痒性脂溢性角化病损害,合并恶性肿瘤大多为腺癌。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突发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合并异型管状腺瘤(腺上皮异型增生)患者的诊治过程,以及早通过皮损表现发现内脏肿瘤性疾病,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