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确诊患者采取中医中药辨证治疗,30天为1疗程,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30天后,显效22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94.83%.结论:采取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5型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2周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电图改善及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正确的中医辨证护理可以增强患者活动能力,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199801~199912,我科共收治心绞痛44例,通过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疗效,充分验证了中医护理原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正确性。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4例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41~50岁,50~60岁20例,>60岁7例;并发心肌梗死3例,合并高血压病14例,高脂血症6例。1.2 症状特点 患者可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绞痛、刺痛或刀割样痛,伴压迫感或窒息感,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臂及颈部等部位,一般持续3~5min,严重者可持续1~2h以上。1.3 效果 44例患者经辨证施治与施护,症状完全消失11例,占25.0%,…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相当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我院1998年以来共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不同证候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6例冠心病给予基础和对症护理.结果:症状完全消失10例,占17.9%;症状基本消失44例,占78.78;症状未消失2例,占3.4%;总有效率96.6%.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同时结合临床表现给予辨证施护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23-72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1例。分为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脾两虚及心肾阴虚5种证型。另外选取非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hs-CRP水平,并对入选患者进行相应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血瘀组、痰瘀互阻组和阳虚寒凝组hs-CRP含量均高于心脾两虚组和心肾阴虚组(P<0.05),而且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损害程度也高于心脾两虚组和心肾阴虚组,且主要以重度狭窄为主(P<0.05);hs-CRP与狭窄程度总积分相关性比较发现hs-CRP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8752,P=0.01)。结论:气虚血瘀和痰瘀互阻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主要证型,hs-CRP的含量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黄炜 《山西中医》2010,26(11):55-56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配合中医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辨证施护组和一般护理组各39例,一般护理组用常规护理方法,辨证施护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方法护理。结果:辨证施护组39例中,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7%;一般护理组39例,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6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证型心绞痛采用辨证施护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护.结果 观察组在改善心绞痛发作最长持续时间、降低其发病率与再住院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冠心病心绞痛能改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eqcle angina pectoris,UAP)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因素 ,约有 10 %的 UAP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约 5 0 %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由 UAP发展而来 ,因此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1] 。现将我科 1998~ 2 0 0 0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4 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 ,男 2 6例 ,女 2 2例 ;年龄5 0~ 78岁 ,平均 5 8.7岁 ;冠心病史 1年以内 16例。 1~10年 2 6例 ,10年以上 6例。所选患者均符合 1979年WHO制订的 UAP标准 ,并参考 1994年南京召开的“全国不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行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研究组心绞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中医辨证施护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切实改善患者心功能,预后效果较佳,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休息与活动、预防便秘、病情观察等方面突出中医护理措施。结果:48例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各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中医辨证施护,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治疗效果,突出了中医护理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112例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UA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分析证候类型与血脂水平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UAP常见中医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证;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双支病变多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三支病变多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和阳虚寒凝夹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轻,而阳虚寒凝夹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最重;痰瘀互阻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总胆固醇(代)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各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UAP痛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TG和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心绞痛是心脏疾患中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本人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对此种病人在应用现代技术仪器的同时,对病人进行辨证施护对治疗患者病情,使患者早日康复更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UA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分析证候类型与血脂水平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UAP常见中医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证;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双支病变多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三支病变多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和阳虚寒凝夹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轻,而阳虚寒凝夹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最重;痰瘀互阻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各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UAP痛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TG和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西药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扶阳益气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硝酸酯药、钙离子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降脂药和代谢营养药,治疗组加用扶阳益气中药;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及血脂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药常规应用基础上加用扶阳益气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疏血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T段的变化值、疾病每日发作次数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ST段变化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出血情况发生,对照组出血率为27.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参考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红花液20ml溶于5%葡萄糖25ml中,连续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9%,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泻下清水样稀便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为主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本院儿科2009年共收治87例腹泻患儿,根据发病节气、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等五个证型,辩明后分别施予不同的中医护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珍先  宋小平 《河北中医》2006,28(4):275-27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状态,如果处理不及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2001~2004年,我们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便秘对有心、脑血管病患者有极大的危害。本文阐述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理论,进行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干预,使患者便秘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