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治疗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到目前为止,国内人工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新鲜骨折、骨缺损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缺损的作用途径。方法:42例四肢骨缺损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均采用内固定方法修复骨折骨缺损。复合组采用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人工骨移植组仅作单纯的人工骨移植,自体骨髓移植组仅将单纯的自体骨髓注射入骨缺损处。所有患者均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影像学随访,观察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内固定后第3,4,6周,复合组伤肢骨痂形成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人工骨移植组及自体骨髓移植组(P〈0.01)。提示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较单纯的人工骨移植或自体骨髓移植更能促进早期骨痂反应,加速骨折后骨缺损愈合,缩短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移植是一种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常用的方法,并且可以选择同种异体骨移植或者自体骨移植,两种骨移植方法各有优缺点。目的:对比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在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骨移植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5.8±1.2)周、(5.8±1.5)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6.1±1.3)周、(6.1±0.8)个月,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10.45±1.53),(13.58±1.69)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自体骨移植在促进骨骼愈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观察手术及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选择1997-11/2004-02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法治疗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患者23例,患者均了解相关治疗目的、方法并同意治疗方案。①17例骨不连患者采用手术治疗。15例存在骨质缺损者在骨折端间隙及周围自体髂骨植骨10例,收集术中骨屑及骨髓原位植骨4例,异体植骨1例;2例单纯外固定架重新固定未植骨并行自体骨髓移植。术后2周抽取自体骨髓注入骨折部位,注射10~20mL/次,每2周1次,需注射2~4次。②6例骨延迟愈合患者仅行自体骨髓移植,未改变固定方式。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标准:X射线片显示连续骨痂通过折线,骨折处无疼痛及压痛,能够全部负重。23例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2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其中随访7~9个月11例,10~12个月6例,13~15个月5例,16个月1例。23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坚强固定加必要的植骨修复骨缺损是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基础和关键,自体骨髓具有成骨作用,可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背景: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愈合不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采取自体骨髓移植,仍未达成共识.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方法及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1-01/2006-0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伤科.对象: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8~50岁,平均36岁.胫骨骨折10例,股骨骨折5例,尺骨骨折2例,肱骨骨折2例.骨缺损6例,骨延迟愈合9例,骨不愈合4例.方法:对19例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患者应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其中12例感染控制后3周应用自体骨髓移植,7例自体骨移植后自体骨髓移植.主要观察指标:自体骨髓移植后定期复查X射线平片,根据骨折端骨痂生长情况,追踪了解骨折愈合进度,并观察副反应.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15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为7~20周.除注射时及注射后初期局部有胀痛感外,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5例局部少量渗出,未出现感染复发、移植部位软组织骨化等并发症.骨折未愈合者4例,其原因2例骨缺损大于2cm.1例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骨折端硬化超过2 cm.1例外固定架松动,更改调整外固定架12周后骨折愈合.3例经再次进行自体髂骨移植后愈合.结论:自体骨髓移植经皮注射于骨愈合不良部位可以诱导成骨,有修复骨折及骨缺损作用,临床应用简单、创伤小、无并发症.尤其适用于感染性骨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5.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简称人工骨)植入后骨愈合的时间和骨修复效果,探讨人工骨在骨科临床的应用范围。方法:于2003-03/2005-03选择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骨折后骨缺损患者32例,骨不连患者5例,骨肿瘤患者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4例。均符合本临床试验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X射线片确诊,患者均知情同意。①骨折后骨缺损患者:均为四肢各部位粉碎性骨折,经切开复位后有骨缺损,采用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处。②骨不连患者:将骨折端瘢痕及硬化骨切除、髓腔打通后,植入人工骨。③良性骨肿瘤患者:将病骨刮除后植入人工骨。④腰椎峡部裂患者:在减压,RF复位、内固定后有2例行自体骨与人工骨混合植入,1例左侧行自体骨、右侧行人工骨植入,另1例在原来行自体骨植骨基础上因愈合欠牢固,而在原植骨处加植人工骨。结果:42例患者获得随访。①骨折后骨缺损患者29例,25例在术后2~7个月先后达临床愈合。另4例中,1例尺骨缺损植人工骨处术后2年尚无骨痂形成,术后2年9个月骨缺损处愈合;1例胫骨中上段粉碎骨折于术后15个月见原骨缺损植人工骨处骨痂形成不多。其余2例为术后过早负重,发生钢板断裂,给予重新手术复位、固定。②骨不连患者5例,有2例于术后9个月愈合,3例单纯植人工骨者未愈,其中2例再手术行自体骨移植,术后1年愈合。③良性骨肿瘤患者4例,骨囊肿2例术后未见复发。骨纤维结构不良2例,术后再次手术,改行自体骨移植。④腰椎峡部裂患者4例,3例术前腰腿痛症状消失,复查X射线片见原峡部断裂影消失。1例仍感下肢麻痛,复查X射线片见植骨愈合欠佳。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能,植入体内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可用于四肢粉碎性骨折所致的骨缺损;因其不具备骨诱导成分,对于骨不连、良性骨肿瘤等所致骨缺损,宜将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和自体骨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大段骨缺损修复多以植骨为主,如果能将带血运的组织与人工骨同时植入,理论上更有利于新生组织血运建立及人工骨的爬行替代重建.目的:观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自体肌肉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30 mm绵羊大段桡骨缺损,抽签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及自体带血运的屈指长肌,对照组仅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3组均以钢板固定骨缺损区,术后24周进行X射线检测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轮廓清晰,骨痂为较成熟板层骨;对照组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但新生骨密度及髓腔轮廓清晰度及骨痂成熟度均不如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无有效骨痂形成,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肌肉移植能够很好修复绵羊桡骨30 mm的大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带骨膜自体骨联合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骨缺损,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26例骨缺损骨不连患者分为3组:第1组8例,采用带骨膜自体骨联合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骨缺损;第2组8例,采用Cem-OsteticTM人工骨浆植入;第3组10例,采用单纯自体骨植骨。结果均无毒副作用及异物反应等不良反应。第1组术后均达到骨折愈合优良,第2组有2例、第3组有1例愈合可,第2组有1例愈合差。结论带骨膜自体骨联合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骨缺损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外固定自体骨植入适应症和植骨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68例骨不连分为4组.即:单纯外固定加压组,外固定自体髂骨板植入组,外固定带血管髂骨瓣移植组和外固定带血管腓骨瓣移植组.随访观察骨愈合时间,记录外固定支架并发症例数。结果 增生型骨不连和萎缩硬化型骨不连可采用加压外固定和自体骨移植治疗.萎缩型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长;骨缺损型骨不连外固定加髂骨瓣移植较游离髂骨植入骨折愈合快;腓骨或腓骨皮瓣的移植修复股骨和胫骨骨缺损时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外固定支架术后并发症有经钉道软组织感染、拆除外固定支架后关节活动受限、骨折移位和二次骨折。结论 外固定支架与自体骨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有效方法,应根据骨不连的类型和骨缺损的长度选择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大段骨缺损修复多以植骨为主,如果能将带血运的组织与人工骨同时植入,理论上更有利于新生组织血运建立及人工骨的爬行替代重建。目的:观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自体肌肉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30mm绵羊大段桡骨缺损,抽签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及自体带血运的屈指长肌,对照组仅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3组均以钢板固定骨缺损区,术后24周进行X射线检测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轮廓清晰,骨痂为较成熟板层骨;对照组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但新生骨密度及髓腔轮廓清晰度及骨痂成熟度均不如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无有效骨痂形成,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肌肉移植能够很好修复绵羊桡骨30mm的大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背景:实验发现,富血小板血浆+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不仅使新骨形成速度快,而且成骨密度高。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自体骨移植治疗粉碎性骨折,观察其疗效。方法:临床随机对照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四肢粉碎性骨折及骨缺损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例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自体髂骨松质骨混合,植于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处;对照组22例仅行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及治疗后1,3,6,12个月拍摄X射线片检查,比较两组愈合情况、愈合速度,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骨折愈合时间,实验组平均12周,对照组18周,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有2例发生钢板断裂,1例骨不连再次手术,3例骨折延迟愈合;实验组未出现自体输血及其他并发症。结果说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自体骨移植治疗粉碎性骨折可促进和加速骨愈合。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由于骨肿瘤切除造成的骨组织缺损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而如何修复缺损是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目的:探讨采用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股骨上段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于2000-07/2005-06采用辐照冻存的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股骨上段良性肿瘤切除后遗留大块骨缺损12例,手术采用类似脊柱的"蛋壳"技术,掏空股骨头,保留股骨头圆韧带及头的皮质骨,尽量保留股骨头的1/3的血供,应用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加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随访6~11年.术后所有12例患者的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在X射线中均显示整合血管化良好,骨小梁通过自体骨.MSTS93总体平均评分为26.33分,患者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为83.3%.提示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是修复股骨上段肿瘤切除后骨大块缺损的有效方法,并能充分整合成周围的自体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由于骨肿瘤切除造成的骨组织缺损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而如何修复缺损是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目的:探讨采用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股骨上段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于2000-07/2005-06采用辐照冻存的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股骨上段良性肿瘤切除后遗留大块骨缺损12例,手术采用类似脊柱的"蛋壳"技术,掏空股骨头,保留股骨头圆韧带及头的皮质骨,尽量保留股骨头的1/3的血供,应用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加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随访6~11年。术后所有12例患者的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在X射线中均显示整合血管化良好,骨小梁通过自体骨。MSTS93总体平均评分为26.33分,患者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为83.3%。提示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是修复股骨上段肿瘤切除后骨大块缺损的有效方法,并能充分整合成周围的自体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自体骨髓富含诱导性和确定性骨祖细胞的惟一组织,是治疗骨不连的首选移植材料:保留一定成骨诱导活性的人工骨可为成骨细胞的长入提供支撑和支架作用;髂骨膜最厚、血循环丰富、取材容易,移植可改善局部动脉血供,对骨愈合具有促进作用.目的:利用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并同单纯髂骨植骨等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四肢难治性骨不连患者36例39肢,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联合组)19肢,自体骨髓移植联合人工骨(骨髓组)9肢,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髂骨组)11肢.观察骨愈合时间、固定物取出1个月患肢功能评分和移植后X射线评分.结果与结论:39肢最终均达骨性愈合,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在骨愈合时间、固定物取出1个月患肢功能评分和移植后X射线评分方面,联合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临床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14.
背景:国内外不少学者运用异体骨移植椎间融合进行椎体切除与重建,骨融合时间优于单纯自体骨移植,其在融合早期能提供支撑稳定作用,但制备异体骨移植材料时,易破坏基质中的骨诱导因子,不利于骨质生长.目的:课题创新性设计并验证自体红骨髓复合自体松质骨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兔颈椎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10/2006-03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 kg.其中12只兔用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的制备;剩余48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自体红骨髓于髂前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自体松质骨从兔髂嵴处取得三面皮质骨.将自体红骨髓与自体松质骨复合,填充在自制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中.方法:3组兔采用第4颈椎切除模拟肿瘤切除模型.联合移植组植入同种异体皮质骨环自体红骨髓-自体松质骨复合物:自体骨移植组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植入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主要观察指标:以X射线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重建颈椎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可见少量骨痂生长,融合不牢.各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开始均升高,4周时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都高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P<0.01),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周时,3组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联合自体红骨髓+自体松质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均有效地重建颈椎,自体红骨髓与自体松质骨复合填充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椎体的作用,可以作为有效椎体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15.
背景:如何利用纤维蛋白胶的黏合性在术中复合自体骨髓与人工骨来提高脊柱融合的成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综述纤维蛋白胶的研究背景、成分、作用原理及理化特性,纤维蛋白胶及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在脊柱融合中应用的现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4/2010CNKI系列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有关纤维蛋白胶的研究背景、成分、作用原理及理化特性,纤维蛋白胶在构建组织工程骨及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移植在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脊柱融合中植骨方法应用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在脊柱融合中利用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来提高脊柱融合率应该是可行的方案,但以往自体骨髓混合人工骨的过程相对简单,又由于自体骨髓流动性大,注射后容易流失,明显降低了自体骨髓的成骨作用。因此设想在临床手术中,利用纤维蛋白胶的黏合特性将自体骨髓与人工骨黏合在一起,植入脊柱关节突、横突部位,充分发挥骨髓的最大成骨作用,这将是临床一个提高脊柱融合率的简易、快速、有效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感染骨灭活原位移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制成慢性骨髓炎模型.以感染灶最严重处为中心,线锯截取出死骨及感染骨2.0 cm煮沸灭活15 min,原位移植并闭合伤口.实验组术后局部注射制备好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悬液,隔周1次,连续注射3周.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4、8、12、16周处死5只动物,行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成骨修复X线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感染骨灭活原位移植可作为骨支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具有抗感染及促进成骨的双重作用,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有研究表明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动物模型,通过在组织内能促进血管再生和增加血管生成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能改善临床症状。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糖尿病下肢闭塞症患者60条下肢,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治疗组和对侧下肢非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对照组,各30条下肢。结果与结论:移植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病变自主症状问卷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快(P〈0.01),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说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蔡志剐  芮钢 《中国临床康复》2011,(16):2933-2936
背景:如何利用纤维蛋白胶的黏合性在术中复合自体骨髓与人工骨来提高脊柱融合的成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综述纤维蛋白胶的研究背景、成分、作用原理及理化特性,纤维蛋白胶及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在脊柱融合中应用的现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4/2010CNKI系列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有关纤维蛋白胶的研究背景、成分、作用原理及理化特性,纤维蛋白胶在构建组织工程骨及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移植在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脊柱融合中植骨方法应用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在脊柱融合中利用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来提高脊柱融合率应该是可行的方案,但以往自体骨髓混合人工骨的过程相对简单,又由于自体骨髓流动性大,注射后容易流失,明显降低了自体骨髓的成骨作用。因此设想在临床手术中,利用纤维蛋白胶的黏合特性将自体骨髓与人工骨黏合在一起,植入脊柱关节突、横突部位,充分发挥骨髓的最大成骨作用,这将是临床一个提高脊柱融合率的简易、快速、有效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背景:关节软骨几乎没有自身修复的能力,目前临床大多采用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修复、软骨膜或骨膜移植修复、软骨细胞移植修复。由于自体软骨来源有限,异体软骨又存在慢性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可能导致预后不佳;软骨膜或骨膜移植修复的软骨易于退化,导致修复效果不佳。目的:总结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两者共培养对同种异体软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01/2012-01有关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修复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缺损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cartilage defect,allograft,chondrocyte,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中文检索词为"软骨缺损,同种异体移植,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排除重复性及非中英文语种研究,共保留3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的不断改进,现已能够把软骨细胞从坚韧的软骨中分离出来,并获得大量高纯度的软骨细胞并繁殖出新生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培养增殖能力低,传代培养容易引起老化和去分化;而成体骨髓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少,随传代次数的增多成软骨潜能明显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两种细胞相互促进增殖和分化,作为种子细胞可减少软骨细胞增殖传代次数并节省软骨细胞数量,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复合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