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16和HPV18型导致全球大约70%的宫颈癌。宫颈癌普查可减少宫颈癌发生的危险,但不能阻止HPV的感染。很多报道表明,有效的HPV疫苗可以减少HPV相关的宫颈癌、生殖道疣状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为了有效预防这类疾病,全世界开展了HPV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目前临床应用的HPV疫苗有HPV 2价疫苗、4价疫苗及9价疫苗,它们可以有效预防相应HPV类型的感染,从而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HPV、宫颈癌及这3类HPV疫苗的免疫原性、接种剂量的数量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疫苗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方面备受关注。HPV疫苗能激发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有效的预防和控制HPV感染,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方面发挥作用。新型预防性HPV疫苗已在多个国家已经上市;多肽疫苗、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现对HPV疫苗在预防和治疗子宫颈癌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癌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1auman papiU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疫苗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方面备受关注.HPV疫苗能激发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有效的预防和控制HPV感染,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方面发挥作用.新型预防性HPV疫苗已在多个国家已经上市;多肽疫苗、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现对HPV疫苗在预防和治疗子宫颈癌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子宫颈癌筛查过程中的细胞学及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等的管理措施,美国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所制定的指南无疑是最具有国际性及权威性的。ASCCP于2013年公布的《2012年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全球共识指南》是由众多子宫颈癌防治专家组成的委员会通过搜集资料、研究文献、网上会议讨论等方式制定的,是对2006年版指南的更新和补充。其中,美国北加州凯瑟永久医疗集团(KPNC)140万例妇女2003年1月—2010年12月的筛查和随访资料为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解读该指南,旨在了解指南修订的思路与循证医学证据,为合理处理宫颈癌异常筛查结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人体多器官恶性肿瘤存在诸多的相关性,成为研究热点.全国子宫颈癌协作组2011年4月23日在北京召开第九次全国子宫颈癌协作组工作会议暨HPV疫苗与子宫颈癌防治研讨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的观点,HPV作为肿瘤病毒的观点被广泛承认.介绍近年HPV的研究现状并加以论述,同时提出实际工作中预防、筛...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的第二大常见肿瘤,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并非所有HPV感染都会导致宫颈癌。HPV L1蛋白是HPV的主要衣壳蛋白,其表达与HPV的复制及其早期感染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在目前细胞学基础上检测病变组织HPV L1蛋白可提高宫颈病变筛查及预测病变进展的准确度,预防宫颈病变的过度诊治。综述HPV L1在预测宫颈病变的发展及预后的科学性及实用性,以寻找更加合理的筛查流程,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阴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可能是造成HPV持续感染继而发生宫颈病变的伴随因素。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仅由少数几种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构成主要菌群。随着对细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阴道菌群中非乳酸杆菌属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存在密切联系。标志性的阴道微生物可能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与宿主细胞及HPV相互作用,导致阴道局部免疫抑制、慢性炎症的状态,从而造成HPV持续感染及宫颈病变。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尤其是乳酸杆菌为主的阴道菌群是未来HPV感染及相关宫颈病变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阴道微生物多样性改变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生的研究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HPV通过机体的细微损伤入侵,HPV E6和E7癌蛋白中的1种或2种持续表达是高危型HPV感染致瘤的关键所在,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及病毒癌蛋白仍不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研究者们正着手研制针对HPV的病毒疫苗,从源头预防HPV感染,以期实现宫颈癌的一级预防。目前已有针对HPV16/18型的二价疫苗Cervarix和针对HPV16/18/11/6型的四价疫苗Gardasil的认证上市,预防性HPV疫苗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新一代预防性HPV疫苗在解决疫苗的成本、持久性和广谱免疫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宫颈癌有望成为人类抗肿瘤史上第一个可以预防的癌症。综述近年HPV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预防性HPV疫苗的应用研究与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相关性,为HPV感染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HPV检测的1 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范围为21~65岁,就诊原因主要包括生殖内分泌疾病、阴道分泌物异常、既往HPV感染、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妇科体检,记录妇科检查时肉眼观察下的宫颈外观,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分析不同年龄、就诊原因和宫颈外观者的HPV感染情况。结果: HPV的总感染率为40%(452/1 130)。前5位最常见的HPV感染型别依次是HPV16,58,52,51和18型。在就诊患者中,60~6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达74.07%;因阴道分泌物异常就诊患者HPV感染率最高(54.57%),其次是因既往HPV感染者(50.77%)。宫颈光滑组及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间HPV总感染率(39.94% vs. 40.08%)、高危型HPV感染率(33.75% vs. 34.09%)、低危型HPV感染率(4.33% vs. 3.93%)、疑似高危型HPV感染率(1.86% vs. 2.07%)、单一型别HPV感染率(28.95% vs. 28.10%)和多重型别HPV感染率(10.99% vs. 11.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无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高龄、阴道分泌物异常及既往HPV感染患者HPV筛查,及时发现HPV持续感染,针对性地予以干预,有效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子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约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感染。且其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由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逐步发展形成。所以,宫颈癌的筛查多采用高危型HPV检测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但两者均不能达到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评价其对年轻患者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因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或术后随访复发、无法在门诊行常规LEEP而行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术中均未出现膀胱、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8±7分钟,术中出血量20±5 ml,住院天数2.7±0.6天;其中1例患者术前病理检查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术后升级为原位鳞癌合并原位腺癌行全子宫切除术,37例患者(97.4%)成功保留子宫,随访至今1例术后12个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行宫颈激光治疗,余均未见宫颈病变复发。12例患者有生育意愿,7例患者已成功妊娠,6例已分娩。结论: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安全可行,可实现未生育妇女及年轻妇女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17.
Various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6-day subrenal capsule assay, which is an in vivo test of human tumor responsiveness to drug therapy. Fresh surgical explants of ovarian, endometrial, and cervical tumors were implanted as 1-mm3 fragments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of normal mice and tested against a spectrum of clinically active agents. Regardless of the site of origin, human tumors showed variations in growth rate when implanted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that appeared to reflect both the growth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each tumor as well a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cell populations comprising each tumor. An average of 60% of tumors showed positive growth and 11% demonstrated no measurable change in size. The response rates of 18 ovarian, 28 endometrial, and 20 cervical carcinomas to clinically activ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were determined. A range of responses, in terms of drugs indicated to be active and of the degree of responsiveness to active agents, was obtained with each histologic type. Response rates varied from 6% to tamoxifen in cervical carcinomas to 80% to 5-fluorouracil in ovarian carcinom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variability in chemotherapy responsiveness observed clinically with gynecologic tumors and sugges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subrenal capsule assay as a predictive test.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