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用药物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湖南省臀肌挛缩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2%苯甲醇注射液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与臀肌挛缩症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臀肌挛缩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2005年1月~2006年2月在湘雅医院确诊的臀肌挛缩症患者及同时段入院的非臀肌挛缩症患者.利用SPSS进行数据录入,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运用Stata 8.0软件以Pe(0.05)、Pr(0.10)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臀肌挛缩症的主要风险因子.结果 0~3岁连续肌注时间长达4 d以上、2%苯甲醇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是臀肌挛缩症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暴露比值比OR分别为16.536、4.136,回归系数分别是2.805527、1.670904.结论 0~3岁连续肌注时间长达4 d以上、2%苯甲醇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是臀肌挛缩症的主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臀肌挛缩症与2%苯甲醇注射药物因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病在重庆地区较常见。我院1986年5月~1996年1月共收治本病389例,其中男240例,女149例。年龄3岁10个月~25岁,双侧386例,单侧3例。本组389例中有378例在注射青霉素中曾加有2%苯甲醇注射液以减轻局部疼痛(97.17%)。本组对臀肌挛缩症与2%苯甲醇药物因素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反复多次注射2%苯甲醇青霉素溶液是该病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2%苯甲醇注射药物也是本病最危险的因子,相信如果不使用该药物,将来肌肉挛缩的发生率会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3.
5.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病因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髂嵴松解术、挛缩组织切断术及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治疗的68例患儿的发病原因,术后效果等进行了随访分析。结果:发现有臀部多次注射史者57例,加用苯甲醇者38例,无或少臀部肌肉注射史者11例。获随访的55例患儿治愈45例,好转7例,无效3例。结论:臀部多次加用苯甲醇肌注是该病的常见原因,挛缩组织切断术和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是治疗该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形成、治疗和预防。方法27例均行手术治疗,松解挛缩肌群及筋膜,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随访27例,无复发,满意率100%。结论臀肌挛缩症的形成与瘢痕体质和反复多次肌肉注射之间存在关系,手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970年Valderraman首先报告了臀肌筋膜挛缩症,继之国内马承宣于1978年也报告了该病。作者于1981~1989年收治臀肌筋膜挛缩症14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臀肌筋膜松解术治疗。现将手术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臀肌挛缩症是因臀肌及其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内收内旋功能障碍,而表现的特有步态、异常姿势及体征的临床病症。大多由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所引起,近年臀肌挛缩症发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我们于1987年~1997年间共收治28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崔钻冰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6):534-534
臀肌挛缩症是青少年及儿童期的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步行呈外八字状 ,下蹲困难 ,久站感觉疲劳 ,部分患者两下肢不等长。步行左右摇摆等 ,所表现的症状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我院从 1993年 6月~ 2 0 0 0年 3月 ,采用小切口术式为10 0 0例患臀肌挛缩症的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良好的效果。步态恢复正常的占 96 7% ,步态明显改善的占 3 3%。现就术中配合谈一点体会。1 术前准备1 1 器械及物品准备 :消毒手术包 ,包内有中弯止血钳 4把 ,组织钳 3把 ,持针钳、手术刀、剪刀各 1把 ,4号、 1号丝线各 1包 ,半胶管引流 2条。1 2 布巾准备 :4条双层中单… 相似文献
19.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后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之疾病,病因至今不明。1969年Valdenama首次报告,国内马承暄1978年首次报道,近年来国内也有诸多文献对其病因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现对本院1993~2003年收治的67例臀肌挛缩症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