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荣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54-1255
目的探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体位与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方法将604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分为2组,观察组303例,采用改进皮内注射法;对照组301例,采用常规皮内注射法。比较2组的一次进针成功率、身体晃动、标准皮丘、拔针后菌液外溢情况、结核菌素试验(PPD)阳转率及卡介苗疤痕(卡疤)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一次进针成功率、标准皮丘合格率、PPD阳转率及卡疤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身体晃动、拔针后菌液外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改进皮内注射法具有易固定、易进针、剂量准、减少药液外溢等优点,保证皮丘符合标准,从而提高了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PPD的阳转率和卡疤合格率,而且节省人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75-2776
选取200例卡介苗接种新生儿,按照接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观察组采取改良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丘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菌液外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身体稳定性、疼痛感评分、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能够提高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皮丘达标率,降低菌液外溢率,且新生儿具有更好的身体稳定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皮内注射法提高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将136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66例采用改良皮内注射手法接种卡介苗,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比较2组的接种效果.结果 实验组接种一次成功率,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12周卡痕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皮内注射法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具有不漏液,皮丘大小符合接种要求,接种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皮内注射法提高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136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66例采用改良皮内注射手法接种卡介苗,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比较2组的接种效果。结果实验组接种一次成功率,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12周卡痕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皮内注射法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具有不漏液,皮丘大小符合接种要求,接种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头皮针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方法]将182例符合接种注射条件的新生儿分成两组,实验组102例采用改良头皮针注射,对照组80例则采用普通直刺硬针头注射。[结果]实验组接种一次成功98例;对照组一次成功6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7.40,P<0.01);注射时间实验组为7.81s±1.84s,对照组为13.28s±4.73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9.78,P<0.01)。[结论]改良头皮针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注射具有进针快、易固定、操作方便、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卡介苗接种效果,减少卡介苗环境污染。方法选取202例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接种前,护±用左手示指与中指将接种部位皮肤朝同一方向侧移约1cm,绷紧并固定皮肤,进行皮内注射,拔针,松左手;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接种。结果观察组发生菌苗外溢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接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的注射方法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保证卡介苗剂量正确、皮丘符合标准,提高了接种效果,减少卡介苗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方法简单,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皮内进针方式进行变态反应特异诊断对患者痛感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在两侧上臂外侧皮内试验做变态反应特异诊断患者127例,将每位患者左上臂外侧23个皮丘作为对照组、右上臂外侧25个皮丘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共观察皮丘2 921个,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进针法;实验组共观察皮丘3 175个,采用针尖斜面向下与皮肤呈45°角刺入皮内注射法,观察两种皮内注射进针法在变态反应特异诊断中对患者疼痛反应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疼痛反应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尖斜面向下与皮肤呈45°刺入皮内注射法疼痛反应轻且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高,明显优于常规皮内注射法。  相似文献   

8.
直接皮内注射卡介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预防接种科于 1998年 3月~ 1999年 3月 ,采用卡介苗直接皮内注射法预防结核病效果显著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8年 3月~ 1999年 3月 ,来我科接种卡介苗的适龄儿童 5 12例 ,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2 35例 ,对照组2 5 1例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2 6例除外 )。其中 ,3月~ 1岁 2 70例 ,2~ 6岁 88例 ,7~ 12岁 12 8例。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卡介苗 0 .1ml于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不同的是 ,实验组直接注射 ;对照组是按传统的方法 ,先做结核菌素试验 ,结果阴性者 (皮丘直径≤ 5mm)方可注射。1.3…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两种不同方法对注射完后药液外溢和皮丘大小的影响。方法将700例符合注射结核菌素试验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型方法进行皮内注射,观察组采用改进型方法进行皮内注射,比较两组不同方法注射完后皮丘的大小和药液外溢人数。皮丘平均直径≥7mm者为皮丘达标。结果观察组350例中皮丘平均直径≥7mm348例,皮丘平均直径≤6mm2例,对照组350例中皮丘平均直径I〉7mm317例,皮丘平均直径≤6mm3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P〈0.01)。观察组3例发生药液外溢,对照组16例发生药液外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P〈0.01)。结论改进型皮内注射法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保证剂量准确,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
010959直接皮内注射卡介苗的效果观察/王莉一刀黑龙江护理杂志一2000,6(5)一76 接种卡介苗的适龄儿童512例,实验组235例,对照组251(结核菌素试验阳性26例除外)。两组均采用卡介苗o.lml于左L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实验组直接注射,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即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方可注射。皮内注射卡介苗12周后,检查局部“卡痕”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成功200例,失败35 86例,卡痕率87.7%;对照组成功214例,失败37例,卡痕率为85.30%,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尸>0.05)。结果表明直接皮内注射卡介苗安全、有效,既减轻幼儿的痛苦又省力。表1参…  相似文献   

11.
曾德秀  杨芳  向鑫 《现代护理》2007,13(20):1868-1869
目的探讨注射器死腔残留量对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将正常新生儿分成3组,对照组278例,实验1组325例,实验2组300例,用改变菌液浓度或预抽注射器死腔残留量来减少卡介苗残留量,保证接种的卡介苗量。具体为对照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5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5人;实验1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5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25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4人;实验2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75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5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5人。将3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卡介苗阳转率及卡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实验组的方法保证了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的菌苗有效量,从而提高了卡介苗接种后PPD的阳转率及卡疤成功率,临床上配制溶解稀释卡介苗和接种卡介苗时应考虑注射器死腔残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射器死腔残留量对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将正常新生儿分成3组,对照组278例,实验1组325例,实验2组300例,用改变菌液浓度或预抽注射器死腔残留量来减少卡介苗残留量,保证接种的卡介苗量.具体为对照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5 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 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5人;实验1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5 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25 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4人;实验2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75 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5 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5人.将3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卡介苗阳转率及卡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实验组的方法保证了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的菌苗有效量,从而提高了卡介苗接种后PPD的阳转率及卡疤成功率,临床上配制溶解稀释卡介苗和接种卡介苗时应考虑注射器死腔残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皮内注射一次成功率。方法:选择将需做皮内过敏试验的住院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左手拇指与进针方向一致绷紧皮肤同时针头斜面垂直进针的观察组和左手拇指与进针方向相反绷紧皮肤同时针头斜面向上进针的对照组各60例.重点分析的指标有出针、重复进针率、注射时漏液和拔针时出血的例数。结果:两组皮内注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本院出生的新生儿106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号将其分为对照组518例与观察组547例,对照组于新生儿出生24 h内在爱婴区进行首针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接种,观察组对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接种流程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接种流程落实规范率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接种流程落实规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规范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接种流程,可有效提高接种流程落实规范率,降低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阶段无痛注射法在乳腺癌患者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0例需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0例)和实验组(250例).对照组按照皮下注射的一般流程方法进行操作,实验组将皮下注射分三阶段:进针时、注射时、拔针操作时均实施无痛注射法,观察比较患者在三阶段和整个注射过程的疼痛反应程度,患者对整个注射过程的满意度以及操作用时.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针时、注射时、拔针时和整个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注射过程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操作用时上两组用时相当,并未因三阶段无痛注射操作繁琐而引起耗时.结论乳腺癌患者注射重组人细胞刺激因子时采用三阶段无痛注射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有效措施。我所从1982年至1985年,采用皮内注射卡介苗820例,(?)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303例。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一.皮内接种卡介苗820例其中新生儿组接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疗模式失效与效应分析(HFMEA)在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出生的1 000名新生儿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在爱婴区同时进行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选取2010年1~12月出生的1 000名新生儿为实验组,应用HFMEA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风险管理,针对高危流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卡介苗使用数量.结果:新生儿出生24 h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对照组95%,实验组100%;实验组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HFMEA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风险管理,可降低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提升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皮内注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梅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06-1306
传统的皮内注射法有两个不便之处,一是不容易绷紧皮肤,因新生儿皮肤覆以胎脂,皮肤很滑,二是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刺入后,易发生针头从皮肤表皮层穿出的情况,因新生儿皮肤嫩,角质层薄。我们给新生儿皮内注射的技巧是:①左手拇指与食指捏起一块皮脊,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5cm,右手进针时选择皮脊的最高处,进针的方向比较偏向于皮脊的长轴,既便于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又防止注射失败时针头刺伤自己。②进针角度尽量小,因选择捏起的皮脊后,进针角度好掌握,传统方法绷紧皮肤后进针因注射者自身右手的原因,角度不容易掌握。③针头斜面进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反折式静脉拔针法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的100例非留置针静脉输液拔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拔针法,观察组采用反折式静脉拔针法,比较分析两组拔针后出血情况、头皮针针管内血液外溢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拔针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皮针针管内血液外溢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折式静脉拔针法对个体组织无明显损害,且拔针后头皮针针管内血液外溢情况明显降低,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拔针方法,可为临床护士选择适宜的拔针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接种过程中应用头皮针提高卡介苗注射成功率,提高卡痕率,有效预防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02例健康婴儿,按接种计划实施注射。将每日接受接种的婴儿按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单号)和对照组52组(双号)。实验组应用头皮针进行预防接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注射。比较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是否足量注入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在首针穿刺成功、配制液足量注入、卡痕、婴儿无痛感方向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注射优于传统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