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ICU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5例脑外伤昏迷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并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针对性制定护理对策。结果:115例脑外伤昏迷患者中41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5.65%;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激素使用情况、气管切开、胃管留置、ICU住院时间、吸烟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合并基础疾病均与肺部感染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使用激素、气管切开、留置胃管、ICU住院时间≥7 d、GCS评分≤4分、合并基础疾病均是导致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发脑外伤昏迷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依据危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状态指数(CSI)对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监测意义,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SI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总结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CSI评分越高,CPIS评分越低,CSI与CPIS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CSI和CPIS评分对脑外伤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脑卒中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2例,发生率29.3%;住院时间15~127 d,平均45.2 d。结论:对脑卒中昏迷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做好促醒工作,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用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ICU进行治疗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治疗的78例患者为实验组,实施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有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情况,但实验组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伤口感染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0.3%低于对照组26.7%(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0%(71/78)高于对照组74.7%(56/75)。结论 ICU中预防肺部感染护理流程能够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段锦丽 《全科护理》2015,(8):702-703
[目的]探讨临床上脑外伤后昏迷病人易引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对168例脑外伤后昏迷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控制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结果]48例病人意识完全清醒,生活基本自理,好转92例,死亡28例。[结论]加强脑外伤后昏迷病人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6.
夏萍  陈雁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3):3251-3254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ICU昏迷患者并发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某三甲医院ICU的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护理的患者72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废用综合征、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并降低ICU昏迷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脑外伤并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感染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合并伤占有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气管切开时间明显长于非感染组,GCS评分明显高于非感染组,ALB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导致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吸烟史、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使用、合并伤以及气管切开时间、昏迷程度、低蛋白血症具有密切联系,针对存在发生肺部感染危险性患者应加强护理,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护理重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肺部感染是昏迷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从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期间随机抽出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外伤病人,其中检出肺部感染20例,并通过分析得知昏迷病人肺部感染最主要是由于气道不通畅、痰液及其它阻塞物在气道内滞留等原因引起,从而指出对昏迷病人肺部感染者基气道的护理可能比药物治疗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ICU内肺部感染是指进入ICU 72 h发生的院内感染.分析我院2008~2009年ICU肺部感染细菌分布特点、药敏试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30例,女12例;高血压脑出血致昏迷22例,脑外伤1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破伤风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老年患者32例,对发生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及综合护理后,32例老年患者中有30例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显著好转,1例患者由于原发性疾病严重最后发生死亡,还有1例患者由于肺部感染严重无法控制发生死亡。结论: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要重点分析易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的常规护理,干预组除神经外科的常规护理外,还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以及消化道出血、关节僵硬、中枢神经高热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进行t检验及X^2检验。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消化道出血、关节僵硬、中枢神经高热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加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苏醒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的常规护理.干预组除神经外科的常规护理外,还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以及消化道出血、关节僵硬、中枢神经高热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消化道出血、关节僵硬、中枢神经高热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加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苏醒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总结重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0例气管切开重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控制好吸痰的时机、方法 和技巧,严格无菌操作,有效防止感染.结果 在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后,成绩显著,60例气管切开重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49例安然度过急性期,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5例发生肺部感染,占8.3%.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因严重脑干损伤未拔管.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叩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肺部感染,减少呼吸道损伤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summarize nursing measur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after tracheotom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in 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fter tracheo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9 to August, 2010,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holistic nursing care, including close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condition,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tim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strict aseptic technique, to effectively prevent infection. Resul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ient-centered holistic care, the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 49 cases survived the acute phase and finally removed tracheal tube. Only 5 patients had pulmonary infection, accounting for 8.3%. 3 patients died due to brain injury and 5 cases were discharged against advice, 3 patients did not gain extubation due to severe brain stem injury. Conclusions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need tracheotomy to maintain airway patency, timely call-back, suction, effective airway humidification,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infection, reduction of respiratory tract injury is key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The patientcentered holistic care is worthy of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并发哮喘,1例并发呼吸衰竭,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缓解,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护理满意度调查,16例非常满意,48例满意,4例不满意,其护理满意率为94.11%。结论对于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气道管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声音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意识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声音刺激。定期观察两组病人的清醒例数、清醒时间、清醒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试验组病人清醒例数、清醒时间、GCS评分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声音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有显著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颅脑外伤患者接受保守疗法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8例,根据是否给予护理干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并发症发生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病死率26.67%,干预组2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7,P >0.05);常规组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3.02±0.75)分,干预组(3.06±0.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P>0.05);干预组发生癫痫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2例,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364,6.158,4.003;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癫痫发作、下肢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治疗前患者GCS评分平均6.69±1.39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观察所有患者的GCS评分、SPECT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GCS评分平均10.09±2.78分,患者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PECT视觉分析提示患者病灶区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增加;半定量分析比值结果提示患者的绝对值为18.74±11.63,较治疗前的48.40±11.90,变化量为-29.66±11.35,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GCS评分变化量与半定量分析比值绝对值变化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PECT半定量分析比值绝对值变化量可相对客观地反映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前后意识状态水平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GCS评分形成互补,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和相应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IC U 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探讨护理方法。结果: 肺部感染的发生率54.2%,年龄、误吸、手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原发疾病、激素使用时间与重型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相关。结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婴幼儿颅脑损伤后外部性脑积水(EH)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78例颅脑损伤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婴幼儿脑损伤后EH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伤后GCS评分、昏迷时间、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继发癫痫均是婴幼儿EH的危险因素(P均<0.05),性别、是否合并创伤性湿肺和甘露醇的使用剂量与EH相关性较小(P均>0.05),婴幼儿颅脑损伤后EH的发生率为14%(25/178),年龄(OR=0.5743)、伤后昏迷时间(OR=3.0628)、伤后GCS评分(OR=1.5628)、蛛网膜下腔出血(OR+3.7093)、脑挫裂伤(OR=4.7892)和外伤后癫痫(OR=2.9976)均是婴幼儿EH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患儿≤2岁、伤后GCS评分低、昏迷时间长、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合并癫痫发作可以增加婴幼儿颅脑损伤后EH危险性,此研究可为婴幼儿颅脑损伤后EH的预防提供参考.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external hydrocephalus (EH)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infa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78 cases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from March 2004 to April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Univariat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clinical risk factors for EH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sults By un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age, GCS score after trauma, coma duration, brain contusio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epilepsy were risk factors for external hydrocephalus in th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Ps < 0.05). Gender,traumatic wet lung and usage of mannitol were less relevant to EH (Ps >0. 05). The incidence of EH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as 14% (25/178 ). Age ( OR = 0.5743 ) , coma duration after trauma (OR =3.0628)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R =3.7093),brain contusion(OR = 4.7892) and post-trauma epilepsy (OR =2. 9976) were risk factors for EH (Ps < 0. 05). Conclusion Younger than 2 years old, low GCS score, long coma duration, brain contusio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epilepsy w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EH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his study provides inform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EH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