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参麦注射液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夹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有合并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加参脉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为1个疗程.结果:从综合疗效、中医症候疗效、硝酸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步长脑心通、生脉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心电图改变和血脂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参脉加丹参注射液为主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并与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结果:治疗组对心绞痛症状显效27例,改善12例.有效率95.12%。对照组对心绞痛症状显效8例.改善23例,有效率77.5%。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参脉加丹参注射液可作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则加用中药生脉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步长脑心通、生脉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心电图改变和血脂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及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对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对照组、红花对照组和丹红治疗组,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心肌耗氧量及血小板计数指标.结果 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欣  王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7):870-871
目的:观察比较丹参注射液加川芎嗪与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丹参注射液加川芎嗪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及87.10%;对照组依次为74.19%及51.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注射液加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心通与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强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55-155
目的观察脑心通、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步长脑心通、丹红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加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丹参注射液加川芎嗪治疗14d。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心电图检测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总效率为73.1%,心电图检测总有效率为5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注射液加川芎嗪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心绞痛患者60例给予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入液静滴.结果 心绞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63.3%;患者心绞痛发作相关情况及中医症状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生脉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氟尿嘧啶与辅酶A、酚磺乙胺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辅酶A、酚磺乙胺注射液与氟尿嘧啶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分别于25℃、37℃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氟尿嘧啶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及pH值。结果:不同温度条件下,氟尿嘧啶与酚磺乙胺注射液配伍液在12 h内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pH值和氟尿嘧啶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氟尿嘧啶与辅酶A注射液配伍液在12 h内性状、pH值和氟尿嘧啶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氟尿嘧啶注射液可以与辅酶A配伍应用,但不能与酚磺乙胺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徐慧  朱华  许建国 《吉林医学》2008,29(21):1848-1849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下,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将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观察6h内配伍液的外观,测定pH值,扫描紫外吸收图谱,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的吸收度,计算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含量。结果: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图谱均无明显变化,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下,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张晓伟  钱金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071-107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肌苷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2)℃]条件下,观察8 h内配伍液的外观性状、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用系数倍率法、紫外双波长等吸收法分别测定头孢尼西钠与肌苷的含量。结果两药在配伍后8 h内肌苷含量无明显变化、8 h时头孢尼西钠含量〈90%,其余外观性状、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等考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肌苷注射液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应在6 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15.
16.
17.
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进行比较。方法对4—6周的BALB/c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其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操作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小鼠内眦静脉对于刚刚开始操作的实验人员来说更容易上手;小鼠尾静脉注射相比内眦静脉注射难度稍高,且实验之前需多次训练方可熟练操作。结论小鼠内眦静脉注射是一种操更简便,且成功率更高的小鼠静脉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红艳  朱华彭程 《吉林医学》2006,27(11):1338-1339
目的:考察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将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5%葡萄糖(5%GS)中混合,于25℃、37℃放置,在0、1、2、4、6h对混合液进行外观观察、pH值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及依诺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测定。结果:在0 ̄6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依诺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在25℃下有所下降,在37℃下基本不变。结论: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5%葡萄糖中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Alprostadil,Lipo PGE1)、甲钴胺及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U-MA)的疗效.方法: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入组,配对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规范(饮食运动疗法加胰岛素治疗)的控制血糖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前列地尔、甲钴胺及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剂量分别为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1次/日静滴,甲钴胺注射液500μg,1次/日入壶静滴,胰激肽原酶40单位,1次/日肌注,联合治疗三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及肾功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3周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微量白蛋白尿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微量白蛋白尿降低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地尔、甲钴胺及胰激肽原酶联合使用有利于改善肾脏微循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降低尿蛋白排泄,效果显著,适合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