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离、鉴定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并探讨在体外多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获取小鼠骨髓干细胞,进行体外贴壁培养、纯化,观察不同传代次数细胞形态特点.流式细胞法检测不同传代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45和CD90.分离后的MSCs再经含有HGF,FGF-4,EGF三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体系继续培养21 d,分别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诱导后细胞的白蛋白(ALB)、细胞角化蛋白18(Cg18)、以及甲胎蛋白(AFP)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培养的骨髓干细胞随传代次数增多细胞形态趋向为长梭形.传代到第5代,基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90阳性细胞从原代的25.42%增加到93.47%,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45表达阳性细胞从原代的86.49%降低到2.77%.通过RT-PCR可检测出诱导第7天细胞表达AFP mRNA,ALB mRNA及CK18 mRNA;通过Western blot可检测出诱导第21天的细胞表达ALB和CK18.结论:小鼠MSCs可以在体外被有效地分离纯化,可以被诱导为表达肝细胞表面标志的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2.
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成年小鼠骨髓干细胞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用下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能性及其分化特性,为肝细胞移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HGF100ng/ml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于诱导的第0、7、l4、21、28天,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mRNA水平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LB、AFP和细胞角蛋白l9(CK19)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新鲜分离的骨髓干细胞ALB及AFP mRNA呈弱阳性。在非诱导组,培养7d时ALB mRNA已检测不到,AFP mRNA明显减弱,14d时消失。在诱导组,7d时ALB mRNA检测不到,14d时再次出现阳性条带,21d时表达量最大,而AFP mRNA在诱导组始终呈阳性,14d时表达量最大,以后逐渐减少。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与RT-PCR结果基本一致,但CK19蛋白始终阴性。结论小鼠骨髓干细胞在HGF单独作用下能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最佳时期是2~3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 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作用及诱导后肝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方法体外培养小鼠ESC使其发育成拟胚体,然后加入a FGF、HGF诱导ESC定向分化成肝细胞。收集培养上清液,RIA法测定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白蛋白(albumin,ALB)浓度。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LB、细胞角蛋白8(CK8)以及细胞角蛋白18(CK18)在细胞内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SC培养5 d后发育成为拟胚体,加入不同浓度a FGF继续培养,5 d后AFP浓度降低,ALB浓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细胞内ALB、CK8及CK1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一次诱导后加入HGF,继续诱导5 d,上清液中AFP浓度降低,ALB浓度升高,具有浓度依赖性。ALB、CK8及CK18在细胞内表达升高。结论体外培养小鼠ESC,加入a FGF、HGF后可诱导其向肝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标志物AFP水平明显降低,ALB、CK8以及CK1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和方法,观察分化后的细胞白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酶学法从脐带全层组织中分离UC-MSCs,采用改良的肝分化培养体系体外诱导UC-MSCs向肝细胞分化。诱导后2、4周,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RT-PCR检测肝细胞标志性基因AFP、ALB和CK19 mRNA。ELISA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培养液中ALB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细胞白细胞表面抗原HLA-Ⅰ和HLA-Ⅱ。结果从人脐带基质中分离培养的UC-MSCs在向肝细胞诱导分化培养体系的培养下,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转化成为多角形或类圆形,并且表达AFP、ALB mRNA和蛋白,诱导后的UC-MSCs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ALB,诱导后的细胞不表达HLA-DR。结论UC-MSCs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分化后的M细胞仍具有低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诱导人胎肝非实质间充质干细胞(NPMSCs)分化为类肝细胞,对类肝细胞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功能鉴定。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人胎肝NPMSCs,在1%基质胶作基质,2.5 mmol/L氮胞苷预处理10~12 h,肝细胞生长因子10μg/L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10μg/L加肝细胞生长培养基中诱导。用显微摄像和四甲基偶氮唑盐研究细胞增殖及生长特征,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定细胞表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人Alb水平,过碘酸希夫试验进行糖原染色。结果从人胎肝获得贴壁细胞种植后生长分裂良好,连续传10代后,每份人胎肝NPMSCs可扩增达109个细胞。NPMSCs表型为CD166阳性,CD34阴性。在添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基质胶上诱导培养的NPMSCs在21~28 d时,形态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多角形或类圆形。细胞转圆率为40%,双核细胞比率5%。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未诱导培养的NPMSCs中,有较少的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及其mRNA,未见其他肝脏特有的转录因子或者细胞质蛋白标志。诱导早期可见较多细胞表达GATA4、甲胎蛋白和CK18及其mRNA,至诱导后期表达下降,而Alb、CK18、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和肝细胞核因子1α表达逐渐上升。Alb、CK18阳性细胞比例达60%。未诱导分化的NPMSCs不分泌Alb,诱导分化的NPMSCs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Alb。NPMSCs诱导14d时首先见到部分细胞出现红紫色染色的糖原积聚物,28 d后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增多。结论在本实验诱导条件下可获得在复制及翻译各环节肝细胞标志阳性的类肝细胞。诱导后NPMSCs已具备肝细胞特有的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向类肝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生物学的特性及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行传代培养, 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免疫标志、细胞周期和生长活性等, 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4和抑瘤素等细胞因子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用免疫细胞方法对诱导和未诱导的细胞进行免疫学检测, 糖原染色进行功能鉴定.结果: 从人脐带中可分离到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进行长期稳定培养; CD29、CD105和Vimentin表达阳性, 基本不表达CD34、CD31, 经加入细胞因子可成功将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 分化的细胞表达肝细胞表面标志物ALB、AFP、CK18和CK19, 糖原染色呈现阳性.结论:人脐带中可成功分离到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可实现体外长期培养, 表达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在体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 有望成为细胞替代治疗的理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不但可分化为肝细胞,并且可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促进肝再生。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对H_2O_2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500μmol/L H_2O_2诱导人肝细胞株THLE-3损伤模型,24h后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检测细胞毒性、caspase-3/7活性以及YO-PRO-1阳性细胞率。结果: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后,H_2O_2损伤的THLE-3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毒性显著减少(P0.05),caspase-3/7活性显著下降(P0.05),YO-PRO-1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降低细胞毒性、caspase-3/7活性和细胞凋亡而对H_2O_2诱导的THLE-3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大鼠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作用.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纯化培养间质细胞,诱导前24小时加1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入培养液中以促进细胞分裂,再以肝脏细胞条件培养基作诱导剂,分别在诱导培养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功能标志物(AFP、白蛋白、CK18)、用PAS法进行糖元染色试验,以验证诱导分化的结果.结果:诱导后3天间质细胞表现为肝细胞样,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功能标志逐渐出现和成熟.AFP在7、14天时表达较高,21、28天时表达显著减少;白蛋白、CK18和糖元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结论:肝脏细胞条件培养基能诱导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MSC)向肝细胞横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胶原酶消化脂肪组织,贴壁培养,体外扩增后以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志。取扩增3代的AMSC分为2组,诱导分化组在含有2%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20 ng/ml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10 ng/ml、1×ITS和地塞米松0.1μmol/L,培养14 d;空白对照组则不加任何细胞因子。RT-PCR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肝细胞核因子1、GATA4等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FP和Alb阳性细胞在两组细胞中的比例,检测肝细胞特异性细胞角蛋白(CK) 18、CK19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AMSC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可以稳定传代。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第3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表面CD29、CD44;不表达CD34、CD45。RT-PCR检测诱导5、8、11、14 d的细胞,显示有肝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4和肝细胞核因子1A基因的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14 d的细胞,发现30.0%的细胞表达Alb,17.8%细胞表达AFP,双阳性的细胞为6.9%;免疫荧光检测发现诱导细胞表达CK18、CK19。空白对照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则未见上述各项变化。结论在低血清培养体系中,采用细胞因子联合诱导,显示脂肪间充质细胞在体外能定向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BMSCs)为肝样细胞,提高分化效率.方法:将第一代BMSCs随机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加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抑瘤素M等进行诱导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1b)、细胞角蛋白18(CK18)、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和细胞色素P450 2b9(CYP2b9)的mRNA表达,A1b合成以及A1b和CK18蛋白标记细胞阳性率.结果:诱导组第3天出现多边形细胞,5—7d上皮样细胞呈岛状分布,14 d呈铺路石状.对照组细胞为长梭形.第7,14,21天,诱导组细胞AFP,A1b,CK18 mRNA和A1b蛋白检测阳性;第14,21天,细胞表达TAT和CYP2b9 mRNA.对照组除AFP mRNA呈弱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第7,14,21天,诱导组CK18阳性率分别为71.4%.75.9%,80.6%:A1b阳性率分别为75.0%,79.7%.81.1%.而对照组第7天CK18和A1b阳性率仅2.3%,1.7%,与诱导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_(CK18)=1.97×10~(-5),P_(A11b)=3.08×10~(-6)).结论:BMSCs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诱导率最高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