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使用D—SGG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对总义齿颌位关系进行了探讨。无牙颌患者的最广泛接触位(PMI,CO)与正中关系位(CRO)不在同一位置,差异具有显著性。总义齿的最广泛接触位位于正中关系位前方0.72土0.39mm的范围之中。总义齿的最广泛接触位变异很大,在同一患者的不同次咬(牙合)都有差异,即总义齿患者肌肉自然闭合的终点并非一个精确的点,而是一个相应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义齿修复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何种材料,但是其最基本的目的是在符合正常生理要求的骀位上恢复咀嚼功能。牙齿的缺失会带来咬合支持能力的下降,关键部位的牙齿缺失或多数牙的缺失会造成颌位的变化和不稳定。义齿修复时颌位关系是否正确常常会影响到义齿修复的成功,在不正确的位置上建立义齿的咬合关系,可能会出现义齿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 ,许多初次镶全口义齿的患者都保存有拔牙前的上下颌复杂局部义齿。 1998年以来 ,我们将局部义齿用于患者全口牙颌位记录 ,经对 13位患者的临床应用 ,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 ,颌位记录准确 ,患者容易适应。1 病例选择及方法1.1 选择初次镶全口义齿并保留有上下颌复杂局部义齿的患者 13位 ,年龄 5 2~ 78岁不等 ,其中男性 10位 ,女性 3位。患者拔牙术后 1个半月至 3个月 ,拔牙创愈合良好 ,无明显骨尖、骨突 ,上下颌牙槽嵴较丰满。对上下颌复杂局部义齿的要求 :上、下颌局部义齿的基板应超过双侧第二前磨牙区 ,义齿无明显…  相似文献   

4.
学研究的进展,对总义齿修复时的颌位问题已引起学者广泛兴趣。目前,国内外某些教科书中仍强调正中关系位是总义齿建(牙合)的唯一生理颌位。本文根据哥德氏弓对总义齿颌位的验证结果,同一病人在不同颌位制作二副总义齿的效果比较,总义齿选磨和使用后对颌位的影响等资料分析,得出总义齿在建(牙合)时和自然牙列一样存在着恢复一位或二位的问题,正中关系位并非是每个病人的最适颌位,多数病人的最适颌位在其稍前方的肌肉闭合道终点。文章还对正中关系位在建(牙合)中的作用,如何获得正中关系稍前方位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正常颌位总义齿前牙排列的he关系,按传统的常规排列均为正中he位时其上下前牙应呈1mm浅覆he的he接触关系,而且要求的唇舌向位排成垂直或稍唇向位,因此临床长期来总义齿前牙排成覆盖极小的1mm浅覆he,致上下前牙常呈紧密的面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拔牙前取模减少确定颌位误差修复总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记录55例患者拔牙前咬合关系,以此作为拔牙后总义齿的颌位依据,指导后期制作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在记存模上制作即刻总义齿;常规拔牙;拔牙2个月后试验、采用闭口式印模、完成总义齿修复。结果 53例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成功率达96%。结论 用此方法制作总义齿,减少了确定颌位关系时的麻烦与误差,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循证医学在颌位关系记录中应用的现状的必要性及展望。  相似文献   

8.
9.
陈旭东 《口腔医学》2001,21(3):154-155
对总义齿修复后的评价 ,是否正中是一个常用的基本指标 ,它直接关联到咀嚼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否。在临床总义齿修复过程中 ,取颌位记录往往容易出现虽经努力但结果仍不理想的局面。本文通过收集近 5年来 80例总义齿修复成功的病例 ,发现确定下颌息止位有十分可靠的临床意义。临 床 资 料1  80例总义齿修复病例中 ,男性 32例 ,女性4 8例。年龄最大 93岁 ,最小 34岁。牙列缺失时间最长 3 5年 ,最短 2个月。初次修复者 5 9例 ,再次修复者 2 1例。牙槽嵴吸收严重呈低平窄者 2 7例 ,牙槽嵴过高且前突者 7例。牙列缺失后面部下 1/ 3变形明显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62名无牙颌患者不戴义齿与戴不同义齿时,其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的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无牙颌患者戴上颌义齿对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影响较小;戴下颌义齿对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的增大有较大的作用;三个月后戴与不戴义齿其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确定无牙颌患者的水平颌位,是全口义齿修复中关键步骤之一。在临床中可以使用的方法很多,如卷舌法,吞咽法,后牙咬合法,自然开闭口运动,肌监控仪,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以及美国最新推出Biopark系统,都能帮助无牙颌患者的下颌回到他们的生理性最适位,建立正确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但  相似文献   

12.
水平关系包括正中关系和非正中关系记录,其记录方法多样,争议颇多。本文对其记录内容及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水平关系包括正中关系和非正中关系记录,其记录方法多样,争议颇多.本文对其记录内容及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颌位关系包括铰链轴关系、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不同关系记录方法不同,同一关系记录方法多样,颌位关系的记录及其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临床及科研应用也各异。本文着重论述铰链轴关系记录及垂直关系记录。  相似文献   

15.
发音是口颌系统参与的脱离牙接触的肌肉神经运动,可通过发音时下颌的生理位置确定颌位关系。语音法相对稳定且较易操作,现阶段多应用于垂直关系的确定,在水平颌位关系上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本文对语音法的原理及其在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确定应用上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复制义齿技术进行颌位关系的转移方法和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需要进行颌位关系转移的患者10名,采用传统方法制作对照组义齿,同时制作基于复制义齿技术进行颌位关系转移的复制组义齿。分别对2组义齿进行对比观察及初戴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试戴时间方面,复制组参考对照组修改后可明显减少试戴时间(P〈0.05),而在美观、固位、稳定、咬合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复制义齿技术进行颌位关系的转移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普遍应用(牙合)托来确定上下颌垂直颌位和水平颌位关系。如果(牙合)堤制作过宽或位置旋转不当,戴入口内往往会侵犯唇、颊、舌肌的活动空间,引起(牙合)托固位不良、干扰神经肌肉的反射活动,造成患者的紧张不适,使颌位关系记录变得困难并易导致(牙合)位记录发生误差。蜡(牙合)托刚性不足,尺寸稳定性差,在转移上(牙合)架步骤中,蜡(牙合)托复位到无牙颌模型上密合不良,也是导致颌位关系记录发生误差的原因之一。上下颌蜡堤(牙合)平面为平面接触关系,一旦发生接触便产生摩擦阻  相似文献   

18.
颌位关系包括铰链轴关系、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不同关系记录方法不同,同一关系记录方法多样,颌位关系的记录及其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临床及科研应用也各异.本文着重论述铰链轴关系记录及垂直关系记录.  相似文献   

19.
无牙颌颌位关系记录的目的是正确确定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以期在此位置上通过全口义齿重新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颌位关系记录内容包括垂直关系与水平关系2部分。对于垂直关系,临床上一般通过记录患者面下1/3垂直距离来确定。当患者下颌位于息止颌位时,髁突位于关节窝中央略向前下,咀嚼肌处于均衡放松状态,临床上一般通过测量息止颌位垂直距离来确定正中关系位垂直距离。在临床上医师通常在记录垂直关系的同时进行水平颌位关系的记录。本文通过图文并茂方式详细描述了颌位关系记录的几种临床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是将上下颌牙弓或者颌骨在习惯闭口位的三维位置关系以数字化方式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从而使数字化模型可恢复稳定的咬合接触的方法,转移的内涵包括下颌牙列或牙弓相对于上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上牙列或牙弓相对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随着口腔修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模型诊断、美学设计、修复体设计、修复体预调(牙合)、还是疗效预测,都需要在计算机设计软件或数字化虚拟(牙合)架上精准的重现咬合接触关系.目前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的方法,比如通过口内扫描法或者口外模型扫描法获取上下颌位置关系,通过面部扫描、CBCT影像等方法获取牙列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等.这些研究操作各有繁简,精度各有差异.为了实现更为简便易行和达到更高精度的颌位关系转移,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